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评价北魏这个朝代?
北魏是鲜卑族拓伯圭建立的政权是南北朝北朝的第一个皇朝。北魏最有名的可能就是孝文帝改革吧,这是一次汉化的过程。
北魏贡献有一个就是佛教这北方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北魏的佛教在道武帝的支持下,在法果的策划下,当时的平城成了佛教的集中地,天南地北的僧侣包括很多高僧都闻风而来。
对其他的似乎在历史上并没有留下什么。不过他的均田制三长制,特别是后来的府兵制对隋唐发生了重大的影响,形成了后来的八柱国,关陇军阀,
怎么评价北魏这个朝代?
北魏在南北朝时期的强悍地位,离不开四个人,他们分别是:北魏的道武帝拓跋珪、太武帝拓跋焘、冯太后、孝文帝拓跋宏,北魏最大的功绩是统一了北方十六国,结束了黄河流域分裂割据、混战不已的局面,北魏的两次改革加快了南北方的民族大融合,为隋唐以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开创北方的统一大局383年,经过淝水之战后,前秦土崩瓦解,以前收服的北方各少数民族政权相继开始争夺北方控制权,五胡当中的鲜卑族暗中发展壮大起来,386年鲜卑人拓跋珪统领旧部占领代国地盘,并登上代王的位子。之后觉得当王不够气派,于是在396年,学习汉人统治方式,改王为皇帝,拓跋珪就是北魏的道武帝,定都于平城,改国号代为魏,因为统治区域在北方,所以史称北魏,拓拔珪抵抗住外来侵犯,站稳了脚跟,由此奠定了北魏在北方割据政权中的地位。拓跋珪基因好,隔代相传,其驾崩后,他的孙子拓跋焘(太武帝)充分发扬了他开疆拓土的精神,从431年到439年,先后消灭了匈奴人赫连勃勃建立的夏和段业的北凉,以及汉人冯跋建立的北燕,统一了北方黄河流域,结束了十六国时期纷争的局面,为后继者建设北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巾帼不让须眉冯太后这个女人很不简单,她之前属于北燕皇族,后来北燕被北魏所灭,小小年纪的她就被收没于宫中做婢女,之后长大成人凭借美貌与智慧,成为北魏文成帝拓跋濬的妃子,后来被册封为大魏皇后,李未央的原版大家有没有感到很熟悉啊,是的,李未央的历史原型就是冯太后。拓跋濬死后,年幼献文帝拓跋弘继位,冯太后垂帘听政,操纵权柄,在北魏时期形成了一个传统,就是子贵母死,献文帝的生母并非冯太后,早已被冯后赐死,为了避免献文帝长大成人为亲生母亲报仇,她于是先下手为强,将献文帝害死,把之前自己抚养的太子拓拔宏推到前台来,于是立年仅四岁的拓跋宏为娃娃皇帝,这样一来就能避免了被报复的事件发生,因为拓跋宏从小在身边长大,已经把她当亲母看待了,等拓跋宏长大,估计冯太后早已把该干的事做完了,在孝文帝拓跋宏前期,于是她继续临朝听政,总揽朝政大权,推行自己的治国理政措施。
为了使北魏更加强大,冯太后主要改革了政治和经济制度,为了提高行政效率,大力整顿吏治,实行向官员发工资的俸禄制度,并打击贪污腐败现象;为了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颁布了均田令,把土地授予农民耕种,使他们劳有所作,国家收取赋税,增加财政收入,均田制的推行争取到了民众的支持,这一制度被隋唐时期的统治者充分利用;为了加强对地方的管理,稳定社会秩序,执行三长制,即领长、里长、党长,负责查户口、征赋税、管理农民,最终管理权归中央,从而改革了地方基层组织,打击了地方豪强势力;此外还实行租调制,加强赋税管理。因为冯太后是汉人,深受汉族文化影响,所以改革措施大多借鉴汉族的政治制度,通过冯太后的改革,吏治清明,经济发展,促进了北魏朝昌盛方向发展,为之后的拓跋宏孝文帝亲自主政后的进一步改革作了铺垫。
顺应潮流的汉化政策490年,冯太后去世,孝文帝拓跋宏得以执掌北魏大权,他四岁即位,深受冯太后的影响,在她的熏陶下,孝文帝也耳濡目染了汉族文化,他提倡要用儒家思想来治国平天下,认为鲜卑族有太多陋习,必须学习汉族先进的文化才能巩固江山。迁都是他改革的第一步,为了更方便统治黄河以南地区,更好地更快地学习中原文化,在494年,他使用南伐的计谋,将都城从平城迁往洛阳,大局稳定后,接着又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改革的内容主要围绕汉化而展开,比如:改汉姓,说汉话,穿汉服,与汉人通婚,此外加强鲜卑贵族和汉人士族的强强联合,改革官制加强中央集权。
孝文帝的改革,使北魏封建化进程加快,增强了北魏实力,而且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趋势,促进了南北方民族交融的进程,当然北魏在孝文帝时期发展到顶峰,也为王朝的衰落定了调,之后由于从奴隶社会进入封建社会,特别是拓跋宏去世后,统治阶级也开始受中原汉族人养尊处优的坏毛病影响,政治逐渐腐化,争权夺利时常发生,孝文帝时期重视门第观念,提高门阀士族的地位,打压下层人民,于是导致阶级矛盾激化,后期农民起义此起彼伏,说明当时的北魏学习中原文化还没学到精髓,要不然也不会那么快分裂为东魏和西魏。
结语:北魏在古代历史长河中激起了一朵浪花,虽然不大,但影响深远,它结束了十六国纷争的局面,造就了北方的稳定局面,北魏的改革加快了民族融合的步伐,为之后的隋唐统一多民族时代的到来打下了基础,但是由于孝文帝改革汉化太快,导致鲜卑族不知变通跟不上节奏,堕入封建腐化的魔咒,思想僵化,政治腐败,尔虞我诈,生活腐化,之后北魏被农民起义和内部争斗导致的分裂而淹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