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允为什么不直接把貂蝉送给吕布贿赂吕布?

这是美人计加拖刀连环计,王允的目的不是为了讨好吕布,而是挑起吕布与董卓之间的矛盾,利用董卓对吕布的信任,再利用吕布能靠近董卓的机会杀掉董卓。

吕布这个人是一个官迷,为了当官他什么事情都可以做。

当初在丁建阳手下之时,董卓告诉他,收他为义子,官职一样,吕布就跟随了。

为什么吕布就跟随了?因为董卓当时没有儿子,收吕布为义子,这里我怀疑收的是嗣子而不是义子。

这样董卓和吕布之间的利益就是一条线了,董卓之荣就是吕布之荣。

后来董卓有了儿子,这一点你应该很清楚,当刘备有了亲生儿子刘禅,他的嗣子刘封就悲剧了。此时吕布自然也人心浮动。

王允自然看到这种情况,决定再加一把火,要离间这对义父子。

王允明明知道吕布喜欢貂蝉,但是他偏偏将貂蝉献给董卓,同时让貂蝉使得魅术,将董卓迷的七晕八素。吕布自己看了自然两眼放光,这光是愤怒之光。

男人的几大恨中有一大恨就是被夺人之所爱。

一方面吕布未来的前途出现问题,另一方面连心爱的女人都被抢了,孰可忍,孰不可忍。

作为《三国演义》中的设定吕布就是三姓家奴,利益为上,他在自己利益损失严重的情况下,王允给了他一条路子,有高官,又有美人之爱,吕布当然乐意了,因为弥补了自己的损失。

仅仅只是将貂蝉送给吕布,起不了这种效果,因为这样不能起到损害吕布与董卓之间的效果。要知道干掉董卓需要董卓下大决心,而这个决心最关键的火星就是貂蝉。

王允为什么不直接把貂蝉送给吕布贿赂吕布?

吕布戏貂蝉完全是子虚乌有,但豹眼认为,这是演义中最接地气的故事之一。

元末明初,天下大乱,罗贯中也是“有志图王”的人,无奈追随的张士诚没有斗得过朱元璋。朱元璋称帝后,罗贯中放弃了出仕为官的打算,全部精力投入到小说的创作中。

罗贯中把一肚子智慧,全部用在了汉末三国的争斗上。

在演义第八回“王司徒巧使连环计,董太师大闹凤仪亭”中,讲述了吕布戏貂蝉、联手除掉董卓的故事。

如罗贯中所言,这是一套组合拳,是真正的连环计。

民间传说,吕布生性好斗,力大过人,同龄的孩子都不敢跟他玩,唯有同女孩在一起就温顺体贴,判若两人。

如果王允直接把貂蝉送给吕布,就凭吕布这德行,恐怕对貂蝉会言听计从。貂蝉枕边风一吹,吕布恐怕也会把董卓给收拾了。

这样一来,故事情节就过于简单,也仅仅是一出美人计,自然体现不出作者的智慧。

罗贯中独出心裁,先许诺把貂蝉嫁与吕布,然后再把她送给董太师,以此挑起董卓父子反目,最终导致董卓被杀。

这就比单纯的美人计,复杂多了,更能体现出罗贯中而不是王允的智谋更高。

本来完全是另一个版本的故事,但由于罗贯中下手太狠,把一个本来完全可以很优美的故事,弄得过于血腥,作者的智慧体现得淋漓尽致,却让这个故事缺少了美感。

董卓入京之后,专权跋扈,为所欲为,天下有志之士,人人欲得而诛之。

吕布天下英雄,豪侠仗义,但一念之差,误认贼作父,为此时有悔恨之意。

司徒王允一心匡扶汉室,但力量不足。又感于吕布天下义士,为虎作伥,甚为可惜。于是,极力结交吕布,以大义感化他,使其为国除害。

王允义女貂蝉,巾帼不让须眉,忠义双全,素有为国分忧、替父解愁的心愿。

在王允的家宴上,貂蝉慕吕布之英雄,以身相许,为得是唤起吕布的英雄气概,以国家社稷为重,大义灭亲,为国铲除奸贼。

终因吕布念及父子之义,不忍背叛董卓。

此时,王允、貂蝉屡屡以忠义大道感化、劝谏吕布,最终吕布为了汉室,为了天下,大义灭亲,替天下除害。

如果是这样,那就是一段英雄美人相互爱慕,又举案齐眉,联袂演绎出一场为国为民、拯救天下的佳话美谈。

起码豹眼认为,这样的话,更有美感,读起来更加赏心悦目。为那个残酷的时代,添加一点富有人性的东西。

可罗贯中为了展示自己的智慧,让王允使用了连环计,把本该是一段非常美好的故事,变成了血淋淋的阴谋诡计。

先是貂蝉月夜啼哭,王允误以为有了儿女私情。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女儿大了要嫁人,作为义父,义女有了心上人,也会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

尽管时代不同,不似今天,大龄剩女把父母搞得焦头烂额,但子女的终身大事,也是父母重点考虑的心事。

不仅王允误会了貂蝉,还搞得后人怀疑,王允是不是想自己留着受用。尽管误会消除,但接下里的事,还是把王司徒一生的人设给毁掉啦。

王允把貂蝉先许吕布再送董卓,赤裸裸地将貂蝉视为一个工具,丝毫不念及养父女之情。

既然王司徒孝敬,董卓自然笑纳,何错之有?英雄爱美人,作为一代猛男,董卓好美女也并没有大过。起码纳貂蝉一事,是如此,董卓并无过错。

吕布为此翻脸,也是人之常情,但“冲冠一怒为红颜”,就显得小气了很多。

吕布斩杀董卓,为得就是一个女人,完全不是出于国家大义。这就又把吕布的人设给毁了。

貂蝉为了大义甘愿献出自己的一生,虽然可敬,但却失去了一个妙龄女子对于爱情的向往,显得过于残酷,缺少了人性,远不如鱼与熊掌二者兼得来得更赏心悦目。

史上的吕布,尽管是反复无常,但也绝非是小说中说得那么不堪。

关键是王允,在正史中,人设很不错,人品、声望都是有史可查的。他的确是利用吕布与董卓的矛盾,以大义劝导吕布,成功联手诛杀董卓,但绝没有采用如此下三流的手段。

因此,在豹眼看来,这个桥段,罗贯中如此安排,尽管是虚构的故事,但很符合汉末三国诸侯争霸不择手段的社会状况,可谓很接地气。读起来让人感觉,整个故事充满智慧。

但豹眼还是觉得血腥味太足,不如豹眼自己设想的故事情节更好。

王允为什么不直接把貂蝉送给吕布贿赂吕布?

如果王允直接把貂蝉送给吕布,吕布得到的太容易了,就不一定能杀董卓了;王允把貂蝉送给董卓是吊吕布的胃口,貂蝉和吕布是眉目传情,董卓和吕布为了貂蝉是互生杀心反目成仇,才有最后的吕布刺杀董卓。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

董卓在大殿上和汉献帝讨论国事,回头看见吕布不在,心里就起了疑心,连忙辞别了汉献帝,是乘车回府。看见吕布的马在府前拴着,就问守门的士兵,士兵说:‘温侯到后堂去了。’董卓是急急忙忙跑到后堂,却没有看见。便喊貂蝉,她也没在。就问侍女,侍女说:‘貂蝉在后园看花。’董卓找到了后花园,看见吕布和董卓在凤仪亭下耳鬓厮磨,方天画戟放在一边。董卓大怒,大喝一声。吕布看见董卓到了,是转身就跑。董卓抢到了方天画戟,在后边紧追不舍。吕布跑的快,董卓太胖是追不上,就把方天画戟投向吕布,吕布一回身把方天画戟的杆给挡住,方天画戟掉在地上。董卓是拿起方天画戟再追,被迎面而来的一个人撞倒了。

撞倒董卓的人是李儒,他把董卓扶起来,是连忙的赔罪。董卓问:"你为什么事来的?’李儒说:‘我刚到门口,听说太师大怒,正遇吕布,他说:‘太师杀我!’我匆忙来劝解,没想到撞倒恩师。死罪!死罪!"。董卓说:"可恨的吕布,调戏我的小妾"。李儒说:"春秋时,楚庄王夜宴群臣,蜡烛被风吹灭了,一人趁机扯王后衣袍,王后把他的帽缨揪下,但是楚庄王没有追究此人。后来在一次战斗中,此武将救了楚庄王的命,立下了大功。今貂蝉不过一女子,吕布时恩师的心腹猛将。如果恩师把貂蝉赐于吕布,吕布必以死相报。请太师三思。"董卓问貂蝉是怎么回事?貂蝉说:"我在后花园赏花,吕布来到后就动手动脚的,我不从,这时太师就到了。"董卓说:"我把你赐于吕将军如何?"貂蝉大惊,哭着说:"妾身以事太师,今天却想把我赐于家奴,我是宁死不从。"于是从董卓身上抽出宝剑想自杀,董卓慌忙中抱住貂蝉,说:"我是在开玩笑!"貂蝉是一哭二闹三上吊,董卓把李儒说的话给全忘了,又舍不得貂蝉了。

后来,吕布在侍郎王允和貂蝉的窜掇下,终于在朝廷上把董卓刺杀了。

王允为什么不直接把貂蝉送给吕布贿赂吕布?

你没看懂;连环施美计。

王允为什么不直接把貂蝉送给吕布贿赂吕布?

看过《三国》的都很清楚!王充为什么不直接把美女貂蝉送于吕布?问得好!王充精心设不两道计,美人计和离奸计,用在董卓和吕布身上,真似量体裁衣了。董吕掌握一定要政,酒肉好色,昏君无日。而吕布掌握兵权,英俊帅气,但遇事有些鲁忙。这正是王充想要之外!拜读过《三国演义》的人,这都这样认知?明知美女爱英雄,即要送与老头,又人老头那惹出爱恋吕布,戏曲式进展,反目成伤,拨刀相向。这才是王充真正用意!名著就是名著!故事曲折,引人入胜!!(董卓),(反目成仇)(之处)(设置两道计)。

王允为什么不直接把貂蝉送给吕布贿赂吕布?

王允直接把貂蝉送吕布难道不是帮董卓的忙吗?

巜三国演义》中王允利用貂蝉许配董卓后又许配吕布的连环计在巜三国志》及巜后汉书》正史中没有这么一个事情。但是王允利用吕布跟董卓小妾私通而挑拔吕布同董卓的关系,耸涌吕布杀害董卓。巜三国演义》正是在此基础上塑造的利用貂蝉许配董卓和吕布,在他们之间制造矛盾的连环计。因为董卓专权乱政,随意废立皇帝,使朝廷成了董卓的私人领地,所以,司徒王允就用离间计在吕布和董卓之间制造矛盾。为国家除去一害。

那么,为什么王允要利用吕布来除掉董卓呢?因为董卓在朝中专权,吕布又是他的义子,吕布又有万夫不当之勇,如果任其下去可能无法抑制董卓的权力。他们二人之间都是相互利用,只有离间他们之间的关系,利用吕布来杀董卓是上策。否则他们的关系如果好的话是一对强强联手,如果王允直接把貂蝉送给吕布肯定是达不到这么一个好效果的了。那么,董卓甚至还会送重礼加深吕布的关系。

因此,王允不把貂蝉直接送给吕布,而是用连环计先后许配董卓和吕布,让董卓和吕布互相猜疑才能取得吕布痛杀董卓的效果的。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