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观园抄检,黛玉、探春和宝钗的反应为何截然不同?

有人说,从《红楼梦》中,可以看出政治斗争来。这话一点不假。抄检大观园一事,就清清楚楚的反应出了荣国府内部的政治斗争。

荣国府是一府两房。长房贾赦,二房贾政。按中国的传统,似乎应该是长房当家,但是,荣国府的情况却比较特殊,明显的是二房当家。二房在家族和社会中的影响力也远远大于大房。因此,荣国府在家庭管理上彩取了一平衡两房的办法,在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社会里,让家中第三代的媳妇,王熙凤当家。王熙凤的身份,就是两房利益的折中。

正统的家族观念来说,王熙凤是大房的儿媳,算是大房的人。也就是说,荣国府是大房主事,但是,王熙凤又是二房王夫人的亲侄女,实际的感情上,却是和二房更为亲近。

有人的地方,就有政治。荣国府几百口人的一个大家庭,本身就是一个小朝廷。古代天子有天下,诸候有国,大夫有家。家、国、天下,在结构上是一致的。《红楼梦》中荣府中两房之争,与朝廷中的权利之争,也是一样的。这种对各个阶层之间的争斗就有很多很详细的描写了。

两房之间的争斗,既有上层人物直接的竞争,也体现在下人之间的争斗上。这与现实政治是一样的。下层的争斗,背后都是有靠山的。

荣国府的下人们大概分为三个集团,势力最大的,当然是贾府原本的老仆人,他们是真正的实权派,这些人有赖大,林之孝等。除此之外,还有两个山头,一个是王夫人的陪房,也就是王夫人与贾政结婚的时候,从王家带来一班人马。这里边有周瑞等人。另外一派就是大房邢夫有结婚时从娘家带来一班人马,这些人包括秦显家的,还有王善保家的。风姐也有陪房,比如来旺儿也是管事的。

这些人到了贾府之后,如果当上管理的,有个好差事,就可以生活幸福。于是,贾府中奴才之间的争斗,也是很激烈的。奴才的靠山,就是自己的主子。奴才争上好的位置,主子的生活也方便,这就是所谓的互惠互利。

在抄检大观园之前。奴才们之间,已经进行过一种激烈的争斗了。争斗的双方,是秦显家的和柳家的,争夺的目标是荣国府厨房的管理权。看看现在一些单位食堂的经营情况,就知道有利益的地方,就会有争夺。

柳家的,是原来的厨房管理者,她的后台是二房,所以,二房的人到厨房要东西的时候,都很顺利。而二房的就不太受待见。当然,这里边也有个有处世的问题。比如,二房迎春的丫头司棋,要个蒸鸡蛋吃,厨房就百般推脱。导致司棋怒砸厨房。正是这种原因,使得二房的人想尽办法想在争夺厨房的管理权。最后,大观园出了一个玫瑰露事件,厨房的管事,柳家的被看管了起来。二房秦显家的兴冲冲的来接管厨房。但最后,二房的顺利的化解了玫瑰露事件。“厨房争夺战”大房的失败而告终。

“厨房争夺战”可以看做是抄检大观园事件的前奏。这个事件与二房的丫环司棋有关。而抄检大观园最大的倒霉者,最后也落到了司棋的头上。这个过程中,可以明明白白的看出,大房的邢夫人为了夺权而向二房发难,演出的一场悲喜剧。我们要讨论黛玉、探春和宝钗在这一事件中的反映,必须要把这一事件的背景搞清楚。明白了这个背景,再结合人物的性格,他们的行为就都可以解释了。

抄检大观园的原因,是邢夫人在大观园里拣到了一个绣春囊。邢夫人因此去找荣国府的实际当家人王夫人。有人说了,荣国府的管家明明是王熙凤,怎么又成了王夫了?道理很简单,王熙凤虽然管事,但在正常情况下,邢夫人和王夫人的指示,她都是要照办的。王熙凤虽然是总经理,但邢王二夫人都是公司董事。按说这事邢夫人可以直接找凤姐,但她却转了弯,先王夫人,再由王夫人找凤姐。潜台词很明白,家是你们管理的,出了这样的事,你来处理吧!

除了这事之后,王夫人并没有想要查抄大观园。而是和凤姐商议,怎么样把绣春囊的案子给破了。这种想法是可以理解的。就像今天的家长,看到未成年的孩子偷看色情片,心里自然也会着急。正在商量着的时候,一个关键人物出现了。她就是邢夫人的陪房王善保家的。在她的窜掇之下,才有了抄检大观园一事。

王善保家的本是一个糊涂的小人,要是平时,她根本没有在王夫人面前说话的资格。可是现在,王夫人被邢夫人拿住治家不严的把柄。王善保家的奉邢夫人之命来打探消息,王夫人就不能不给她面子。于是,当她要抄检大观园的时候,王夫人没有理由描绘,只能答应。王熙凤虽然心里有一万个不愿意,但也只能陪同前去做坏人。

明白了这个,就知道了,抄检大观园的罪魁祸首,就是王善保家的,而其背后站着的是邢夫人。这个情况,身为大观园居民的当事人们,只要有点头脑,立马就会明白。所以,大观园里每个人的表现,都与此相关。

怡红院表现最激烈的是晴雯。她是“闯进来,豁拉一声,将箱子掀开,两手提着底子,往地下一倒,将所有之物尽都倒出来。”有人说,这就是晴雯的性格。其实不然,晴雯性子虽爆,可是面对王夫人的时候,她还是理智的沉默自保。可是,在荣国府管理层中,本来没有王善保家的这一号人物,现在你来人五人六的干啥?所以,王善保家的也觉没趣儿,便紫胀了脸,说道:“姑娘,你别生气。我们并非私自就来的,原是奉太太的命来搜察。你们叫翻呢,我们就翻一翻;不叫翻,我们还许回太太去呢。那用急的这个样子?”

所有的小人都是一样,遇到厉害的,便立既把责任往外推。可晴雯也不是吃素的。她说:“你说你是太太打发来的,我还是老太太打发来的呢!太太那边的人,我也都见过,就只没看见你这么个有头有脸大管事的奶奶!”

这话就说的很明白了。而且有意思的是王熙凤的表现:凤姐见晴雯说话锋利尖酸,心中甚喜,却碍着邢夫人的脸,忙喝住睛雯。

之后凤姐又不咸不淡的说:“妈妈,你也不必和他们一般见识,你且细细搜你的。咱们还到各处走走呢。再迟了走了风,我可担不起。”

从这里明显能看出凤姐的态度。

下面我们再看探春。探春与其它所有人都不一样的是,她说:“我的东西,倒许你们搜阅;要想搜我的丫头,这可不能。”

于是就有了下面一大堆的话:“我原比众人歹毒:凡丫头所有的东西,我都知道,都在我这里间收着。一针一线,他们也没得收藏。要搜,所以只来搜我。你们不依,只管去回太太,只说我违背了太太,该怎么处治,我去自领。你们别忙,自然你们抄的日子有呢!你们今日早起,不是议论甄家,自己盼着好好的抄家,果然今日真抄了。咱们也渐渐的来了!可知这样大族人家,若从外头杀来,一时是杀不死的。这可是古人说的,‘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呢!”

之后,就有了抄检大观园中最光彩夺目的一个情节:打了王善保家的一个耳光。这个耳光之后,探春对王善保家里还是有一番说词的:“你是什么东西,敢来拉扯我的衣裳!我不过看着太太的面上,你又有几岁年纪,叫你一声‘妈妈’;你就狗仗人势,天天作耗,在我们跟前逞脸!如今越发了不得了!你索性望我动手动脚的了!你打量我是和你们姑娘那么好性儿,由着你们欺负,你就错了主意了!

可见,探春对于抄检大观园的内在原因心里还是有些感觉的。

说到这儿,我们就可以分析黛玉、宝钗探春的反应为什么不同了。原因很简单,身份和性格的不同,是她们表现不同的原因。

探春是荣国府的小姐。她住在大观园里,也就是在自己的家里。抄检大观园的行为,是荣国府内部的一个管理手段。探春的行为表明,做为这个家里的闺女,自己对家族的管理和家庭的兴旺,是有责任的。她以自己的行为表明,对荣国府的这种做法,表示不满。

她不让别人抄检她的丫环,体现了中国人更高层次的修身齐家的精神。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以探春的能力,是完全可以管好自己的身边人的。在家庭管理上,如果体现出,互相找别人短处,抓别人小瓣子的时候,这个家庭必将失去持续发展的可能。也正因此,探春才说出了很悲观的话。而这些悲观的预言,在以后都将会应验。

王善保家的是一个明显具有小人特质的人。小人的特点就是没有道义,只有利益。也就在这一回中,我们看到,她先是向王人人诬告晴雯。这可以看成是大房打击二房的行动。后来在查迎春和惜春房间的时候,提到一个“张家的”,潘又安写给司棋的信中,也提到了,“张妈”给他们传递消息。这个“张家的”,也是邢夫人一派,原来与王善保家的很不错,后来王善保家的成了邢夫人面前的红人,便与“张家的”有了矛盾。在抄检大观园,顺便把“张家的”也整治了。从这些情节中,可以看出,王善保家的其小人嘴脸。先贤有云:小人用事,必乱家国。如果贾府就是一个小朝廷的话,邢夫人任用这些小人出来管事,则家族必乱。这是探春敏锐的感觉到了的。所以,打王善保家的,也体现出一种对小人的痛恨。而远小人,亲君子,是家族兴旺的标志。探春虽然打了王善保家的,但是,她有邢夫人做后台。虽然丢了脸,但并不影响她的继续张狂。这是贾府的悲剧,也是生活在里面一切人的悲剧。

余秋雨在评论小人的时候,说过一句话,小人常常会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王善保家的这次也一样。抄检大观园最大的收获,就是查出了她外孙女与人私通的事。绣春囊之事,大体可以结案了。这次抄检使得大观园里的许多美丽的少女提前结束了童话般的生活,进入人生悲剧阶段。这些人中既包括司棋,也有晴雯,芳官等许多人。她们的结局虽不能完全怪王善保家的,但也与之有相当关系。

现在我们再来看宝钗和黛玉的表现。宝钗做为亲戚,是受到特殊照顾,抄检的时候,照顾到亲戚的面子,没有到她那儿去。但宝钗绝对是识趣之人。第二天,她就找个借口搬出去住了。这个做法,没有任何道德上的问题。住在亲戚家里,人家丢了东西,就是人家不问,自己也要避嫌。

在这个事情上,林黛玉没有什么表现。作者没有写,也不必写。原因很简单。林黛玉的身份界于薛宝钗与贾探春之间。说小姐不是小姐,说亲戚又不算亲戚。亲戚是可以回到自己家的,林黛玉当时已经无家可归。说小姐,她又不是贾府之人。这也正是林黛玉的可怜之处。这时候,她唯一能做的就只有冷眼旁观了。

我觉得,林黛玉因此或许会有许多眼泪流下。但没有,作者没写。或者这才是真正的林黛玉。她的眼泪只为贾宝玉而流,其余别人的事,本不值得她流泪。而抄检大观园一事,对她和宝玉的感情没有丝毫影响。因此,这个桥段中,不是写林黛玉的。而是贾府衰败的直接描述。

王熙凤是抄检大观园的实施者。好象她是最大的反面人物一样,但是,细读这一回,就会发现根本不是这回事。在抄检迎春房间时,王善保家的没有仔细搜查司棋的东西,是周瑞家的,从司棋的箱子里拿出了潘又安的信,而周瑞家的是王夫人的陪房。抄检的第二天,凤姐就病了。可见这一晚上的抄检,对她来说,不是一种权力的展示,而是一种在平衡两房中左支右绌的煎熬。

总之,抄检大观园是贾府败落的前兆。面对这种败落,每个人都表现出自然的本能。贾探春是起而拯之,薛宝钗是避而逃之,林黛玉是顺其自然。无论那种表现,都体现出这些少女的人性之美。

大观园抄检,黛玉、探春和宝钗的反应为何截然不同?

大观 园 抄检,黛玉坦然而对,有种与己无关份外人感觉,加上贾母的庇护,即使有事也说得清。宝钗园外人,明哲保身,不想看到园中发生的事,弄得沸沸扬扬,远离为好,免得自己沾边,至于探春,为维护贾府门面,考虑长远利益,作出一番举动。实质上也就是给提醒敲起警钟。

大观园抄检,黛玉、探春和宝钗的反应为何截然不同?

我收到的悟空问答,以前我总认为是头条小编的问答题。我有话没话的都说两句。怎想滴呢?啪啪马屁呗。

我昨天发现,问问题的,有我的敌人,我还拿人当好人。我就是傻逼啊。

以后,我看清楚了再答。

大观园抄检,黛玉、探春和宝钗的反应为何截然不同?

谢谢邀请!每个人因为身份不同,所以对事情的反应也不同!

大观园抄检,黛玉、探春和宝钗的反应为何截然不同?

黛玉惊慌

见王熙凤带队来搜查,黛玉比较惊讶,她本就身体不好,却也无可奈何。王熙凤见状,先去安抚她。黛玉本就寄人篱下之感强烈,见她们明伙执仗而来,也就坦然面对。

探春愤怒

探春是贾府的娇客。她对家族的这种作态深为愤怒。她对家庭中男人们女人们的种种丑事心如明镜,只是身为千金小姐,她也无可奈何。但是,她对王善保家的狗仗人势恶行,却不再容忍,于是狠狠地打了她一掌。

她的话非常明确,可以允许你们抄家,但不容许你狗奴才搜我身,那是对我的侮辱。我拼着小姐的脸面,就打你又如何?再不然,我自到太太面前请罪。

宝钗避嫌

宝钗与黛玉一样,客居贾府。但她与黛玉的心态不同。她家各项费用均是自理。按元妃懿旨,众姐妹均搬进园子里,探春却常去母亲身边,出入方便。抄检大观园,王熙凤把宝钗当亲戚看,说不得搜。那些婆子也不敢造次,因为才刚在探春处已被羞辱一回,大家的气焰已消失了。第二天,宝钗那园子里就知道了昨晚的故事,宝钗心里明镜似的,于是借机出了园子。

在抄检大观园一事中,本来就是王善保家的狐假虎威,想借机打压平日里不给她脸色的丫鬟们。黛玉、探春、宝钗对园子里婆婆妈妈平日吃酒赌博等事都是知情的,至于有无其他隐私事,谁也说不准。园子里疏于管理,不管牵涉到谁,大家的脸上都不好看。受伤害的是司棋和入画、晴雯等人,但贾府自断筋骨,从此一步步走上了倾覆之路,正如探春所预言"百足之虫死而不僵。"

大观园抄检,黛玉、探春和宝钗的反应为何截然不同?

简洁明了的来说这件事儿。探春是主人家小姐,又有远见,有治家管理能力。对于管理层这一错误的做法,非常痛心。也担忧家族的未来,所以会泪流满面,所以会打了王善保家的一巴掌。这一巴掌是大快人心的。也表明了探春的政治立场,如果这个家庭是一个朝廷的话。

黛玉已经无家可归,又是常年居住在贾府,在身份上基本相当于大半个主人。在抄家的过程中也受到了王熙凤的礼待保护,所以表现的比较淡然。

在大观园,薛宝钗是做客的身份。一个住在亲戚家的姑娘。主人家丢了东西,单单避开了对自己住所的搜检。主人家懂礼仪,做客人的当然也需要识趣,最好的处理办法就是搬离是非之地,避嫌。薛宝钗是冰雪聪明的人。当然做出了适合自己的选择。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