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一家三人分别为魏蜀吴三国服务,是保赢吗?你怎么看?

看结果是,但如果从历史上看不是为了保赢,这是知常容的观点。

只是从结果看,诸葛亮所在的家族在三家都占了重要的地位,诸葛亮在蜀汉权倾天下,诸葛瑾深受孙权喜爱,其儿子诸葛恪成了孙权的托孤大臣。诸葛家族还有一个留在魏国的是诸葛诞,他官至征东大将军,他的女儿嫁给司马伷,他的曾外孙是东晋的开国皇帝司马睿。

所以《世说新语》中说了这么一句话:蜀得其龙,吴得其虎,魏得其狗。

这样看下来,诸葛家好象真的没有将鸡蛋放到一个篮子里,一个碎掉还是另一个。

实际上并不是这个样子。为什么这么说呢?

诸葛亮带着弟弟诸葛匀隐居在南阳,他本来有好几种选择,一种是跟随大哥诸葛瑾跑到东吴去,跟着孙权混。他也可以选择通过岳父的关系入仕荆州,或者跑到魏国去也是可以的。

他都没有选择,相反选择了客将刘备。

当时刘备一穷二白,诸葛亮选择刘备自然有赌的成份在,因为赢了,所有才有诸葛亮,如果输了呢?自然也就淹没在历史中,不可能成为中国人的偶象之一了。

所以诸葛家族将这个蛋放在刘备这里似乎有些儿戏。

有些人受《三国演义》的影响,认为刘备得到诸葛亮才转运,看上去似乎也是。其实并不是这样,如果当时鲁肃没有拦住刘备,刘备可能就跑到吴巨那里去了,也就是到交州那块地方去了。

那赤壁之战就成了东吴独扛曹操了。如果是这样,历史早就改写 了,那诸葛亮这个也算不上是什么放了一个篮子。

另一方面诸葛亮应该是不想在乱世出仕的,换句话说他可能打算就这样过一辈子的,虽然他好梁父吟。刘备的三请使得他别无选择,如果真的事前看好刘备,那应该早就和刘备接上线了,因为刘备在荆州好多年。

所以诸葛亮的出仕是带有偶然性的,既然是偶然性怎么可能说是分放在三个篮子中呢?

实际上诸葛家族的三个篮子并不太成功。

因为诸葛诞这一支因为起兵反对司马家,最后被夷三族,留在东吴这一支因为诸葛恪的不谨慎使得三族被诛杀。蜀汉诸葛亮这一支,儿子和长孙战死在沙场,只剩下诸葛瞻的次子诸葛京这一支,东吴这一支也就只剩下诸葛显这一支。

他们已经完全被遗忘掉了,只不过后来司马炎与罗宪聊天时聊到蜀汉旧官员的后代之时,这才被启用,但无祖先这样辉煌。

所以如果真的有三个篮子的计划,那三个篮子的蛋基本上都打碎了。

所以这只是一种巧合,而不是事前安排预谋的。

诸葛一家三人分别为魏蜀吴三国服务,是保赢吗?你怎么看?

谢邀:

诸葛亮三兄弟分别为蜀汉、东吴和北魏服务均是选择自己最合适的、最结合实际的、最有人缘关係的景况,落实了三国分侍这一状态,分别都是让自己利益的最大化。如诸葛诞是诸葛亮堂弟,其父为朝官,诸葛诞初侍魏时为尚书郎,后为荥阳令,后升迁为北魏中书令。魏明帝时升为东征大将军,拜候,东征督都。诸葛瑾是诸葛亮的亲哥,年轻时曾游历山水,颇有心得学识,结识了与一些东吴名士,也算名声广播,被孙权纳为文官,因有诸葛亮在蜀为相的影响,也相吳蜀联合战略需要,数次派往西蜀交涉。而诸葛亮则自幼饱学,于17岁隐居隆中卧龙岗11年,于28岁被刘备三顾茅芦请出山,权力仅次于刘备,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诸葛亮三兄弟虽分侍三国,由于三兄弟均为有影响或关係纵深的朝官,均忠心侍朝,平时兄弟不私下来往,又是三国之争时期可用之才,自然不会影响各自在一国的安宁与前途。如三国变迁,无论哪国胜,对于兄弟三可以说都胜,总有关係途径存在,分侍前他们兄弟关係没淡化和疆化,再接关系,轻而易举。三兄弟分侍,无论谁都在忠心为本国利益,无论何国用其之一,对于该国利益来说,也不失为保赢之举。

诸葛一家三人分别为魏蜀吴三国服务,是保赢吗?你怎么看?

在后汉三国时期,最耀眼的家族莫非琅琊诸葛家族了。诸葛瑾出仕东吴,最后官至大将军、领豫州牧,可谓是位极人臣。其子诸葛恪官居东吴丞相;诸葛亮在蜀汉位居丞相,其子诸葛瞻为后主刘禅驸马,官居卫将军;诸葛均后来也在蜀汉出仕,位居长水校尉。

我们经常说的诸葛一家三人分别为魏蜀吴三国服务,其实是不对的。在曹魏出仕的却是是诸葛家族的成员,但和诸葛亮三兄弟不是亲兄弟,而是堂兄弟,他就是诸葛诞,位居曹魏征东大将军。

诸葛瑾、诸葛亮、诸葛诞三兄弟分别在魏蜀吴三国位高权重,而且每人都忠心耿耿,人称“龙虎狗”三兄弟。

俗话说得好,不能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那么诸葛家族分别出仕魏蜀吴,是不是也是出于这种考虑呢?

还真不是!

汉末之乱,使得中原士族感觉到了危险,如果继续这样下去,宗族的延续都要出问题,因此,世家大族们要么投靠自己信任的军阀以求保护,要么远赴南方避难。诸葛家族也是如此。汉献帝兴平二年,诸葛亮的叔父诸葛玄带着诸葛瑾、诸葛亮一家来到徐州避难。

虽然是避难,但是并不意味着宗族全部迁走,宗族坟墓还是需要有人打理的,也就是说,老家必须要留人看守,诸葛诞这一支就是负责留守的。也因此,诸葛诞最后在曹魏出仕。

但是随着曹操与陶谦的反复争斗,刘备和吕布、袁术之间围绕着徐州的反复争夺,使诸葛玄认为,徐州也不是久居之地,因此,诸葛玄决定再次南下,这次的目标是投奔袁术。而此时,诸葛瑾离开了大部队,独自到江东寻找机会,以谋发展。也因此,诸葛谨最后在孙吴出仕。

诸葛玄带着诸葛亮、诸葛均和诸葛亮的两个姊妹先投袁术,后投刘表,最终在襄阳扎下了根。

汉献帝建安二年,公元197年,诸葛玄战争中战败被杀,诸葛亮成为了一家之主,从此躬耕陇亩,广拜师长,学的了一身的经世之学,后被刘备看重,三顾茅庐请出山,从此开始了鞠躬尽瘁之路。

总结

诸葛瑾赴东吴确实存在着想要在东吴发展,期待着发展好了,把兄弟们接到东吴的想法。但在此时,就说诸葛家族就存有让兄弟们分别出仕不同的势力,图谋保赢,就显得很牵强。毕竟,那时候曹操还未展露出王霸之气,孙策也仅是偏处一隅,刘备那时候还寄人篱下,诸葛三兄弟就会有这样的远见卓识?笔者是不相信的。

诸葛三兄弟分别出仕魏蜀吴,还是因为他们所处的地区归属问题,在这三个地区中,曹操、刘备、孙权都是最强有力的君主,这才是他们分别出仕这三方的原因,跟是否保赢无关。

诸葛一家三人分别为魏蜀吴三国服务,是保赢吗?你怎么看?

诸葛一家在三国时候被称为一龙一虎一狗,分别是诸葛亮,诸葛瑾,诸葛诞,他们都是西汉司隶校尉诸葛丰的后代,只能说两百年前是一家,但到了三国时候并没有那么现在人们想的那么亲密,至于分属魏蜀吴绝对不是为了家族乱世保赢,而是受当时形式的影响,诸葛家每个人都身居高位,也确实有着各自选择的原因在里面。

一、武乡侯诸葛亮

诸葛家族名气最大的就是诸葛亮了,诸葛亮有才华那是不用说了,他的岳母是蔡瑁的大姐,蔡瑁的父亲叫蔡讽,蔡讽有个姐夫叫张温官居太尉,曹操的爷爷曹腾就提携过张温。

三国时候是很看重士族大家的影响力的,所以诸葛亮的背景家族其实在三国时候很有影响力,但诸葛亮却选择了刘备,并且身居高位,这点很多人可能不太明白。

诸葛亮是自比管仲乐毅的人物,待价而沽,分析天下形式后,曹操最有可能拿天下,但是投靠曹操,不见得会被重用,因为曹操手下的士族人才太多了,就连司马懿开始去了曹操那才不过是个洛阳北部尉,这还是司马家和曹操关系不错,要是诸葛亮去了估计地位还不如司马懿呢。

至于孙权,诸葛亮的评价是能用亮而不能尽亮,那意思是能重用我,但不能发挥我的全部才能,毕竟孙权那边周瑜,鲁肃,张昭都是老臣,不会给诸葛亮太大的空间发挥。

刘备就不一样了,潜力股一个,没什么地盘,还缺少谋士,在刘备事业低谷投靠刘备,还是绝世人才,刘备那感动的不要不要的,最终凭借自己的才能和刘备的信任,封益州牧,成武乡侯。

二、宛陵侯诸葛瑾

诸葛瑾的才能要不诸葛亮差了很多,但是依旧在东吴官居大将军,封宛陵侯,说来也是非常了不起的。

诸葛瑾和诸葛亮是亲兄弟,但是由于战乱,诸葛亮避难在荆州,而诸葛瑾和从父诸葛玄就投靠了江东,到了江东,因为诸葛瑾有着和诸葛亮一样的士族背景,所以被孙权格外看重。

孙权和曹操不一样,曹操虽然不是士族出身,但是士族朋友多,孙权不但士族朋友少,家里也不是士族出身,为了保证自己政权所谓的正统,孙权也是极力拉拢士族人士。

而诸葛瑾这个人对孙权又是格外的中心,因为和诸葛亮的关系,吴蜀联盟后孙权派诸葛瑾去蜀地出差,但诸葛瑾只有在公共场合才和诸葛亮见面,私下根本不见面,这份对孙权的忠诚远远大过了亲情。

诸葛瑾还有个优点,就是识人,自己的儿子诸葛恪,他一看就不是保家之辈,早就打过预防针,结果没人听,最后果然诸葛恪死于东吴内斗,被夷三族。

总的来说因为耿直忠诚,加上士族出身,诸葛瑾虽然能力不行,但是依旧在东吴成为高官,也算是为诸葛家争得了荣光。

三、高平侯诸葛诞

诸葛诞属于诸葛瑾的族弟,但那是家谱上的事了,战乱时候也没个微信,手机什么的估计早就不联系了,所以诸葛诞其实和诸葛亮,诸葛瑾不是那么亲密。

但是诸葛诞因为诸葛家族的关系也是出身名门,很早就在曹魏做官,在司马懿手下当了镇东将军,后来和自己的晚辈诸葛恪交战,被打的很狼狈,所以他的水平估计在三国也就是三流水准。

司马昭掌权的时候又起兵淮南,结果兵败被杀,夷三族,万幸小儿子诸葛靓在东吴当人质,反而幸免于难,后来晋朝统一,投降了晋朝。

诸葛靓年轻时候和司马炎关系不错,就把姐姐嫁给了司马炎的叔叔,结果就有了司马睿,就是东晋的晋元帝,诸葛靓的儿子也因此在东晋身居高位。

如此看来,诸葛诞为延续诸葛诸葛家族的辉煌,反而是贡献最大的一个。

总结:诸葛亮,诸葛瑾,诸葛诞虽然都是出自诸葛家族,但是因为战乱时候,年代久远,关系已经不是很密切了,假设三人真的同属一个势力,按诸葛诞,诸葛恪出的这些事,估计诸葛家族再没后人留在时尚了,所以三人分属不同势力还能都身居高位的主要原因还是苟全性命于乱世,但其实乱世之中,做到这一点还真不是很容易,但是诸葛家族毕竟做到了,也确实为人称道!

诸葛一家三人分别为魏蜀吴三国服务,是保赢吗?你怎么看?

谢邀,这跟保赢没关系。当刘备联吴抗曹的时候,诸葛亮去东吴没有第一时间拜访自己的兄长诸葛瑾。

当关羽败走麦城的时候,刘备没有因恨杀了下属诸葛亮。

诸葛诞,在归属魏国之后几乎没有和诸葛亮还有诸葛瑾有多少交集。

诸葛亮的哥哥诸葛瑾,族弟诸葛诞。

三国时,诸葛亮和他的哥哥诸葛瑾,族弟诸葛诞都是当世英才,时人说:蜀得其龙(指诸葛亮),吴得其虎(指诸葛瑾),魏得其狗(指诸葛诞)。诸葛的儿孙后来抗魏战死,诸葛瑾的儿子诸葛恪家被满门抄斩,诸葛诞不愿叛魏,与司马氏对抗,结果兵败被杀,满门抄斩。

诸葛一家三人分别为魏蜀吴三国服务,是保赢吗?你怎么看?

诸葛一家三人分别为魏蜀吴三国服务,不是保赢,也不是家族刻意安排,纯粹是机缘巧合。。。诸葛谨、诸葛亮是亲兄弟,诸葛诞是诸葛家族兄弟,共同的先祖是两百年前的诸葛丰。诸葛家族是山东临沂世家,经黄巾战乱后,民不聊生,诸葛亮三岁亡母,八岁亡父。为了生存,诸葛谨兄弟三人随叔父诸葛玄南下谋生,因诸葛谨走散于200年流落东吴,巧遇孙权姐丈弘咨,见诸葛谨谈吐不凡,将其引见孙权。诸葛谨与鲁肃周瑜友善,得二人举荐,被孙权重用,此时的诸葛诞还没出生呢。。。诸葛亮与弟诸葛均随叔父碾转来到荆州隆中卧龙岗定居,诸葛亮在学习中成长,胸有大志,腹有韬略。常与荆襄名士司马微、庞德公、黄承彦等接触,向他们求教交流。与搏陵崔洲平,翼州徐庶友善。司马微将博学多才,胸怀天下的诸葛亮称做卧龙,潜龙勿动,一飞在天。207年,流落荆州的皇叔刘备闻得卧龙先生的大名,三次诚请诸葛亮出山,一篇隆中策略,阐明天下大势,为刘皇叔按部就班,成就霸业。诸葛亮以无限忠诚,高超的智慧,勤劳的奉献,为后世所称赞,他的精神影响深远。。。诸葛诞出生在魏地,从士兵做起,以个人的智慧和才能晋升到征东大将军,在高坪陵事变后,因不满司马氏专政,起兵造反,又联络东吴进兵,送有一子入东吴,后兵败被杀,被族灭,留下一脉。诸葛谨后官至大将军,为东吴禅尽竭虑,在东吴有较高的声誉。其子诸葛恪是孙亮时期的丞相大将军,为人骄横不严谨,在与皇族孙峻争权中被杀,被灭族。还好诸葛谨另一个儿子诸葛乔过继给诸葛亮,为诸葛谨留下了一脉。诸葛亮儿子诸葛瞻和孙子诸葛尚在绵竹战死,诸葛尚已结婚生子,留下了后代,诸葛家族生生不息。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