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七八十年代的“杀猪匠”很吃香?

小时候在农村看到过有人杀猪,那时候有个行当叫做杀猪匠,不过随着时间推移,如今大多都是在屠宰场,农村里别说杀猪的,就是养猪的也是越来越少见。

尽管听起来看起来都不是很体面,但在过去,杀猪匠也是个挺吃香的群体,虽然地位上也不是那么高档,但是杀猪匠还是挺受人尊重的,而且生活待遇也是很多普通人比不上的。

杀猪匠在乡下地方,也是一门手艺职业,听起来简单,但是做起来可不容易,毕竟杀猪是一门技术活,尤其是那种手艺好的杀猪匠,那更加难得。

以前的农村,几乎家家户户都会养猪,但是并非所有人家都会杀猪,毕竟杀猪也并没有那么容易轻松,要杀猪的时候,需要请专门的人帮忙,那就是杀猪匠,还得是“请”才行。

当时,人前也不能随便直接叫人家“杀猪匠”,听起来都不好听,往往都是称作“师傅”,通常杀猪匠上门的话,主人家都要客客气气的,当所有的事情忙完之后,也有很多好处。

请杀猪匠上门杀猪,是需要支付工钱的,当时一头猪大概是两块钱,在那个年代可不低,而且除了工钱,主人家还要好酒好肉好菜招待一顿,临走的时候还要送些东西,比如猪肉。

现在的人吃肉一般都已经非常自由了,但是在以前却不同,那个年代所有的东西几乎都是相当紧缺的,肉也不容易吃到非常有限,很偶尔才能吃到肉,但杀猪匠却不一样。

其他人逢年过节才能吃上肉,也不是很多,但杀猪匠年节期间却有许多肉,而且宰年猪的时候杀猪匠非常忙碌,几乎天天都有酒席要参加,还带回去很多的工钱、肉与礼物。

那个年头的杀猪匠,都经常带着一整套的刀具,十里八乡的人,也往往按照杀猪匠的手艺好坏来找人,毕竟好的杀猪匠做事麻利,碰上不好的,不仅事情办不好,而且好处也不会少要。

小寒大寒,杀猪过年!乡下早期杀猪都是将猪赶去统一的食品站集体屠宰,一个公社有一个食品站,需要提早前去,还是很辛苦的,而且当时不允许自己在家里宰猪。

放宽了之后,去食品站弄到税票,这个时候就能找杀猪匠来家里杀猪了,当时请杀猪匠通常都是当地的人,而杀猪的时候也有很多人帮忙,当然,杀猪匠只不过是兼职而已。

那时候的杀猪匠,平时还是做其他工作的,主要就是种地之类,只有在年节需要杀猪的时候他们才会去杀猪,当然如果猪有什么问题,平时需要屠宰,也会请他们去。

尽管杀猪这个行当现在听起来有点吓唬人,而且感觉屠夫这种职业也不是很好,可以前的乡下却并非如此,人们反而觉得杀猪匠身上有一股正气,觉得杀猪匠大多都是很好的人。

因为这样的氛围,加上杀猪匠的收入不错,年节的时候生活条件也很好,相对于同时期的绝大多数人,都算是优越的,所以那时候的杀猪匠也好找对象,是非常吃香的职业。

为什么说七八十年代的“杀猪匠”很吃香?

那个年代,一般杀猪都要到年关。一个村有几百个养猪农户,会杀猪的不多,也只有两三个,而且都集中在春节前的大小寒季节杀猪,这就使得杀猪匠忙不过来,变的很吃香。杀猪匠每杀一头猪不但要收杀猪工钱,而且主家还会给杀猪匠一些猪血猪肉什么的,还要供一餐饭,所以,那个年代杀猪匠很吃香。

为什么说七八十年代的“杀猪匠”很吃香?

我是一个70后,在我小时候最喜欢过得就是冬天,尤其快进入腊月的时候,整天都会掰着手指头来算日子,因为在当年,只有进入腊月和过年的时候,才会痛快的吃肉和穿新衣,并且即使晒脸大人也不会责骂你。

我母亲有个叔伯兄弟排行老七,因此我管他叫“七舅”,七舅当年是他们村里过得最好的人家,因为七舅就是杀猪卖肉的屠夫。

七八十年代的农村可不像现在,想吃肉随时都能吃到,那时候天天吃肉的人家估计也就只有杀猪匠的家,其它人家不是逢年过节或者是家里来客人是舍不得割肉的。

当年村里天天能够吃到肉的人家也就是七舅家,他会把卖肉剩下的下货和骨头经常烀来吃,当年这些下货一般人不爱买,因此大多都入了杀猪匠的手,因此七舅的三个闺女和一个儿子整天吃的满嘴流油,看上去也比同龄的小孩要强壮很多。

进入腊月以后是七舅最忙的时候,找他杀猪的人家都要排队等候,当年七舅杀猪是不要钱的,而是猪的一整套下货归他,包括猪的头蹄和猪皮,以及心肝肺和肠子,这在当年是我们这里农村不成文的规矩。

七舅长得人高马大,300斤的肥猪他一个人就能给撂倒捆起来,先放血以后在猪的后腿割一个小口子,然后用嘴把猪皮给吹起来,这样就会很容易的剥下整张的猪皮,猪皮当年供销社是会回收的,因此七舅给人家杀一头猪得到的下货等也能卖个二三十块钱,这在七八十年代可是一笔不小的收入,所以七舅家是八十年代村里第一批的“万元户”。

七八十年代村里的杀猪匠有多吃香

一,杀猪匠这个工作一般人不愿意从事,主要是因为:

①.传统上的忌讳:杀生这件事对于很多人来说是不愿意做的,因此这样的工作基本都是交给外人,因此在很多人眼里杀猪匠都是粗鲁和油腻的代名词。

②.杀猪需要一定的体力:杀猪匠基本都长得孔武有力,毕竟一头猪小的也有200斤左右,没有点体力是很难控制住的,因此杀猪匠都是壮汉。

③.杀猪匠别看表面光鲜,但是很多人对这个职业还多少瞧不上:在农村过年杀猪匠是很少上门给人去拜年的,而且过年期间也很少有人给他们去拜年,主要还是因为这个职业天天跟血腥打交道,大家多少接受不了。

二,七八十年代的杀猪匠有多吃香

①.农村杀猪基本都是过年的时候,这个时候杀猪有着庆祝丰收和预示来年好年景的寓意,因此农村腊月杀猪是一件特别喜庆的事,但是专业的事要请专业的人来干,因此年底家里杀猪都要上门去请杀猪匠,如果杀猪匠不愿意来或者活多那么会耽误家里的事,因此虽然当年杀猪是给杀猪匠下货当报酬,但是也要上门去求。

②.当年的农村人都比较质朴,家里来客都会竭诚相待,尤其是快要过年的时候,这个时候杀猪匠上门要给预备烟酒的,因此当年的杀猪匠好吃好喝都不缺。

③.杀猪匠一般都兼职卖肉,当年农村卖肉一般七天一个集才有,而且很少允许你挑肥拣瘦的,这个时候跟杀猪匠关系好,他会给你弄点心仪的,甚至把卖不出去的骨头等多给你点,这也是杀猪匠吃香的原因之一。其实当年城市里副食品商店卖肉的营业员也是特别吃香的,大家都以认识他们为荣,这跟杀猪匠在农村吃香的道理一样。

④.杀猪匠也是属于吃“百家饭”的,他们一般十里八乡的村民都认识,毕竟家家户户都养猪,但是杀猪匠并不多,如果被杀猪匠挑礼传到别人那里去,对自己家的名声也不好,在以前“要脸”的年代这是家家都重视的事。

结语:

杀猪匠也是算是靠手艺吃饭的手艺人,即使是现在农村过年杀猪也是对杀猪匠毕恭毕敬的,除了给钱以外还要好吃好喝的招待,因为农村家里年年杀猪,但是村里的杀猪匠一般没有几个,因此在集中杀猪的时候自然要对他们以礼相待,否则家里过年杀猪都是一件大事,因此不仅七八十年代的杀猪匠吃香,现在也一样。

为什么说七八十年代的“杀猪匠”很吃香?

“吃香”,一年就一个月,每年农历腊月。八十年代以前,农民家家户户养猪,几乎家家户户都赶在农历腊月杀猪。除了过年自家食用,也可以拉到集上卖几个零花钱。一进腊月,“杀猪匠”们就组织起来,一般需要五六个人。盘好锅头,支好吊架。待农户把猪送来,就开始流水作业。放血、烫毛、开膛、摘除五脏六腑。几个人分工合作,一天能杀几十头猪。杀猪是不用农户交费用的,不用交钱,“杀猪匠”们怎么取得收入呢?原来,传统习惯是把猪小肠和猪鬃猪毛归“杀猪匠”们。“杀猪匠”们一天能够收入二三十元,这在当时一天只能收入几元的时代,已经很不错了。因此,当时“杀猪匠”们很吃香,也仅仅限于腊月一个月。一个村子几百头猪,杀完了,就只能等到明年腊月了。

杀猪期间,杀猪匠们的伙食也比较好。每天都能吃到肉,晚上收工还要喝一场小酒。

为什么说七八十年代的“杀猪匠”很吃香?

问:为什么说七八十年代的杀猪匠很吃香?

七十年代和以前,杀猪匠很吃香,到八十年代,就不准自己杀猪了,自己杀猪要把猪拉到屠宰点去,让专业屠宰工人检疫屠宰,所以,农村的私人杀猪匠不让为人屠宰,扣了槽子洗手不干了,所以,他们也谈不上吃不吃香了。

六七十年代,农村供销社沒有肉案,在农村买不到猪肉,平时想吃猪肉就去几十里地的镇上或城里去买肉,到过年过节,社员们有的就把自己养的猪宰了,宰的那肉卖给本村一大部,自己留一小部过个肥年,每过年每个村都会有十几家二十几家宰猪,可是杀猪这个技术不是人人都会,很多人都不敢动手,也没有杀猪刀和烫猪的木槽,每村只有一两个杀猪师傅即胆大又有猪槽猪刀,所以,谁家宰猪都要去请师傅,这师傅过一个年要帮忙十几家二十几家,元霄节和中秋节也够他忙的。所以,那时的杀猪匠在村里很吃香。

杀猪匠为社员们杀猪不要报酬,挣的是队里的工分,只吃一顿酒饭,然后,猪的那挂小肠都是馈赠给师傅的。

谁家想宰猪,要提前几天去告诉杀猪师傅,他给按排时间,到那天早晨,就去和师傅把大木槽抬来,烧一大锅开水,几个人下猪圈把猪的前后腿梱上抬出来,横放在大木槽上的案板上,杀猪师傅用弯刀从猪脖子处斜捅向猪心脏,下面有一个血盆,放完血,就用铁条在猪后腿处贴皮穿向猪脖子捅几处,然后就对猪后腿口处大口吹气,这就吃吹猪。把猪吹的鼓鼓的,就推进盛满热水的大木槽里,然后就是刮毛,开膛等,师傅还管洗肠子,忙活完了,就是炒几个菜喝酒,喝完酒就提着那挂小肠回家了。明天谁家宰猪,再来抬那大木槽。

因为一个村就一两个杀猪师傅为几十家帮忙,所以那时的杀猪师傅在村里很吃香。

为什么说七八十年代的“杀猪匠”很吃香?

在七八十年代的时候,不管是农村还是城市,如果有条件的人家,都要养一头到两头猪,那个年代养猪也是为了卖钱,尤其进入冬月以后,农村家家户户就开始杀猪了,这个时候杀猪匠就开始忙了,杀猪匠不仅是帮助杀杀猪,他还帮助卖猪肉,杀猪匠也会得到一定的回报。

我讲一个真实的例子,那是在75年的时候,我家住在平房里,我家里养老一头猪,进入冬天以后,就开始准备杀猪了,这头猪杀完后自己留下一半自己吃,剩下的一部分拿市场去卖。

但是杀猪的时候必须请个杀猪匠,因为专业的杀猪匠,他们杀完的猪特别的好卖,瞅着面相特别好,想卖掉半条猪肉,也得请杀猪匠帮忙卖,要不自己家卖,一点都卖不出去。

那个年代人生活都挺困难的,养猪也没喂多少粮食,都是野菜掺高粱康,再少量放一些玉米面,猪就喂这样的食物,它也不愿意长,养一年才二百多斤,猪肉都没有多少肥膘。

那个年代人们都是缺油水,买肉都想买带肥膘的,这就需要杀猪匠做手脚,这样才能显示杀猪匠的手艺,他们的技术就是用刀斜切猪肉,这样显得肥膘厚,很快就能出手卖掉。

杀猪匠杀完猪,在帮忙卖掉半条猪肉,给杀猪匠10块钱,还给杀猪匠又2斤猪肉,那个时候工资很低的,大工匠一个挣六十多块钱,一天一个杀猪匠挣十块钱,再加二斤猪肉,这样比大工匠还挣钱。

所以有很多人就干起了杀猪匠这个行业,他们都是有威望的人,要不谁都不愿意请的,杀猪的手艺还要好,还不是那么贪心,把猪杀完后里里外外收拾的干干净净,这样的杀猪手艺才让更多人认可。

进入冬月以后,杀猪匠就开始忙了,东家请西家叫,一天都忙的不可乐乎,这个时候才显得杀猪匠不够用,因为每天都得排号,要不排号杀猪匠绝对不能来,因为他们是太忙了,这就说明了一点,那个年代杀猪匠是最吃香的,你们说是这种情况吗?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