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澄城县刘家洼发现了芮国墓地,谁知道芮国的历史?

战国以前的诸侯国多如牛毛,绝大多数都没有留下什么记载,甚至悄无声息就慢慢走向了消失,比方说芮国,大多数人听都没听过。

山西有个地方叫芮城,一直传说这里是古代芮国所在地,但因为缺乏记载,人们对于芮国到底在什么地方,到底是个怎样的诸侯国,一直都不是很了解。

直到2004年因为一桩盗墓案,人们在陕西的梁带村发现了古代芮国的墓葬遗址。

之后,在澄城县的刘家洼同样发现了芮国中期的都城与墓葬群。

因为偶然的机遇,人们这才逐渐解开数千年前,古老芮国的神秘面纱,大量出土的珍贵文物与壮观的墓葬等,将一个古老而且渺小的芮国展现在人们的面前。

公元前533年,甘人与金国争夺阎田的时候,晋国攻打颍邑,当时的周景王派遣詹桓伯到晋国进行责备,言:我自夏以后稷,魏、芮、岐、毕,吾西土也。

这件事被记载在《左传》当中,而这也说明,在周朝之前,芮国就是周人的土地。

商朝末期,周人解决了芮国与虞国之后,被人们所称颂,这一年被称作西伯昌受命元年。

周朝建立的时候,共分封71个诸侯国,其中55个是同姓诸侯,16个异姓诸侯,之后历代的周天子也都在不断册封,使得诸侯国的数量不断上升。

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册封卿士芮伯良在芮邑,建立芮国,其爵位在伯爵,虽然芮国很小而且是异姓,但地位不低,而且靠近周王室的宗周之地。

周厉王时期曾推行山林川泽专利制度,芮良夫劝谏周厉王,不要重用提起建议的荣夷公免得毁了江山社稷,但周厉王不听劝告。

果不其然,后来弄得周人暴动,周厉王出逃,西周的共伯和摄政。

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中国历史有了确切的纪年,周厉王驾崩后周宣王继位。

芮国国君地位很高,在周王室之内担任司徒的职位,而像是出自宗室的郑国国君,也曾做过司徒的位置,所以芮国能对周天子进行劝谏。

春秋时代,芮国仍旧还算是个比较强而且比较活跃的国家,虽然不大,但经常帮着晋国的大宗处理事务,干涉晋国的朝政,还多次与其他诸侯进行联盟,对不听话的诸侯开战。

陕西发现的芮国墓葬等级非常高,而且出土了大量十分精美的金器、玉器与青铜器,从这也看得出在当时,芮国算得上是个非常富有的诸侯国。

也就是有了这样的实力,才能够让芮国胆敢去插手晋国与中原地区的事情。

公元前709年冬天,芮伯万的母亲芮姜发动宫变,驱逐芮伯万,芮姜掌管了整个芮国,芮伯万只能出走到魏国。

而按照《左传》记载,芮姜赶走儿子,是因为厌恶芮伯万身边宠爱的人太多。

次年秦国秦宪公发兵攻打芮国,却被芮国打败,原因是因为秦国看不起芮国,派去的也都是些没能力的玩意儿,但出走的芮伯万却被秦军抓走。

当时的芮国,早就已经衰落,而芮国的衰落与一件著名的事情有关,即晋国“曲沃代翼”。

曲沃之人原本是晋国宗室的小宗,晋昭公的时候,将其五十八岁的叔叔成师分封在曲沃,称作是桓叔,但这个桓叔却想着取代晋国的大宗。

曲沃桓叔去世后,他的儿子曲沃庄伯仍旧冲击晋国宗室,弄得晋国大乱。

曲沃武公继位后,芮国帮着晋国大宗进攻曲沃并且取胜,可这个节骨眼上晋哀侯却侵占陉庭人的土地,陉庭人气不过,帮着曲沃武公反击,俘获晋哀侯。

之后晋国拥护晋哀侯幼子为君,但当时晋国公室元气大伤,曲沃武公出兵弑君,而后周天子干涉成功,晋国保全,但曲沃武公却基本自立门户,之后成功取代晋国成为一代诸侯。

晋国大宗小宗争斗的时候,芮国也发生了母后驱逐芮伯万的事情,芮国因此也受到连累。

按照史料记载,秦穆公时期,芮国被秦国所灭,从此消失。

而关于芮国到底在什么地方,共有三种说法:

一,山西芮城的西边;

二,陕西大荔的东南;

三,陕西的韩城一带。

按照如今的考古发掘来看,芮国起初在山西芮城,但进入春秋之前,芮国就进行了迁移,迁移到当时的周人旧部,也就是陕西大荔一带,因为当时周人暴动,周天子需要护卫自己。

而后周王东迁,秦国兴起,芮国的生存空间被挤压,土地锐减,而且更加重要的是,当时的芮国很可能被撕成了两半,也就是有两个部分。

因为史料记载中,晋国的晋献公灭掉的一大堆诸侯里,有个芮国,但秦献公也灭了个芮国。

芮国当时也没有复国的记载,所以最大的可能就是,芮国在迁移的过程中,有个分支留在了河西地区,这是芮国当时被剥离出来的一个地区。

秦国兴起之后,地处河西的芮国已经无法保全,尤其是在秦国干掉芮国旁边的梁国以后。

在晋国曲沃代翼事件当中,周王室实际上支持的是曲沃,而芮国自然也跟着周王室,但到头来周王室自身难保,芮国也受到牵连,送掉了自己。

先秦时代的诸侯国实在太多,像是芮国这样的小诸侯,能够留下痕迹就已经相当难得,对于芮国的了解,只能通过现在的考古发掘,还有史料中的少许记载才能获得。

陕西澄城县刘家洼发现了芮国墓地,谁知道芮国的历史?

几年前,刘家洼陕西渭北一个村庄,村民发现一伙人半夜在自家地里“活动”。悄悄地告诉县里,不料,因此救回了四百多件文物,还发现了一处重要的周代遗址。

面对这样一个遗址,社会各界猜测纷纷,可没想到答案出来,却出人意料让人愕然不已?原来它竟然和一个神秘消失的古芮国有关,那么古芮国到底有着什么样的往事,为何传承了数百年忽然断绝了,芮国最后的芮国万,真的是因为后宫妃子太多,得罪了老妈被驱逐的吗?

小村内,深夜奇怪的声响

刘家洼地处陕西关中东部,不过是一个非常寻常的小村子。可是几年前的一个冬天,有个村民经常看到一伙人,在村西自家的玉米地里,到了晚上发出了一些奇怪的响声,好像在哪里倒斗,村民发现不妥后,很快就告诉了村里,没多久在这伙人手里追回了400余件珍贵的文物,

其实包括五个鼎是个簋组合款式的青铜器、还有一个尺寸很大的铜壶,编磬、玉器等等,都是一些非常具有历史和文化价值的春秋时期器物。

随即,陕西省考古队,就对村子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后来发现了一个巨大的遗址,遗址中出土了大量青铜器、金器、玉器,还发现了几个大墓,进考古专家研究结果,这里应该是一个巨大的遗址。

神秘的遗址

忽然发现的遗址,因为里面出土的东西太过精美,到底是什么春秋时期那个侯伯拥有的?倒是激起许多历史和考古学家的兴趣,众人都纷纷提出了各种的假设。

但是谁也没说到点子上,经过接近了两年的时间,终于发掘工作工作完成,考古队通过了大量的调查和勘探,掌握了许多资料后,才搞清了遗址面积和布局结构,最后在出土的文物中,确认这里就是古芮国都邑遗址,和结果一出,让许多考古专家有点意外和愕然!因为在十多年前,渭南曾经发现的韩城梁带村,曾经公认就是古芮国国君墓地遗址。

所以,会有人疑惑,怎么十多年前的发现,现在又在不同地方出现了新遗址呢?

说得没错。在韩城梁带村。的确是一早发现了西周的芮墓,其中包括上千座的帝王和平民墓葬。而当时的发现还出土了,一批及其众多的青铜器、金、玉等文物。后来在当地还建设了“梁带村芮国遗址博物馆”。

但是为何有冒出一个刘家洼的芮国遗址,它和梁带村芮国故地有着怎样的关系?

后来根据考古专家的研究,两者是承上启下的关系,那出土文物对比和判断,刘家洼应该就是梁带村的延续,也就是说是梁带村之后的另外一个芮国都邑。

那么是怎么确认的呢?

在方圆三公里的遗址中,存在古代的壕沟,同时在众多出土文物中,出现了大量的青铜器,其中几件青铜器中,铭文有“芮公”“芮太子”的字样,由于连续出土了多件“芮公”的青铜器,也就断定了这里就是春秋中期的芮国遗址,

相较梁带村芮国故地是春秋时的初期,在年份上有了一定的延续,但是为何一个小小的芮国要多次迁都,为何又会消失在历史长河之中,考古专家通过文献河资料。找到了一些古芮国零星的记录。

神秘的古芮国

芮国最早的记载,出现在商朝的末年,是西周时期的周王室同胞。周武王胜利的取代商朝以后,将卿士“良夫”封在芮邑。但是真正建立国家的,是在周成王时期,芮国国君当时正是成为了芮伯,芮伯和关系非常的铁,一度担任周王室担任的司徒,和周王室以前荣耀了300余年,

古芮国在历史典籍中,只有寥寥数笔的记载,在司马迁的《史记·周本纪》中,古芮国就曾经出现过,不过第一次出现的古芮国,并不是帮助周武王灭商,而是和领国虞国,因为土地问题发生了不愉快的争执。当时的两国的人,就打算找圣人周文王来定谁的不是。

可是还没见到周文王,他们在进入周国时,看到了周国的农人民风淳朴,双方没有因为田界而引起争端的,甚至还互相推让,看到如此他们感觉自己非常的羞愧,就折返回去了,这样一来周文王的“贤明”倒是传颂了各诸侯国。

后来古芮国帮助周武王灭商,西周建立后,芮国又神秘的隐身起来,西周数百年的时间,它只是“现身”过两次:第一次,是因为南方的巢伯来见周武王,芮伯恰好在周武王身边,就对此事进行了记载和歌颂;第二次,芮国有一位大夫,名字叫做“良夫”,当时向周厉王进谏,但是没办法说动周厉王,最后回到了芮国,此后芮国没啥大事发生,一直没有记载了。

到了东周初年,芮国再次出现于历史典籍中,公元前709年,年轻的芮伯“万”继位不久就扩充后宫,可没嘚瑟多久,因为宠妃太多,引来了老妈芮姜的不满,被赶出家门流落到了魏国。芮姜和芮万都没想到轻率的举动,竟然为芮国引来了一头狼,

当时的秦国发现了芮国有机可乘,同时芮国这场变故,给古来和富饶的芮国,被秦国盯上了,可是秦国开始过于的轻敌,无法得逞。不过,很快秦国就想到了,联合周师攻魏,带走了芮万。过了几年后,由于秦国内部的原因,芮万被放回了芮国。可他没开心多久,芮国和梁国就被秦穆公灭亡了,最后消失在历史尘沙之中。不过因此留下了芮姓和万姓。

考古中的发现

秦穆公以后,芮国自此消失,经历了数千年后,差点就被世人遗忘了,幸好得到了考古学的襄助,要不芮国再记起它的历史了。但是关于芮国的考古,却很离奇地经历了两次的波折和争议。

幸运的是在2005年,在韩城市梁带村抢救性发掘了一批古墓,从古墓和遗址去分析,考古专家断定就是古代芮国的都城,特别是发现了一批庞大的青铜礼器,从规格上分析,推测应该是某位侯伯的墓葬,其实在青铜器的铭文中,有了考古专家激动不已的发现。

原来在古墓中发现了好几处有“仲姜作为桓公尊”,根据考古专家的推测,他们找到了就是传说中芮姜的墓葬,她就是驱逐自己儿子,并且击退了秦国来犯的芮万的母亲,在墓葬的周边,推测发现了芮姜的在丈夫芮桓公和芮万的墓葬。

不过虽然发现了大量的墓葬,可是由于没有发现其他的生活遗址,当时考古专家通过古书推测,按道理芮国的都城不在此地,难道是古书记载有误。一时间,学术界猜测纷纷。没想到,过去了十多年后,在刘家洼村,又发现另外一个芮国,开启了芮国发掘的的第二幕。

文物中的丙国

考古专家在刘家洼遗址,发掘出了大量的文物,同时还清理了一批墓葬,出土了的青铜器和一些陶罐,还有黄金权杖等珍贵文物,其中还包括了大量的生活器具如鼎、籃、甔,作为水器的盘等等,

而最特别的,就是考古人员,发现芮国人非常喜欢音乐,古墓中出土了许多的乐器,并且这些乐器看上去好像还能组合,后来经过专家考证,在《礼记·曲礼上》言:“夫礼者,所以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也。”

周朝时期,礼乐器具用绝非今天一样是用了休闲娱乐的,是周朝和芮国的国君们,维系秩序的一种重要的手段,音乐在周公旦开创的周礼中至关重要。 佐证这一点的,还有芮国古墓中都发现了随葬用玉圭,甚至还出现了长达四十多厘米玉圭,考古学家通过研究,对比一些小墓中的残破玉圭,断定这些大型的玉圭,是周朝天子和列国诸侯墓中的礼器“瑞圭”。

并且在古墓出土一套的周朝组合乐器,能看到当时奏乐,需要的是编钟、编磬各两套。五镈九钮编钟,并且还配有建鼓、铜鉦、陶埙等,这套的乐器的完整出现,也是目前位置,反应中国古代礼乐器具的最高级别,对于研究中国古代乐器发展史和和音乐的历史提供了大量的实物资料。

并且在出土的大量文物中,还出现了几件让考古专家疑惑的东西,

在一座大墓中,考古人员发现而来至今为止,最早的三栏木床,并且木床的四角还有青铜角饰,按照以前的思维,床的出现,在先秦后期才传入中原,可这张三栏木床的出土,让中国的床榻的历史提前了数百年的时光,到了春秋战国的早期。

并且在古墓中,还发现了一罐2700年前的粘稠物,虽然为了保存里面的东西,没有打开微型铜罐,但是经过分析,里面是牛脂混合一些水碳酸钙颗粒,按照推断就是一些美白用品,按照出土是一位男人的古墓,可能是中国最早的男用化妆品,因为此前虽然有零星记载,可是从来没有过考古实物证据,这也打破了人们的认知。

还有一件最特别的,就是那件精美的金权杖头。考古专家说:“黄金权杖不是中原和关中常见器具,反而和当时的戎人有关,是戎人的权威代表”但它何会出现在芮国的墓葬中呢?

这几个谜,或者需要以后的考古来解开了。

小结:

周平王东移,关中地区出现了新的博弈。而芮国的先民因为和周王的亲戚关系,依旧拥护周王室。可是,芮国在逐鹿中,还没来得及施展就被秦国所灭,无法开启一个新时代的时代,刘家洼遗址在挖掘,却由此发现了一个未知的芮国,并未因此引出了很多谜题。

芮国早期的历史如何?与梁、虞等周边国家有何关系?作为周朝的一个王国,芮国见证了周朝什么样的兴衰?芮伯万真的因为后宫太多,被母亲驱逐的吗?希望以后的考古,能再一次给人们我们带来了惊喜

陕西澄城县刘家洼发现了芮国墓地,谁知道芮国的历史?

芮国是商周之际就已经存在的一个小国,由于文献不足的缘故,对此国一向了解不多。虞芮两国曾经因为田界纠纷被记入文献,见于《诗经·绵》《史记·周本纪》等书。西周一朝,仅有早、晚期两个芮伯被提及,一直到春秋时期,《左传》中又有了相关记载,几十年后,秦穆公时期,秦国灭芮。

文献记载的简略令人遗憾,好在今年考古成果弥补了这一缺憾。芮国初居地是一个长期争论的问题,综合来看,初居地应在陕西陇县一带,后来迁徙到大荔、芮城,迁徙到韩城则是更晚的事情,芮国迁徙到韩城是在西周中晚期,一直存在到春秋中期,在韩城定居长达200多年。

问题提问者提到了陕西澄县刘家洼墓地,一般认为和被赶出的国君芮伯万有关。对于这一“逐君”的政治事件,《左传·桓公三年》也才有寥寥数语记载:“芮伯万之母芮姜恶芮伯之多宠人也,故逐之,出居于魏。”

在刘家洼“中”字形大墓出土的乐器组合均为编钟、编磬各两套,并配有多件建鼓、铜铙(鉦)、陶埙等器,竖坑大墓为五镈九钮,成为目前所知春秋早期墓葬出土乐悬制度中的最高级别。因为刘家洼墓地出土的青铜器上有分别有“芮公作器”“芮行人”“芮太子白”等不同的铭文,还发现了一枚黄金制成的权杖,墓葬的主人应是春秋时期芮国的国君、国君夫人等高等级贵族。刘家洼和梁带村两个芮国遗址的年代只相差十到二十年,甚至更短,几乎没有隔代。据此判断,刘家洼遗址的大墓主人应该就是被仲姜赶出芮国的国君芮伯万。

陕西澄城县刘家洼发现了芮国墓地,谁知道芮国的历史?

历史上曾经出现过三个芮国。

以地域分,一个在山西芮城,一个在陕西大荔,一个在陕西韩城。

考古界现在一般认为,在陕西的芮国,应该有一个都城迁徙的过程,即从大荔迁都到韩城,应该就是题主所问的芮国。

现今对芮的史料参考主要还是《史记》,《左传》等参考文献。芮国的首次重要考古发现是在2005年,在陕西韩城市梁带村发现了芮恒公及其妻仲姜之墓。近年于陕西澄县刘家洼处又发现了芮国后期都城遗址及墓葬群

芮国是西周和春秋时期,众多的诸侯国或方国之一。国家不大。周天子分封中,其爵位应该是“伯”这个级别。芮最早被封,是周武王时期,到了周成王才正式建国

历史上,芮国的资料并不多,比较著名的就是一次政变。芮恒公死后,其妻仲姜取得了芮国最高权力,并且把已经登基的儿子芮伯万驱逐出了芮国。严格说来,仲姜算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皇”了。仲姜很有才能,把芮国治理得很好。但是其政变夺权的行为,于当时的周礼不符。在周王的协调下,周王室,秦国,虢国三方出兵,打压仲姜控制的芮国。期间,芮国还曾击败过秦国。

但是最后,秦穆公还是吞并了芮国。周王室和虢国的反应现在已经无从得知,但是秦国成为了最后的受益者。公元前640年,芮国灭亡

以上就是朝史暮想知道的芮国历史,欢迎补充,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

陕西澄城县刘家洼发现了芮国墓地,谁知道芮国的历史?

芮国,是西周至春秋时期的一个诸侯国。 前11世纪,周武王把卿士芮伯良夫封在芮邑,位置在山西省芮城县。经过专家考古发现,确定陕西省渭南市韩城市昝村镇梁代村为芮国墓地,并不能算是诸侯国。 周成王在位时正式建立芮国,国君被称为芮伯,曾在周王室担任司徒的职务。 春秋时期,秦穆公灭亡了芮国。

芮国是从商代晚期便已见诸于史籍并经历了西周和春秋早期的一个小国,《左传》中记载了春秋早期芮国的一起长达八年的政治动乱事件。《左传·桓公三年》:“芮伯万之母芮姜恶芮伯之多宠人也,故逐之,出居于魏。”[2]《左传》疏引《世本》:“芮、魏皆姬姓。”当是芮伯姬万的母亲将其逐走,姬万便出奔到同姓的魏国。《左传·桓四年》:“秋,秦师侵芮,败焉,小之也。”杜注,“三年,芮伯出居魏,芮更立君。秦为芮所败,故以芮伯归,将欲纳之。”同年,“王师、秦师围魏,执芮伯以归。”《水经注·河水》引《纪年》:“晋武公八年(公元前七0八年即鲁桓公四年),周师、虢师围魏,取芮伯万而东之。”《路史·国名纪》:“桓王十二年冬(即桓四年),王师、秦师围魏,取芮伯万而东之。”

显然,发生于桓三年的“逐君”是一起恶性的政治事件,姬万被逐后“芮更立君”。幕后的操作者显然系太后芮姜,故事与“郑伯克段于鄢”的背景似乎如出一辄,所不同者,芮国正式的国君与郑国不同,他失败了。

芮国的动乱又受到了国际政治势力的重视。次年,秦国便与芮国政变后的新政权发生了战争,只是因为轻视这个小国而战败。同年的冬天,在周王室的主持下由周王朝、秦国、虢国三股势力包围了姬万出奔所居的魏国(今山西芮城)。显然是为了扶立姬万和消灭芮的叛乱势力。

政治制度

这场政治事件中,秦国第一个干涉,并一直参与正位运动,最终也由秦“纳芮伯万于芮”。秦的势力显然通过这一事件深入渗透到芮国并使之依附。所以《史记·秦本纪》:“德公元年……梁伯、芮伯来朝。”“成公元年,梁伯、芮伯来朝”。最后,芮国的命运如同其它诸多附庸国一样,被所依附者消灭:“(穆公)二十年,秦灭梁、芮。”时为公元前[过滤词]一年,鲁僖公十九年。《诗·大雅·公刘》:“芮鞫之即”,郑玄笺:“芮之言内也。”即指水流向内凹处的土地。青铜器铭文如《芮叔宽父簋》(集成4065)、《芮公鼎》(集成2517)等文字中“芮”也作“内”。《后汉书·郡国志》:“芮,短也。”从芮国以地理状态命名的初始含义上看,它最初的地域位置应位于陕东、晋西的河水短凹处平原。《传·昭九年》:“我自夏以后 ,魏、马台、芮、岐、毕,吾西土也。”与芮相邻近的国家,都大致在这一区域。宋马端临《文献通考》中:“芮,姬姓,伯爵,国在冯翊临晋县芮乡,今陕州芮城县。(《卷二百六十一、献通考二》)《左传·桓三年》杜注:“芮国在冯翊晋县。”曾经在历史上存在过一个姜姓芮国。《广韵》:“神农居姜水,以为姓。其后为齐、甫、申、吕、纪、许、向、芮。”《左传·昭九年》:“魏、马台、芮、岐、毕,吾西土也”中的马台国即有邰氏。《诗经·生民》孔疏引《世本》、《说文》等谓“邰”亦为炎帝之后,姜姓之国。说明“吾西土”并非尽是姬姓国邦。当时的芮、邰是属于姜姓的。清人雷学淇在《竹书纪年义证·武公纪》中说:“盖周之芮在同,殷时之芮在解,<诗>所谓虞芮质厥成也。”其中透露出的是一种信息,即文王时代和武王克殷后的芮不但不是同一个国家,而且地域位置也不大相同。

陕西澄城县刘家洼发现了芮国墓地,谁知道芮国的历史?

史书对芮国的记载,仅斑斑可考:

《史记 • 周本纪》写到,西周灭商之前,芮国曾与比邻的虞国,因土地之事发生争执。两国国人遂决意让周文王裁定。结果还没见到圣人,他们就发现,周国的农人都互让田界,于是羞愧而返,也让周文王的“贤明”传扬天下。

西周立国后,芮国只在文献中“现身”两次:一是南方的巢伯觐见周武王,同为伯爵的芮伯,奉命作文歌颂;二是芮国大夫“良夫”向昏君周厉王进谏,却无功而返。

芮国再见于史载,已是东周早期:公元前709年,芮伯“万”因宠妃众多,招致母亲芮姜的不满,被驱逐到魏国。这场变故,给芮国带来了秦国入侵之祸,幸而秦国轻敌,并未得逞。同年,秦国调转枪头,与周王师围攻魏国,将芮万掳走。直到六年后,秦国内部政局不稳,才将芮万送回了故乡。可好景不长,公元前640 年,秦灭梁、芮,“芮”自此仅以姓氏传世。

刘家洼遗址,由人工壕沟与自然冲沟环绕,一条贯穿其中的鲁家河,将遗址分为东、西两区。东区内有一块10万平方米的区域,被南、北、东侧的夯土墙基与西侧的鲁家河四围,形成地势险要的“城址 ”。考古人员在这里发现了夯土台基、陶范残块和部分道路遗迹,判定此处可能曾是芮国高等级贵族的住所。

城址之外,又以三座大墓最引人关注。其中,第1号墓有两条墓道和一座车马坑,面积不仅大于梁带村遗址的疑似芮桓公墓,而且还超过了河南洛阳的周平王四墓道大墓,仅次于大名鼎鼎的甘肃礼县大堡子山秦公大墓。这等规格的墓葬,主人自然非国君莫属。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