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五棵松的地名是怎么来的?
北京有个很著名的体育馆,叫做五棵松体育馆,也就是现在的凯迪拉克中心,这里是当年北京奥运篮球赛的举办地,旁边的地铁站,也叫作五棵松。
在北京,五棵松是个地名,位于北京海淀区,在西四环以西。
这个名字起源于清朝时期,当年在五棵松这个地方,原本有一处坟茔,叫做“葛老坟”,这家的后世子孙在坟茔旁边栽种了五棵松树。
近代时期,清朝皇室逐渐没落,但是这五棵松树仍旧非常挺拔。
不仅仅是葛老坟,在这里还有清朝盛京将军马佳·绍英的坟茔,绍英曾是礼部侍郎,在逊清小朝廷当中担任过内务府大臣,是当时最著名的满洲遗老之一。
绍英去世之后,就安葬在了现在的五棵松这个地方,他的墓地当中也栽种了五棵松树。
原本五棵松一带非常荒凉,当时根本没什么人烟,除了这五棵松树之外啥都没有,久而久之这五棵松树成为了这一带的一个地标。
北洋时代,很多外地的穷人到北平讨生活,而他们也没钱住在主城,只好住在偏僻之地,那时候经常有盗匪之类的人出没,所以大家都三五成群聚在一起集体行动。
而绍英的墓地,是那时候主要的集合点之一,刚好这里五棵松树非常高大醒目,因此成为了一个标志地点,“五棵松”这个名字传播开来,就成了当地的称呼。
建国后,原本的五棵松树仍旧还生长着,苍翠欲滴,直到上世纪六十年代,北京进行大规模的地铁修建工程,在五棵松修建地铁站。
那时候的技术还不行,因此施工的方式都相当粗暴,这对于五棵松树造成了巨大的伤害。
尽管人们想尽办法,结果地铁建设不久就有一棵松树枯死,没等人们挪来一棵凑数,剩下的四棵树也相继在地铁站建成之后枯死,五棵松树一颗不剩。
虽然松树没了,但是五棵松这个名字当地人已经叫了很多年,成了习惯,因此被保留下来。
后来人们在五棵松地铁站西北出口重新栽种了五棵松树,而五棵松的地名一直保留,其实北京很多的奇怪地名,都是清朝与近代时期留下来的,五棵松算是其中代表性的地名之一。
北京五棵松的地名是怎么来的?
五棵松位于西四环以西,是今天京西一带的标志性地区之一。1965年修建地铁1号线也由此经过,并且从地铁的西北口出来会看到五棵大松树,然而如今我们看到的这五棵松树已经不是当年的那五棵了。
在清朝时期,当年这里有一处叫“葛老坟”的地方,埋葬着一家五兄弟,每座坟前都栽着一棵松树。当年京城里的煤炭、山货、药材都要商贩们从门头沟走阜成门运到城里,而五棵松是这条进城路上的必经之处。当时阜成门外一带人烟稀少,经常有强盗土匪出没。所以,运送货物的商贩们都不敢独自行走,都会约上三五人同行,而众人相约的地方就在这五棵松树下。这样一来二去五棵松成为了人们相约入城的地方,五棵松的名字也就此传开了。
公元1965年在修建地铁时,原来的那五棵松树,经不起工程的挖掘,相继都死掉了。地铁修建完工后,人们又在此处栽种了五棵新的松树。如今,新“五棵松”也长的十分繁茂。
北京五棵松的地名是怎么来的?
谢谢特邀:
五棵松,地名,位于北京西四环以西,属北京市海淀区。五棵松的历史要追溯到清朝年间,有个“葛老坟”,埋葬着某姓五兄弟,他们的家族为了使死者亡魂得到安慰,在每个坟前栽上一棵松树。时光延续,京城宫殿的琉璃瓦都渐失辉煌,惟这苍劲之松依然挺拔。时至民初,门头沟有些无业穷人,靠背煤、拉骆驼进城为生。那年间,作为荒僻之所的这个地方,常有土匪出没,行人不敢单独过往。实践告诉大家:必须约好五个一群、三个一伙等齐后再集合一起进城。汇合地点在哪儿?就是这个“五棵松”。这些无业穷人有时还要为城里的买卖人出城引路,在哪会面。双方约定:“五棵松”。这样,一来二去,“五棵松”的名字就叫开了。1966年修建北京地铁一号线,原松树死掉,现在,在五棵松地铁站西北出口处仍种有五棵松树,以符其名。
北京五棵松的地名是怎么来的?
五棵松的历史
地名,位于北京复兴门附近。
五棵松的历史要追溯到清朝年间,有个“葛老坟”,埋葬着某姓五兄弟,他们的家族为了使死者亡魂得到安慰,在每个坟前栽上一棵松树。时光延续,京城宫殿的琉璃瓦都渐失辉煌,惟这苍劲之松依然挺拔。时至民初,门头沟有些无业穷人,靠背煤、拉骆驼进城为生。那年间,作为荒僻之所的这个地方,常有土匪出没,行人不敢单独过望。实践告诉大家:必须约好五个一群、三个一伙等齐后在集合一起进城。汇合地点在哪儿?就是这个“五棵松”。还有一种情况,这些无业穷人有时还要为城里的买卖人出城引路,在哪会面?双方约定:“五棵松”。这样,一来二去,“五棵松”的名字就叫开了。
“五棵松”,一种集合约定的标志,是生存需要的产物,如果不是贫穷,如果日子还过的下去,人们不会提心吊胆地那样与土匪周旋。大多数的中国人,当时的景况都是如此,内忧外患、时局动乱,“五棵松”当是一个人民反抗贫穷和暴力的缩影。试想那些肩担背扛的人们,起早摸黑地畏缩在沙沟边上、泥泞路上,黝黑的松影笼罩头顶……最大的艰辛和危险连接着最起码的饱腹之需,憨厚的中国人如松一样忍耐着,等待着,惟有的只是默默积蓄春天的力量。
建国后,沉睡了千年的西郊土地开始苏醒。自上世纪五十年代北京人民填沟筑路,六十年代后期修建地铁,“五棵松”成为了通往西郊的一个大站,全国各地的人们来到这里,我们不能不对一个小小的地名竟与京西的变化有如此大的联系感到高兴,社会主义好的蕴涵在这里有了最清晰的体现。
1966年修建一线地铁,原松树死掉。现在,在五棵松地铁站西北出口处仍种有五棵松树,以符其名。
北京五棵松的地名是怎么来的?
欢迎打开历史宝藏,一起来读北京那些事儿。(约500字,阅读需2分)
北京有很多有意思的老地名,这些地名,是历史留下的珍贵遗迹。在北京海淀区有一个地名叫五棵松。
北京五棵松体育馆
当然现在当地肯定是没有松树的了。
那这个地名是怎么来的呢?原来清代的时候,这里真的是有松树的,并且就是五棵。
诗文有:“锦官城外柏森森”,松柏这些树木,在古代多与丧葬有关。这五棵松树,还就是位于清代提督绍英的墓园内。
清代的京西之地,是一片荒芜之地,不仅有太监葬于此,因此有中关村之地名,也有公主葬于此,故有公主坟之名。还有大臣葬于此,绍英葬于此并修墓园,栽种了五棵松树。五棵松树作为一个地标,被人当做地名,这背后一定也会有故事。
原来五棵松这个地方,是清代至民国京西民人聚集的一个场所,因此这个以树命名的地名得到流传。
而人们为什么会聚集到此地呢?因为门头沟这个京西偏僻之地,清民国时期住的都是一些穷人,不少靠运煤,运水至北京城换取点生活费,但是这个地方又有土匪出没,单独出行,很容易被土匪抢劫,因此人民就约定,进京的人在五棵松这个地方聚集之后,结伴而行,相互照应。
今天虽然看不到历史上的五棵松树了,但是可以想象,百余年前此地的景象:房屋人丁稀疏,商人三三两两赶着马驼进京,这些人遥遥就看到五棵高大的松树,就朝此而来。
众人在松树下小憩,等着人数差不多了,结伴边聊天边往京城赶去……
话说地名是历史的活化石,此言真不假矣!两分钟走近历史现场,欢迎关注@历史宝藏,更多历史文化原创内容等你哦~北京五棵松的地名是怎么来的?
北京五棵松,位于北京西四环以西,属于北京市海淀区。
此地原来是清朝提督绍英之墓。墓内有五棵古松树,周边荒凉,当地人便以此松树为地标,称该地方为“五棵松”。
1966年修建北京地铁一号线的时候,原来的松树已经死了。
后来,又在五棵松地铁站西北出口处种了五棵松树,地名沿用了“五棵松”。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