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吃饱饭”都难的印度,为何豪言要“喂饱”全世界?

自己吃不饱,还要大量出口粮食,这就是神奇的印度,作为全球最大的稻米出口国与重要的小麦出口国,印度在全球粮食市场上,是个非常奇葩的存在。

之所以说印度奇葩,是因为印度虽然出口的粮食很多,但这些粮食并不是印度人吃不完剩下才拿来出口的,而是很多印度人勒紧裤腰带忍饥挨饿省下来出口的。

这种迷幻操作,或许让很多人觉得无法理解,但实际上用咱们古代的两句诗就能解释,一句是“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另一句是“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要说印度的农业条件,那真是全球罕见得好,虽然印度的总面积还不到三百万平方公里,但是印度的土地当中,耕地比例高得惊人,其耕地总面积在全球仅次于美国。

不仅如此,印度地处热带,水热条件自然也比温带更加适合农作物生长。

如此优越的农业条件,是包括我国在内很多国家想都想不到的,可尴尬的是,印度的农业生产技术实在是太拉胯[澹奕],其粮食单位产量长期都够不上世界平均水平。

尽管印度的自然条件理论上能够做到一年多次成熟,可印度的小麦、水稻等粮食作物的单位产量只有我国的三分之二左右,人均粮食产量还不到咱们国家的一半的水平。

印度的人口并不比咱们国家少,虽然我国的粮食产量比印度高出很多,但因为这些年大家吃的肉类与乳制品越来越多,所以进口的玉米、大豆等粮食也越来越多,粮食压力非常大。

而隔壁的印度却完全相反,印度非但不怎么进口粮食,反而大规模出口粮食。

以前每每说到此处就总有人阴阳怪气,说印度的土地不用来种房子,印度人浪费少,印度人不用粮食酿酒之类,总而言之各种胡扯,实际上印度人出口粮食[澹奕],完全是迫不得已。

从现实来看就能了解一二,印度虽然大规模出口粮食,可根据联合国的数据,印度的饥饿人口占到了全球四分之一以上,印度半数以上五岁以内儿童与育龄妇女营养不良。

如果印度的粮食是因为数量太多,吃不完才大量出口,那也不至于那么多的印度人吃不上饭,拥有那么多的饥饿人口,现实就是,印度的土地与粮食并不掌握在多数人手里。

印度是个土地私有制的国家,占总人口极少数的高种姓拥有大部分的土地。

在印度,占总人口比例不到5%的婆罗门,却拥有印度四分之一的田地,印度人口中,有大约十亿农民[澹奕],而有半数以上的印度农民没有自己的土地,只能租种土地,也就是佃农。

就跟咱们古代一样,佃农们因为没有自己的土地,虽然生产了大量的粮食,却必须将大部分作为佃租交给地主,自己能够剩下来的粮食数量非常有限。

如果是在国内,不种地的农民可以进城务工赚钱,可印度的情况不同,印度的工业化与城市化程度非常低,印度的制造业增加值还比不上韩国的一半,农民进程也没什么打工机会。

印度大量的农民没有其他收入来源,交完佃租剩下的粮食,还要用来交换生产生活必需品。

因为这个缘故,导致印度大量的农民只能尽可能节省粮食,因为为数不多的粮食,需要用来交换种子与肥料之类,这样才能保证接下来的生活,所以才有那么多吃不饱的人。

不同于农民,印度掌握大片土地的高种姓,他们不从事生产,却凭借土地,手中掌握着大多数的粮食[澹奕],对于他们来说,哪里的粮食价格高利润大,他们的粮食就去哪里。

长久以来,印度国内的粮食价格都比国际市场上低一些,所以印度的土地拥有者,大部分都把手中的粮食出口海外,赚取更多的利润,至于国内有很多人吃不饱,那不是他们考虑的问题。

而印度作为一个经济欠发达国家,粮食也是非常重要的出口创汇产品。

印度每年出口那么多的粮食,但通常也都是出口到印尼、菲律宾,还有很多的非洲国家,东亚等地方很少进口印度的大米[澹奕],最多用来品种调剂,也就是尝个鲜而已。

相较于印度,咱们国家每年虽说大规模进口粮食,但几乎都是用于榨油、饲料加工的玉米大豆之类的粮食作物,这是因为国人现在吃的畜牧业产品越来越多,并非口粮不够。

比起一般的国家,印度在畜牧业方面也非常奇葩,印度的肉类平均消费水平世界倒数第二,遍地都是吃素的印度人,所以印度不需要为了生产更多的肉类进口粮食。

但不管怎么样,印度一边自己吃不饱,一边出口粮食是事实。

不过这样“舍己为人”的做法,也经常造成巨大问题,毕竟那么多的农民没饭吃,国内的粮食价格猛然上升[澹奕],肯定会出乱子,所以这些年印度也在土改,在想办法,却没啥明显作用。

土地与粮食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这才是印度自己都吃不饱还出口粮食的根本原因,大部分农民无法拥有土地与粮食,印度这种挨饿出口粮食的现象就无法改变。

自己“吃饱饭”都难的印度,为何豪言要“喂饱”全世界?

你怕是不知道印度在非洲有多少土地庄园吧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