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字对于我们来说,意味着什么?

民国时的文人和官员中,有的人一生中多次改名,你如何看待?

先说普通老百姓,我们现在只有名,没有字。我们的名是按照五行来的,比如鲁迅先生写的闰土为什么叫闰土?这是五行缺土,然后补了一个土,总之取一个好名,希望自己人生一路顺利。古人是有名有字,还有号,但现代人没有了。在武侠小说里面看到大侠说,行不改姓,坐不改名。这里也可以看得出姓名的严肃性和重要性。

民国是一个受苦受难的,多灾多难的时期,老百姓生活困苦,我们熟知的那些名民国的大家,他们抱着拯救国家的想法,名字往往都有很多的含义,因为他们的理想是非常的宏大,宏伟的。当然有一些民国大家的改名是出于种种意外,或者感叹等等,我下面给大家列举一下。

鲁迅先生一生是斗争的一生,1918年4月,他发表了《狂人日记》,在这上面他用了鲁迅这笔名。他是这样解释自己的笔名的:一、母亲姓鲁;二、周鲁是同姓之国;三、取愚鲁而迅速的意思。1930年,国民党通缉“堕落文人鲁迅”,鲁迅立即针锋相对,先后用了“隋洛文”、“洛文”、“乐雯”等灯谜化的笔名来嘲讽国民党当局。

而国画大师徐悲鸿先生是自身经历的感叹。徐悲鸿,原名徐寿康。他幼时没有进过正规学校,常遭别人的冷落。后来为了在社会上谋生立足,他想进学堂读书,但父亲拿不出钱来,于是他便向别人借,可谁也看不起他,使他深感世态炎凉,前途渺茫,不禁悲从中来,有如鸿雁哀鸣,遂改名为“悲鸿”。

而地质学家李四光的改名更加有一些意思,纯粹是一种意外。他原名李仲揆,14岁时被学校选送到日本留学,填写出国护照表格时,在“姓名”一栏中,错填了年龄“十四”两字。这表格是要花钱买的,他没钱再买,只好把“十”字改为“李”字,一想“李四”不好听,又提笔在“四”字后面添上一个“光”字。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