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说“早起三光,迟起三荒”是什么意思?

倘若有过天还没亮就起床的经历,或许见到过“三光”。

首先是天上的月光,还有星光,等天快亮起来了,还能见到第一缕阳光。

星光、月光与阳光,就是所谓的早起“三光”。

正所谓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早起的好处是非常多的,当然,这要建立在之前一天晚上好好休息的基础上, 晚睡早起,也不是什么对身体有好处的事情。

咱们大部分人,从上学开始,就习惯了早上很早就起床,尤其高中之后。

比起咱们,家里的妈妈往往更加辛苦,要比我们起床更早,还要准备早饭,叫我们起床。

在我们上学之后,妈妈们一般也不会回去睡个回笼觉,而是收拾家务,新的一天开始。

千百年来,普通人都是这么开始的,尤其是在古代,农耕时期,大家准备忙着农活,往往会起床更早一些,去田间地头辛苦,等到天亮了,农活都已经忙得告一段落了。

古时候的普通人那么早起床也是没办法,因为那时候的生产力条件很差,如果不提前早起去田地里忙活,那么农活是很难做完的,农活做不完,也就没有好的收成了。

除了农民,很多的大户人家也不能随便睡懒觉,因为也有事情要忙。

那些上朝的,凌晨三四点就需要起床准备,而家里的主母,也需要早期侍奉,此外,还有各种洒扫、上香、擦洗牌位、吩咐家务等事情,全都要处置。

除了各种生活需要,不得不早起,古人也觉得睡懒觉非常不好,如果一个人整天没睡醒的样子,给人一种非常颓废的感觉,这不仅不利于健康,也不利于给别人好印象。

早起三光,除了说星光、月光与阳光,也可以说是主母们的头光、脸光、脚上光。

早上起来比较早,就有充足的时间梳洗打扮,让自己还有家人光彩照人,充满精气神。

相对的,如果有人赖床不肯早起,等到起床后,就很容易还是一副懒洋洋的样子,非常没精神的样子,一整天都没什么好的状态。

所谓的迟起三慌,指的是身体慌、精神慌、做事慌,大致上就是说啥事也做不好。

早起三光、迟起三慌,这句老话就是说早起的人才更显得精力充沛,懒起的人什么事情都很难做得好,也是告诫大家晚上要好好休息,早上要按时起床,充满朝气生活。

老人说“早起三光,迟起三荒”是什么意思?

《早起三光,晚起三光》

生活动态心向上,

早起耕耘心不慌。

辛勤奋发志勇杰,

各样农作优榜尚。

依赖心理不可取,

农田精心来护理。

季节难等懦弱士,

一寸光阴一寸金,

晚岂能尽如人意?

“于:十月八日晨”

老人说“早起三光,迟起三荒”是什么意思?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不预不立,人要早作准备,不可贪睡懒觉。早起鸟儿有虫吃,迟起什么都迟了荒慌了。

早起三光,迟起三荒(慌),这是说人要勤,不可懒。早起能见着日、月、星三光,精力旺盛,阳气充足,神满意稳,做起事来争时手快,效率高,风险小,成果大。而迟起者,什么都被人抢先成落后,就会慌慌张张,,脾气大烦躁欠思考,什么都差人一截了,务农农活荒,务家家务荒,求学学业荒,这是荒芜无收之荒。迟起迟做,慌荒谎都有。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人生有限,要珍惜时光不虚掷,要勤奋不懒惰,早起是勤奋惜时爱命,迟起是懒惰耗时熬命。

老人说“早起三光,迟起三荒”是什么意思?

今天来说说"养生"的事,不知朋友们有没有兴趣。

"早起三光,迟起三荒",来自于清*于树滋《瓜州续志》:"风俗农谚,访之文老,证之习闻……早起三光,迟起三慌"。它的意思是:"起床早一会,可见到日、月、星三光,诸事沉稳有序;若是起床迟了,人的精、气、神便会容易慌乱"。

这句谚语是形容人的精神状态。俗话说"一年之季在于春,一天之际在于晨"。可见,"晨"对于人是多么的重要。

人什么时辰起最健康呢?《国学生活》中有介绍"一年有二十四个节气,一天也就是一年的缩影,二十四小时对应了二十四个节气。3点对立春,4点对雨水,5点对惊蛰,6点对春分……1点对小寒,2点对大寒"。

所谓"惊蛰",指"众蛰各潜骇,草木纵横舒"。"惊蛰"即意味着蛰伏的动物在这个节气惊醒。例如:蛇、青蛙、虫子等。因动物能感受到天地之间阳气的变化。所以,才会醒来。固此,人最佳的起床时间,就是早晨的5点钟,即"惊蛰"期。

早起的人,精力旺盛,阳气充沛、处理事务仔细负责、白天工作效率高、幸福感更强、抑郁风险小、为人更和善。反之,起床迟的人脾气大、性格烦燥、为人做事欠思考、工作颠三倒四、生活缺乏情趣。

南怀瑾说"能控制早晨的人,方可控制人生"。能自律早起的人,做适当运动,有利于提升代谢率,改善血液循环,更有利于身体健康。

据中医学讲"春夏养阳",还希望各位朋友,在初春这大好时光里,不要睡懒觉。"早起三光,迟起三荒",并非毫无根据,这是古人经过实践,总结出来的结论。

值此新春到来之际,祝亲爱的朋友们"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老人说“早起三光,迟起三荒”是什么意思?

在人民公社时期,“早起三光,晚起三慌”这句话老人们经常说。因为那个时代是大集体时代,生产队(今村民小组)劳动常常早上四五点队长吹囗哨子喊人下田劳动,中午匆匆做特简单的午饭,吃完饭一点钟左右又急赶去劳动,一直到天黑。当时最流行的话叫:两个黑洞洞,三个急匆匆。家家门上一把锁,户户田头一盏灯。这是当时农村生产队劳动群众最真实的写照。尽管如此,往往温饱问题都解决不了。

回到主题。在这样劳动强度之下,农民必须起五更,睡半夜。你早上起身早,家里事务包括小孩生活起居等等就能处理稳妥。如果迟起身,家务事没做好,生产队劳动迟到就要扣工分,这直接影响年终决分,也就是囗粮问题,如此怎么能不心发慌。

现代人对于这句话就比较直观理解了。早起身,手中事务可以有条不紊按预计目标、计划进行;反之迟起身,可能影响整个一天的计划安排。尤其是大城市工作节奏快的青年人,更能体现“早起三光,晚起三慌”。

我的回答满意吗?

老人说“早起三光,迟起三荒”是什么意思?

所谓早起三光、迟起三荒是出自于古代农村谚语,被清朝文人丁树滋摘录下来记载于《瓜州续志》之中:“农谚:风俗农谚,访之父老,证之习闻,……早起三光,迟起三慌。”

从字面上来理解的话,人早上早起的话,就能有“三光”,而晚起的话就会有“三慌”,不是荒芜的荒,而是慌乱的慌。

所谓三光,就是“日光、月光和星光”,农村人一般都是早起干活,天没亮就出门干活的,所以一般都能见到这三光,一天的空气也是这个时候最纯净的,除了有充足的时间干活之外,还能呼吸新鲜空气,对身体也有益处。

所谓“三慌”,或是“三荒”,就是说一天起晚了,男的农活慌,女的家务慌,孩子学业慌,就是现在也有很多城市人贪睡,都有踩着点上班的坏习惯,如此一来,则上班不但匆匆忙忙,还有时会忘事,如忘带钱包、钥匙等等,要是迟到了,被扣奖金是一说,被上司盯上了就更是丢人了。

总结来说就是,早起使得人一天有着更多的充足时间来料理各种大事小活,可以有更多的时间来充实自己,或者休息,而晚起的话则一天的时间都浪费在睡觉上了,一睡醒就急急忙忙地工作、上班,做完了也就到晚上,吃过饭就又要睡觉了,一天的心情也会显得压抑。

作者/一贰一橙:天文地理,一概不懂;古今中外,都靠瞎掰,主要百度,然后乱编,喜欢点赞!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