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如何评价姜维和魏延?

很少有人把这两个人合并在一起评价。因为魏延在三国演义里面的形象是反面的。我挺欣赏提问者这一种合并评价。当然我仅按照三国志记载不以三国演义为标准分析。

一.人缘都不好

魏延的人缘很不好,脾气很臭,蜀汉的文官看着他都绕着走,他跟杨仪势成水火已经是所有人都知道。

姜维则失去了诸葛亮支持之后,一直受到了打击。脾气也不怎么好,和文官系统关系也不好,不过幸好当时的大将军邓芝非常看得起他。邓芝也是一个脾气很臭的人,但唯独看到姜维非常欣赏。

二,忠心

姜维的忠心不用说,相信三国演义和三国志记载应该差不多,大家也都清楚。当他自杀的时候场景相信很多人都流过眼泪。

而魏延作为刘备的部曲一直跟随刘备,对刘备忠心耿耿。所以刘备才把蜀汉的大门汉中交给他镇守。

三。很有才

姜维很有才,魏延也很有才。镇守汉中的人选有张飞,马超,黄忠等人,这些都是刘备的前后左右四将军。当时大家都议论汉中肯定交给张飞,刘备却突然提拔了魏延作为镇守汉中。所以魏延的能力就不用说了。

其他的比如心胸都不宽广,玩弄权术的水平低,是纯粹的将军等等就不展开说了。因为写这么多应该能够被推荐吧。我主要是为了完成任务答题。这些的话我写过很多文章,有兴趣你们自己去找吧。

我已经完成了21条,还差九条,你们呢?

大家如何评价姜维和魏延?

看三国演义,魏延死的时候我没哭,姜维死的时候我哭了。

大家如何评价姜维和魏延?

魏延寃枉!

"魏延是个好同志"!陈寿摇头叹息,据理力争,为魏延清白留史。

魏延是蜀汉为数不多的悍将军,一部《三国演义》却令他有口难言,因为魏延刚出场,自称看人"入木三分"的诸葛亮便认定魏延脑后有"反骨"欲斩首。

虽是小说骚编,却为诸葛亮临终遗言视魏延必反而埋下祸根。

有一人却很清醒,在蜀汉人才济济时,为选择防守汉中根据地的军政长官,眼光独到的刘备却选择了不是蜀汉五虎上将的魏延,足见魏延的才能和刘备的眼光。

不错,魏延此人性情高傲,狂放不羁,蜀汉官员都容忍他三分。

我的看法认为:在多事之秋,用人之际,应以能力为首选。

在天下大治,与民为生时,应该是德才兼备为首选。

而魏延镇守汉中时,屡立战功,足见此人能力非同一般,甚至可以说是一个军事奇才,非常遗憾的是却一直被诸葛亮压制,根本谈不上下放军权由魏撑握。

我十分卑鄙的认为:诸葛亮是不是忌惮魏延的才能呵?

魏青龙二年(公元234)八月,诸葛亮终因积劳成疾而倒床,捱自二十八日,秋风拂过山岗,带走了暑热,诸葛亮在肃索的秋意中安静逝去。

诸葛亮临死前对几位亲信安排了后事,作了生命最后一次绝唱。

对魏延这样安排:"令延断后,姜维次之,若延或不从命,军便自发"(《三国志.蜀书.魏𨒂传》。

诸葛亮想多了!

杨仪指挥全军撤退,派费祎通知魏延。魏延立即反对,并说:丞相虽亡,吾自见在,官员親属料理后事就可以了,我可以率全军进攻曹魏,咋个能以一人死而废天下大事呢?我老魏是什么人?咹,听杨仪指挥⋯搞错没有呵?

诸葛亮一死,无人能压制魏延了,悍将本色立现,于是带着部下超前全军,烧了栈道。

确实以个人意气而加深了此时蜀汉危机。

何平奉命抵挡魏延,何平指责魏延:"公亡,身尙未寒,汝辈何敢乃尔?"

军士闻言自己散去,魏延带了数骑亲信,往汉中方向逃去。马岱这个宵小趁火打劫,以多胜少,被马岱斩于马下,提着首级向魏延的死对头杨仪呈上。

被诸葛亮点评为"性狷狭"(《三国志.蜀书.扬仪传》)的小人扬仪竟用脚踩着首级,骂道:"庸奴,复能作恶不?"(巜三国志.蜀书.魏延传》)。

诸葛亮死了,魏延死了,蜀中同失最后两大支柱。

梦中魏延大声对后人疾呼:千万不要得罪小人!

蜀国最后的大樑,令人唏嘘的悲情将军

王安石缅怀诸葛武侯曾说:"崎岖巴汉间,屡以弱攻强"。诸葛亮与姜维这两位蜀国的先后军事家,后人评价是褒诸贬姜的。

诸葛亮的历史评价不用多说,声望与汉昭烈帝平起平坐。

后代人塑造了一个"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的忠臣形象,诸葛亮已经是忠臣代名词。

而对于姜维的评论,后人的脸色则阴晴不定,眼光游离。

陈寿也说:"(姜维)粗有文武,志立功名,而玩众黩旅,明断不周,终致陨毙"。

蜀景耀四年(公元261)冬十月,姜维最后一次北伐,在侯和地区被曹魏后起之秀的军事天才邓艾击败。失败后的姜维知道蜀汉已经国库空虚,百姓厌战,朝堂之上,宦官专权,于是在外逗留不回成都。

宦官黄皓与右大将军阎与相勾结,密谋夺姜维军权。

就在这一年,司马昭命镇西将军钟会率兵十万,兵分三路从骆谷、斜谷和子午岭直取汉中,一时大军压境,早无斗志的刘禅仓促应战,匆忙布防。

由于诸葛瞻战略性失误,绵竹失守,主将战死,一时成都不知所措。

陈寿的老师谯周力主投降。这个有点太草率从亊了,只可惜蜀汉人才淍零,投降派、阴谋派力压姜维的扺抗派。

离成都百里之遥的姜维,由于信息混乱,于是撤到巴西境(阆中)途中,才接到投降诏书,"将士咸怒,拨刀斫石",姜维虽是心犹不甘,但是,军人以服从为天职,只好投降。

最后的一搏是与曹魏大将钟会兴兵作乱,拘捕邓艾,一时川中大乱,互相残杀,钟会、邓艾、姜维都死于乱军。

蜀中大将姜维和魏𨒂,都死于非命,相对于魏𨒂,至今背负"叛将"罪名,姜维则被后人同情,建庙祭祀。

大家如何评价姜维和魏延?

魏延,蜀汉开国武将,当时的汉中资源都被曹操迁往中原,基本就是一座空城,正是因为魏延的存在,在这种情况下他坚守汉中八年相安无事,可见魏延能力并不比关羽张飞若,同时他也是中期蜀国北伐的主要将领之一。对于魏延我个人觉得,成于能力,败于性格。魏延被杀,跟关羽情况有点类似,都是败于性格。刘备还在世的时候,对魏延是各种重用,但是魏延却没有与同事和谐相处,导致刘备一死,魏延就失去了光环。魏延不光与杨仪有矛盾,与其他的蜀将都有矛盾,所以在他死后没有人出来替他说话。

姜维,原本魏将,不得重用,后归蜀,在诸葛亮的照顾下,一路提拔成为蜀国后期的“国柱”,就算在刘禅投降之后,还能隐忍诈降打算复国。姜维能力还是有的,只是好多不该犯的致命错误,他都踩到坑了。比如诸葛亮死前对蜀汉都做好了防守布局,但是姜维一上台就抽调这些布局,最严重的就是邓艾直接绕后偷袭灭蜀成功,假如他没有撤出这些兵防,估计死的就是邓艾了,蜀国也不至于灭亡那么快。对于姜维我个人觉得,士为知己而死,虽有心匡汉,却无力回天。蜀汉的灭亡虽然有姜维的失误在里面,但是蜀汉夕阳西下,根本无法一人之力能力挽狂澜的。

大家如何评价姜维和魏延?

蜀汉两位悲情的名将,都战功赫赫勇猛顽强却结局悲惨,魏延虽勇猛功高却备受同僚杨仪打压后率军出走被以谋反罪为为部下马岱所杀,姜维被逼降魏却忠心不改一心复国欲利用魏将钟会起兵复国事败为魏军所杀。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