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是黄帝打败了炎帝,古代一般都把最厉害的人的名字放在前面,那为什么要叫炎黄子孙?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特意在书架上找到了史记那本书。
五帝本纪第一史记的第一卷。这里面记载了神农氏统治天下的时候没有能力管理天下,所以诸侯都互相攻伐。这个时候有三股势力最强大,一股是蚩尤,一股炎帝,一股轩辕黄帝。当时他们势力差不多。但是后来在阪泉这个地方,黄帝击败了炎帝,组成了联盟,统一了整个北方,取代了神农氏,成为天下共主。
黄帝后来又击败了蚩尤,统一了整个九州,后人就称自己为黄帝子孙,或者黄炎子孙。黄炎子孙最早出处是在《国语·周语下》,绝后无主,湮替隶圉。夫亡者岂繄无宠?皆黄、炎之后也。
称自己是黄帝子孙,但是称黄帝子孙有一个不好的就是,比如像契丹族,他就不承认自己是黄帝的子孙,他们承认是炎帝的子孙。所以后来就统称为黄炎子孙,以能够团结大多数人。
后来反清的早期组织就用“炎黄子孙、黄帝子孙”做口号取得汉人的支持,这个时候炎黄子孙就成为一个通俗叫法,此时还仅仅是限于汉人。
抗日战争的时候,炎黄子孙的含义进一步扩大。中华民族的所有后人都是炎黄子孙,这也就是我们现在俗称的,我们都是炎黄子孙的来历。所以称为炎黄子孙和黄炎子孙都已可以的,只不过是习惯上的称为炎黄子孙
都说是黄帝打败了炎帝,古代一般都把最厉害的人的名字放在前面,那为什么要叫炎黄子孙?
想要弄清楚这个问题,就得先明白炎帝和黄帝是怎么来的?事实上,炎帝出现的历史比黄帝要早得多,史记的记载也能证明炎帝比黄帝出现的历史要早得多。
《史记 五帝本纪》:轩辕之时,神农氏世衰。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农氏弗能征。于是轩辕乃习用干戈,以征不享,诸侯咸来宾从。
这话的意思是说:轩辕(黄帝号轩辕氏)当政的时候,神农氏的后代已经衰败,各诸侯互相攻战,用暴力虐待百姓,而神农氏没有力量征讨他们。于是轩辕就习兵练武,去征讨那些不来朝贡的诸侯,各诸侯这才都来归从。
炎帝神农氏
按照史记的说法,炎帝不是一个人,而是上古部落的首领名,跟后来秦始皇发明皇帝称号来称呼最高统治者是同样的道理,炎帝部落出现的历史比黄帝部落早得多。
这里说的神农氏就是史记中的第一任炎帝,也是比黄帝更早的炎帝部落第一任首领,我们耳熟能详的“神农尝百草”的故事就来自神农氏,他发现了草药和五谷,并以五谷来种植,开启了农耕民族的历史,为什么叫炎帝?
因为当时还是原始社会部落制联盟,炎帝部落的人是使用火来烧熟食物的,以火德称氏,故称炎,炎有火的意思,这个字的写法就是两个火,在商代的甲骨文中就发现了“炎”这个字,甲骨文中的炎同样是两个炎叠起来。
炎帝部落
三国时期的著名学者皇甫谧写了一本书,名字叫《帝王世纪》,其中有一句是这样说的:
《帝王世纪》:神农氏在位百二十年,凡八世:帝承、帝临、帝明、帝直、帝来、帝哀、帝榆罔。
根据这个说法,神农氏在位120年,之后还传了8世子孙,分别是帝承、帝临、帝明、帝直、帝来、帝哀、帝榆罔,这是炎帝部落的8位首领,其中帝榆罔就是与黄帝同时代的炎帝,也就是被黄帝打败的炎帝,黄帝在阪泉之战中打败了炎帝,然后整合了炎帝部落,这个在史记也有记载。
这样同样证明了炎帝部落比黄帝部落要早得多,按照《帝王世纪》的说法,炎帝部落比黄帝部落要早了400多年,同样是皇甫谧的《帝王世纪》,此书认为夏朝之前有三个王朝,也可称为部落联盟,分别是:伏羲氏、神农氏、轩辕氏。
上古部落分布
伏羲氏就是三皇之一,华夏族人文始祖,女娲的兄长,伏羲与女娲兄妹两人共同创造了华夏族,但是伏羲身上的神话色彩太过浓厚,《帝王世纪》中说伏羲氏传了16世,也就是说伏羲氏的后代作为华夏部落联盟的首领共传了15代人,加上伏羲氏一共是16世,伏羲氏之后是神农氏,神农氏传了8代人,共计400多年,神农氏之后就是轩辕氏,轩辕氏就是黄帝。
轩辕氏(黄帝)一共传了7代人,分别是:少昊、颛顼、帝喾、帝挚、唐尧、虞舜,同样也是存在了400多年,就被夏朝所取代。
舜之后就是禹,禹的儿子启建立了夏朝,所以禹也被称为夏禹,然后华夏历史就进入了王朝时代,夏之后就是商,商之后就是周,周之后就是秦。夏、商、周的统治者基本上都来自黄帝的后裔,那么黄帝又从何而来?
黄帝出生
按照《史记》的说法,黄帝是少典的儿子,少典是有熊部落的首领,有熊部落有五个核心部落组成,是上古时期生活在华夏的部落。
《国语 晋语》:昔少典娶于有蟜氏,生黄帝、炎帝。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成而异德,故黄帝为姬,炎帝为姜。二帝用师以相济也,异德之故也。
根据《国语》的记载,说少典娶了有蟜氏,生下了黄帝与炎帝,黄帝在姬水(今陕西武功漆水河)长大,所以黄帝姓姬,炎帝在姜水(今陕西宝鸡清姜河)长大,所以炎帝姓姜,黄帝为土德,炎帝为火德,炎黄二帝派兵互相帮助,是因为炎黄二帝德行不同的原因。
上古部落
如果说黄帝的兄弟是炎帝,那么黄帝同样也出自炎帝部落,或者是与炎帝联姻的部落,关于黄帝的来历史书没有更多的记载了,但可以肯定的是,在黄帝时期,炎帝部落衰弱了,于是黄帝依靠自己的德行和武力,开始了四处征伐,黄帝在阪泉之战中打败了自己的兄弟炎帝,两个部落开始整合,之后炎帝与黄帝联合起来,在涿鹿之战中打败了来自东方的蚩尤部落,又整合了一部分东夷部落,另外蚩尤部落有一些不愿意被整合,于是离开中原,来到了南方,被称为三苗。
根据史记的记载,黄帝部落在征伐华夏时,东边最远打到了东海,还登上了泰山,西边最远打到了空桐,今甘肃平凉西,登上了鸡头山,今甘肃庆阳镇原县,后世的秦始皇西巡时也登上了鸡头山,向南越过了长江,登上了熊山(今神龙架)和湘山(今湖南省岳阳市西南洞庭湖的君山),向北驱逐了荤粥部族,来到釜山与其他部落合验了符契,并逐鹿山的山脚下建起了都邑。
黄帝
黄帝建立了华夏最初的势力范围,华夏的祖先不仅包括炎帝、黄帝,还包括蚩尤和三苗,而因为炎帝部落比黄帝部落存在早得多,所以,华夏也被称为炎黄子孙,而不是黄炎子孙,至于蚩尤和三苗为什么没有被称入其中,那是因为名称太长了,不方便记载。
此外,炎黄二字与汉朝也有关系,关于汉高祖刘邦起兵还有一个神话故事,是说刘邦在芒砀山中斩杀了一条白蛇,有个妇人说是赤帝之子斩杀的白帝之子,而刘邦就是赤帝之子,赤帝就是炎帝,刘邦就是炎帝之后,而白帝是西方之神,代表着秦朝,秦朝是水德。
炎黄二帝
汉朝建立之初,延续了水德的说法,到汉武帝时期,改为土德,黄帝就是土德,汉朝建立者刘邦已经明确是炎帝之子,那么汉朝就是以炎帝为尊,到汉武帝时期虽然继承了黄帝的土德,但也排在炎帝之后,到了光武帝刘秀建立了东汉政权时,又自称为火德,火德就是炎帝的属性,而中国大部分文化属性都是在汉朝确定的,包括我们的民族名称、人种名称、语言名称都跟汉朝有关。
所以对于汉朝来说,炎在前,黄在后,炎比黄重要,所以称为炎黄,黄帝之所以比炎帝有名,只是因为他统一了华夏部落,华夏确切的历史就是从黄帝开始的,包括后面的夏、商、周、秦等王朝都是黄帝的后裔,所以黄帝的知名度比较高,炎帝虽然知名度比较低,但是华夏的历史上出现得比黄帝,包括黄帝本人也有可能出自炎帝部落。
都说是黄帝打败了炎帝,古代一般都把最厉害的人的名字放在前面,那为什么要叫炎黄子孙?
炎帝是黄帝的前辈,而且炎帝是非常牛X的人物!炎黄没毛病。
日中则昃,月满则亏,盛极必衰,物极必反,否极泰来!人类几千年的历史无不在印证着这则大道。我们常说“炎黄”,但是相对于黄帝而言,炎帝就显得有点陌生了。甚至很多人会觉得炎帝是黄帝的手下,又或者是黄帝一直都是上古的主宰者,更有甚者误以为炎黄是一个人……其实不然,上古的历史是非常漫长的,它也有自己时代更迭和历史变迁。清晰了上古真圣先后,我们也就知道为什么要叫做“炎黄”,而不是“黄炎”了。
神于天,圣于地,天高一丈,地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如此一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后乃有三皇。——《三五历纪》在神话体系中,盘古开天辟地,后有三皇,再后有五帝,再有尧舜禹……
天皇:天地立,有天皇十三头,号曰天灵,治万八千岁。地皇:地皇兴于熊耳龙门山。人皇:人皇九头,兄弟各三百岁,依山川土地之势,财度为九州,各居一方,因是而区别。——《帝王世纪》从《帝王世纪》中我们可以看得出,天地人三皇设定世间大秩序。盘古开天辟地后,“天地立”,此时世间有了天皇,这是盘古之后出现的第一位神,名号叫做天灵,统治世间八千年。天皇的地位大概相当于儒教的昊天,道教的元始天尊。世间有终始,有生有灭,天人亦是有五衰而故去的,天皇之后又相继有地皇,人皇俯瞰世间。
而此时女娲氏、伏羲氏,神农氏等都还没有出现。我们要注意一点,这些名字后面都带了一个“氏”,而非女娲、伏羲等等,这说明后来所提到的都是某群人,而非某个;另一说法这“氏”也有“神祇”的意思,翻译过来女娲氏也可以叫做女娲大神……
三皇之后又要五位对人类历史推进有巨大贡献的五个神祇或者说是氏族。
有巢氏:我们不要把事情想得太复杂,看名字大概就知道这个时期的神祇氏族的特色了。“上古皆穴处,有圣人教之巢居,号大巢氏”,有巢氏教会了人们建造巢穴,躲避自然的伤害。
燧人氏:“燧人始钻木取火,炮生为熟,令人无腹疾,遂天之意,故为燧人。”燧人氏教会了人们用火抵御灾害,烧烤食物。
太昊庖牺氏:燧人氏之后,庖牺氏壮大起来,“制嫁娶之礼,取牺牲以充庖厨”,“始画八卦,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由是文籍生焉”……看着很眼熟的哦,没错的,庖牺氏,我们一般都称之为伏羲氏。
帝女娲氏:女娲和伏羲同姓“风”,算是亲兄妹。女娲造人、补天等故事大家都是耳熟能详了。说到女娲,有两种说法,一是女娲在有巢之前,因为女娲造人有巢才有用武之地啊,一说女娲在伏羲之后,两人是兄妹,定婚俗制度等传说……怎么看都是矛盾的,其实关于这我有个比较不缜密的看法,还是那句话,别女娲、伏羲看成是一群人,女娲一世,二世,三世……伏羲一世、二世、三世……这就比较好理解了。
撞到不周山的共工是女娲氏末期人物。
女娲氏之后,又有“大庭氏、柏皇氏、中央氏、栗陆氏、骊连氏、赫胥氏、尊卢氏、混沌氏、有巢氏、朱襄氏、葛天氏、阴康氏、无怀氏,凡十五世,皆袭庖牺之号”。
炎帝神农氏:神农氏“神农尝草别谷,蒸民乃粒食”,这个传说我们也不陌生,但是炎帝就是神农氏又有多少人知道呢?《周书》记载“神农之时,天雨粟,神农耕而种之,作陶冶斤斧”,神农氏前后延续了八世,直到榆冈这一代神农已经开始衰落。据说黄帝,此时应该叫做有熊氏,世代辅佐神农氏。
这五氏在华夏文明体系中有着极为重要关键的地位,我们不知道上古时期到底是什么样子的,但是这些人物和故事一代代口口相传,影响至今。自三皇到五氏,可以清晰的看出人类的发展历程:先有天地阴阳,再有人,然后学会建造自己的栖息地,然后学会用火,然后有了简单而原始的文明,之后有了最原始的男女分配,再然后学会耕种……自神农之后,人们已经慢慢学会改造自然,步入了人类的新阶段。
之前是神主宰世间,神农之后人的力量越来越强大,这在神话传说中体现的也非常明显。
“神农之孙榆冈(榆罔)既衰,诸侯相伐,干戈日寻,各据方色,自称五行之号。太嗥之后自为青帝,榆冈神农之后自号赤帝,共工之族自号白帝,葛天之后自号黑帝,帝起有熊之墟自号黄帝。”之前我们说,神农最后一代是炎帝榆冈,榆冈时期神农氏已经败落。主君的败落,意味着硝烟四起。各方部落纷纷称帝,结局我们都知道了,有熊氏黄帝脱颖而出。这期间的神话传说尤其丰富,共工撞不周山、大败蚩尤等等,从史书记载中我们可以想象当时战况之惨烈。
这段时期,是部落之间的征战,为了更肥沃的土地、更多的生存空间,甚至为了子息繁衍……这是战争,也是融合!这场混战,以轩辕氏——黄帝横扫中原为结局。
黄帝,有熊氏,姓姬,名轩辕。
何之为轩辕?车!战车!
何之为有熊?野兽的驯服!
有巢、燧人、伏羲、女娲、神农……有熊轩辕……这是人类的一个个前进的步伐,从自然到人为,从顺从到征服!从神农到有熊,从炎帝到黄帝,是从神的世界到了人的世间!
我们为何不能称之为“炎黄子孙”?这不是谁更强大的问题,而是谁都无法扭转的历史过程。
字里行间去体会历史的轨迹,荡气回肠,振聋发聩!
都说是黄帝打败了炎帝,古代一般都把最厉害的人的名字放在前面,那为什么要叫炎黄子孙?
汉字读音吧。
炎黄,yanhuang:黄炎,huangyan。前者读得比较顺。
香港电视连续剧:“陈真”,歌词:“黄炎传万代”。这里就是黄炎而不是炎黄。
都说是黄帝打败了炎帝,古代一般都把最厉害的人的名字放在前面,那为什么要叫炎黄子孙?
朋友们,你们好。
老生再谈【炎黄子孙】。我在悟空问答中可能有五次回答了炎黄子孙是怎么回事了。
在此,我还要重申一次,炎帝和黄帝根本不是一个时代的人物。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大家听我慢慢道来。
神农氏炎帝,姓姜,名农,号炎帝。父亲姜兴,母亲安登。(女娲的外甥女)生在当时的列山,今天的湖北省随县一带。是禅通纪后期的共主,距今大约5000年以上。乃三皇之末。王位共传八世,第九世炎帝是大蚩尤。
有熊氏黄帝,姓公孙,名荼,号黄帝。父亲公孙少典,母亲姬附宝。生在今天的曲阜西南的轩辕之丘,又称轩辕氏。官封有熊之国,今天的河南省新郑一带,也叫有熊氏。衣冠冢于陕西的桥山一带。后来,为了逃避大蚩尤的追杀,改母姓姬,字玄律。是疏仡纪之初的共主,距今大约4800--4900年左右。乃五帝之首。
以上内容,大家看明白了吧?炎帝和黄帝根本就不是一个时代的人。更不用说是弟兄二人了!
黄帝跟炎帝在阪泉争夺天下,是跟九世炎帝大蚩尤之间的战争。跟神农氏炎帝一点关系都没有!
那么,咱们再仔细的想一想,炎帝和黄帝都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祖先,都是伟大的人物。如果,黄帝打败炎帝弑兄夺权的话,那么小人的话,后来的人们还能那么尊重他吗?还能称呼自己是【炎黄子孙】吗?
再说了,黄帝对人类的贡献要比炎帝的贡献大的多,如果,他们是同一个时代的人的话,就应该称呼为黄炎子孙了!对吧?伙计们。
在我阅读的很多史书中,把炎帝和黄帝这个关系都给弄得乱七八糟。幸亏还有几部没有失传的天书,还可以找到一些证据。证明黄帝和炎帝的真正关系。
本答案是证明【炎黄子孙】的最正确的答案。
都说是黄帝打败了炎帝,古代一般都把最厉害的人的名字放在前面,那为什么要叫炎黄子孙?
第六太阳纪:7.5万年前—
1、伏羲
2、伏牺、
3、宓羲、
4、庖牺、
5、包牺、
6、伏戏,
7、牺皇、
8、皇羲、
9、太昊、
10、青帝
11、少典氏 公元前9100年,第一大夏
12、炎帝,公元前5700年前 华夏文明
13、嫘祖氏 公元前5100 三星堆
14、吉尔伽美什 Gilgamesh
14、目纵氏
15、公孙氏
16、榆罔
17、黄帝,姬氏,公元前4500年 社稷共和时代
18、蚩尤,九黎大战
19、常羲
20、羲和,阴阳历调和与闰月
21、少昊、
22、颛顼
23、夏鲧 5700年前 华夏时代
24、夏舜
25、夏禹
26、姜弃,
27、后稷
28、有熊氏
29、轩辕黄帝 4800年前
30、帝喾
31、唐尧,神权共和时代
32、虞舜、
33、唐禹
34、夏启,4080年前 奴隶制国家
从7100年前后炎帝王朝建立,到4080年前左右夏启建立夏朝,经历了一系列王朝,其中前后有2个黄帝系列先后达1500多年,一个华夏时代900年。 炎黄是个统称,华夏也是统称,不仅仅局限具体的帝王。炎帝系列再先,皇帝系列在后,当然叫炎黄而不叫黄炎,就如我们说秦汉而不说汉秦一样,尽管汉推翻了秦。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