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哪几个朝代不是以儒家文化治国的?你对此怎么看?
历史上所有朝代都没有纯粹以儒家治国,当然儒家治国也试验过,比如汉元帝时期,结果弄的一团乱,纲纪松坏,奸人辈出。
这里可能存在一个误区,推崇儒家并不代表就是以儒家文化治理国家。
汉武帝采纳董生的建议,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因为他喜欢儒家学说,但是他的治国并不是以儒家治国,相反他的治国是法家治国,而且是秦法那种苛法治国。
“法令者,先帝所造也,用弟故而诬先帝之法,吾何面目入高庙乎!又下负万民。”
这一句话是汉武帝杀他妹妹的孩子时说的一句话,掉着眼泪说的。
秦朝是纯粹的法家治理天下,到了刘邦时期是用道家和法家两家治理天下。汉宣帝时用王霸之术,也就是法家与儒家相结合,这一点成了后世王朝统治天下的基本方法。
儒家不是治理国家之法,而是维护共同认知之方法。
为什么这么说?
司马光在点评曹操为什么不敢当皇帝时说的一段话就足以反应为什么他们要推崇儒家。
以魏武之暴戾强伉,加有大功于天下,其蓄无君之心久矣,乃至没身不敢废汉而自立,岂其志之不欲哉?犹畏名义而自抑也。
他的意思就是以曹操的心思怎么可能没有想到当皇帝呢?只不过他受的教育约束了他的想法,使他不敢越雷池半步。
最后司马光提出一个观点:
教化,国家之急务也,而俗吏慢之;风俗,天下之大事也,而庸君忽之。夫惟明智君子,深识长虑,然后知其为益之大而收功之远也。
儒家的核心就是忠孝,所以司马光的观点很直白,将忠君贯穿整个社会的始终,这样就算有曹操这样的人出现,也不敢走出那一步。
南宋起及之后理学为什么能兴盛,相信看到这里的朋友应该十分清楚。所谓的儒家治理天下就是通过教化,达成对皇帝的认同感,最后自觉维护整个王朝,哪怕整个王朝已经十分腐朽。
这里必须要强调一遍,被封建统治者推崇的儒家观念与孔子创立的儒学已经差别很大。严格来说到孟子这里,正统的儒家就断了。大概到明代王阳明之时,又将孟子一脉重新继上,不过王阳明一死,阳明心学迅速走向败落,正统儒家实际又一次败落。
有生命力的未必就是最优的。最优的未必就能长存下来。历史上有哪几个朝代不是以儒家文化治国的?你对此怎么看?
这个很简单,在汉代以前的朝代自然不是以儒家文化治国。因为儒家创始人孔子出生存在于春秋战国时期,他的学说出来以后,当时并没有马上被统治阶层认可。直到汉朝汉武帝时期,才被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得到汉武帝认可,由此成为统治阶级正统思想。
但后来历朝历代儒家统治阶层思想是教化老百姓为主的,他们还辅助有法家和兵家思想来保证其统治稳固有力。并不是只用单一的儒家思想来管理统治,那都是层面上的噱头需要,必须辅助其他思想才能完善统治力量……
历史上有哪几个朝代不是以儒家文化治国的?你对此怎么看?
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历史上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的历朝历代,都是尊崇儒学,用儒家的仁义礼智信来约束臣民,但是也不是最初的儒学,是经过统治者修改过得,三纲五常。用汉宣帝的话来说:“汉家自有制度,本以王霸之道杂糅,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所以历朝历代没有纯正遵循儒学,只是为了统治需要,王霸之道杂之而已。
要说没有以儒学文化治国的。商周没有用儒学,因为那时候儒学还没有产生,孔子是儒学的创立者,他是春秋时代的鲁国人,所以商周没有机会使用儒学,就是孔子儒学产生后,春秋,战国时期,也没有国家使用儒学,当时各国战乱纷飞,各国为了自保,都在实行变法图强,儒学不太实用,况且当时百家争鸣,道学,墨学,阴阳学,纵横学,兵学,一时间思想开放,各国使用的思想也不尽相同。
到了秦朝,这是第一个大一统封建王朝,虽然时间很短,但是从商鞅变法开始,大秦一直用法家治理国家,实行严刑峻法,从韩非子,到李斯都是法家的代表人物。所以大秦不是用儒学治理国家的。秦灭汉兴,西汉初期,在经历秦末的战争,民力凋敝,刘邦为了恢复国力,与民休息,运用黄老道学,进行无为而治,此间经历了吕后,文帝,景帝,这段时间也是西汉最稳定的时期。也为汉武帝做的丰功伟业打下了基础。
所以汉武帝之前都没有用儒学治理国家,汉武帝之后虽然用了儒学,但是是经过改造过的儒学来治理国家。我的回答完毕,希望对您有所帮助,谢谢!
历史上有哪几个朝代不是以儒家文化治国的?你对此怎么看?
大家好,我是大内蒙小马哥,就这个问题谈谈我的粗见:儒家思想是在春秋战国时期形成,最主要的代表人物便是孔子,孟子,他们提倡“仁.义.礼.智.孝”,三纲五常,儒家思想在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中一直站主导地位,而且被统治阶级用作统治的工具,奴化大众的文化思想,培养利于统治阶级统治的良民,所以在秦统一六国后,大部分的朝代都是以儒家文化治国的,汉朝更是“废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思想推到一个更高的水平。而不用儒家文化治国的很多,例如西夏,辽,金,最有影响的是元。元朝是一个以蒙古族为统治阶级而建立的国家,马背民族初期没有一个具体的文化思想,但在慢慢的发展过程中,逐渐认识到文化思想统治的重要,在于汉民族的长期交集中,受汉文化的影响也比较认同汉文化,例如成吉思汗与丘处机的会面,而且身边还有耶律楚才等。同时在疆域的不断跨大的过程中,也吸收接纳了其他文化,形成了一个比较相对宽松的多元文化政策。但后期发展中极力推崇藏传佛教,中国的传统社会秩序崩溃,例如大量使用色目人,长时间不举办科举考试等。所以有时人们说选对路比走路更重要,元朝在我国的统治只有很短的时间,那是因为他没有对自己的统治思想做出正确的选择。反观清朝在这方面做的比较好,所以统治时间比较长。
孔子像
历史上有哪几个朝代不是以儒家文化治国的?你对此怎么看?
最主要的就是秦朝。秦朝自从商鞅变法开始,一直一来都是以法家思想治理国家。秦朝更是以严刑峻法治理国家,所以秦国法律严苛。再没统一天下之前,秦法有利于国。而当天下一统之后,此时的法律已经无法满足现实的需求,变得不合时宜了。所以后来秦国二世而亡,也和秦国的严刑峻法有一定关系。春秋战国几百年战乱,到了秦国一统天下,此时老百姓需要的是修养生息,再用峻法约束臣民已经不符合现实需求。而儒家推行仁孝治国,让臣民受教化知礼仪,更能使老百姓接受。如果法家是山石的话,那儒家就是微风细雨,只有刚柔并济阴阳相和才能起到更好的作用。而后王朝都是儒家法家并用,王道霸道共行。
历史上有哪几个朝代不是以儒家文化治国的?你对此怎么看?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前都不是吧。近现代也不是,真正传承不衰的是法家思想和法制实践,无规矩不成方圆才是治国的基本原则。
战国时期法家三派当今都看得到:
法制:几乎各社会面都有相关法规。
术治:反腐败、整饬吏治。
势治:包产到户把农民从土地中解放,封山育林、封湖禁鱼、外购主粮副食......农业收益与工业形成剪刀差,迫使农民离乡离土进入城市和工厂,先造成这种大势所趋,然后,工业化的出口经济、城镇化的内需、商品房市场、基础建设,全部水到渠成。
敢问,在法家面前,儒家是什么?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