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献帝"签字禅让”;刘备自封“皇帝",蜀,魏政权谁合法理?

知常容认为这个结论十分清晰,自然是魏而不是蜀汉

一、从地盘上讲

从地盘上讲,魏国占据了当时中原大部分地方,而蜀汉只占了蜀地,东吴只占了扬州和交州。从地盘上讲魏国就占有绝对优势。

二、从程序上讲

从程序上讲,曹操的魏国是合法的,刘备从汉中王开始是非法的。曹操的魏国是受封的,先从魏公开始,然后到魏王。有人说曹操称王是越界了,这一个是实情,从程序上来说,没有任何问题,这是汉献帝封的。

刘备的汉中王就有问题,在上表时他说了这么一句话:

夫权宜之制,苟利社稷,专之可也。然后功成事立,臣等退伏矫罪,虽死无恨。——《三国志蜀志·先主传》

这里明确指出“汉中王”这个称号是权宜之制。

刘备合程序的官职是:左将军领司隶校尉豫、荆、益三州牧宜城亭侯。

前面加上一句权宜之制,后面加了“退伏矫罪,虽死无恨‘,显然就是说明这一切都是不合程序的。

三、从继承的角度来说

有人说曹丕为什么用“禅让”,这么复杂,干脆将汉献帝弄下台就可以了。反正当时天下已经归于曹家。这里同样有一个程序的问题,那就是要让天下人认可曹魏是合规的。

当时两汉有一句话:非刘氏称王者天下共击之,这一句话的影响力还是很大的。

怎么破呢?刘氏如果让出天下给别人就可以了,所以这就是曹丕用“禅让”的本意,这不是做戏也不是做秀,这是走程序。

刘备的汉中王都是自立的,那么蜀汉更加不用说了。

当时建立蜀汉谎称汉献帝死了,这只是骗人的鬼话。因为三国虽然敌对,但世家之间的通信一直没有中断,比如司马懿,诸葛亮,陈群,诸葛瑾等之间是有相互联系的,查这个消息一点也不难。

只有说汉献帝死了,刘备再建立汉才说的通,否则就是篡位,这就是刘备为什么要说汉献帝可能死了的原因。

四、民间的认可

蜀汉一直流传一句话:代汉者当涂高也!,这句话在蜀汉内部的解释就是魏将拥有天下。

《春秋谶》曰‘代汉者当涂高’,此何谓也?”舒曰:“当涂高者,魏也。——《三国志蜀书·杜周杜许孟来尹李谯郤传》

也就是当时的士子认为魏才是天下正统。

结语:

上面4点理由足以证明谁才是正统。本来这个问题不是问题,主要是因为《三国演义》在民间影响力太大,包括宋代开始刻意的尊刘贬曹这些影响造成了这种疑问。如果翻开史书《三国志》那答案是一清二楚的。

汉献帝"签字禅让”;刘备自封“皇帝",蜀,魏政权谁合法理?

汉献帝禅让是朝代更替的法定程序,曹魏的正统性要比蜀汉强。

公元220年十月,汉献帝下诏将皇位禅让给曹丕。虽然曹丕心理一百二十个愿意,但是还是要履行“三让”的程序后,才“勉强”答应。之后,就是在距离许都不远的繁阳筑祭坛。之后,曹丕登坛受禅,完成了代汉大典,并将延康改为了黄初,将汉献帝改封为山阳公。虽然是在献帝万般无奈下被迫进行的,但毕竟这是一种和平方式的实现朝代更替,而且与史有据,毕竟这是尧舜禹这些圣人们都采用的方式。特别是曹丕还纳了汉献帝二女为妃,很明显是效仿尧禅让给舜的时候,将女儿娥皇、女英嫁给舜的故事,虽然在辈分上,曹丕可以算得上人家舅舅,但是为了政权的合法性,曹丕也顾不得了。同时,对汉献帝,在死后定的谥号为“献”,即使曹魏对汉献帝禅让的肯定,也是进一步增强自己的合法性。这一系列形式上的程序,并没有白忙,终于让曹魏政权在后世正统中得到了认可。

刘备得以自封为皇帝,更主要的就是应为与刘姓皇室的血缘关系,但其实刘备祖上汉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刘胜的儿子刘贞早在汉武帝时期就被剥夺了爵位,二三百年过去了,刘备的家系在宗室的系统上早已无影无踪,是旁系的旁系,已经算不上宗亲了。而且在刘备继位时,他是借口汉献帝遇害,并为献帝服丧,随后才继位称帝。但是事实上汉献帝并没有死,虽然这在当时是流言,但是以刘备、诸葛亮等人的政治智慧不会连这个都分不清,而是急于利用这个流言的政治影响进行称帝。这样虽然给了称帝借口。但是随着谣言的澄清,刘备称帝的舆论基础也失去了。这也导致了蜀汉政权缺少法理支持。

在三国以后的朝代,晋朝、南北朝以及隋唐、五代、宋都是通过禅让实现政权更迭的,与曹丕如出一辙,所以,他们无一不是奉曹魏为正统。只有南宋因为偏安一隅,高宗赵构是靖康之变后徽宗、钦宗被俘后,才称帝的,靠的是血缘关系,而不是法理的继承,因此,南宋以蜀汉为正统,其实也是表明自身继承的正当性。

汉献帝"签字禅让”;刘备自封“皇帝",蜀,魏政权谁合法理?

按说两个人做皇帝都不合法理,一个盗国,一个自封,但是如果非要选一个的话,个人觉得刘备登基要更加合法理。刘备也是汉高祖刘邦的子孙,是在曹丕篡汉以后才称帝的,国号仍然是“汉”,并没有提前称帝,也没有更改国号,是对大汉江山的延续。而曹丕所谓的受禅其实就是篡权窃国,这个明眼人都知道,不过当时他排除异己,很多人敢怒不敢言。

刘备建立蜀汉跟刘秀建立东汉面对的局面非常相似,都是因为异姓权臣改朝换代,如果不承认蜀汉,那我们今天是不是也觉得东汉不是正统了呢?而且如果要承认曹魏政权的正统性,东汉也必须承认王莽所建立的新朝具有合法性,因为曹丕所谓的受禅跟王莽如出一辙,而新朝在东汉是没有被承认的,因为他最终失败了。

不过因为历史从来都是为胜利者所书写的,而使大家觉得曹魏更合法理。公元266年司马炎攻灭东吴一统三国,成为最后的胜利者。他也是所谓的受禅登基,以晋代魏,他要是不承认曹魏政权的合法性,那是对自己的否认。反过来说,如果当年一统三国的是蜀汉,相信今天的历史也会认为蜀汉具有正统性。

因此,抛去历史成败的因素,我个人觉得刘备建立的蜀汉政权更具有正统性。

汉献帝"签字禅让”;刘备自封“皇帝",蜀,魏政权谁合法理?

题主问的这个问题很好,很有讨论价值。我在这里说一下个人观点!

首先讨论合不合法理的法理问题,不知道题主问的是现在的评判标准,还是当时标准!现代社会,和三国时期都存在以法治国,以礼治国!老百姓要严格遵守法律,都有具体的因为标准。但是上升到国家层面,并没有什么标准国际法,无非还是人类弱肉强食的本性!现代社会也是,谁拳头硬谁说了算!有些礼,底线,大家还在遵守,只不过是大国间制衡的结果!三国时期也是如此,没有其他两国制衡,汉献帝面临被废,他连写退位诏书的机会都没有!

合法性评判标准的不同也就影响了我们的评判结果,首先在当时按照君权神授的观点,汉献帝亲自下诏,并陪同曹丕完成祭天等一系列的流程是符合当时的礼仪的!退位诏书大家是要无条件服从的,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也是这个意思!虽然不是汉献帝本意,实属无奈之举。不过曹家也给了汉献帝应有尊重,封地,封公,这里不详细说了!本次的禅让是一次伟大创新,社会认可度很高,后面的朝代都有效仿借鉴!用今天的眼光看这是没大什么问题的,类似你公司发展不好,我来收购你,大家签合同,我给你优厚条件!这可能是公司破产前最好的结果!

刘备是汉皇叔,他在当时是不认可禅让的,也就是说他不同意总公司并购的,他的职位用现在话相当于西南分公司总经理,而且这个分公司是他一手创办的!他有极高的自主权利,汉献帝被废,总公司被更名,刘备的蜀汉为了大汉更好的发展正式挂牌“汉”开始走向独立发展道路,和新成立的魏国展开相互竞争!

所以说刘备相当于大汉分号。大汉帝国的延续,他又是高祖后人,他在法理上称帝也是有理由的!只过他没有授权书,但是又有谁规定必须有授权书呢?何况是在那个年代!

最后提一嘴孙权称帝,本人感觉完全不具备合法性!先称汉臣,又称魏臣!实属……

汉献帝"签字禅让”;刘备自封“皇帝",蜀,魏政权谁合法理?

关于三国这段历史最权威的史书《三国志》便是以魏政权为合法理的基础上写的。原因很简单,因为作者陈寿是晋朝的臣子,晋朝是从魏继承的皇位,所以所谓人在矮檐下,不能不低头。晋朝要合法,那么魏就必须合法,于是陈寿著书时在这一点上还是非常清楚的。

但是虽然尊魏为正统,但是陈寿却将魏蜀吴各自独立成书,这是一种加藏私货的表现,也如实的记述了这段三国鼎立的历史,暗示了三国是各自独立的政权,地位基本一致,尤其是在写蜀汉时,陈寿对刘备、刘禅“先主”、“后主”的称呼,其实也在暗自表面了自己曾为蜀汉臣子的立场和态度。

抛开《三国志》的观点不论,明离子认为,吴就不提了,从哪一点上都说不上合法理,主要说蜀汉和魏,明离子更倾向于后者。

蜀汉的合法理,主要是刘备的皇族血统,但是仔细推敲起来,却有点站不住脚,因为如果按照血统论,那刘表、刘璋等人都可以合法的登基称帝,人家的皇家血统可比刘备的可靠。

非要死磕“血统即合法”,那也得是从汉献帝最近的皇亲中选出新皇帝,如果严格按照血统这规律排序,刘备前面估计得有几千上万个更合适的候选人。

再说说曹魏政权,人家是严格的遵从了老祖宗禅让的那套流程办的事情。虽然肯定是演给大家看的。

大体流程是汉献帝让位,曹丕推辞,再让位,曹丕又推辞,然后一大堆的臣子开始上表,说什么汉室已衰,您再不登基,天下可就乱了啊。

这时候汉献帝把早就准备好的诏书发给了曹丕,小曹还是没有接受。

好吧,虚头巴脑的“三辞三让”仪式完成,最后搞了个封禅坛,汉献帝将皇位正式禅让给曹丕,曹魏代替汉朝的礼也就成了。

曹丕接受完汉献帝的皇位,挺可爱,还很耿直的说了句:舜禹禅让的旧事,我算是知晓了。

意思是啥,肯定大禹和他们老曹家一样,先把舜给架空了,才不得不来个禅让。但是这种事情哪能明说?政策是胜利者掌握的嘛,说它合法就是合法。

人家曹魏取代汉朝是经过了合法的禅让,如果质疑,那就是同样质疑共同老祖宗三皇五帝的禅让流程有问题咯?所以曹魏的高明就在这里,不过这招儿不久就让司马家给学了过去。

汉献帝"签字禅让”;刘备自封“皇帝",蜀,魏政权谁合法理?

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也非常值得大家去研究思考,签字禅让按理来说是最合法的手段,大魏政权似乎合法合理,顺应民心,但是如果大家思考一下就会明白,这场禅让真的是汉献帝发自肺腑心甘情愿的吗?

大汉四百年江山毁在了自己手里,换任何人站在汉献帝的立场恐怕都痛心疾首吧,这场禅让闹剧的本质实际上就是篡权逼迫,如果汉献帝不答应就会招来杀身之祸,所以好好想想就知道曹丕的魏政权是否是合法所得了,曹丕祖上世受皇恩,反而最终逼迫汉献帝退位取而代之,曹贼的名号确实是名副其实。

反观刘备,实际上蜀汉政权的成立也是钻了曹丕逼汉献帝退位的空子,汉献帝退位或死亡是刘备求之不得的事情 ,只是碍于名声不敢僭越称帝,刘备几十年打天下难道真的是为汉献帝打的吗。

其实从后来刘备对退位后的汉献帝的态度上就可以看出来,没人再管汉献帝的死活,更可恶的是曹丕只是将汉献帝废为山阳公,而刘备却让人散布谣言汉献帝已经被害,这些前期的舆论既让汉朝遗老将矛盾和仇恨全部转移到曹丕身上,又给刘备称帝准备好了前提条件。

所以魏政权和蜀汉政权从严格意义上来说都不属于正统王朝,但是很明显刘备的蜀汉王朝更贴近于正统王朝,因为刘备既是王朝亲贵,又以汉为国号创业,并且称帝建国的时机也让人挑不出毛病来。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