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桓公的尊王攘夷与曹操的挟天子以令诸侯有什么区别?
齐桓公的尊王攘夷,那是恢复周皇室的威严和权力。虽然这个时候谁也没有把做周王室放在眼里,但它终究是名义上的。就像泰国的国王,虽然他们没有权力,但是泰国总理的任命还要得到他们承认,齐桓公想得到霸王的名称,让所有人都承认,那就必须要让着周王室承认授权才合理合情。
齐桓公是恢复周皇室的权力,曹操利用汉献帝的权力,挟天子以令诸侯不是从曹操开始,他只是照旧而已。
东汉末年挟天子以令诸候是从董卓开始。因为他姓董,觉得跟董太后同姓,立跟董太后有关系的皇帝比较好,那个皇帝是何太后的,就废了刘辩,立了刘协也就是汉献帝。后来汉献帝落到王允和吕布手中,落到李傕手中,又落到了杨奉手中,最后才到了曹操那里。
袁绍为什么没有去抢,因为袁绍他想立幽州牧刘虞,但刘虞死活不肯,他说你再逼我老子就去匈奴那边了。等他反应过来的时候,曹操已经把汉献帝接到了许昌。所以曹操借着汉献帝的名义封官。
所以这两者的性质完全不同,一个是恢复周王朝的威严,因为大家都各自征伐,不理周王朝的调停。一个是利用皇室威言,为自已服务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