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在西蜀建立的政权,严格来说算不算汉朝的延续?
不算是汉朝的延续,从正统性的角度来说刘备的季汉是站不住脚的。
延续必须符合两个条件,第一个条件皇室直系后裔,刘备所谓的中山靖王刘胜之后根本不符合这个条件。只有汉献帝的后代才可以,或者汉献帝兄弟或者叔伯的后代勉强可以算得上。
汉献帝是东汉刘秀的后代,中山靖王刘胜是刘邦的后代,虽然总的来说都是刘邦的后代,但经过几百年之后,这个当时的东汉人是不认的。
有些人说你说的证据呢?
最会承认正统性的是世家大族,你看哪一个世家大族是支持刘备的?连巴蜀内部都认为代汉者必魏也。
第二个条件就是朝廷延续。不管是南宋,还是东晋,南明等等,他们退守偏隅一般都拥有朝廷的部分人员。刘备有这样的人员吗?
有,马超,许靖等人,绝大多数人都不是东汉朝廷中人,严格来说许靖也并非是。
所以刘备的班底实际是一个新起的班底,他和东汉唯一的共同点就是都是姓刘的。
刘备开了一个先例,严格来说是刘秀开了一个先例,刘备只是仿刘秀重复了一次。所以西汉与东汉没有必然的联系,东汉不是西汉的延续,同样季汉也不是东汉的延续。
东汉与西汉这个与东晋西晋,南宋北宋是有本质区别的,前者实际上没有必然联系,而后者则是延续。
所以蜀汉并不是东汉之延续,魏国才是东汉的延续,因为大部分东汉官员都继续为魏国服务,同时汉献帝也通过禅让的方式转让了东汉的所有权。
刘备在西蜀建立的政权,严格来说算不算汉朝的延续?
公元220年,曹操病亡,曹丕袭魏王爵,随后篡汉自立,建国号“魏”。传十四帝,享国一百九十五年的东汉王朝终于灭亡了。
次年,身为汉室宗亲、大汉皇叔的刘备,在成都称帝,建国号“汉”,以示正统、自认为东汉的延续。但在历史朝代兴替上,刘备所建的“汉”并不被承认是东汉的延续。
主要原因是:刘备所建的“汉朝”只是“三分天下有其一”最终也没能统一天下。由于,历史上有了刘邦所建的西汉和刘秀所建的东汉,历史学家将刘备所的“汉”加上地域的名称以示区分,这样就成了“蜀汉”,再以后又被人们简称为“蜀”,反而忘记了原来的政权名称是“汉”了。
也有人认为,刘备所建“汉朝”之所以不是东汉王朝的待续,原因是刘备是大汉皇室的远支皇族,按封建宗法制度不具备继承权,其实不是这样的。同为西汉远支皇族的刘秀,再建汉朝,因其统一了天下,史称“东汉”,被承认为西汉的延续。所以说,在历史和现今社会,要拼出身,更要拼实力!
刘备在西蜀建立的政权,严格来说算不算汉朝的延续?
刘备建立蜀汉政权不能算是汉朝的延续。因为汉朝的正统是汉献帝,他虽然是个一个傀儡,但是代表汉朝延续正统位置。后来曹丕篡汉,汉献帝禅让,代表曹丕取代汉朝正统位置。而中原的文人士子也是认可支持曹魏政权的。
刘备是在没有汉献帝明确授权情况下私自继位,虽然刘备是皇帝的一个远房亲戚,但也不能算延续汉朝正统。并且蜀汉位置偏僻,人口较少,很难取得中原大多数士子的认同支持!
所以刘备的西蜀严格来说不能算是汉朝的延续。
刘备在西蜀建立的政权,严格来说算不算汉朝的延续?
不能算是汉的延续
实际上东汉在献帝把位置禅让给曹丕后,就正式宣告灭亡了,而刘备在献帝还活着的情况下,匆忙称帝,名义上虽是汉,实际历史上都将他称为“蜀汉”,带有一点蔑称的意思 在里面。
尽管刘备自称是中山靖王之后,那只是在《演义》里出现过。
在《三国志》等其他历史资料里并没有提起。
因此,无法确定刘备与东西两汉存在任何关系。
刘备在西蜀建立的政权,严格来说算不算汉朝的延续?
导读:
历史没有真相,只残存一个道理!
那就是有志者事竞成!过程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结果。成功了道理都是对的,无论是什么样的理由。
前言:
刘备做为东汉未年的一位衰弱皇室后裔,挑起了重兴汉室的重担,从这一点上就值得我们学习。从他的当时家境来看,谁会想到一穷二白的刘备会拥有三国鼎立的实力。
东汉未年,因汉帝势微,各大军阀据地自守,刘备在这样的环境下,心怀理想行走在世间寻找着机会。在整个东汉末年,凡是英雄豪杰沉浮并起的期间,很多地方军阀不受皇帝与道德的约束,于是趋炎附势者,比比皆是。
刘备式微,常常败归于当时的强者;如:吕布、曹操、袁绍、公孙赞等人,不逞一时之强,“藏器于身,待时而动。”正是这种小心谨慎的性格,使其多次躲过杀身之祸。刘备从一个卖草席、草鞋的破落皇室起家,信念坚定不移是他成功的主要动力,他知道自己有什么缺什么,要想实现心里的理想必须要有个好的身份来伸张大义,唯一的资本就是“中山靖王之后,孝景帝玄孙这块招牌”。尽管这招牌离现实都有几百年之久。
但是在封建社会思想道德里,这样的身份依然让人值得拥有与尊重。就是这块招牌在汉献帝那里得到了肯定之后,在群雄并起,军阀横行的汉末,刘备的身份得到了认可,正是因为这一层身份,让每一位军阀对于刘备的态度都要小心翼翼从事。
刘皇叔;这个称呼,为刘备招揽人才受益良多。其正统的合法性无人敢质疑。不客气的说,刘备的成功源于皇叔的称谓,而皇叔这张虎皮得到很多人的亲近。顶着这张虎皮刘备开始了争霸天下的历程。在理想与现实中挣扎多年的刘备,借助身份之利来渐渐的提高了自己的名声与信誉度。怀有取天下兴汉室的心态,刘备开始寻找能够帮助自己的人才。这个机会真的岀现了,公元207年,投靠荆州刘表的刘备,结识了当时汉末荆州大隐司马徽,在与司马徽的谈话中,得到了几个人才信息。
徐庶的出现,开启了刘备争霸天下的道路,刘备在徐庶的身上看到了成功的希望,然而好景不长,曹操得知刘备得到了人才,百般使计使徐庶不得己离开了刘备。徐庶虽然离开了,但他推荐的人才真正使刘备兴汉有了希望!这个人名叫:诸葛亮,字孔明。本为琅琊阳都(山东沂南人氏),因避祸隐居于隆中(今湖北省襄阳市)。此人虽生于乱世,但胸怀天下,志存高远,常以天下为己任,一面躬耕田圜,一面关注着天下大事,通过对环境的观察对事件的发展,不但精通对社会发展的走向轨迹,对于兵法,天文地理深有研究。
刘备在得到人才信息的同时,深深体会到人才的重要性!于是刘备在这年冬天冒着严寒,三次从新野县来隆中拜访诸葛亮。暗地里观察刘备的诸葛亮感觉到了刘备的诚意,于是在第三次拜访中,俩人谈了谈对天下大势的看法。而诸葛亮在这此谈话中分析了天下大势的走向轨迹。于刘备顿生知己的感觉。
诸葛亮感刘备的志向与自己的理想不谋而合,随后答应刘备出山共同创业。刘备得到诸葛亮之后,正如他自己说得那样;“孤得孔明,尤如鱼得水,霸业可成。”
诸葛亮在刘备的支持下,尽显才华,慢慢地溃势消失,局面渐渐的光明起来,随着局面的发展,在诸葛亮、庞统、法正、李严等人的谋略下,刘备夺取荆州、西川一带地区,最终从一名卖草席的小贩成功逆袭成为三国鼎立中,蜀汉的开国皇帝。
总结:
刘备做为东汉末年的皇室一族,无论他身份的真伪,而他的旗号是兴汉兴刘,这一点在东汉皇室中是被认可的,虽然他的力量无法统一全国,只有偏居一角,做为刘氏汉朝正统的思想与行为,是值得肯定,做为继承了汉朝的旗帜的口号,蜀汉应该为东汉的最后延续…
刘备在西蜀建立的政权,严格来说算不算汉朝的延续?
三国本就是,魏汉吴,所以如果宽泛一点来说的话,刘备的蜀汉其实可以算作汉朝的一点点延续。
但是问题就在于,蜀汉并没有能够很好的延续下来,成王败寇,最终也只是浮云。
如果诸葛六出祁连姜维九伐中原能够成功的话,那肯定又是另一个结果。
那样蜀汉的正统地位必将会名正言顺,但是要知道,历史上缺乏了中原大地区的政权的地位,都是名不正言不顺的。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