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变法让秦国强大起来自己却落得车裂的下场。你觉得是否值得?

没有什么值不值的问题,想要什么就必须要付出代价。

商鞅来到秦国是来求取富贵的,既然是求取富贵自然也有存在失去富贵的一天。

曾经有人就告诫他:非其位而居之曰贪位,非其名而有之曰贪名。

这是谁呢?赵良。

赵良和商鞅长谈了很久,核心只有一个观点:散财保身。

商鞅当时在秦国是什么情况呢?有些人只知道商鞅变法使得秦国强大,却不知道商鞅真正的处境。

商鞅在秦国除了秦孝公之外全部人都得罪光了,一句话他失掉了人心

他出门需要数十辆车,上面站满甲士,这样级别的保护才敢出门,如果没有这样的保护商鞅都不敢出门,因为很多人想要他的命。

他自己又贪图享乐,在封地商像国君一样对待自己封地的百姓,没有施恩,治理秦国则不断逼迫秦国公室之人。

所以赵良说一旦皇帝死了,你的危机就来了,你现在安全是因为秦孝公罩着你。

商鞅听完很不开心。

如果商鞅不贪恋权势,在秦国变法成功之后,学学范蠡一样功成身退他不是命死秦国。

商鞅认为我为秦国付出这么多,我就应该得到富贵,这是商鞅的想法。

俗话说,鸟为食亡,功成身退者久远。

既然商鞅没有退,新君上位之后,不是秦惠文王想杀他,而是整个秦国都想杀他,不然以商鞅经营秦国这么多年,怎么可能没有帮手呢?实则是他已经失去人心太久了。

执法严格是对的,但是得人心是很重要的。

诸葛亮在蜀汉执法也是很严格,但是他很公平,自己也是鞠躬尽粹,懂得爱护百姓。商鞅不是这样,他就是法的执行机器,然后自己享乐。

有些人觉得很不爽,因为商鞅强大了秦国,为什么落的这个下场,包括提问者也有类似隐含这样的观点。

如果你知道整个秦国都想杀他时,你可能就会改变主意了。

商鞅是卫国王族,这一点也是他致命的原因。他在商地何尝不就是另一个卫国

商鞅变法让秦国强大起来自己却落得车裂的下场。你觉得是否值得?

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是成功的,各个诸侯国当时都想壮大自己的实力,吴国也任用吴起进行了变法。在中国历史上最难的也就是变法了,很多的变法都失败了,因为变法触动了上层的根本的利益。

变法能够成功需要一个很强的执行力,也需要一个最坚强的后盾。需要皇帝的决心和顶住压力,是变法成功的必要条件,显然秦孝公是合格的。

变法失败的人通常的结果都是会很惨的,但是对商鞅变法成功的人最后落得五马分尸的结果难免有点可惜。

但是通过商鞅的变法为秦国的国力的增强起到了实质性的作用。也为秦始皇完成国家统一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商鞅为加快历史的进程作出了重要贡献。

无论如何对于商鞅的变法成功都是肯定的,也是值得的。商鞅在死之前估计也是无悔的,一个人的主张和报复能得到施展和实现无疑是一件幸事,比那些一生怀才不遇郁闷而死的人⬆️多了,屈原就是最好的例子。

商鞅变法让秦国强大起来自己却落得车裂的下场。你觉得是否值得?

这个问题,我来回答。

商鞅变法让秦国强大起来,自己虽然落得车裂的下场。但是他的死是值得的!虽然惨烈,但是他的死,比泰山还重!

 在战国时期,秦国的各项制度改革,要比其他六国晚,社会经济的发展也要比其他大国落后。

为了增强秦国实力,不被别国吞并,秦国的秦孝公即位以后,决心任用商鞅来变法图强。

商鞅吸取了李悝、吴起等法家人物在魏、楚等国实行变法的经验和教训,结合秦国的具体情况,商鞅先后通过两次变法,他废除旧世卿世禄制, 奖励军功,禁止私斗,按军功赏赐。统一度量衡制,颁布度量衡的标准器;编订户口,推行小家庭政策。等等。

在秦孝公的全力支持下,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集权国家。他让秦国成为一个强大的国家,为以后秦国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确定了法治的思想。变法取得了较大的成效。

汉代王充说:“商鞅相孝公,为秦开帝业。”(《论衡·书解篇》)

商鞅的做法,简单,粗暴,见效快。线条清晰,推行坚决,成效显著。迅速让秦国,变成一个强大的国家。

由于商鞅的变法,虽然使秦国在短时间得到极大的发展,但是他也得罪了贵族集团的既得利益,贵族集团的世袭利益被削弱。贵族也要去劳动,去打仗。才能获取利益。

在秦孝公时候,秦孝公是全力支持商鞅的,所以一切都比较顺利。但是秦孝公死了,到秦惠王的时候,贵族集团开始反扑,并至商鞅于死地,还杀了他全家。但是商鞅的法律,并没有被废除,而是被继续执行,延续下去。这说明秦国虽然杀了商鞅,但是认可商鞅的法律对秦国是有利的。

李斯说: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富,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附。

可以说,没有商鞅变法,就没有秦国吞并六国,统一全国,也不会有后面的汉朝,今天的中国很有可能像今天的欧洲一样,四分五裂,一大堆小国。

商鞅用自己以及全家的生命为代价,全力推进变法,推动国家的进步和富强。他的人生以悲剧结束,但是,他的功绩,彪炳史册。

毛泽东曾评价说:商鞅首屈一指的利国富民伟大的政治家,是一个具有宗教徒般笃诚和热情的理想主义者。商鞅之法惩奸究以保人民之权利,务耕织以增进国民之福力,尚军功以树国威,孥贪怠以绝消耗。此诚我国从来未有之大政策。商鞅可以称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彻底的改革家,他的改革不仅限于当时,更影响了中国数千年。

商鞅变法让秦国强大起来自己却落得车裂的下场。你觉得是否值得?

即使以商鞅自己的态度,他也觉得是值得的,我们有什么理由觉得不值得?

其实现在很多人印象中的商鞅,跟真实的历史形象差距很大的。

可能是受影视作品的影响,很多人印象中的商鞅,成了爱民如子,忧国忧民的儒生形象。

其实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儿。

商鞅即使是在法家人物中,也比李悝,慎到,申不害等人激进毒辣的多。

他这个人“少好刑名之学”,鄙视“仁义道德”。

用他来表演“爱民如子”“为民请命”那一套,根本就跟他这个人物本身的风格南辕北辙。

商鞅这个人,最大的特色就是“刻薄寡恩”。

他是一个醉心权势的政治投机者,根本不在乎“仁义道德”那一套,对世人怎么看他,更是一点都不当回事儿的。

最经典的例子,就是他曾在跟他从前的好友公子卬对阵的时候,骗人家要讲和。

结果公子卬按照约定去了以后,他居然用伏兵把人家抓了起来,并乘机进攻魏国军队!

这种毫无下限的事情,别说在他所处的战国时期,即使是现在信誉也是要完全破产的。

这种事情商鞅不是不知道后果,但是在他看来无所谓,声名信誉都是虚的,只有权势地位才是实实在在的!

而且商鞅自己,也心知肚明的明白,他以后得不着一个好死。

据《史记》中记载,秦孝公死前几个月,商鞅跑去见一个叫赵良的隐士。

赵良当时就告诉商鞅,你趁现在跑还来得及,等孝公死了,你肯定得不了好死的。

但商鞅不干,他还是决定泡着澡看着表,舒服一秒是一秒……

后来公子虔诬陷他想造反的时候,商鞅也试过出逃他国。但是他的名声太臭了,没有哪个国家愿意冒着风险接纳他。

于是他只好铤而走险回到秦国真造反了。

结果自己失败被杀不说,还落了个尸体被车裂,整个家族都被诛灭的下场。

商鞅觉得值得,主要是他享受了权位带来的荣华富贵,他对秦国是没多少感情的。

你想他卫鞅本就是卫国公室成员,他对自己祖宗的卫国都没多少“爱”可言,他得吃的多撑才去“爱”八竿子打不着的秦国?

商鞅变法让秦国强大起来自己却落得车裂的下场。你觉得是否值得?

应该是值得,商鞅虽然被车裂,但是他的人生理想已经实现,秦国通过变法,成为战国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商鞅变法让秦国强大起来自己却落得车裂的下场。你觉得是否值得?

商鞅为什么被五牛分尸了?

我们可以参考影视剧中的形象说他铁心护法,为了大秦国家利益,为了让新秦王嬴驷更好的坐稳江山,而心甘情愿活着被五牛分尸。

我们也可以翻开这一床锦被,看看被子下面盖着的真实历史:商鞅因为谋反被斩杀,后,尸体被五牛分尸。

你看,历史就是个任人打扮的老妖精。

《史记商鞅列传》中记载了:

公子虔之徒告商君欲反…去之魏。魏人怨其欺公子昂而破魏师,弗受。商君欲之他国。弗归,不可。”遂内秦。商君既复入秦,走商邑,与其徒属发邑兵北出击郑。秦发兵攻商君,杀之於郑黾池。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曰:“莫如商鞅反者!”遂灭商君之家。

五个重点:

1.秦孝公死了,商鞅的后台倒了,公子虔诬告商鞅谋反,商鞅跑到了魏国。

2.魏国人憎恨商鞅曾经欺侮魏国的公子昂,不接受商鞅。

3.商鞅想借道魏国,去其他国家,魏国人不同意,商鞅只得又回到了秦国。

4.回到秦国商於郡后,商鞅带着他属地的兵去攻打郑国。被秦兵击败并斩杀商鞅。

5.秦国新王嬴驷下令车裂(五牛分尸)商鞅的尸体,并诛杀了商鞅满门。理由是:商鞅谋反。

这才是血淋淋的历史真像。

你说他值得不值得?

二十年呼风唤雨,权倾天下的生活,既实现了自己的政治抱负,又享受到了权力带给他的种种好处。从这看的的话,似乎很值得。

但是如果看到商鞅的下场,不但没有恩荫子孙,还因为他的谋反满门抄斩,杀了个绝户,似乎又不值得。

所以说,路是自己选的。走到最后才知道对不对。我们在这放这些马后炮,有个鸟用。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