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的长河中青海省是怎么演变过来的?
青海虽然很大,但对于绝大多数中东部的人而言,青海也很陌生,除了青海湖与三江源,对于这个青藏高原上的地域,印象还是很模糊的。
相较于国内其他的省区,青海的建立时间并不算很久,到了清朝才初具雏形。
在古代的时候,青海这个地方长期都属于中原、西域和青藏高原上的王权所交汇之地,因此各方角逐不断,尤其是后来的蒙古,将青海也纳入了范围。
隋朝的时候,曾短暂将青海拿下,但高原上不便镇守,因此也没持续太久。
清朝尤其是雍正时代,对于西北的大规模用兵,最终成功将青海拿下并且稳定建制,形成了如今的青海,至于青海的形成,也是中原与西北、蒙古、藏地不断交融的结果。
位于青藏高原的东北部区域的青海,其北部就是著名的祁连山脉与河西走廊,向东可以进入关中平原,向北进入蒙古高原,向西是西域地区。
先秦时期,青海的东部地区生活着很多的羌人,只不过那时候这些羌人与中原都并没有什么往来关系,而且他们的发展水平也很低。
汉朝武帝时代,为攻打匈奴,在河西走廊设立了四个郡,并开始攻打河湟谷地的羌人。
也就是在这个时期开始,汉朝在青海的湟水谷地设立了护羌校尉,经略湟水一带。
可以说,直到汉武帝时期,中原王朝才正式开始了对于如今青海东部地区的经营,之后的数百年岁月里,中原对于青海的掌握,也基本局限于在东部地区。
大致上在中原的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征伐战乱不绝,而这个时期,吐谷浑人进入青海与甘肃这一大片地区,建立起了著名的吐谷浑汗国。
吐谷浑存在了很长时间,也基本都是青海一带的实际掌握者。
只不过吐谷浑的实力起伏很大,在十六国时期,青海的河湟谷地一带也经常被其他的国家所占据劫掠,而隋朝时期,成功攻伐青海东部,但没多久,隋朝就没了。
吐蕃王朝建立以后,将诸羌悉数吞下,但当时的青海掌握在唐朝的手里,直到玄宗时期因为安史之乱影响,唐朝元气大伤,青海与安西四镇都落入吐蕃手里。
从唐中期到两宋时期,青海整体上分成两个部分,东部河湟谷地长期属于旁边的大王朝,而剩下部分则长久处在支离破碎状态,宋朝、西夏与金朝都相继掌握过青海河湟谷地。
蒙古兴起以后,攻打金朝跟西夏,在1227年成功把青海的东部并入蒙古,元朝建立后,青海被纳入了当时的甘肃等处行中书省。
元朝也没持续很久,都不到百年就被明朝取代,而明朝在西北的掌握剧减。
洪武六年,太祖改西宁州为卫所,设立塞外四卫,掌握着青海东部,并且施行土汉结合的羁縻制度,当时明朝对青海的掌握非常有限。
也正因如此,从十六世纪初开始,卫拉特蒙古之一的和硕特部进入西海,而那时的明朝焦头烂额内患不断,根本没空管,和硕特部迅速兴起。
公元1637年,和硕特部固始汗借准噶尔部力量,消灭青海的喀尔喀蒙古,然后继续向南,最终建立起了包括了几乎整个高原的和硕特汗国,随后大量蒙古部族进入青海。
清朝入关初期,也没能力与心思与管青藏高原,到了雍正时期,清朝接连平定了准噶尔部与喀尔喀的几次反叛之后,将目光对准青海。
当时的和硕特汗国罗卜藏丹津也公然叛离清朝,雍正帝当即发兵,带兵的就是年羹尧。
经过多番征伐,最终基本廓清了青海与西藏,在雍正二年的时候,清朝就在青海设立了青海办事大臣,统辖青海蒙古二十九旗与南方的诸多藏人部落。
不过,刚开始清朝对青海的管理,还是主要依托当地的寺庙部族,朝廷本身的掌握很薄弱。
清朝完成了对于青海的用兵以后,将原本明朝设立的西宁卫改成了西宁府,沿袭明朝在青海的土司制度,而当时的西宁府属于甘肃管辖,并不是属于青海,毕竟还没有青海。
在清朝的时候,并没有正式建立青海这个省,但其雏形已经出现确定,而且有意思的是,西宁与青海,在清朝是被分开管理的。
直到清朝没了以后,甘肃与青海东部被马家军掌握,驻守西宁的马麒向青海拓展,并且借助北洋力量,成为了甘边宁海镇守使兼蒙番宣慰使的头衔。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青海蒙番宣慰使与西宁这两个辖地,正式融合在了一起。
在此以后,马家军这支军阀掌握青海长达四十年岁月,在此期间,南京方面在1928年正式设立了青海省,治所西宁,次年,青海省正式就诞生了。
青海的总面积超过七十万平方公里,但也仅有两个地级市,六个自治州,毕竟这里的人口实在是太少了,高原上也承载不了那么多人口。
整个青海,常住人口只不过六百万而已,这比南京的在籍人口还少两百多万。
大致上,青海的城镇与人口,几乎都聚集在东部条件比较优越的湟水谷地,也就是青海湖的周边地区,至于青海的其他地方,人口都很少。
除了汉,青海有大量的藏、蒙古、回、土、撒拉等族群,是蒙古、汉、藏诸多文化汇聚之处。
高原之上虽然土地贫瘠,但青海的资源却非常丰富,无论动植物还是矿产、水利、新能源等等资源,这里是诸多大河发源地,被称作是亚洲水塔。
整体来说,青海在古代的时候,长期就是中原王朝与蒙古、藏地相互争夺的重点,毕竟青海的地理位置很重要,直到清朝时期才基本形成,在近代正式确定为青海。
在历史的长河中青海省是怎么演变过来的?
青海省位于中国西北地区中南部,“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东北部,东西跨1200千米,南北纵贯800千米,面积72.23万平方千米,人口566万。
青海省一般海拔3000米以上,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等江河源区。北部有祁连山,中部有昆仑山,南部有唐古拉山,其间分布有柴达木盆地等;布喀达坂峰海拔6860米,为本省最高峰。日月山以西有我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青海湖,青海省即以青海湖而得名。
青海省现辖2地级市,6自治州、4县级市、27县、7自治县及6市辖区,省会西宁市。
青海省具有悠久的历史,在湟水河谷已发现距今4000多年前的氏族社会文化遗址。
青海古为西戎之地,汉时为羌地。羌族于公元前2世纪移居于青海。
前121年,西汉骠骑将军霍去病进军湟水沿岸,在今西宁市以西置临羌县。汉廷置护羌校尉,掌管羌族事务。
汉神爵二年(前60),羌人首领大多降汉,汉宣帝分别封为王、侯、君,并于河湟地区置金城属国以安置降羌。先后置允吾、安夷、破羌、河关四县,与此前所设置之临羌县并隶属金城郡,郡治允吾(今民和县东南下川口)。
汉平帝元始四年(4),汉廷置西海郡,郡治今海晏县三角城。
汉献帝建安十八年(213),分金城郡西部地区置西平郡,郡治今西宁市。
(西宁古城)
三国魏、西晋时,东部黄河以南属陇西郡;以北及湟水流域分属金城郡和西平郡,余为羌人驻牧地。
十六国时,东部河湟地区先后经历了前凉(汉)、前秦(氐)、后凉(氐)、南凉(鲜卑)、西秦(鲜卑)、北凉(匈奴)等地方政权的更迭统治。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今玉树州地区大部属苏毗国(苏毗为古族名,一说因其首领姓苏毗而得名;羌人的一支,分布于今西藏北部及青海西南部,属民约3万户;唐初为吐蕃所兼并)。西晋怀帝永嘉(307~313)末年,鲜卑族慕容部吐谷浑率部西迁,入据青海。
北魏时,河湟地区属鄯善镇,后改鄯州,治今海东市乐都区。北周时,河湟地区属鄯、廓二州,鄯州领乐都、湟河二郡;廓州领洮河、达化二郡。南部今果洛地区为党项羌活动区域。
隋炀帝时设置西平郡(原鄯州)、浇河郡(原廓州)、河源郡、西海郡。
唐初,东部属鄯州(后改称西平郡)、廓州(后改称宁塞郡)。安史之乱期间,地入吐蕃。
北宋初,河湟地区为吐蕃唃厮啰政权所据,先后建都于廓州(今贵德县境)、宗哥城(今海东市平安区境)、邈川(今乐都区境);宋仁宗明道元年(1032),定都青唐城(今西宁市)。
(贵德古城)
宋哲宗元符二年(1099),宋军进据河湟,在青唐建鄯州,在邈川建湟州,改唐代廓州为宁塞城,均属秦凤路。
宋徽宗崇宁三年(1104),改鄯州为西宁州。
金太宗天会九年(1131)和西夏崇宗大德二年(1136),河湟地区先后属金与西夏。
元代,东北部黄河以北湟水流域,属甘肃行省西宁州;黄河以南今循化、贵德县地,属陕西行省积石州和贵德州;牧区分属吐蕃等处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直隶宣政院。
明代时属西番地。明太祖洪武六年(1373),改西宁州为西宁卫。八年,在黄河南岸设归德千户所,隶属于陕西都司下的河州卫;南部地区设朵甘都司,隶属陕西行都指挥司河州卫;日月山以西牧业区设安定、阿端、曲先、罕东四卫,受西宁卫节制。又在黄南、海南一带设必里卫、答思麻万户府等。明末至清,北部牧业区属青海和硕特蒙古政权辖地。
清雍正三年(1725),东部属于甘肃省西宁府,西和南部统隶钦差总理青海蒙古番子事务大臣衙门(统称青海办事大臣、西宁办事大臣),直隶中央理藩院。
清代在青海东部农业区还推行由明代土官承袭来的土司制度,广大牧业区将青海蒙古各部落改为内藩,按照内蒙古“札萨克”制度分编两翼盟,并设立29旗,在藏族地区玉树四十族分设千户、百户,均属西宁办事大臣。
(玉树土司城)
进入民国,青海省渐渐浮出历史长河的水面。1912年撤销西宁办事大臣,改设青海办事长官。1913年,东部属甘肃省西宁道,西与南部先后改隶蒙番宣慰使与甘边宁海镇守使节制。
1928年正式设青海省,以其境内有青海湖而得名;治西宁县。
1949年青海省辖西宁市、玉树专区和18县、2设治局。
1950年1月1日,青海省人民政府正式成立;省政府驻西宁市。
其后,省内行政区划多变。至2004年,省行政区划始成今状。
(图中海东地区为今海东市)
青海省属典型的高原大陆性气候。
青海自然资源丰富。总林木蓄积量3063.57万立方米。可利用草原3333.33万公顷,约占全国可利用草场15%,为全国五大牧区之一。水资源相当丰富,全省湖泊水面积大于1万平方千米的有266个。已探明储量的矿产有60多种,以池盐、石棉、钾盐、镁盐、水晶、硼砂、铅、锌等储量大,品位高;石油、铝、铜、铬、钴、镍、铁、金等皆有一定储量。此外,天然气、煤炭、太阳能、风能资源相当丰富。有经济动物250多种。野骆驼、野牦牛、野驴、藏羚羊、盘羊、白唇鹿、雪豹、黑颈鹤、黑鹳等10种为国家一类保护动物。此外,二类保护动物20种,三类保护动物9种。现已发现药用植物500多种,纤维植物500多种,野生油料作物70多种等等。
(青海雪豹)
青海省耕地多集中在东北部河谷、柴达木盆地和海南藏族自治州,主产春小麦、青稞、谷子及油菜、胡麻等。牧业中主产牦牛、犏牛、骆驼等。
青海现已初步形成了机械、石油、电力、建材等重工业和纺织、食品、盐业等轻工业相互补充的工业体系。
青海特产以名贵毛皮及其制品最为著名,如西宁羊毛、黑紫羔皮、羊绒、旱獭皮等。
公路是青海最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109、214等多条国道纵横全省;京藏高速公路已通至西宁。铁路主要有兰青及青藏铁路。民航以西宁为中心可通往国内10多个大、中城市。
青海自然风光雄奇壮美,游览胜地众多。可可西里已被联合国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湖水面积4583平方千米的青海湖为中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西宁东关清真大寺是中国西北最大的清真寺之一,具有中国古典宫殿建筑特点和独特的民族风格;其他名胜还有湟中塔尔寺、日月山等。
(美丽的青海湖)
图片皆选自网络。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