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二字的由来是怎样的?

港剧《宫心计》中,万剑锋说自己常年在江苏带兵,这实在是个天大的笑话。

江苏这个名字,直到清朝才正式出现,以往的朝代从来都没有。

如果在清朝康熙年间之前,出现了“江苏”或者“安徽”,完全就是不可能的事情。

如今的江苏与安徽,在过去曾经是一家,明朝的时候称作是南直隶,清初改为江南省,是当时天下最富有、人才最集中的地方,之后被一分为二,成为江苏与安徽。

从南直隶到江南省

明朝建立之初,都城在应天府也就是如今的南京,当时全国施行布政使司制度,但是应天府周围的州府例外,这里没有布政使司,而是由朝廷直接管辖。

也因为这个缘故,当时应天府周围属于直辖的地方都被称作是直隶。

朱棣迁都后,改应天府为南京,北边同样出来了个直隶,所以将南方的称作南直隶,大致范围就是现在的安徽、江苏、上海还有江西的婺源、以及浙江的嵊泗列岛。

南直隶是当时明朝的财富、人文中心,这里每年供应的财富占到朝廷钱粮的三分之一,而朝野中半数以上的人,都来自江南贡院,其实力不可谓不惊人。

清朝入关之后,废除南京的留都地位,南直隶也因此消失,改设江南承宣布政使司,也就是所谓的江南行省,设立江南布政使司驻扎江宁。

与此同时,还有江南巡抚、凤庐巡抚与操江巡抚,分别掌握如今的苏南、皖北苏北与皖南。

江南实在强悍,这里的文化根基深厚,让清朝极其忌惮,因此在顺治十八年,朝廷将江南省给直接纵向拆分,分成江南左与江南右两个布政使司辖区。

虽然是拆开了,但是当时的江南右布政使司驻扎在江宁府,而左布政使司则驻扎苏州府,右布政使司管辖江宁、镇江、苏州、松江与常州五府,而左布政使司管辖剩下地区。

江苏与安徽的诞生

江南省分成左右的时候,各自的辖区并非是如今的安徽与江苏,而是江南右布政使司管辖着苏南地区与上海,如今的安徽、苏北,全都由江南左布政使司管辖。

有意思的是,江南左布政使司常驻苏州府,而苏州府属于右布政使司管辖。

康熙五年的时候,原本的凤庐巡抚被裁撤,原本由凤庐巡抚管辖的淮安府、扬州府与徐州府都被交给了江南右布政使司管理。

康熙六年,江南左布政使司与右布政使司的管辖范围正式确定,大致上就是如今的安徽与江苏的地界,而也就是在这一年,江苏与安徽分家,名字诞生。

江南左布政使司改名为安徽,取安庆府与徽州府的首字,而江南右布政使司改名江苏,取江宁府与苏州府的首字,江苏与安徽由此出现。

江宁府的“江”,也就是长江,所谓江宁,在清朝就是希望江南安宁的意思。

而苏州府的“苏”,来源于当地的姑苏山,苏州原本称作吴,隋朝的时候才改成苏州,至于“姑苏山”的名字在先秦时期就已出现,也称作是姑胥山。

江苏的简称“苏”在繁体字中写作“蘇”,禾苗、鱼获,意为鱼米之乡,并非是说苏州府,而江苏这个名字,的确是来源于江宁府与苏州府的首字。

江苏二字的由来是怎样的?

以江宁、苏州各取一字得名。

江苏二字的由来是怎样的?

江宁苏州

江苏二字的由来是怎样的?

从江宁府,苏州府而来,叫江苏。

江苏二字的由来是怎样的?

江苏简称“苏”,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拥有“吴”、“金陵”、“淮扬”、“中原”四大多元文化及地域特征,共拥有13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清朝江苏省辖江宁府(今南京市)、镇江府、常州府、苏州府、松江府(今上海市)、扬州府、淮安府、徐州府、以及通州、海州、太仓直隶州,两江总督署驻江宁,这是江苏建省之始。“江苏”之名取江宁、苏州两府首字而得名。清末时,江苏省辖有8府3直隶州1直隶厅。

(图片来自网络)

江苏二字的由来是怎样的?

明初定都应天府(今南京),今江苏范围内先后称为直隶、南直隶,大致辖有今江苏、安徽两省和上海市。明永乐十九年(1421年),明迁都北京,改京师为南京,为陪都,改直隶为南直隶。

清初灭南明,以南直隶原辖区域改设江南省。 乾隆二十九年,《清会典》从法律层面确定了顺治末、康熙初江南、湖广、陕西等三省分省的结果,后来乾隆《清一统志》将江苏与安徽两省分开,目录中已经全部为“以上某某省”。 江苏省辖江宁府(今南京市)、镇江府、常州府、苏州府、松江府(今上海市)、扬州府、淮安府、徐州府以及通州、海州、太仓直隶州;两江总督署驻江宁,这是江苏建省之始,“江苏”之名取江宁、苏州两府首字而得名。

到清末时,江苏省辖有8府3直隶州1直隶厅。期间,太平天国曾在咸丰三年至同治三年(1853年~1864年)间建都南京,称天京,并曾在境内短暂地设置过天京省、天浦省和苏福省。1904年以江宁府、淮安府、扬州府、徐州府4府和通州、海州2直隶州范围置江淮省后旋即撤裁。

辛亥革命后,1911年11月5日,江苏巡抚程德全在大势所趋的情况下,顺应革命潮流,宣布江苏独立,省会苏州和平光复。

民国元年(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民国三年(1914年)5月23日,江苏按省、道、县的设置,将60个县划分为金陵道、沪海道、苏常道、淮扬道、徐海道共5个道。 民国十六年(1927年),国民政府定都南京,析置江苏省江宁县设立南京特别市,析置江苏省上海县、宝山县设立上海特别市,分出江苏省,直隶于国民政府行政院,称院辖市。 民国十七年(1928年)至1949年,镇江成为江苏省省会。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设立行政督察区。江苏省的体制一直延续到民国以后。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江苏人民建立了苏南抗日根据地,苏中抗日根据地,苏北抗日根据地,进行民族革命战争。

1949年4月2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南京解放。1949年6月,江苏全境解放,设苏北行署区、苏南行署区及南京直辖市三个省级行政区。

1955年,为了更好治理洪泽湖,安徽的盱眙县和泗洪县划归江苏,作为交换,萧县和砀山县划归安徽。

1953年1月,苏北、苏南行署区及南京直辖市合并,南京市改为省辖市,并将省会设在南京市。江苏省辖6个省辖市(南京、无锡、徐州、常州、苏州、南通),8个专区(徐州、淮阴、盐城、扬州、镇江、苏州、松江、南通),69个县(6个县级市)。同年,将松江专区的嵊泗县划入浙江省。 1958年3月至1959年1月,原江苏省松江专区的上海、嘉定、宝山、松江、金山、川沙、南汇、奉贤、青浦9县和南通专区的崇明县先后划归上海市管辖,松江专区撤销。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