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代的失国之君为何都能免于被害?
这个要跟名声有关系,换句话就是说这个世界上最值钱的不是钱是名声。因为东汉也好,西汉也好,用的是察举制,察举制里面最核心的一条就是名声,名声是需要人品的,所以曹操死活都必须让许劭给他说出结论。才有了乱世之奸雄,治世之能臣这一论调。
察举制到后来的九品中正制,世家大族的权力是很大的,换句话就是说,皇帝一个人说了,并不能一言九鼎,这些世家大族都是有力量来制衡皇帝的。曹操他为什么就差临门一脚,还是登不上帝位原因就在于此。能不能有好名声跟你出生于世家大族是很有关系的,那个时候贪污不多见,大家都鄙视贪污,因为世家大族不缺钱,要是贪污的话,名声就臭了。名声一臭什么都没了。
很多人觉得三国打个你死我活,彼此敌对,其实不是的。他们之间交流还是比较频繁的。比如司马懿跟诸葛亮之间是有书信往来的,这个三国志里面是有记载的。孟达投降了曹魏使得刘备丢失了整个上庸,但是诸葛亮依旧跟他是有书信往来的,并没有觉得孟达是无耻的,而且李严也跟他有书信往来,所以换句话就是曹魏蜀汉孙吴三家的上层彼此之间都是有联系。
因为这时还有两个概念,一个叫做天下,一个叫国。谯周劝刘禅投降魏国,没有觉得是卖国,反而觉得是为天下作出了贡献。这个跟我们现在理解的国和卖国是完全两回事。所以有些网友往往用现在国的概念去理解以前的国,其实是有些搞笑的。
因为三国的上层彼此都是有联系的,都是有联姻的,曹丕取代了汉朝,他开了一个很好的头就是善待了汉献帝,所以司马家同样也善待了曹家,也善待了孙家和刘家,因为这样可以为司马家赢得更好的名声。只有很好的名声,才能受到世家大族的拥戴。其根本原因是世家大族才是那个时代的主人,皇帝他不拥有绝对的权力。皇帝真正拥有绝对的权力,走向绝对的独裁,应该是从明朝开始吧,这个没有系统研究过,所以只能说大概。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