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庆年间的“癸西之变”为什么会失败?
如果看过《金枝欲孽》的话,肯定记得这部剧一开始,出现了一群被叫做“天理教”的人,而在这部剧的结尾,天理教徒攻入皇宫,发动了宫变。
这些都是历史上真的发生过的事情,这就是嘉庆年间著名的“癸酉之变”。
清朝嘉庆十八年,在河南、山东与直隶等地,都出现了大规模的天理教起义,而在京城更是发生了两百多名天理教徒进攻皇宫,最终破东华门与西华门,攻入宫廷的事情。
所谓天理教,属于白莲教的一个分支,而白莲教是唐宋时代流传下来,在民间广泛存在的一种宗教结社,起源于佛教的净土宗。
原本也没什么,但是元朝的时候,白莲教开始大规模组织武装对抗朝廷,而当时的元朝朝廷非常忌惮,对其各种打压,没想到弄得白莲教越来越壮大。
红巾起义的时候,像是韩山童、刘福通、徐寿辉等人都是白莲教徒,明朝初期禁止白莲教,因为对统治不利,但是明朝中后期,白莲教重新恢复生机,发展越来越强。
清朝入关后,白莲教也坚持反清复明的想法,跟清朝朝廷一直对着干,也因此经常发生各种白莲教起义,比方说《还珠格格》当中乾隆帝遇刺的那一段。
而白莲教终究不是个正统的宗教,内部构成非常繁杂,宗派林立,所以形成很多势力,嘉庆年间出现了天理教,这个天理教也是跟朝廷对着干的,想要推翻清王朝。
嘉庆十八年,天理教首领李文成等人直接发动起义,他们的目标非常直接,就是清朝皇宫,因为这样的事情实在非同小可,弄得当时的朝廷上下极其震动。
尽管天理教攻入了内宫,但是很快也就失败了,所有涉及这件事的一个都没跑掉,这件事也被称作是癸酉之变,据说如今故宫隆宗门上的断箭就是当时兵乱留下的。
癸酉之变失败是非常正常的事情,要知道攻打皇宫的天理教徒只有两百多人,而且他们全都没什么像样的装备,与宫廷之中甚至装备了鸟枪、弓箭的禁军相比,根本没得比。
力量对比实在悬殊,而且这回的事情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宫廷松懈,压根儿没想到会有人敢进攻皇宫,让天理教钻了空子,但终究是蚍蜉撼树,癸酉之变以失败告终是很合理的。
嘉庆年间的“癸西之变”为什么会失败?
嘉庆年间,9月14日这天,天理教首领林清,派约200名教徒乔装打扮成小商小贩的模样混进北京城。到了15日中午,这些起义军在太监刘得财、刘金、张泰、高广幅等人的接应下,由东华门及西华门两个方向攻入紫禁城。
事发突然,打的城内皇子、宫女、太监一干人等措手不及,个个目瞪口呆。起义军顺势在一片乱哄哄的环境中,直直地进入养心殿,也就是皇帝呆的地方,但是皇帝那天在河北打猎,并没有在宫中,起义军的计划已经开始失败了,癸酉之变过程中,皇室的转折得多亏了当时的钮钴禄氏皇后。
当时的混乱之中,把守紫禁城的将领纷纷抱头鼠窜,长时间的养尊处优让他们除了耀武扬威、摆摆架子之外一无是处,养心殿距离后宫嫔妃的居住地很近,在守将们吓跑之后,皇后赶紧找来了还在读书的皇子皇孙,后来的道光帝便是在这时急中生智,用火枪击中起义军,起义军的装备没有这么先进,有人死了之后他们便不再敢进攻
经过浴血奋战,最后因力量悬殊而失败。十七日林清被捕,清廷对大兴、通县一带的天理会教众大肆搜捕,短短4天内将700余人屠杀。为响应林清的京城起义,直、鲁、豫三省的天理会教徒在华北十几个州县相继起事,声势浩大,震惊朝野。但是因双方的力量对比过于悬殊,在半年内便宣告失败,起义首领们相继被处死。因嘉庆十八年(公元1813年)为癸酉年,故史称“癸酉之变”。“癸酉之变”这场由天理教引发的较大型的农民暴动震撼了整个华北大地。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