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关条约》的签订,究竟给近代日本带来了怎样的结果?
甲午战败之后,清廷与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中方派遣的代表是李鸿章,日本代表则是伊藤博文,这份条约的签署,也标志着甲午战争的正式结束。
按照这份条约的规定,清朝需要割地、赔款,予以日本更多的好处。
割地:辽东半岛、台湾岛与附属岛屿、澎湖列岛,辽东半岛因为触动沙俄利益,引发三国干涉还辽事件,清廷以三千万两白银为代价,暂时保住。
赔款:日本要求赔款2亿两白银,分八次支付,附带利息。
其他好处:增加重庆、沙市、苏州与杭州作为通商口岸,允许日本在华投资办厂。
在战争之前,清朝是一向瞧不起日本的,将其视作是蕞尔小国,而且从表面上看,日本虽然在明治维新之后实力大增,但与清朝还是有不小的差距。
然而一夕战败,引发了清廷上下巨大的震动,最终有了《马关条约》的签订。
刚开始,日本方面的大藏大臣甚至要求清朝赔偿10亿两白银,但是日本内阁其他成员觉得这个程度太离谱,很可能导致西方列强插手,反而让日本失去利益。
经过再三商讨,日本方面将赔款的金额确定到了三亿两白银,直到李鸿章前往日本,经过谈判与西方的干涉,赔款减少了大约三分之一。
那么,《马关条约》的签署给日本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呢?
第一,极大促进了日本的崛起日本通过条约获得了惊人数额的赔款,这些巨额赔款之中,超过六成被用于日本的军事实力方面的扩张,使得日本军力急速上升。
此外,赔款之中的相当一部分,被日本用于教育事业与交通建设。
1893年,当时日本的预算收入是8800万日元,折算成白银也就是7500多万两,这一大笔赔款相当于日本三年的全部收入,这样的巨款对日本的发展,影响力可想而知。
不仅如此,由于日本在其他方面不断敲诈,加上在战争中的各种掠夺,日本通过战争实际攫取的款项折算其实超过了三亿两百亿,相当于日本当时工业总资本的五倍以上。
在条约签订之后的不到十年时间之中,日本的近代企业数量,就从两千多家增长到了将近九千家,投资金额也增加了三倍不止。
另外,日本的运营铁路里程,从原本的两千英里,猛增到了四千五百英里。
因为近代工业的急速发展,日本的产业人口结构也发生了巨变,农业人口在总人口之中的比例从原来是70%以上,锐减到了1903年的不足60%。
第二,促进日本近代货币金本位制建立在条约签订之后,日本并没有满足,仍旧想尽办法敲诈清朝,以清朝偿还库平银成色不足还有金价上涨为由,要求中方多支付了将近三千万两白银。
日本方面要求清朝在伦敦的银行用等价的英镑支付战争的赔款。
甲午战前,中日都是银本位金融制度,而当时的西方已是金本位制度。
因为当时日本的各种设备还有工业原料大多数都依靠金钩,需要从金本位国家购买,银本位制度有很大的损失,马关条约的战争赔款,成为了日本改变自身金融体制的契机。
之前日本一直因为资金匮乏难以完成金本位制度改变,而凭借大量战争赔款,日本在1897年就完成了货币改变,迅速融入西方,使得日本能够与列强一较长短。
不要小看了这样的影响,日本在将自己的银本位改成金本位之后,使得日本被西方纳入了资本主义的经济体系,获取了与欧美列强对等的金融地位。
不止如此,日本也因此可以在世界上发行债券接纳外资,吸取大量的发展资金。
更何况,日本这样的做法,也让日本原本脆弱的货币金融体系变得稳定,日元与日本当时大量银行机构的信用等级攀升,这对于日本发展对外贸易,创造了很好的条件。
可以说《马关条约》给日本的大量赔款,成为了日本近代经济发展的一个巨大转折点,为后来日本的工业化奠定了极其深厚的基础。
其实,明治维新时期日本的国力虽然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是在西方列强看来,日本仍旧是个不值一提的国家,但是在甲午海战后,这种局面被彻底改变。
凭借着《马关条约》当中的条款,日本攫取了惊人的利益,急速崛起,野心愈发膨胀。
因为日本实力的猛然加强,也彻底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的危险,并且真正跻身列强行列,成为亚洲唯一的新兴强国,日本在国际上的地位也有了明显改变。
《马关条约》给日本带去的实力方面的增强与“三国干涉还辽”,成为了日本之后与沙俄一战的导火索,而后发生的日俄战争也成为了近代影响东北亚乃至世界格局的巨大转折点。
《马关条约》的签订,究竟给近代日本带来了怎样的结果?
在中日甲午战争之后,大清不得不跟日本人签了丧权辱国《马关条约》,这玩意很让人无语,这也是后来台湾问题的一大起因。《马关条约》除了让日本人在朝鲜得到宗主国的权力之外,还割走了中国的台湾省,但是除此之外,大清还给了日本一大笔战争赔款,而那些钱真的帮助日本起飞了,成了日本起飞的原始资金。
(1)甲午战争中大清赔了多少钱?
在甲午战争中,大清在陆上和海上都被压着打,局面还很难看,所以不得不让擅长卖国的李鸿章去日本溜达。说实话,李鸿章也不是很想卖国,毕竟名声不好听,老李虽然不是啥善男信女,也是读过书,明事理的,知道去了日本肯定没啥好下场,不过慈禧老太太叫他去,他想不去也得去。
去了日本,日本的话事人伊藤博文开口就是三亿两白银,李鸿章都傻了,但是军队又打不过,只要装傻。结果李鸿章有次要回宿舍睡觉的时候被日本愤青直接打了一枪,好嘞,这一枪让日本人痛苦得不行,因为伊藤博文为此不得不把战争赔款降为2亿两白银,简直就是血亏。
后来老李又联系了俄罗斯人出面帮忙,俄罗斯拉着法国、德国来恐吓日本,逼得日本放弃了辽东半岛。日本人对此郁闷,觉得自己被侮辱了,所以在靖国神社里立了一块“卧薪尝胆”的牌子来提醒自己不要忘记屈辱,而大清这玩意真是不知廉耻,打输了甲午战争,一点不妨碍老太太开生日趴体,主办官员翁同龢还为此沾沾自喜。(济济焉,盛典哉——《翁同龢日记》)
日本人虽然放弃了,却也不让大清好过,反手就让大清赔3000万两白银,得了,大清真是亏到家里去了。《历史深处的民国》这么说大清的赔款,“马关条约中的两亿两白银,加上赎回辽东半岛的三千万两,再加上清朝分年偿付所付的利息三百五十万两,这个钱折合成日元是近四亿元日元,去除它的战争成本约两亿日元,日本的战争纯利是近两亿日元。”好家伙,日本人靠着这场战争是大发横财,挣得盆满钵满。
(2)日本的膨胀之路
从中日甲午战争挣到钱之后,日本人就有路径依赖了,反正抢劫千本万利,那就得好好抢劫。于是在拿到大清赔款之后,日本最主要是做了两件事情,第一件事是扩充武备,日本人很清楚,在东北亚搞掉一个大清没什么,大清就是一条赖皮蛇,连老家都能丢,又有什么威胁,重点是对战后面的俄罗斯,也就是甲午战争之后不就的日俄战争。为了能够跟俄罗斯人对抗,日本人开始不断扩军,其中海军规模扩大得非常之快,由原本六万吨的规模增至二十六万吨,战舰高达八十艘,一跃进入世界前三,这其中也有大清的功劳,大清一方面是自己北洋海军的船有些直接被日本人拉走,另外一些就是拿大清的赔款买的。而陆军也不遑多让,由七万人扩充至三十七点五万人,当然大部分是预备役,约有二十二点五万人。但是日本人有了足够的钱去武装自己,也使得日本开始膨胀。
除了武力上的突飞猛进,日本人在经济上也得到了巨大的突破,因为巨大的战争赔款,导致日本人能够将银本位制改成金本位制,成功跟国际接轨,经济上得到了非常大的好处,彻底成为了亚洲第一强国,而这一点跟大清的赔款有着直接关系。
(3)结语
一场甲午战争,打破了洋务运动的虚假繁荣,也帮助日本成为了亚洲第一,近代中国的悲剧由此加速,马关条约是中日两国命运的一大分水岭,每每读到此处,都不由得让人难过。
#读书笔记:历史深处的民国#
我是蓝白旗帜,如果喜欢我的文章,欢迎关注我!都看到这里了,点个赞再走吧,谢谢大家!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