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就业歧视引热议:学生会干部直接pass,学生干部在就业时究竟是加分项还是减分项?

“学生干部减分,学生会干部直接pass……”近日,一家TOP5的媒体公司在招聘实习生时拒绝学生干部一事引起了社会关注,学生干部仿佛已经不再是学生找工作的“敲门砖”,而是成为了“不学无术”“官僚作风”“手高眼低”“阿谀奉承”等负面形象的代名词。那么学生在大学里究竟应不应该加入学生会?学生会到底是学生锻炼能力、证明自我的“修道场”,还是追名逐利、荒废学业的“修罗场”呢? 可能学生会干部当公务员更有优势,可是对于现在的企业,尤其是互联网企业,学生干部在就业时究竟是加分项还是减分项?

不是学生干部能不能加分还是减分的问题,这个折射出来就业焦虑。因为就业关系到每一个人,所以每一个就业单位的就业规则稍微的有所改动,就会引起轩然大波。

就会让那些还在念高中读大学的学子们以及他们的家长陷入无限的焦虑中。因为读书就业,这是最起码需求。

每一个职业,每一个行业需求不同,所以对学历学生的经历肯定也有所不同。所以我个人的意见是对某个用人单位改变规则,没有必要如此重视,除非你恰好是以后选择的是这一方面的。

以前网上还热炒过一个问题,就是一个用人单位招管厕所的是事业编的,需要研究生学历。当时引起了轩然大波,大家都纷纷感叹学历不值钱,为什么要这样消费学历?但是像这种事情只是个案,他不可能有代表性的,所以没有必要引起恐慌。

就业的观念可能需要改变,我们长期的思维是适应就业单位的选择,是一个弱者,所以你自然而然的就必须无条件的适应他们的规则。现在的90后00后,他们的想法就不一样了。他们的想法不但是就业单位选他们,他们也在选就业单位。这样的话就正常多了,说明社会在进步,当然你有本事有底气这才是根本。

新就业歧视引热议:学生会干部直接pass,学生干部在就业时究竟是加分项还是减分项?

外资企业是不喜欢学生会的

新就业歧视引热议:学生会干部直接pass,学生干部在就业时究竟是加分项还是减分项?

周立波说大约在培养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大致上没问题,现在这社会,官僚化这么严重,学校也开始了!我大学那会儿在学生会有过学校学院学生会体育部干事、副部长、副主席经历,在青协有过宣传部干事、组织部副部长、负责人经历,更多精力放在学生会这块,筹办了第一届学院运动会,校运会成绩从男女倒数一二提高到第三第五,办过迎新杯篮球足球羽毛乒乓球赛,筹办五子棋象棋赛等比赛,大二大三都拿奖学金,大三入了党,青协组织过义务献血,图书整理,敬老院看望老人,孤儿院送温暖等,现在回想起来也是相当充实,学生会的经历真的是丰富多彩,培养了独立的人格,毕业后义无反顾的来到了藏区,近十年了,感觉有些跟不上时代节奏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