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太后乱政专政比比皆是,为何无皇帝想过废除皇太后这一名位?

古代胡作非为的皇帝也都比比皆是,为啥没人想过废除皇帝这一名位?看到有皇太后干政然后就想着废除皇太后,实在是异想天开。

皇太后是什么人?皇帝的母亲,不管是亲生母亲还是礼法上的母亲,都是母亲。

就好像现在有很多原生家庭,父母对孩子做了很多伤害孩子的事情,但父母终究是父母,这种关系是不可轻易否定的,对古代的皇帝来说,皇太后的存在也是如此。

从先秦时代的宣太后,到汉朝的吕后等,直到晚清时期的慈禧太后,大多数朝代都会出现太后临朝插手朝政的事情,但有些做得比较好,有些属于乱政,并非全都做得很差。

太后,这个词汇起源于先秦时期秦昭襄王的生母芈八子,秦昭襄王的王后魏氏在先王去世后附谥为惠文后,但随着芈八子的孩子登基,芈八子也无法称惠文后。

在这种情况下,芈八子直接称“太后”,效仿上古周室三母的“太”字,从此逐渐成定制。

古代的太后,通常就是两种人,一种就是先王的正宫,不管她们是不是新帝的生母,都会被尊为太后,另一种就是新帝的生母,即便是嫔妃,也可能被尊为太后。

不管哪种,太后都算是新帝的母亲,而母亲干涉孩子行为处事,这实在再正常不过,就算到了如今还是如此,在古代的皇室,太后干涉皇帝处理朝政,也就是后宫干政。

虽然说太后染指前朝属于干政,但这也分情况,并不是所有的太后干政都做得很差,甚至于有些太后做得比皇帝还要出色,留下了美名,比如北魏冯太后、北宋刘太后等。

当然,古代做得好的太后说真的,并不是很多,因为在很多的朝代,都限制女子学习文化方面的知识,所以在当时的环境之下,女子处理朝堂事物,经常就是出于个人喜好而非法度。

不仅如此,太后本身也就算了,但关键还有整个外戚集团,也就是太后的娘家人,这些人名分上都是皇帝的舅族亲戚,轻易是不能擅动的。

虽然非皇亲,但都是国戚,而且这个群体规模很大,难免不出几个败类。

而很多时候太后为了自己手中有足够的权势与影响力,就会重用自己的娘家人,如此一来就形成了外戚干政,在前朝当然就会引起很大的风波。

不管怎么样,只要皇帝有母亲,只要有太后存在,太后与外戚干政这种事很难确保完全不会发生,这是绕不开的问题,可历代几乎没听说过哪个皇帝要废除皇太后的。

首先是礼法的问题,太后是皇帝的母亲,不管是生身母亲还是礼法上的母亲,那都是母,子废母属于罔顾伦常,这是绝对不能够原谅的。

很多朝代都重视孝道,尤其像是汉朝与明清,对于这种事情更加看重。

北魏时期曾施行“立子去母”的方法,以防止后宫干政,但并没有用多久就被废除了,因为这种残忍的方法本身就存在着巨大的缺陷,也为人诟病。

清末的光绪帝,尽管并非慈禧太后亲生,但他终究是礼法上慈禧太后的儿子,不可废母。

或许现在的人无法理解,但在古代,礼法是至高无上的,哪怕皇帝对太后再不满也不可以随便处置太后,撑死就是将太后软禁之类,但这也很难做到,尤其是自己的生母。

其次是实力问题,一般来说,太后如果都可以乱政了,那么必然是权势达到了一定程度,要是偶尔过问朝政,那根本就不算是什么大事情。

宋朝时期,垂帘听政的太后比比皆是,但她们几乎都是以辅佐为主,乱政的没听说过。

因为当时真正的实权仍旧在皇帝,而且前朝还有大量的士大夫群体,太后主要起到的是平衡的作用并非独揽大权,如果是这种情况,太后垂帘没啥问题。

可要是太后能搅得满朝风雨,甚至动摇江山,那肯定是皇帝也无可奈何了。

太后掌握着绝对的权势,皇帝想要废除太后简直就是做梦,能够自保都是个问题,而如果太后是帮着皇帝,辅佐皇帝,那么这样的太后也没必要废除。

历来皇太后都有好有坏,单单废除太后这个名位,根本毫无意义。

还是北魏的例子,虽然立子去母,但年幼的皇嗣不能没人照顾,于是出现了保太后,这些人其实是皇子的养母,可最终的结果就是,这些保太后成了新的外戚势力,继续干政。

明清在防止后宫干政方面做得最好,明朝规矩所有后妃都不得出身贵族权宦,后妃的娘家也不得入仕,清朝则是严禁后妃与前朝往来,皇嗣也都集中抚养。

当然,慈禧太后的出现是个例外,整体上,明清防止后宫干政还是比较成功的。

太后乃是帝母,太后这个名分单独来看只不过是个尊位名分,真正扰乱江山的,还是权势,皇帝终究不可能废自己的母亲,不管从什么方面来说,都是不可以的。

古时太后乱政专政比比皆是,为何无皇帝想过废除皇太后这一名位?

总不能皇帝一登机,就先吧亲妈杀了吧。而且古代皇太后乱政大多在皇帝年幼时候,这时候就就有个问题。皇太后不掌权,那权利在谁的手里?在大臣手里,不怕大臣当曹操吗?在太监手里,不怕太监乱朝吗?

古时太后乱政专政比比皆是,为何无皇帝想过废除皇太后这一名位?

这就让我想起了一则笑话!冷兵器时代,有一个小兵去参兵,结果当时,军械库的人他挑武器,给他推荐了枪,刀,剑,这些武器结果这个小兵不要问他是为什么,他说这些武器会伤到自己!无奈之下,当时军械库的人给他推荐了一种武器,就盾牌!你看盾牌这个东西又大又重,能够护得你周全,这总安全了吧,小兵说了一句我不要,为什么?说这盾牌能把自己给砸死!

是吧,是不是觉得很扯淡,其实这个问题本身就有一些扯!太后确实在某些方面会做到乱政,这种情况的出现,比如说秦国的赵太后。或者是吕后……但是大家自己想想,太后其实不也是皇上的一道保命符吗?

每一个当上太后的女子,其背后都有自己的势力,都有自己能够稳定朝政的本事,为什么?想当太后,首先你得有儿子,而且你得帮助这个儿子登基成为太子,这没有手腕,这没有实力,(今日头条漩涡鸣人YY首发于悟空问答)这怎么能行啊,当然仅仅只取悦于皇帝的那些妖媚女子,除外!

在这种情况之下,一旦有什么事情,太后和皇帝一起联手,那不基本上就可以做到稳定一方了!比如说,在秦始皇死的时候,秦国短暂的出现混乱,并且由李斯,赵高等人篡改诏书,立胡亥做皇帝。如果说秦始皇早早的确立的太子,或者早早的确立了皇后,也不至于有后面的这些情况!

所以说太后他并不是单纯的对皇帝的位置有害,相反大部分时间他都是皇帝的盾牌!历史上面太后乱政的情况,其实用一只手就能数的过来,如果实在不行再加一只手呗!

而且说实话。人生在世,总归是有父亲母亲的,皇帝死了,你继承皇位,然后难道你顺便把你妈都给变没了?以前讲究的就是孝道,如何尊重自己的母亲,如何尊重孝敬太后,也会成为大家看你治理国家的一种表率。你也会成为天下人的表率!

古时太后乱政专政比比皆是,为何无皇帝想过废除皇太后这一名位?

古代的皇帝都标榜忠孝治天下。

像晋,没有忠,只能标榜孝治天下。

这是他们的根基。是维持父父子子,君君臣臣的根基。

不但是皇帝的根基,也是儒家的根基。谁动了这个根基,就是和皇帝和儒家翻脸,这在古代是不可能的。

想想二十四孝,想想嫡母制,这一套不但套在儒家头上,也套在皇帝头上。

古时太后乱政专政比比皆是,为何无皇帝想过废除皇太后这一名位?

妈,亲妈嫡母能废吗?废了这个名号还能当皇帝?历朝历代都以忠孝作为人君人臣的重要考核标准,一个连亲妈嫡母都不尊重的人还有脸做皇帝?甚至是没资格做皇帝的!

老皇帝可以在临死之前心狠手辣杀掉继位太子亲妈(汉武帝杀钩弋夫人),但却从来没有人敢对自己皇太后不敬的皇帝,哪怕是秦始皇那样的人物,亲妈跟佞臣把孩子都生了,还能怎样,能杀孽子,却还要奉养亲妈。

古时太后乱政专政比比皆是,为何无皇帝想过废除皇太后这一名位?

几千年来封建帝王,基本上自汉以来就独尊儒术。

一个国家的治理,从来都是皇权与相权的磨合协调。相权其实就是儒家培养传承的官僚集团。

儒家一言:百善孝为先!

所以,但凡帝王,得位后无论是否情愿,甚至心里对皇太后多么恨,面子都要尊奉皇太后!

一是不能留下身后骂名!

二是文官集团也不答应!

但是,逼得老太太去佛堂念佛还是有的[捂脸][捂脸][捂脸]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