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好的老师,也教不会不想学习的学生,对这句话你怎么看?
这一句话的主体错了,教师不是来教学生,而是来引导学生学。
教育界普遍存在一个大问题就是突出教师的作用,突出教师教授的作用,突出所谓名师的作用。这一点有些本末倒置了。为什么这么说?
因为学习的人是学生,教师的目的不是教会他学到多少知识,而是引导他形成学习能力。
主要因为现在评价学生的成果就是一张试卷,试卷呈现的主是记忆的内容,哪怕最高明的出试卷的人也无法将所有题目变成非记忆的,不管怎么样记忆永远占了主体。
这样造成的后果就是学生来学校不是比拼学习能力,而是比拼记忆能力。
这样就变成教师来学校也不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而是怎么让学生记住这些知识。
所有的一切都是围绕这个展开,这一点已经成为学生,家长,教师,社会,学校的一种共识。
每一个孩子的天性和潜质是不一样的,但是在同一张试卷之下,教师怎么做?那只能是重复,甚至用一些非常规的手段,比如体罚或者变相体罚来约束学生,强迫他记忆。
我不知道这个问题是谁提的,如果是一个家长提的,还是可以理解的,如果是一个教师提的,我只能说这是一种悲哀。
虽然教师受学校,社会的压力和影响,无法自主选择教育教学的方法,有时必须选择妥协,但也不应该将这种妥协视为是常理。无非是考试成绩排在了学生前面才会生出这样的疑问。
如果学生排在前面,怎么会生出这样的想法呢?
因为你以成绩和标准去衡量,肯定会出现标准之下的学生。所以不该纠结这个问题,这是外行人的疑惑,而不应该成为内行人的认定。
我上面的回答我想或许会惹怒一些教师,但我觉得每一个教育工作者虽然会面临很多压力,甚至压力大到我们无法承受的地步,但是我们不应该将成绩摆在学生的前面。
学生的空间有多大,不是取决于自己,而是取决于教师是否跪着教书,还是站在教书。压力之下,看一看我们是选择站还是选择跪,这个是每一个教师不同的选择了。
这条路很艰难,但是却又是教育的天职和良心所在。良心是别人看不见的,只有自己知道的。教育的良心是人类的底裤。
再好的老师,也教不会不想学习的学生,对这句话你怎么看?
只能说一个再好的老师也无法教会一个弱智的学生,但如果是一个真正名符其实的好老师,一定能够教育出更多的好学生!
再好的老师,也教不会不想学习的学生,对这句话你怎么看?
我是位有二十年教龄的中学老师,很高兴来回答这个问题。
对于”再好的老师,也教不会不想学习的学生“这句话,我认为有些道理,但也不完全对,只说对了一半。
一、首先,我们要明白什么才算好老师
一位好老师,绝不是仅仅只传授知识,教学的业务能力强的老师,这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他也一定是个育人的能手,善于做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
如果只教书不育人,这很难称之为好老师。所以那些好老师,估计是专业能力强的老师,还都是优秀的班主任。
二、其次我们要分析学生不想学习的原因,主要有两种原因:
1、缺乏学习的兴趣,真的不想学
2、缺少学好的信心和方法,假的不想学
三、对于不想学的学生,好老师的做法
一位好老师,对于不想学习的学生应尽最大可能,通过自己的教育、引导,让他们变成想学习的学生。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
1、对于缺少学习兴趣的学生
一个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兴趣失去了,学习的能动性也随之失去。它是一个慢慢丢失的过程,只是我们没有及时发现而已。
而我们要培养他的兴趣也不可能一下子三下五除二就立竿见影。再说,问题一旦出现,这不是老师就可以解决的问题,需要家长的积极配合,找出真正的原因,才能对症下药。
2、对于缺少学习信心或方法的学生
这样学生通常在压力之下自暴自弃,对于这类学生,老师在提问他的时候,可以给他一个简单的问题,一个及时的鼓励,让他有学习的信心。同事对于学习方法给予指导,很可能就会改变他的一生,老师是一般可以把他教育好的。
当然,老师不是万能,教育难就难于每个学生的问题都不一样,存在个体差异,原因非常复杂。
作为老师,不要轻易放弃任何一个学生,但是老师也不是神,无法改变所有的学生!真正的教育,是唤醒,而不是灌输!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我是@凡人育才 专注教育二十年,愿与大家共同分享教育路上的酸甜苦辣,点点滴滴。
再好的老师,也教不会不想学习的学生,对这句话你怎么看?
您好,我是一名高校教师,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当老师已经有5、6年的时间了,初为人师时,我也一度觉得“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经过这些年的教学实践,大专院校学生学习兴趣普遍不高,我对这句话有了新的理解和感悟。慢慢的我觉得“再好的老师,也教不会不想学习的学生”,这句话可能更加贴切,现实,也更加合理。我是这样理解这句话的。
01、老师不是万能的,老师的作用不能被无限夸大毋庸置疑,老师的作用是挺大的,很多时候我们无意中说的一句话,可能会改变一个学生,让学生记一辈子,受益终身。但老师们不是万能的,我们的作用不能被无限夸大。虽然我们的出发点是好的,但不是所有的学生都会按照我们的要求去学习和生活。从某方面来说,家庭教育对一个孩子的影响更大,孩子在校就那么几年,一些学生从小就没有养成好的学习习惯,这个时候光靠老师的监督可能作用有限。
02、师生是一场缘分,遇到听话的孩子多用点心,遇到不怎么听话的孩子也不要太较真刚当老师时,我会严格要求所有学生,经常为了一些迟到的或上课不认真听讲的学生大发脾气,搞的我很疲惫,但几次下来发现效果甚微,他们依然我行我素。现在我逐渐体会到,师生一场是缘分。对于积极要求进步的学生我会更多用点心,争取他们在大学有更多成长和进步;对于暂时不怎么听话、不爱学习的学生该要求的我同样也会要求到,但他们能不能做到我觉得也不用太较真,可能有些东西他们要等到工作以后才能慢慢理解,毕竟每个学生都是不一样的。
03、老师们要调节好自己的心态老师们也要调节好自己的心态,我们一生中会遇到很多学生,不是所有学生都是乖巧、听话的,对于暂时显得不那么听话的学生也要有些耐心,因为教育本身就是一项慢工程,快不得。
小结“再好的老师,也教不会不想学习的学生”,我是这样理解这句话的:一是老师不是万能的,老师的作用不能被无限夸大;二是师生是一场缘分,遇到听话的孩子多用点心,遇到不怎么听话的孩子也不要太较真;三是老师们要调节好自己的心态,教育孩子要多些耐心。
老师朋友们怎么看待这句话?欢迎留言分享交流。
我是高校教师,关注教育领域话题,也时常爱分享对教育领域相关问题的观点和看法。如果您也喜欢,请关注我。我相信总有大家感兴趣的话题,期待共同交流。
再好的老师,也教不会不想学习的学生,对这句话你怎么看?
无论什么东西,也包括人,都是有差别的。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其实也不该过分夸大老师的作用。一个学生在这个老师班上不想学习,换到另一个老师的班上可能变得喜欢学习了。这是不是可以说后一个老师是”再好的老师“?不能!因为这另外一个老师的班上也照样有不喜欢学习的学生(可以说绝对有),如果把他换到前面说的那个老师班上,也可能会变成喜欢学习了。不想学习的学生可能在某一个老师的班上会改变学习习惯,那是他很适应这个老师,但老师的教学方法、老师的个性、老师的知识面、以致老师的外表形象等等,不可能做到适应每一个学生的。无论哪一位”再好的老师“,他的班上学生都有上中下的区别,如果没有差别的话,哪来的好学生呢?因此可以这么说,不想学习的学生,如果能遇上他喜欢的老师(并非 ”再好的老师“)也是可能被”教会“的。
再好的老师,也教不会不想学习的学生,对这句话你怎么看?
这句话是对的!想起一位专家说过的话: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我严重抵制这句话!
再好的老师,也教不会不想学习的学生!我并不是说,凡是不想学习的学生都教不好,不排除有一些优秀的老师,能改变一些不想学习的学生!但是不要把它作为一种普遍的现象!有些学生的确是难教好!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似乎对老师的关注有点出乎意料,这个关注就是,因为你是老师,所以你必须教好学生,学生成绩差,是你老师的责任;因为你是老师,所以你必须管好学生,学生纪律差,是你老师的责任;因为你是老师,所以你必须照顾学生,学生身体差,是你老师的责任……唉😔老师真难!
所以,求求社会,求求大众,不要再苛求老师,老师也是普通人,他有家庭,有父母,有子女,老师也需要关心的!当这个社会对老师严苛到不近人情的地步,这样就能解决孩子的所有问题吗?
很奇怪的事:当要提高教师地位待遇的时候,总也会有一大帮人跳出来,说:教师的工作是良心工程,不能动不动就谈钱,这样多俗呀!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