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明明没有狮子,为什么古代石狮子却非常普遍?
古代咱们是与世隔绝么,没有本土的狮子还不带有进口的狮子么。
狮子的主要分布地是在非洲地区,远古时代在亚洲西部与欧洲都有过狮子,但咱们国内并没有出现过,然而,狮子的图形在中国传统文化里却非常常见。
尽管国内没有本土的狮子,但因为古代对外交流,狮子也很早就进入了我国并本土化。
最早记录狮子进入国内的,是在《后汉书》当中,汉章帝章和元年,安息使者进献了大量奇珍异宝与珍禽猛兽,其中就有一对狮子。
虽说狮子主要分布在非洲,但古代的西南亚洲,也有狮子的存在。
像是古代的伊朗、印度,在西亚与南亚很多地方,都存在着亚洲狮,而因为那时候的中外往来比较频繁,所以狮子作为西域猛兽,进入了中国人的视野。
唐朝时期,狮子作为礼物进入国内更多,仅仅是在太宗贞观二十多年里,有记录的进献狮子的记录有有十三次,而进献的国家多达八个。
当然,不仅仅是狮子活体,随之而来的还有大量关于狮子的外域文化。
在印度与西亚各地,狮子是兽中之王,并且有深刻的文化内涵,佛门将狮子吼作为佛法庄严的象征,狮子也是菩萨罗汉的坐骑,在古波斯,狮子是护法神兽之一。
从魏晋南北朝开始,到隋唐这段时间,大量来自于西域的佛教、摩尼教等文化,不断涌入了中原地区,狮子文化,也一起进入了中国。
由于佛法的兴盛,在佛教当中具有极高地位的狮子形象,在中原也成为威严与尊贵的象征。
狮子的形象传播越来越广泛,而与本土的猛兽虎一样,狮子也逐渐成为了一种寓意吉祥的动物被广泛接受,越来越受到了人们的欢迎,其形象出现得也越来越广。
在本土传说当中,龙生九子,其中有一子叫做狻猊,传说中的狻猊形象与狮子酷似,因此很多古人认为狮子就是狻猊,将其视作神兽。
就好像虎一般,狮子的形象正面化之后,大量出现在建筑、绘画等诸多领域。
不过,中国毕竟不是狮子的原产地,很多的狮子形象与真正的狮子有一定差异,而且受到了古代西域狮子文化的影响,这也是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表现。
魏晋时代,狮子就成为了辟邪的象征,而到了唐朝,狮子成为了一种镇墓兽,用以震煞,唐代的陵墓之中,有大量的狮子形状的镇墓兽。
石狮子的出现,最早也是在唐代,出现在阎随侯的《镇座石狮子赋》当中。
由于石狮子当时被人们当做是辟邪与守护神兽,因此人们不仅将其作为镇墓兽,而且还大量将石狮子用于宫殿、衙署、府邸、寺庙的门口,作为守护者出现。
宋朝时期的石狮子,其象征意义当中,增加了吉祥意味,石狮子的造型更加丰富,比方说现在常见的石狮子与绣球的组合,就出现在当时。
从这一时期开始,石狮子不再强调庄严,而流行脖子上有铃铛,风格更加活泼。
之前的石狮子大多都是走态,而宋代以后逐渐成为了端坐模样,经过元明清三朝,石狮子的形象就此固定下来,外来的猛兽本土化,完美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之中。
中国明明没有狮子,为什么古代石狮子却非常普遍?
在古代,大型哺乳动物——狮子生活在非洲和印度。也就是说中国最早是没有狮子的。
追根溯源,狮子起源于12.4万年的非洲东部和西部,大约2.1万年前,狮子才开始走出非洲,最远到达亚洲的印度等地。
中国最早的狮子是汉朝时期,西域向皇帝进献的礼品。
《后汉书·西域传》:章帝章和元年(公元87年),(安息国)遣使献师(狮)子、符拔。意思是说远在西亚的安息国(相当于今伊朗),谴使送给当时的汉章帝刘炟(da)一件礼品:狮子和符拔(一种形麟而无角的动物)。
这在当时的国都洛阳引起了不小的轰动,这是中国人第一次看到如此庞大的食肉动物。狮子威风凛凛的形象震撼人心,从此狮子被国人追捧和热爱。
中国最早没有狮子,但是有一种和狮子几乎一模一样的神话动物——狻猊(suan.ni)。相传它是龙的第五个儿子,形似狮子,平时喜静不喜动,是个宅男。由于久坐寂寞无趣,又喜欢上了吸烟,是吸香炉里的烟火。所以香炉上都刻有它的头像。
古代建筑顶部都有神兽坐镇,按照建筑物的等级高低不同,大殿屋脊上神兽数量不等。但不能超过十个。故宫太和殿装饰最多,有10个,其它大殿都是9个。
按照等级排列为:第一个为骑凤仙人,后面依次排列为龙、凤、狮子、天马、海马、狻猊、狎鱼、獬豸、斗牛、行什。由此看来,狻猊虽然和狮子很想似,却是两种不同的动物。(如图)
狮子传入我国后,人们认为它是一种祥瑞之物,有驱魔镇邪的作用,于是用石头雕刻成像。广泛应用于宫殿、寺庙、佛塔、桥梁、园林、陵墓。但更多的时候用于大门两侧把门看家。
最早的石狮子和真狮子有些区别,毕竟能见过真狮子的人少之又少,工匠凭想象力,加上狻猊和狮子极为相似,两者形象合二为一,创造出了许多憨态可掬的形象。比如在故宫武英殿以东的金水河上有座石桥——断虹桥,桥的望柱上有许多石狮子,还有卢沟桥的石狮子,其实都和真狮子的形象相去甚远。(断虹桥的石狮子是明清时期雕刻的)
石狮子成了一种传统文化。南北地区雕刻的石狮子又有区别。这从南方和北方舞狮可窥一斑,南狮轻巧活泼,北狮威武雄壮,这和地域文化有关。
文/秉烛读春秋中国明明没有狮子,为什么古代石狮子却非常普遍?
狮子的故乡,在非洲,印度,南美等地,相传东汉时期狮子被当着礼物送给当时的皇帝。佛教传入中国,佛教推祟为高贵尊严神兽。不久从印度等地学到石狮雕刻工艺。石狮属于猛兽一般不入室,石狮放于大门口,传说,能带来好风水。摆设右雌左雄,代表男左女右的阴阳哲学,旧习俗为镇宅治邪的作用。
中国明明没有狮子,为什么古代石狮子却非常普遍?
谢邀。
狮子是典型的热带草原动物,主要分布在非洲的热带草原区,而我国的气候类型主要是季风气候,温带草原气候和大陆性气候,所以在我国是没有野生的狮子的。中国古代虽然不是狮子原产地,不过狮子还是有其他渠道进入中国的。
狮子最早出现在中国,应该是在汉朝时期。
佛教传入我国之后,因印度等地区是狮子的原产地,同时狮子看起来十分威猛,佛教便将起纳入作为一种祛妖霹邪的护法兽。
同时在汉章帝的时候,《后汉书》记载“月氏国、安息国遣使献来师子”。这说明当时的大月氏曾经把一头狮子献给汉章帝,应该是汉朝人第一次见到真正的狮子。
而狮子传入中国以来便以威猛著称,因此慢慢便成为了镇宅神兽,久而久之,石狮子就成为大户人家门前的必备装饰。
后来,狮子在中国有了新的含义,受阴阳学说的影响,门口的狮子一般都是成对出现,右边为母狮子,左边为雄狮。在雄狮子脚下,通常还会踩一个球,象征统一寰宇和无上权利,而雌狮子一般脚边会有一只小狮子,寓意子孙满堂,福寿延绵。
中国明明没有狮子,为什么古代石狮子却非常普遍?
象征:权势、威严、尊贵、震宅……
中国明明没有狮子,为什么古代石狮子却非常普遍?
中国古代建筑,上至紫禁城,颐和园,王府,下至四合院,胡同,小巷,宫前,殿前,门前都有姿态各异的石狮子,甚至是铜狮子。皇宫中的铜狮子高大威武,不仅避邪,而且是至高无上的皇权象征、祥瑞之气。北京故宫门口的一对石狮子,俗称北京狮、中国狮,受到了世界人们称赞和喜爱。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