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为什么叫常德?有什么历史典故?
说起常德可能很多人没听过,但要说起《桃花源记》,应该多数人都知道了,“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这当中的“武陵”就是现在的常德。
公元前277年的时候,秦国蜀郡太守张若进攻楚国,夺取巫郡与当时洞庭一带的江南,秦国在这个地方设立黔中郡,建造了城池,当时的郡府在临沅县。
汉朝建立之后,刘邦在这个地方改黔中郡为“武陵郡”,取“止戈为武,高平为陵”的意思,汉武帝时代,武陵郡属于荆州刺史部的管辖范围。
后来,武陵这个名字一直沿用,而今的常德,在西晋时期分属于武陵、天门与南平三郡,隋朝武陵城成为了朗州的治所,但隋炀帝后又将朗州恢复成武陵郡。
唐代的时候,朗州与武陵的名字在不断进行切换,经常发生变动,宋朝建立之后,改朗州为鼎州,武陵仍旧作为当时的城名,北宋末期,宋徽宗在当地设置“常德军节度使”。
也就是说,北宋时期“常德”这个名字正式出现,而这个名字取自于《老子》的“为天下溪,常德不离”之句,是希望上行德政,下安本分,以武立事,谓之常德。
随着常德军的地位不断上升,到了南宋孝宗乾道元年的时候,直接将鼎州升格为府,定名为常德府,地位高于当时的州,由此常德正式成为了当时的区划单位,但治所仍称武陵。
那时候常德府的治所,还是叫做武陵,就好像隋朝庐州府出现后,其治所仍旧在合肥,两个名字并没有互相取代,是不同等级的关系,元明清三代,常德的名字仍旧沿用。
清末的时候,常德府管辖着武陵、桃源、龙阳与沅江四个县,清朝没了以后,府厅州这样的规制被废止,改设武陵道,而这时候武陵道的治所,又变成了常德。
建国后再次进行了大规模的改动,原本的武陵道没了,常德逐渐成为了地级市的名字,一直到了现在都没有改变,这就是如今湖南常德的由来。
常德为什么叫常德?有什么历史典故?
常德市位于湖南省北部、沅江下游及澧水中下游,东滨洞庭,西通黔渝,南毗益阳,北连荆襄,古为战略要地,“常德不特荆湖之唇齿,即滇、黔之喉嗌也欤”。
常德,春秋战国时属楚地,楚置高蔡邑于今常德市区。
秦昭襄王三十年(前277),秦军攻楚,秦蜀郡太守张若“取巫郡及江南为黔中郡”。黔中郡治临沅县,即今常德市(一说治沅陵县,今湖南省沅陵县西南)。张若于郡治东筑城以御守,常德有城自此而始。
西汉高祖取“止戈为武,高平为陵”之义,改黔中郡为武陵郡,郡治索县(今常德市鼎城区断港头乡城址村;一说治义陵县,今溆浦县南马田坪乡梁家坡村西北,东汉移治于临沅县)。辖境约当今湖南省沅江流域以西,贵州省东部,湖北省长阳、五峰、鹤峰、来凤等县,重庆市秀山县与广西龙胜县地。东汉后辖境逐渐缩小。
隋文帝开皇九年(589),隋平南陈,废其故郡,合并临沅、沅南、汉寿三县置武陵县(治今常德市),为朗州治所。唐朗州辖境相当今湖南省常德、桃源、汉寿、沅江等市县地。
隋炀帝大业初年,复称武陵郡,治武陵县(今常德市武陵区)。
北宋真宗大中祥符五年(1012),改朗州置鼎州,治武陵县,属荆湖北路;以神鼎出于其地而得名。
北宋徽宗政和七年(1117),取歌颂周宣王发兵平服徐国叛乱的《诗经·常武》小序“有常德以立武事”之意,置常德军。
南宋高宗绍兴元年(1131),置荆湖北路安抚使于此。
宋孝宗乾道元年(1165),因鼎州为宋孝宗潜藩(指皇帝即位前所封之地),故升鼎州为常德府,治武陵县。辖境相当今常德、桃源、汉寿、沅江等市县。
元世祖至元十四年(1277),改常德府置常德路,治武陵县,属湖广行省。二十四年(1364),吴王朱元璋仍改常德路为常德府。
清置常德府,初属湖广布政使司;清圣祖康熙三年(1664)属湖南布政使司。清世宗雍正七年(1729)升为直隶州。
1913年,民国改武陵县为常德县,治今常德市。
1949年置常澧专区。1950年,析常德县城区设立常德市(县级),常澧专区改称常德专区。1968年,常德专区改名常德地区。
1988年6月,撤销常德地区,建立地级常德市,原县级常德市改置武陵区。
图片皆选自网络。
常德为什么叫常德?有什么历史典故?
常德最近一次出名恐怕就是原市委书记杨懿文和他的老婆李湘江同时被调查,一对腐败“夫妻档”同时落马。
据说这位市委书记在开会的会场被带走时,裤裆后面湿透了!
一个好好的常德,就被这些贪官污吏弄得乌烟瘴气。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中所描述的世外桃源,就是常德;近代在常德还由著名的常德会战,延缓了日军对中国的侵略,击毙日军一万余人,被称为“东方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要说常德的名字,也是有来历的。“常德”二字,出自中国古代典籍《道德经》: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常德不离。”
意思是:知道什么是雄强,却安守于雌柔,甘愿做天下的川谷滋养万物,自身的道德品质就不丢失。
常德的名人可不少。近代有党和国家重要领导人之一林伯渠、民主革命先行者宋教仁、武昌起义湖北革命军临时总指挥蒋翊武、著名历史学家翦伯赞、汽车工程专家孟少农、著名作家丁玲等;当代还有瞿颖、曾轶可等娱乐圈人物。
常德最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此活动,常德古城据考证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建成,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常德现在最有名的有芙蓉王以及国家4A级景区桃花源,每年还有桃花会。
常德人喜欢自称“湖南犹太人”。一是常德出院士。以2017年为例,当年湖南有16人被评为院士,而常德就贡献了6人。
二是常德出企业家。常德人耳听四路眼观八方,在全国各地把生意做得风生水起。
在西汉的时候,常德设置了武陵郡,武陵郡在《三国演义》中多次被提及。在刘备夺得荆州之后,谋士马良就向刘备献计“南征四郡”。
良向刘备说:
“湘江以西零陵最近,次取武陵,湘江之东取桂阳,最后取长沙。”
“次取武陵”的武陵就是现在的常德。
后来刘备取得了西川之后,为了联合孙权,把长沙、桂阳还给了孙权,自己留下了武陵、零陵。
到了隋朝,武陵改称为朗州。到了南宋时期,朗州改名为常德府;从此“常德”的名称一直延续到现在。常德的特产有酱板鸭、麻辣肉、杨矮子、炸辣椒、牛肉粉、牙签牛肉、木子腐乳、擂茶、石锅鱼。
吃货们可以去常德逛逛,去背街小巷寻觅美食。
常德为什么叫常德?有什么历史典故?
说起常德,大家都比较熟悉。长沙沙水水无沙,常德德山山有德。常德之名始于北宋,有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内涵,上行德政,下安本分,谓之常德。
常德,位于湖南省北部,长江以南、洞庭湖以西。按顺时针方向看,东边和南边与益阳市交界;西边与怀化市和张家界市接壤;北边与湖北恩施州、宜昌市、荆州市相连。
常德为什么叫常德?有什么历史典故?
常德上古传说:常德水好久后成湖的预言。但是龙王委托龙太孑前来考核,有一天太孑上岸装成乞丐沉睡在大户人家门口,天下着大雪,太孑快要冷死了的感觉,户主打开门首先发觉有人睡在雪地里,喊人把他抬进屋里换上皮大衣,还给他喂了姜汤解暖,太子瘾藏着秘密,说是远乡耒逃荒的,大户专主给他象带亲人一样住了半年之久,离开时老板一家人留送哭了,临走时还送了二百块大洋,给太子也感动了,三拜九叩首离开了,回龍宫后太子的所见所闻龙王听后,给洞庭湖增加几根定海神针,所以,常德人懂德善美啊,过去常德去益阳都是靠摆渡,七八十年代修建了公路大桥。
常德为什么叫常德?有什么历史典故?
常德因“舜帝南巡”到此(小枉山),传播“善卷德播人间”后名“德山”而名,与“常德德山山有德”有关,善卷是上古时期的传说。最早提到善卷的文献,《慎子》逸文有曰:“尧让许由,舜让善卷,皆辞为天子,而退为匹夫。隋朝时,朗州刺史樊子盖钦慕善卷先生高尚之品德,将先生住过的枉山改名善德山,即今常德德山,常德城名源自《老子》“为天下溪,常德不离”。
许多人都知道“常德德山山有德”这一民谣,只是这句话出自哪一年代,已无法考证。据相关学者称,在我国,山川众多,但以“德”字为山命名则仅此一座。那么这山又有何德,为何命名为德山呢?
其实,在隋朝以前,这座山丘名为枉人山,又称枉山。其德山之名,与我国远古时代一位德性高超的人物有关,这个人就是善卷。
善卷是我国上古尧舜时代人物。据先秦古籍称,尧在位12年之后南巡时经常德,闻听本山脚下住着一名很有德行的先生,叫善卷。他对方圆几百里内的人都肯行善积德,对乡邻更是以礼相待,德行远播四方,也传到了尧帝的耳朵里。“天下竟有如此贤能之人,我怎么就不曾拜访过呢?”于是,尧帝便决定“微服私访”。
一天,善卷正在田间劳动。尧帝见他用牛耕田,便问:“先生,耕田不是用水牛好些吗?为什么要用 黄牛?”善卷先生没有回答,而是继续耕田。待耕完后,他将黄牛放到山上吃草,才转头回答尧帝的问题:“刚才先生问我为什么不用水牛而用黄牛,这叫我怎么讲呢?耕田是水牛好,力气大,黄牛当然要差些。但当时黄牛正在为我耕田,我不忍心讲它的坏话。”尧帝听后,很是感动,心想他对牲畜都这样讲道德,对人们积的德那就不消说了。尧帝随后与善卷促膝长谈,对他的德行风范佩服得五体投地。于是,尧帝将身份亮明,并表示愿意将天下苍生交付给善卷。但善卷却无心当帝:“我自力更生,养活自己,春种秋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不亦乐乎。”尧帝知道勉强不得,便告辞了。
后来,舜帝按尧帝走过的路线南巡北归,来到沅水流域。相传古沅陵境内的大小酉山为黄帝的藏书之所,因遇洪水,舜帝担心书籍受损,便前往视察。途中遇到盘瓠子孙,与其交谈,颇有礼貌,丝毫没有往日的蛮横。舜帝仔细盘问,才知道是善卷教化的结果。
舜帝为其终身致力于启发民智、弘扬民族文化的崇高品行所深深感动,再三表示要将帝位传予善卷。善卷不从,并言明自己甘愿逍遥自乐之意,遂向南方山中遁隐。从此,善卷先生的德名便传遍天下。
善卷死后,有传说他就葬在沅水河畔的花船庙(亦叫永庆官)。附近百姓为了纪念他,便把这个地方取名“善卷垸”。隋朝时,朗州刺史樊子盖钦慕善卷先生高尚的品德,将先生住过的枉山改名善德山,即今常德德山。善卷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实践者、传播者、维护者,对于常德先民的教化作用功不可没,其思想德行被发扬光大,受历代世人敬仰。“常德德山山有德”的谚语由此闻名四海。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