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太岁”中的“太岁”究竟是什么?

有句俗话叫“不敢在太岁头上动土”。遭遇什么烦心事也会说好像有些“犯太岁”,这个“太岁”到底是何方神圣呢?

何谓太?

“太”就是极,最高的意思。比如《道德经》第17章有这么一句话:

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

这个太自然是是最高的。再比如太阳就是极阳的意思。

何谓岁?

古人将木星作为岁星,所以岁实际上就是古代的时间单位。我记得有一位专家说过用岁为单位进行计时才是最精确的,好象是顾植山教授说的,记不太清楚了。我们现在采用的是年和月,生活中很少有人以岁为单位进行记时。

岁和年的差别在哪里?

从立春到下个立春为一岁,从正月初一到除夕为一年。

岁虽然使用少了,但是并不代表已经退出舞台,在生活中依旧存在。

比如几岁,岁月,年岁等等。

太岁

太和岁搞清楚之后,太岁的意思也就是出来了。

夫太岁者,乃一岁之主宰,诸神之领衤由。这是《三命通会》给出的答案。

太岁就是这一岁的最高主宰。

太岁有什么作用呢?

六合之间,四海之内,照之以日月,经之以星辰,纪之以四时,要之以太岁。——《列子·汤问》

这句话的大意就是天地日月之运行,为什么那么有序,因为有太岁为纲,四时为纪在维持着。

《三命通会》是明代作品,《列子》则是先秦作品。你通过对比可以发现在《列子》中太岁是纲并没有人格化,但到《三命通会》中就已经人格化了,成了诸神之领衤由了。

现在人们常说的“太岁”也是已经人格化之后的“太岁”

这个“犯太岁”不能与人们所说的另一种“太岁”弄混淆了。常常会有人说发现“太岁”,那种太岁与犯“太岁”的太岁不一样。这种太岁指的是肉灵芝。

“犯太岁”中的“太岁”究竟是什么?

这回呢,咱们说说太岁,唉,咱不是有句俗话吗,叫“太岁头上动土”,那意思呢,就是你自不量力,触犯那些超出你能力范围的事儿或者是人。这句话呀,咱们常说,但是这太岁到底是什么呢,好多人说不清楚。有人说了,“我知道,之前电视里报道过,说是有人挖到过,唉,跟一大块肉似的,你剌下一块儿来,它还能长出来,说这就是太岁。”有的人呢,还引经据典,说,“我看过《山海经》,那里边有描写,说它是‘食之尽,寻复更生如故’、‘食一片复一片’。而且郭璞还给注解了呢,郭璞说‘聚肉形,如牛肝,有两目’这不就是太岁吗?”这个呀,狗带嚼子-胡勒,《山海经》里确实有这样的描写,但人家可没说这就是太岁,《山海经》里边管这个东西叫“视肉”、“聚肉”或者是“肉芝”。那《山海经》里确实出现过太岁这个词儿,但那是说天体的,唉,说天上的星星的。

在古代呢,中国有一种历法,它是按照木星来制定的。这个木星呢,绕太阳一圈大概是12年,所以古人把管这木星呢,叫“岁星”。古人认为这岁星是掌管农业的星官,唉,咱们中国古代是农耕型社会吗,所以这岁星的地位是非常的高。可是这岁星,也就是这木星呀,是从西向东转,跟这太阳呀,月亮呀,他都反着,您看这太阳也好、月亮也好,包括那北斗七星,他都是从东往西转,所以咱们这个黄道十二宫也是从东往西排列,多说一句啊,咱们中国的这个黄道十二宫可不是那白羊座、双子座什么的,那是西方的。咱们的黄道十二宫呀,又叫十二次,它跟那十二地支是相对应的,“子丑寅卯辰巳午未戊己庚辛”,唉,十二地支。那这岁星的运转方向跟这黄道十二宫的运转方向反着怎么办呢?唉,古人也有办法,他假设了一颗星星,哈,本来没有,虚拟出一个不存在的星星,称为“岁阴”,又叫摄提、太阴或太岁。那它运行的方向呢,与岁星,也就是木星呀,正相反,从东向西,十二年运行一周天,每年行经一个星次,运行到某星次范围,就用“岁在某”来纪年。这叫“太岁纪年法”,12年运行12个星次。

那从汉朝开始,这个占星学家呢,就认为,凡是太岁星神所在的方位和与之对应相反的方向,都不能盖房呀,迁徙呀,嫁娶呀,或者是远行,如果干了这些事那就是冲了太岁了,大凶。

那什么叫“太岁头上动土”呢?古代的占星学家认为,这太岁星不是老在天上呆着,晚上在天上,白天他就休息了,啊,它是长年夜班。这个太岁星呢,它又自己的地宫,白天它就在自己的地宫里休息。这地宫在哪儿呀?这地宫的位置正好和天上的方位相对应,所以你要是不小心挖着这地宫了,那你完了,你就是冲撞太岁了,要倒霉。那这太岁星神在地宫的标志呢,就是那一团圆圆的怪肉,唉,就是咱一开始说的那个聚肉、视肉、肉芝,看见这个,你可千万不能冲撞。

在古书中呢,有好多见到这怪肉然后就遭灾的故事。唐朝人段成式写的《酉阳杂俎》里边就记载了这么件事儿,说是莱州即墨县有个叫王丰的人,他对这冲撞太岁的说法呀,压根就不信,嗤之以鼻,他非得在这太岁地宫的方位上挖坑,“唉,我倒要瞧瞧是怎么回事儿,我倒要瞧瞧我在太岁头上动土了能怎么着。”结果,不一会就挖出块斗大的肉块出来,而且自己还在哪儿动换。这下王丰害怕了,赶紧就往坑里填土,想把这块怪肉就给埋起来了,哈,请把我埋在,在这春天里,啊,这不是王丰,这是汪峰。最后还怕埋得不瓷实,上去又跺了几脚,然后撒丫子就跑。可没想到,这块怪肉自己出来了,晃晃悠悠,晃晃悠悠的就追他们家去了,而且是越长越大,一晚上,把他们家院子都塞满了,没过几天,王丰他们家人,一个个,全都暴毙身亡,就还剩下个女的。

那什么叫犯太岁呢?犯就是冲,而且还分为“年冲”和“对冲”。“年冲”就是在你的本命年,冲太岁,唉,咱民间不都说本命年不好吗,所以得穿个红裤衩、红袜子什么的破解一下。“对冲”呢,就是在你的本命年的基础上再加6年,这一年是“对冲”,比如,在牛年,属羊的人就是“对冲”,也不好,也犯太岁。

还有什么呢?还有刑太岁。什么叫做刑太岁呢?刑太岁,又称“偏冲”,自己的出身年和当年所属的生肖相差三年,那就是刑克,就是和流年太岁“偏冲”。

那遇到“年冲”或“对冲”的属相怎么办呢,民间有句俗话叫“太岁当头坐,无喜恐有祸。”所以你就得去庙里、观里拜拜太岁星君去,这样在这一年里,你就能顺顺当当的了。

那这太岁星君是谁呢?好,这太岁星君可多了,一甲子是60年,每年都有一位值年太岁星君,一共是60位。您现在要是到这北京白云观去玩,那儿有个元辰殿,里边就供奉着这60位,您可以去找找您自己的太岁星君。

那这太岁是特别的残暴,所以从元朝开始,这个戏曲呀、通俗小说呀,就把那些个凶恶残暴的人比喻为太岁了,比如某某的外号是花花太岁,静街太岁,哈,一听就不是好东西。还有《水浒传》咱都看过呀,唉,阮小二的外号就是立地太岁,唉,那可不是个善茬儿。

“犯太岁”中的“太岁”究竟是什么?

“太岁”,系古代天文学中假设的星名,与岁星相应。又称“岁阴”或“太阴”。其实,岁星即木星也。

古代认为岁星十二年一周天(实际为11.86年),因将黄道分为十二等分,以岁星所在的部分,作为岁名。但岁星运行的方向为自西向东,与将黄道分为十二支的方向正相反,为避免这种不方便,假设“太岁”作与岁星实际运行相反的方向运动,以每年“太岁”所在的部分来纪年。

如“太岁”在“寅”叫摄提格,在“卯”叫单阏等。后来更配以十岁阳,组成六十干支,用以纪年。参阅:(《尔雅.释天》、《淮南子.天文》、《史记.天官书》、汉.王充《论衡.难岁》、清.王引之《经义述闻》二九〈太岁考〉。)

至于“犯太岁”一词,乃旧时方士术数以“太岁”所在凶方(如同“黄历”中标注的所谓“吉凶”择时,选“黄道吉日”…),有忌兴土木建筑或迁徙房屋等迷信说法。

“犯太岁”中的“太岁”究竟是什么?

一般人的年庚,若与值年太岁相同,民间称为犯太岁,年庚对冲者,则叫冲太岁;诗曰:太岁当头坐,无喜恐有祸。按照十二主星宿中记载:“太岁当头有灾祸,刑冲破害鬼推磨,流年若还逢忌神,头破血流难躲过。”因此,无论是那一种,在那一年里必定百事不顺,事业多困厄,身体多病变,因此务必要拜奉太岁星君以保平安。

六十甲子各有岁神轮值,而当年轮值之岁神称为值年太岁,如想知道自己的值年太岁,只需找出自己在六十甲子所属的名称,便可找出自己的值年太岁。

什么叫做犯太岁?犯其实即是冲,「冲」亦分为「年冲」及「对冲」。

“年冲”即是指生肖之年,例如今年是蛇年,属蛇者即为年冲;

“对冲”即是指生肖之年再加上六年,“对冲”又叫“六冲”,即子午冲、丑未冲、寅申冲、卯酉冲、辰戌冲、巳亥冲;以辛巳蛇年为例,巳与亥为相冲,因此肖猪的人仕在辛巳蛇年,便是“对冲”,犯了太岁;凡是遇到“年冲”或“对冲”的生肖,都要到庙里拜太岁,才会诸事顺吉。

刑太岁,又称“偏冲”,自己的出生年如与流年所属生肖相差三年,便是刑克,即与流年太岁“偏冲”。古语有云:太岁当头坐,无喜恐有祸。例如蛇年,肖蛇为太岁,肖猪为冲太岁,而肖猴和虎为“偏冲”太岁。

“犯太岁”中的“太岁”究竟是什么?

太岁是什么?是星君,是木星,是十二地支中的一个。是天文历法,择吉术与算命术都重视的一个“星宿”。

《神枢经》曰:“太岁,人君之象,率领诸神,统正方位,斡运时序,总成岁功,…,岁徙一位,十二年一周,…出师略地,营造宫阙,开拓卦疆,不可向之,黎庶修营宅舍,筑垒墙垣,并须回避。《黄帝经》曰:“太岁所在之辰,必不可犯。”

太岁为岁中之神,岁星即木星,二者不是一回事。太岁是百神之首,年中天子。择吉术与命理学中所说的犯太岁冲太岁,是有所不同的。太岁不可冲范,太岁可坐不可冲。如子年,子就是太岁,见午就冲,宜避之。命理上,子年见午,也是冲犯太岁。有关太岁在择告及命理学上,都有细说。这些说法具体运用到人事,未必是合适的,但也有警醒人防范防患作用。

“犯太岁”中的“太岁”究竟是什么?

太岁,来源于我国古代的天体崇拜,最初是指我国古代天文学中的“木星”。因为木星每12个月运行一次,所以古人称木星为“岁星”、“岁君”、或“太岁”、“太岁星君”等等!

后来演变成民间奉祀的神灵,并逐渐变得人格化,也成为道教信仰中“太岁神”的简称。道教将其定为值年神灵,共六十位,每年依次轮值。

而当年轮值的“太岁神”就叫做“值年太岁”,即人们俗称的“流年太岁”。太岁神在诸位神灵中影响力最大,并有“年中天子”之称,由其掌管人间这一年的吉凶祸福。

所以道教的《神枢经》中有“太岁,人君之象。率领诸神,统正方位,翰运时序,总成岁功”之语句。

因此,古人将“太岁”尊为至高无上的君王,《渊海子平》记载:太岁乃年中之天子,故不可犯,犯之则凶。

东汉王充在其所著的《论衡》中说:太岁之意,犹长吏之心也。

南宋祝泌在其《六壬大占》中说:帝王系命于太岁。

明代的《三命通会》中记载:要大运日主与太岁相合相顺,其年则吉;若值刑冲破害,与太岁相战克则凶。

到了清代,《协纪辩方书》中又有“太岁,君象。其方固上吉之方,而非之所敢用”等语句。

可见,“太岁”被尊为“贵神”,当然是尊贵吉利的向征。而没有身份地位的平民百姓却必须避开其所在方位,才符合上下尊卑的身份。

而祭拜“本命星”、“太岁神”的民俗,则源于金章宗。相传其母病重,金章宗首创其法,以求母亲康愈。自此开始,将“太岁神”列入祀典。依岁奉祀,以祈祷太岁星君护佑国泰民安。

而民间的“犯太岁”,则是指“冲撞”了当值的太岁神。并有“临太岁”、“刑太岁”、和“年冲太岁”,以及“对冲太岁”等说法。

其中的“临太岁”,是指个人属相与值年太岁相临;“刑太岁”也称为“偏冲”,是指个人出生年与流年所属生肖相差三年;而“年冲太岁”顾名思义,是指个人的生肖年,本命年;至于“对冲太岁”,则是指个人生肖年再加上六年……

所以,民间有“避太岁”,“拜太岁”,求取“太岁符”……等等民俗。又有“太岁当头坐,无吉恐有祸”,以及“不可在太岁头上动土”……等俗语。

那么,所谓六十位“太岁神”都是谁呢?其实,在民间流传的版本甚多,我们就拿出其中比较被大众认可的版本吧!

——六十位太岁神的姓名:

甲子年,金辨。 乙丑年,陈材。 丙寅年,耿章。 丁卯年,沈兴 。戊辰年,赵达 。己巳年,郭灿。

庚午年,王清。 辛未年,李素 。壬申年,刘旺。 癸酉年,康志 。甲戌年,施广 。乙亥年,任保。

丙子年,郭嘉 。丁丑年,汪文 。戊寅年,鲁先。 己卯年,龙仲 。庚辰年,章德 。辛己年,郑但。

壬午年,陆明 。癸未年,魏仁。 甲申年,方杰 。乙酉年,蒋崇。 丙戌年,白敏 。丁亥年,封济。

戊子年,邹铛。 己丑年,傅佑 。庚寅年,邬桓。 辛卯年,范宁。 壬辰年,彭泰。 癸巳年,徐斝。

甲午年,章词 。乙未年,杨仙。 丙申年,管仲 。丁酉年,康杰。 戊戌年,姜武 。己亥年,谢太。

庚子年,卢秘 。辛丑年,汤信。 壬寅年,贺谔 。癸卯年,皮时 。甲辰年,李诚。 乙巳年,吴遂。

丙午年,文哲。 丁未年,缪丙 。戊申年,喻志 。己酉年,程宝 。庚戌年,倪秘 。辛亥年,叶坚。

壬子年,丘德 。癸丑年,朱得 。甲寅年,张朝 。乙卯年,万清。 丙辰年,辛亚 。丁巳年,易彦。

戊午年,黎卿 。己未年,傅党。 庚申年,毛梓。 辛酉年,石政。 壬戌年,洪充 。癸亥年,虞程。

所以,要问“犯太岁中的太岁是什么”?就是以上这六十位“太岁神”![呲牙][呲牙]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