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长宁仙霞路周边日本人聚居,有什么历史上的原因吗?
经常有人瞎子卖布一通胡扯,说什么上海有30多万日本人,大多数都是女性,然后就是各种毫无依据的分析,很明显就是为了吸引关注而已。
然而实际上,按照国家公布最新的数据,上海所有外籍只有不到20万。
按照第七次的人口普查,上海包括港澳台在内所有的常住外籍人员,不包括出差与旅游等原因短暂滞留人员,一共也只有16.39万人。
而按照日本方面的数据,目前在中国居住的日本人总数为111769人,其中上海3.98万,整个上海的日本人并没有十万,更没有三十万,仅有不到四万人的样子。
上海从晚清开埠之后,就迅速涌入了大量的外国人,近代时期上海有大量的租借,十里洋场到处都是洋人的身影,不过在建国后,上海的外国人几乎就清空了。
直到改革开放之后,上海这座超级都市的外国人才重新变多。
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时候,当时作为对外开放窗口的上海,为了吸引更多的外资与外国人,所以建设了首个涉外商务区,也就是虹桥经济开发区。
既然是吸引外国人来投资,生活配套方面当然就要做好,于是在1986年的时候上海在长宁区的虹桥路一带建设了大型高标准的国际化居住区。
在当时这些居住区都是非常高标准的,因此吸引了大量欧美日韩等地的外籍人员,成为了很多外国人在上海的首选居住地,形成了一种抢占先机的感觉。
长宁区位于上海的中心城区的西部,这个地方原本就非常繁华,经济发达,长宁区拥有上海最集中的涉外高标准住宅区与商务办公综合区的古北新区,还有其他优势。
老上海传统的高档住宅区新华路、虹桥花园别墅区跟苏州河沿线的中高档住宅区全都集中在这个地方、上海最早最成熟的现代化商务区虹桥技术开发区与大量的外国使领馆都集中于此。
在浦东机场出现之前,上海的虹桥机场是国内最重要的航空枢纽港之一,而虹桥机场就位于长宁区跟闵行区的交界处,这一带的交通也非常便捷。
正因为有这些优势,所以在开放初期,上海的长宁区就成为了外国人与外资企业纷至沓来的地方十分繁华,而这也使得后来外资来上海,引起了群聚效应。
仙霞路是长宁区的一条道路,长约两千米,这个地方的南侧,就是虹桥经济技术开发区,仙霞路一带的地理区位优势还是非常明显的。
当年在中美关系正常化之前,日本率先出击,田中角荣访华中日关系正常化。
在我们改革开放之后,日本也是最早对华投资的国家之一,并且日本投资的规模巨大,而上海也成为当时很多日本企业进军中国内地市场的一个基地所在。
长宁区不管是居住还是投资商务环境都非常好,日本人抢占先机,在当地购置产业,越来越多的日企集中于此,大量的日本工作人员与其家属都随之一起进入长宁区一带。
不仅仅是日本人,整个长宁区的外企与外国人都是非常常见的,只不过相对来说,日本人跟咱们从外表上看不出明显区别,所以往往是分不出来的。
早期来华工作生活的日本人,都是日企的工作人员还有使领馆人员,他们为了工作与生活的方便自然会就近选择居住生活的地方。
那时候的上海,为了吸引外资,在长宁区一带建设了古北新区,还有一大批的高档住宅,这个地方的生活氛围还有水准都比较符合外国人的需要,因此吸引了很多人。
之后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日本企业也会涌入这个地方。
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初来乍到的日本新人,自然也会选择前人聚集的地方,也就是长宁区一带,这样也是比较方便的,如此一来就形成了聚集效应。
实际上上海并没有那么多的日本人,但因为日本经济发达日企众多,日本文化风行,所以上海有很多的日料店与日本品牌,加上有些人为的渲染,所以让很多人觉得上海的日本人多。
上海长宁仙霞路周边日本人聚居,有什么历史上的原因吗?
没有特别的原因,只是因为日本大使馆就在仙霞路附近。不管哪个国家都一样,长宁日本人多因为日本大使馆在这边,日本人觉得有安心感。比如美国大使馆附近也聚集很多美国人居住一个道理。
上海长宁仙霞路周边日本人聚居,有什么历史上的原因吗?
因为那里有虹桥机场一号航站楼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