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云十六州被谁割让给了契丹?为何要割让这片土地?
宋朝有个先天不足,那就是北方的燕云十六州一直没能收回,这也成为了当时宋朝不断受到北方攻击却没什么应对办法的重要原因。
燕云十六州,华北平原的天然屏障,这里倒不是宋朝丢出去的,宋朝在建立前,甚至于后周建立之前,燕云十六州就已落入北方契丹人的手中,成为中原的威胁。
将燕云十六州这个战略要地割出去的,就是五代十国时期后晋皇帝石敬瑭。
所谓亚运十六章,大致上包括了今天的京津地区、河北与山西的北部,这里扼守着燕山与太行山一带的通道,易守难攻地势险要,是兵家必争之地。
在唐朝肃宗年间,燕云十六州的名字就已确定,那时候这里还是中原的地盘。
即便是在五代初期,后梁、后唐都牢牢拿捏着这个地方,但事情到了后晋时期出现变化,后晋皇帝石敬瑭把燕云十六州让给了契丹人,这一丢,中原失去燕云十六州就长达三百多年。
石敬瑭是沙陀族,原本是后唐李嗣源的女婿兼干将,如果从能力上来说,石敬瑭也算是个相对出色的人才,文武双全,在乱世当中颇有手腕。
李嗣源驾崩后,皇室内部出现了争斗,李嗣源的养子不肯臣服于被拥立的唐闵帝李从厚,弑君之后自立为帝,引发朝野动乱。
而当时的石敬瑭,担任北京留守与河东节度使,手里握有兵权,也是后唐防御北方契丹人的最重要军事力量的首领任务,可谓实力出众。
石敬瑭几次三番试探李从珂,看看朝廷对他的态度,上表要求把自己调去其他藩镇。
但石敬瑭的心思被看破,李从珂派大军进攻,石敬瑭直接造反,但当时他的实力也不算具有绝对的优势,为了获胜,石敬瑭听从属下桑维翰的意见,投靠契丹人。
世上没有亏本的买卖,契丹人也不会随便答应帮忙,于是石敬瑭主动上表那时的辽太宗耶律德光自称为臣儿,请求契丹出兵。
非但如此,石敬瑭答应他登基后,将雁门关以北,也就是后来所说的燕云十六州,全都让给契丹人,还外加每年大量的岁贡等等。
搞笑的是,当时的石敬瑭已四十五岁,而耶律德光才三十四岁。
如此巨大的利益诱惑,契丹人怎么会不答应,果断出兵帮忙,最终石敬瑭靠着契丹人夺取了后唐江山,称帝建立后晋,而燕云十六州作为答谢,直接让给了契丹人。
燕云十六州是北方游牧文明与中原农耕文明之间的过渡地带,这里军事地位重要,而且水土肥沃非常富有,拿下这里利益巨大,契丹人早就想要了。
只不过碍着以前中原强大,契丹屡屡侵扰都被击退,没能成功,没想到被石敬瑭这个家伙直接送给了契丹人,从此中原地区,直接暴露在北方铁骑的进攻之下。
石敬瑭在位期间,对契丹百般讨好,事无巨细全都要看契丹的意思。
后来的后周、北宋都曾想过夺回这里,但都功败垂成,南宋更是没能力,直接都不沾边,契丹之后这里相继落入金朝与蒙元手中,直到明王朝建立。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