如果刘封、糜芳等人支援关羽,那么关羽会败亡吗?

如果糜芳死守,刘封支援,关羽未必能继续推进,但起码不会败走麦城。

关羽的失败是多个因素造成的,而不是单一因素,关羽败在曹、孙的联手之中,曹操和孙权以两国之力对付不足一半的荆州之地,刘备无力支援,最后才败的。

关羽整个北伐是没有任何问题的,他在水淹七军之后,兵威许昌,此时曹操一方面调集重兵,另一方面考虑迁都。

关羽取得胜利就让刘备方与孙权方的势力出现失衡。弱弱才有联合基础,强弱只有组合,当然以强为首。东吴想拿荆州是天下人皆知,荆州控制长江中游,拿下荆州,东吴安全感也有了。

这一点关羽也是十分清楚的,所以他一直不敢抽调防守东吴方面的军队,以免被东吴偷袭。

东吴为了麻痹关羽,做了很多功课。由孙权向关羽提亲,接着让吕蒙以养病为名交出都督之权,由陆逊代替。陆逊当时就是一个文弱书生,没有多少名气。

刘备也看不起他,刘备后来败给陆逊就被气抑郁了,他觉得打脸打得太重,很快就病逝在永安。

陆逊更是扮猪吃老虎,写信给关羽请他多多关照。

所以东吴的软弱使得关羽放下戒心。

刘备让关羽发动襄樊之战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减轻汉中前线的压力。汉中已经搞定,此时关羽应该收缩战线而不是扩大战果,这一点是关羽的过失。

当时大将曹仁守城,本来想弃城,但满宠却他死守。最后曹仁选择死守。

关羽久攻不下,兵力吃紧,所以他紧集调走防守东吴的军队,使得大本营空虚。

吕蒙利于关羽和糜芳等人的矛盾说服了他们。实际上当时情况只是表面顺利,糜芳在设计连环计,也就是糜芳等人设计计中计。明面上玩不过吕蒙带着的东吴大军,他们想在吕蒙入城之后将吕蒙抓起来来解决危机。

这个计谋谁也不知道,但虞翻看星相觉得其中有诈,所以让吕蒙防着点。正因为城中之计失败,糜芳无奈投降东吴,这也是为什么糜芳投降之后,刘备并没有动糜氏家族的原因之一。糜芳最没有理由投降,他不投降就是刘备的小舅子,投降之后只是东吴不起眼的将军。

不过事败,糜芳他的骨头并不怎么硬,选择投降,后来在东吴参加了魏国作战。这里不是替糜芳开脱,有人说他害怕关羽收拾他。关羽是没有权力杀掉糜芳的,只能上书刘备治他的罪。

如果吕蒙拿下城池不够顺利,拖上几日,关羽回防,那也不会败的这么快,地未必守的住,但人逃回去还是有机会。

因为东吴与关羽并没有发生多大战争,他的军队就散了。关羽带的军队有于禁的降军,又有荆州的,又有自己的老底子,军队成份是很复杂,自然真正忠于刘备方的并不多。

刘封如果当时肯派兵支援,关羽就不会抽调防守东吴的军队,这样吕蒙的奇袭是不可能发生的。

刘备为什么不救呢?因为刘备没有军队了,他的军队需要驻守汉中,而且和曹操进行拉据,川中已经无兵可派,当时已经妇女都搞军粮运输了,可见兵力吃紧到什么程度。

刘封为什么不支援关羽。因为刘封不是养子而是嗣子,按道理太子之位应该是刘封而不是刘禅,刘禅只是次子。不过刘禅是刘备亲生的。所以关羽、张飞、诸葛亮等重臣都支持立刘禅为太子。

为了安慰刘封,刘备给刘封特别设置了一个官职——副军中郎将。

刘封见自己无法成为太子,自然就怪关羽等人。因为刘封虽然作战很勇,无败绩,但是他眼界不高,大局观不强,城府不够深,光从他抢了孟达的军乐队就知道了这只是一个孩子。他一生气就不理会关羽的呼叫,然后就不理会。

所以刘封应该负大责任。当然这里关羽和刘封没有搞好关系,过早站队也是有关系的。

综合因素最终才造成失荆州走麦城,一代战神没落。原因并不是由一个人造成的,俗话说时势造英雄,同样时势也会造失败。

如果刘封、糜芳等人支援关羽,那么关羽会败亡吗?

如果刘封、糜芳支援关羽,那么关羽会败而不会亡。但刘封与糜芳两人支援关羽,所起的作用是不一样的。

如果仅仅只有刘封支援关羽,那么关羽就有可能捡回一条命,就可能不会死。

如果糜芳支援关羽,那么江陵城未必会丢。

众所周知,关羽的失败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东吴偷袭荆州,导致公安、江陵两城投降,关羽在荆州后方的城池全部失陷,关羽在襄樊前线无心恋战,率军后撤,结果在半路上手下的士卒大多逃离,失败在所难免。

刘封如果支援关羽,最好的时机就是在关羽败走麦城前接应关羽,因为关羽的手下都是荆州兵,而荆州兵的家属都在江陵城,而江陵城却因为糜芳的投降而被东吴占领,所以关羽手下的士兵全跑光了,不是士兵要背叛关羽,而是士兵更看重自已的家人,毕竟跟着关羽逃的话,可能这辈子再也没有机会看到家人了,自古忠孝两难全,对于关羽士兵的逃离应该理解 。

但刘封的手下不是荆州兵,是益州兵,刘封的士卒没有这样的担忧,是一支可以作战的部队,再加上关羽和刘封的勇猛,冲出东吴的包围圈应该不是很难,也就是说荆州可能会全部失陷,被东吴夺去,关羽可以救回自已一条命,逃回益州。

但如果糜芳来救关羽,所起的作用与刘封完全不同,而且作用要大的多。糜芳是南郡太守,驻守在南郡的治所江陵城,也就是今天湖北省的荆州市 ,江陵城是一座坚城,当年周瑜率孙刘联军打江陵城时,都打了一年有余。

如果糜芳来救关羽,就表示糜芳不会投降,如果糜芳不投降,江陵城就不会失陷落入东吴之手,那么关羽前线的士兵就不会因为失去后方基地而大量逃离,要知道关羽在襄樊前线的兵力尚有4万人左右,这批人如果知道江陵城没有丢失,就会拼命赶回江陵救援,虽然不可能马上就打败东吴军队,但至少江陵城不会这么快就失陷。

这样的话,关羽一面带着4万人南下江陵城,一边派人通知刘备增援。

关羽返回的军队如果到达,东吴要围攻江陵城,就得需要一段时间,至少在短期内,两三个月是拿不来的,有关羽在,与东吴的战斗又将是一场恶战,只要能等到刘备的援军,那么保住荆州还是有希望的。

如果是那样的话,最大可能就是东吴拿下了其它城池,整个荆州只有江陵城在坚守,后来刘备派来援军,蜀吴双方大战,就有可能会导致魏军南下,当然那个时候,形势可能就会相当复杂,荆州的走势可能就要看曹丕的决定了。

在整个偷袭荆州的战役中,糜芳的态度是整个事件最为重要的,如果糜芳不投降,关羽还有翻盘的可能,如果糜芳投降,那么关羽是没有可能拿回荆州的,失败是难免的,但可以捡回一条命。

当然了,如果刘封和糜芳同时救援关羽,那么事态又将更好,至于究竟会发展何种程度,取决于当时形势及各方所做出的判断,如果蜀吴大战,那么魏国必然兴渔翁得利。

如果刘封、糜芳等人支援关羽,那么关羽会败亡吗?

我是小林,我来回答一下。

关羽北攻襄樊,不仅未能成功还丢失了荆州地盘,这不仅仅是关羽本人的错误,更是刘备本人的巨大失误。不管怎样,结果对于刘备集团都是相当严重的。

关羽失败的最直接的原因,就是没人支援。那么为什么关羽没援兵?

(关羽剧照)

1、关羽独自镇守荆州(准确说蜀汉控制的区域),长达5年。

从214年,刘备与刘璋彻底反目,刘备乃召张飞、赵云、诸葛亮入益州支援,荆州只留关羽驻守。从214年到219年,刘备除了在215年去荆州向孙权“示威”外,很少时间留在荆州。218年,蜀汉政权注意力集中在了汉中之战,除了关羽,荆州真的没几个蜀汉方面的大将了。

2、关羽镇守荆州,力量其实仅够“自守”,成都方面没派援兵。

219年,蜀汉政权结束汉中之战不久,关羽北伐,看似有机可乘,其实危机重重。打仗不是儿戏,粮草和后备力量是重点,这两点关羽一点都不具备。

关羽本人高傲,和下属关系恶劣。后方的靡芳、士仁就是因为粮草供应不济,受到关羽责难(关羽动不动就要砍别人的头)。后备力量,不仅是援兵,还有战略预备队。关羽北攻襄樊时期兵力不足,战略预备队没有,甚至连后方守备兵力都差不多调空。援兵?估计刘备没想到关羽打仗还要派援兵,结果关羽兵败的时候真的一个援兵都没有。

(襄樊之战,关于孤军深入,算得上一场军事冒险)

至于为什么不派援兵,原因可能是:

(1)汉中之战刚结束,刘备那边抽不出将领和士兵。要知道汉中之战刘备赢得很艰难,消耗的人力物力巨大,还需要派兵维持益州的占领。

(2)刘备对于关羽很有信心,觉得关羽搞得定,没问题(应该目标只是攻打襄樊,不是灭曹魏)。有时候过度自信会造成巨大的悲剧,果然不假。

(3)没算准孙权背后下“黑手”。刘备一直“赖皮”不归还江陵,关羽对孙权方面出言不逊,孙全方面和刘备的关系已经很紧张了,但是刘备和关羽似乎都没意识到孙权方面的“虎视眈眈”,反而是“掉以轻心”。

很多读者会说,关羽设了很多岗哨监视孙权他们啊!问题是几个岗哨就能解决一切问题吗?除了关羽外,总得配置几个优秀的、和关羽合得来的将领吧?不然一旦出事,“双拳难敌四手”啊。结果关羽还真是同时面对曹魏和孙吴的方面的几大名将,而刘备一伙人就在成都远远看着,这么打仗胆子够大的。

(关羽兵败剧照。蜀汉还有不少力量在益州,不过对于兵败被俘的关羽,这都是浮云)

那么,刘封、糜芳等人支援关羽,那么关羽会败亡吗?

按照事情的发展,刘封、糜芳等人支援关羽,关羽照样拜。为何?

(1)先说靡芳。

靡芳虽然是刘备的小舅子,但是关羽一点都不给他面子,动辄骂,动不动就要把他砍了。这还不算,关羽前线打仗,靡芳守后方,后方的兵源严重不足——被关羽抽调了很多去襄樊前线。也就是说,靡芳没法支援关羽的,因为他镇守后方都很吃紧,除非他能学孙悟空用猴毛吹一支军队出来。

(2)再说刘封。

刘封是刘备的义子,也是员猛将,那是刘封驻扎在上庸等地,距离关羽不算很远。但是,刘封占领上庸不久,兵力不足(估计就几千人),不仅和当地的豪强关系貌合神离,更和另一守将孟达不和,这样子刘封怎样去支援关羽?几千人能敌得过曹魏的大军还是孙权的大军?刘封带军一走,上庸的地方豪强造反咋办?

关羽如果一开始就退入刘封的地盘,倒不会被孙权捉住杀害,但是指望刘封出兵拯救关羽,这个要求太高了。

(3)关羽想要得救,必须派益州方面的军队

那么刘备怎么不派张飞、赵云这些人去救关羽呢?张飞没的说,肯定要救这个像自己哥哥的人吧。问题是,刘备没有算到关羽会失败啊,他在汉中称王,在成都搞封赏,真的只让关羽独自一个人奋斗。古代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等到关羽人头落地、荆州控制区域丢失传到刘备那里,黄花菜都凉了。

(荆州距离成都比较遥远,刘备有些忽略关羽在荆州方面的威胁,迟迟没有给关羽的防守加强力量)

综上可知,除非是一开始刘备派了益州方面的援军,不然光靠荆州本土的留守军队和上庸刘封那点军队,是无法抵挡孙权的背后偷袭的。也许,刘备出兵攻打襄樊,应该迟一些。

如果刘封、糜芳等人支援关羽,那么关羽会败亡吗?

大家好,我是历史漫谈君。今天我和大家探讨一下关羽走麦城的故事,以及如果刘封等人来支援,关羽会不会失败呢。

关羽是蜀汉大将,刘备的二弟,武艺高超。根据诸葛亮的隆中对,刘备经过长期的运营,同时据有荆州和益州,准备夺取中原,与魏争雄天下。刘备自领文臣武将于西川,而荆州则让关羽镇守。

关羽率军北进,进攻襄樊,与曹魏对峙。却被江东吕蒙白衣渡江,趁关羽不备取了荆州。关羽失了荆州,败走麦城,在突围途中被杀。

而在突围前,关羽曾派人去搬救兵。

赵累曰:“此处相近上庸,现有刘封、孟达在彼把守,可速差人往求救兵。若得这枝军马接济,以待川兵大至,军心自安矣。”

根据上文我们可以看到当时把守上庸的是刘封孟达。刘封和孟达并没有出兵援助关羽,关羽因此身亡。

那刘封孟达为何不出兵呢?

达曰:“东吴兵精将勇;且荆州九郡,俱已属彼,止有麦城,乃弹丸之地;又闻曹操亲督大军四五十万,屯于摩陂:量我等山城之众,安能敌得两家之强兵?不可轻敌。”封曰:“吾亦知之。奈关公是吾叔父,安忍坐视而不救乎?”达笑曰:“将军以关公为叔,恐关公未必以将军为侄也。某闻汉中王初嗣将军之时,关公即不悦。后汉中王登位之后,欲立后嗣,问于孔明,孔明曰:‘此家事也,问关、张可矣,’汉中王遂遣人至荆州问关公,关公以将军乃螟蛉之子,不可僭立,劝汉中王远置将军于上庸山城之地,以杜后患。”

原来关羽向来看不起刘备的义子刘封,不禁对他很不屑,而且每当刘备想重用刘封时关羽便从中作梗。而孟达则是一个反复无常贪生怕死的小人,一生中多次投降又反叛,毫无立场可言,救关羽危险极大,孟达可不愿拿着自己的性命冒险。

虽然历史没有如果。但假设一下刘封孟达确实发兵了,能救下关羽吗?

我觉得希望仍然渺茫。理由如下:

一 敌人力量强大。根据上文“东吴兵精将勇;且荆州九郡,俱已属彼,止有麦城,乃弹丸之地;又闻曹操亲督大军四五十万,屯于摩陂。”可知现在关羽处在一个被围攻的状态,曹魏和东吴联合,来势汹汹,势要灭掉关羽。要知道三国中曹魏势力最强,再加上东吴的援助,关羽自是凶多吉少。本来诸葛亮离开荆州时就提醒关羽要“北拒曹操,东和孙权”。就是提醒关羽不要两线作战。而关羽当时就把这句话当了脑旁风,根本没往心里去,遇害也就不足为怪了。

二 上庸人马很少。“量我等山城之众,安能敌得两家之强兵?不可轻敌。””若得这枝军马接济,以待川兵大至,军心自安矣。”

山城之众,说明上庸因为地形原因确实无法囤积大量人马。而赵累用“接济”二字,更是说明这支人马确实只能顶一下,只有西川的大军到来关羽才能说脱离危险。即使刘封孟达来了,东吴也很快能把他们消灭 仍然不能改变关羽的结局。

综上,我认为关羽是死定了。而关羽身亡不是最大的麻烦,最大的麻烦是丢掉荆州。丢掉荆州,蜀汉实力大大削减,不但失去了大量战略要地,还丢失了重要的兵源地和粮食产地。这对三国中最弱的蜀国来说,是雪上加霜。所以关羽一时大意,不但送掉了自己的性命,也搭上了整个蜀汉的发展前景。

如果刘封、糜芳等人支援关羽,那么关羽会败亡吗?

关羽此战之败是必然的·不是天意。关羽有勇有谋也是凡人·即是凡人·那么智者千虑必有一失。人无完人·谋计同之。

敌我双方争战中形势多变化。一个指揮者·若不能洞悉秋毫之变而变,隨变而调整战策,很难取得战争的主动权,何以言取最后之胜利。

说是大意失荆州·其实不然。一·关羽过于自信,使荆州防守空虚;二·急于败曹魏而使吴之寒胆·疏于洞悉吳·魏暗串图谋。所以·此败·势在必然。

若刘封·糜芳能顾全大局·以大局为重·果断发兵友援,虽不能力挽关羽之败局·但关羽之性命有可保全。若关羽有命,灭吳之事有待时日,曹魏亦不能独大,那么,刘封或许不会被刘备果断斩杀之。一家之言,以期大家精文得享之。

如果刘封、糜芳等人支援关羽,那么关羽会败亡吗?

泻药!我们作为事后诸葛亮,来评估当年的军政形势,并不是说为了谁翻案,而是为了分析发生这种情况的原因,尤其是比较深层次的原因,从中吸取经验教训……

先亮结论,即便刘封糜芳全力支援关羽,有可能关二爷能全身退回益州,但败局是无法逆转的……

首先性格决定命运,关二一生盛名满天下,但这家伙就是个吃软不吃硬的性子,恃才傲物,谁都瞧不起……早些年过五关斩六将那些事儿就不说了,单只他镇守荆州那几年,把个东吴上下得罪的不轻,上到孙权周瑜,下到吕蒙陆逊,就没有他能看得入眼的人物,之前有鲁肃还算顾全大局,换了吕蒙,那肯定是置之死地而后快的……

况且关二北伐也带有点负气的成分!按照孔明的隆中对,时机合适的时候,兵分两路,一路北出祁山、兵发长安;一路则由荆襄北上,经略宛洛,在刘备阵营里,关羽自然是其中某路主力的统帅……但是呢,刘备占据益州、北伐占领汉中,费劲不小,尤其是在占据汉中之后,需要休养生息,那关羽在荆州闲置了好几年,干的那是占领军、维持会的活,进益州、占成都、攻汉中,这些军功一个也没赶上……虽然刘备进位汉中王、封五虎上将,关羽都是毫无疑问的第一人,但在关二自己看来,这可太不爽了……大丈夫要干就要干惊天动地的大事情,怎么能在荆州浪费生命呢……

所以最早刘备安排关羽北伐襄樊,本意也不过是吓唬下曹魏、转移下对手的注意力、继而减轻西线的压力而已,可并没有存着关羽军团倾巢而出、毕其功于一役的奢望……在西线汉中和东线合肥都没有一点动员的情况下,中路试图突破曹魏腹地,这本身就是不合乎兵法的险着……

但是呢,关二爷把这事儿当真了!而且他出兵北伐时已经58岁,虽然他老骂黄忠这样的老将是匹夫,但他这个年纪也已经是暮年了,再不折腾折腾,真就没有机会了……所以个人觉得关羽从出兵北伐时就存了要直捣黄龙、一举奠定胜局的决心!只有这样的天功,才配得上关羽这样的身份和心气!

关键是,战争的前半段也太tmd顺利了,水淹七军,斩庞德、擒于禁,曹魏朝野震动!真真滴让关羽看到了北伐成功的希望……这么真是箭在弦上,就算是刘备在现场也没法逆转的局面啊……

所以关羽的北伐从根上那就是不可能成功的盲目举动,当时的战争没那么简单,就算是他能成功占领洛阳,那也不过是孤军深入的败局,没有东西两线的策应,关羽军团自身的实力远远不足以支撑盘踞荆州、北伐宛洛的使命。而那会儿包括刘备也没有做好北伐准备,只是立足于让关羽去搅和一下前方形式而已……

更何况,身边还有个一直虎视眈眈的东吴,尤其是吕子明这种貌似聪明、实则蠢驴的所谓名将……关羽倾巢而出、后防空虚,这会不下手、啥时下手?这也是天赐给东吴的良机啊……换了谁在现场,背后这个刀子那都得桶向关羽……

为啥?只有关羽彻底败亡,才能让东吴君臣出一口恶气!万一真要让这家伙北伐成功了,那东吴更要惶惶不可终日了,因为接下来关羽肯定要对付东吴,关二这个性格,让他树敌太多了……

所以,关羽整个过程中,败就败在四个字:有进无退!如果他在水淹七军之后主动后撤,哪怕是不这么急吼吼,腾出手来把后防线好好打理一下,那借东吴几个胆子,孙权和吕蒙也不敢再后边下手,因为在整个三国演义中,关羽不光是单挑能力强,水军和守城他也是翘楚……

所以当他陷入困境时,那一定是天怒人怨的绝境,别说六封秘方了,就是刘备诸葛亮率益州主力来了也不管用……趁他病要他命,这不光是黑社会处事原则,也适用于战争中,以关羽这种睚眦必报,一旦整不死他,被他翻身了,东吴那真是没好日子过了……所以抓到关羽之后,才一不做二不休,杀掉了事……

再总结一下:关羽之败,首先是只有地利却没有天时更没有人和,其次就是输在了自己的性格上!神仙也救不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