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句话到底有多少人觉得有道理?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句话是在特定的时候是有道理的,大部分时间是没有道理的。而且这句话是一切不稳定的根源,这句话也是换不患贫,患不均的另一种表达方式。是我们文化基因里面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类似的话还有宁为鸡头,不为凤尾,你仔细理一下,发现咱们中国人的生活中这一种思维其实是占主导的,如果你换成另一种角度去看的话,这是咱们中国人勤劳的根源。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句话,翻译成现代的话就是你努力吧,你努力了之后,你就能成为亿万富翁。是不是听的很眼熟?为什么我不说耳熟,因为你看得太多。但事实上,成为亿万富翁的人呢。😂😄😄😃😃而且这种说法在成功学里面是他们的理论依据。

现在还有一句话就是说你不努力,咸鱼也翻不了身。人们在后面还调侃了一句话,就是咸鱼翻了身还是咸鱼。

所以我说他大部分时候是没有道理,但是在透顶的时候是有道理的,比如正职与副职的斗争的理论依据也是这一句话,凭什么你坐这个位置,这个位置为什么不能让我来坐。但是他这什么时候是有用的呢,就是受压迫,受欺压,你得有一颗反抗的心,那个时候有用。

但是太平盛世干嘛扯那么多呢。😂😂😂😃😃😘😊😘😘那不是闲着什么疼了?唉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句话到底有多少人觉得有道理?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真不是中国人逼格最高的一句话。

在这句话里头,说白了,反映的不过人类的争权夺利的野心,并不具备什么正义性。

和“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又有什么区别呢?

项羽的“取而代之”,刘邦的“大丈夫当如是”反映的都是这类非常原始的占有冲动,充斥的不过是对权力的追求。

在这句话里头,达致的路径既可以无比善良的,也可以是无比邪恶的。

而根据中国的造反逻辑,所谓的夺取王侯之路,正常要屠杀千万无辜的人民,踏着鲜血攀登上尸骨堆的顶端,才能实现这一目标。

这一平民造反逆袭的结果和“一将功成万骨枯”又有什么区别?

如果以保家卫国为己任的名将尚且要被讥讽,那么平民造反造成的杀戮千里就值得歌颂了。

说白了,中国历代真是这类大脑简单的思维太多了,才造成一治一乱永远处于低级循坏。

每一个造反的人,根据就不考虑他人之死活,只有破坏而无建设,只有杀戮而无拯救。

相比之下,我更喜欢如下古书的这几句话——

民之所欲,天必从之。——《尚书》

看看,这才是真正的道德正确,政治正确。这足以秒杀基督教所谓的“上帝面前人人皆平等”之论了。

只要人民喜欢的、拥护的,老天爷是必定会听从的。

行一不义,杀一无辜,而得天下,仁者不为也。——《孟子》

看看,在孟子这样的仁者的心中,善的律令的存在,即便是用天下,用君王的宝座来交换也不答应。

孟子还有一句转引自《尚书》的话,也很棒——

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

多帅啊。

中国历史上有那么多逼格满满而又无比正能量的话,非得迷恋这一句宣泄暴戾欲望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还非得说是中国独一份的中华民族精神,也是醉了。

这一黑,黑了十三亿人民啊,黑了我们整个中华民族啊。

这种思维信奉的不过是“真理在大炮射程”罢了。

善良位置何在?仁义位置何在?

四千年的文明礼仪之邦,搞得好像活成了中国人,脑门子就想着一定要抵达——王侯——这一人生巅峰。

抵达了,才算是成功,才算是有种。

做不成王侯了,抵达不了了,难道就是失败吗?就是没有种了。

这置千万年来揭竿而起、反抗暴政的而在史书上却未能如陈胜、吴广这样留下名姓的千千万万的人民于何地啊!!!

中国人历代造反正常是官逼民反,有其正义性。

但是这一正义性的昭显,却并没有这句话上得到体现。

哪怕南宋钟相杨幺的“等贵贱、均贫富”都比这句话意义高远的多。

钟相杨幺的造反口号代表了一个贫民阶层、一个贱民阶层的政治诉求,而不是仅仅为了所谓的一己之私,而不是仅仅为了实现个人之荣华富贵。

打破旧世界当然需要暴力手段,但是至少得为所有浴血奋战的人指出一个从政治伦理学而言乃是正义公平的愿景。

而陈胜吴广这句话根本就没有想过要实现这一点,以此高估之,歌颂之、称美之实在是没有必要。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