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三国的蜀汉将领黄权?
黄权真君子也。我想这就是对黄权的最高评价。
刘备没有进入巴蜀之地的时候,黄权劝刘璋说刘备是狼子野心,不可以引他入蜀。刘璋不听。最后结果大家都知道。所以黄权也跟了刘备。
孙权采用闪电战偷袭了荆州,刘备经过两年的疯狂准备,利用北边曹操新亡局面不稳,所以趁机宣布为兄弟报仇讨伐吴国。黄权劝刘备说让他打先锋,如果败了你再继续往前攻。因为我们是顺流而下出去容易,回来难。刘备,并没有听从他的建议。他驻扎在江北以防备魏国。
陆逊采用了闪电战,全面出击,一边火烧连营,一边迅速截断刘备的退路。这样黄权率领的部队就成了孤军。不得已他投降了魏国。
曹丕很欣赏他,觉得他是弃暗投明良禽择木而息。但黄权却是实话实说,他说我投东吴那是我不义,回去我又回不去不得已我才投降你,并不是因为你是明主。后来,传过来消息是刘备杀了他全家,黄权根本不信,事实证明那是谣言。
后来刘备死掉了,魏国上下全部去祝贺曹丕,唯独黄权没有。黄权有子孙留着蜀汉为刘禅效力。也有子孙留在曹魏效力。各为其主。
如何评价三国的蜀汉将领黄权?
蜀国的下场,大家都知道。有人说,如果庞统还活着,一定有能力缓解蜀国面对的各种压力,不会让诸葛亮早早去世。可是,庞统还是死了,不可能再复生。在活着的人中,真的有一个人有能力帮助诸葛亮。他就是黄权,曾经在刘璋手下做官。
曾经,曹操攻打刘璋,很多人建议刘璋请刘备来帮忙。刘璋觉得有了救命的稻草,立刻答应。此时,黄权站出来劝谏刘璋,说"刘备的确有才德,如果真的请他来帮忙,是以客人还是主人之礼对待他呢"?深层的意思就是,打跑了曹操,赶不走刘备怎么办?可是刘璋没有听黄权的建议,失去了益州。
后来,黄权为刘备效力。建议率军攻占汉中,占领富庶的地方,为蜀国日后的强大做出了贡献。可以说,黄权是有谋略有远见的人,但是在蜀国巅峰阶段,关羽被杀,刘备没有听取黄权的建议,直接率军攻打东吴。当刘备失败之后,黄权所在的城池非常尴尬,面对魏国与吴国,他选择了魏国。
如果刘备当初听取了黄权的建议,是不是不至于败的那么惨?黄权也不会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投靠魏国?再试想一下,有了黄权的帮助,诸葛亮是不是可以为诸葛亮分忧,稳定蜀国局面?
当时,刘备最大的心愿就是北伐,收复属于汉家的领土。但是很可惜,他自己没有北伐,也丢掉了令北伐成功的助力。好在诸葛亮用后半辈子的时间在北伐,为了报答刘备的知遇之恩。但是一个人的力量终究有限,操劳过度,无人为他分担事物,最后累死于五丈原。
诸葛亮的一生都为了蜀汉在奋斗,先是为蜀国谋得了国土。又被蜀国培养可用之才,后来又向刘婵举荐可用之人。可是,这些可用之人纷纷离世后,刘婵听信小人谗言,导致蜀国灭亡。如果黄权当时没有投靠魏国,有可能早早为诸葛亮分担事情,完成了北伐大业。
可是,历史没有"如果",一切都不能重新来过。只能怨刘备太过意气用事,没有考虑国家的未来。身边有深谋远虑之人不用,非要一意孤行,不仅失去了性命,还提前葬送了蜀汉的江山。导致诸葛亮被累死,蜀汉没有了依靠。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