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为什么没人敢闯红灯?

之前有一个流传甚广的传闻,说日本人之所以行人闯红灯的少,是因为行人闯红灯,出了事故负全责,撞死白撞,所以日本行人不敢闯红灯?

日本人在很多方面显得守规矩,跟素质真没有太大关系,不然也不会连往太平洋里倾倒核废水这种事都做得出来,要说日本没人敢闯红灯,也只不过是个公知说法而已。

以前流传的版本,不外乎就是日本人素质高,还有就是说日本人闯红灯出了事,那么行人要负完全责任,这两点其实都不对,在日本,因为闯红灯的后果很严重,所以确实很少有人闯。

首先说日本闯红灯的责任问题,行人闯红灯自然是有错在先,但并不代表机动车就不需要承认任何的责任,因为日本的法律也是倾向于弱者的。

如果是车红灯人绿灯,那么车辆全责,如果车绿灯人黄灯,那么车辆七成责任,若人车都是红灯,车辆负八成责任,如果车绿灯人红灯, 那么车辆还要负三成责任。

说白了,即便是车辆绿灯同行,而人行道上是红灯,这时候有行人因为闯红灯出事,那么车辆还是要负三成责任,剩下七成责任属于机动车。

从现实中日本施行的法律来看的话,即便是有行人在日本闯红灯,然后出了事故,那么也不可能机动车完全没有责任,所以日本人因此不敢闯红灯的说法是错误的。

当然,在日本不管是行人还是车辆,闯红灯的后果可没那么轻松,国内通常也就扣分、罚款之类的,但在日本,无视信号灯要被处三个月监禁或者五万日元以内的罚款。

日本绝大多数的城镇地方,都安装有监控摄像,倘若有人或者车辆闯红灯的话,那么就要受到相当严格的惩处,在严格的法律威慑之下,自然降低了以身试法的数量。

很多人觉得日本人的整体素质非常高,所以使得日本人遵守规矩,如果以比例来说,守规矩的日本人自然还是很多的,但若说没有乱来的日本人,那是不可能的。

不管是东京这样的大都市,还是日本的很多小城镇,闯红灯的现象虽然少见,可并不是完全不会发生,尤其是年轻人,日本的老人反而守规矩的多,这倒是与国内有些相反。

日本有一种“现世”文化,认为所有的人都要与周围的人结合在一起才能够生存,人们彼此监督互相提醒,使得日本形成了一种规矩森严,相当压抑的环境。

说的简单点,若是在日本有人想要闯红灯,周围人不会阻拦,而是会指桑骂槐,用各种语言等明里暗里进行“冷暴力”,最终让想要闯红灯的人后退。

日本为什么没人敢闯红灯?

不要拿日本鬼子来提问,俄罗斯也是没有人敢闯红灯的,你要闯红灯发生交通事故汽车撞到你不论死或伤开车的司机都没有责任,而且你还要承担人家的汽车损坏修理费!这就是有些国家行人不敢闯红灯的道理!

日本为什么没人敢闯红灯?

在日本,日本人最看重的就是拥有时间观念并且准时的人,但是有一种情况,日本人就算是违背时间观念,也不敢去触碰它!那么它究竟是什么呢?它为什么让日本人如此的心惊胆战!

它就是日本的交通法规。日本的交通法规究竟有多严厉,让守时的日本人,即使面临着上班迟到会被处罚的情况,他们也不敢去违反它!

最近看到一个2019年日本警视厅公布的车祸死亡数据,日本在2019年有3215人因交通事故死亡,为有该项统计以来的新低!

日本作为全球车祸死亡率最低的国家,他们的交通法规确实很有效,特别是对于闯红灯这一条,让大多数的行人和汽车都不敢去闯红灯。

下面就来看看为什么日本人没人敢去闯红灯吧!

日本人有很准时的时间观念,即使他们上班快要迟到了,也不敢去闯红灯

众所周知,日本人是非常看重时间的,他们的时间观念可谓是深入人心,从小就开始培养的,所以日本人是非常注重准时这一时间观念的,但是有一种情况,却打破了他们的这种准时思想!

那就是不敢闯红灯这一行为,打破了他们的准时的时间观念。在日本,虽说日本人非常注重时间观念,他们基本上在很多场合都是准时准点的,但是当他们遇见等红灯这种情况,他们宁愿违背时间观念,也不想去闯红灯。

一方面是因为他们可能有忧患心理,知道闯红灯可能会导致自己发生意外,从而觉得没必要为了生命而去冒险!

另外一方面是因为即使没有准时到达,对自己的影响也不是很大,毕竟迟到也只是偶尔一次,长期累积下的信任,不会因为这一次迟到而变样!

即使日本人有很强的时间观念,但是当他们面临大是大非的选择是,他们也会做出一个理智的选择吧!

日本人不去闯红灯,与他们本身的高素质有一定的关系,但是起作用的应该是日本的交通法规

日本人是世界上公认的高素质国民,日本人不去闯红灯,这与他们的高素质或多或少有一些关系,但是我觉得这和日本人的忧患心理一样,这都是不是最重要的原因,最重要的应该是日本的交通法规。1.汽车无故鸣笛、对步行者鸣笛,罚款2万日元以下。

机动车鸣笛不可以随意使用,而必须在紧急或必要的情况下使用,比如:视线不可及的街道转角或十字路口;为避免危险情况发生时;在竖有“请鸣笛”的提示标志的指定场所。如果在明确标有“请鸣笛”标志的地点没有鸣笛,那么处罚的更重,罚金为5万日元以下

2.忘记关窗、忘记拔车钥匙;离开车时没有熄火,罚款5万日元以下。

这种情况,在我国一般不会受到处罚,反而会受到善意的提醒,而在日本直接是5万日元以下的罚款。如果遇到爱车因此失窃事件,自己不仅还要找车,而且还要缴纳一定的罚款。想想确实有点心痛。

3.在前面或对面有车辆行驶,或有行人的情况下开远光灯,罚款5万日元以下。

原则上夜晚行车要开远光灯,但当前面或对面有车辆行驶,或者有行人的时候要换成近光灯。如果你没来得及换成近光灯,那么你就做好接受罚款的准备吧!

4.开车打电话、使用手机等,处3个月以下拘留并且5万日元以下罚金。

5.穿拖鞋、高跟鞋开车的,处罚款5万日元以下

对于开车不能穿的鞋,在日本各都道府县有不同的规定,但大致上、高跟鞋、拖鞋这类都是不被允许的。这在我国也是如此,但是发款没有这么高,日本这确实有点严厉了,动不动就是几万的罚款!

6.未携带机动车损害赔偿责任保险证,罚款30万日元以下。未购买保险者处1年以下拘留或50万日元以下罚金

说到这一点,这确实有点恐怖了,这罚款直接上10万日元了,面对一般中等收入的家庭,这负担还是挺大的了!有这么严厉的交通法规,谁还敢去违反交通规则,更别说去闯红灯了!

日本交通法对于人、车闯红灯有很明确的处罚定义与措施

日本的交通法规确实严厉,不仅针对机动车,而且还有针对行人的!

下面我们来具体看看日本对于行人闯红灯的惩罚力度——处3个月以下监禁以及5万日元以下的罚款,换算成为人民币约合3000元左右。

即便是高收入群体,面对着高额的罚款估计心里也得掂量掂量,更何况除了罚款还有监禁在等着你呢?谁还敢闯红灯?

更值得一提的是,在日本的相关规定中是没有强势、弱势之分的。通俗地讲,如果行人因为闯红灯被正常行驶的汽车或者摩托车撞了,那么行人将承担本次事故的全部责任,自己掏腰包看病,如果事故另一方车辆有损坏,还需要对车主进行相应的赔偿。

这也就打破了很多行人的侥幸心理,踏踏实实等信号灯了。即便是在通勤高峰的涩谷,行人们也都自发等待交通信号灯的指示,几乎没有破坏规矩的人出现。

而对于机动车闯红灯来说,那就更为严厉了

日本对于机动车闯红灯的处罚力度也是相当的严厉了,不仅扣分2分,而且罚款也是上万的日元,这还只是没有造成交通事故的处理方法。如果造成了交通事故,闯红灯机动车所在方直接全责,负责事故当事人的所有费用,同时还得负责面临罚款!

怪不得日本人开车出行的人很少,可能交通法规这也是影响他们的一方面吧!

总而言之

日本的却是交通死亡率最低的国家,这与他们的高素质有关系,同时与他们的忧患意识也有关系,我认为起主要作用的还是严厉的交通法规,毕竟涉及到每个人的很大部分个人利益时,人们都会三思而后行!

希望这种法律法规约束的行为,最终真的能够转化成国民的意识!

我是66🐠,希望每天和你涨知识!

日本为什么没人敢闯红灯?

谢邀:日本人闯红灯撞死白撞。反过来车进入小区司机不敢呜笛,否则扰民埃打白打!宪兵队里刑法无情!

日本为什么没人敢闯红灯?

日本法律执行的严,记得当时去日本翻译特意强调:路边的菜地,果树别去碰。在国内随手摘点最多陪钱。在日本,如果遇到较真的事主报警,真要坐牢的(不是拘留)。有过好多先例。

至于闯红灯,日本好多市区车子过绿灯速度50—60码?就问你敢不敢闯?

日本为什么没人敢闯红灯?

网上有很多关于日本人不闯红灯、不随地吐痰、不乱丢垃圾、主动让座的说法。如果要按以往国内的公知说法无非会说日本人懂礼貌素质高。请问一个素质高的民族会发动侵略战争屠杀手无寸铁的邻国平民吗?也许有人会说那是几十年前的事了,那么战后日本人的素质提高了吗?貌似往太平洋里倾倒核废水这种事造成的污染性要远远大于随地吐痰、乱丢垃圾吧?

曾有人问过一个生活在中国的日本人:“你敢不敢闯红灯?”这个日本人回答说:“这不是敢不敢的问题。基本上日本人是很少闯红灯的。不过如果我所在的团队闯红灯,那么我就会跟着一起闯”。这句话直接点出了日本人在社会生活中的从众心理。从众心理其实不只日本人有,只不过这种心理在日本人身上表现得特别明显。中国古人提倡一种君子慎独的精神,然而这种精神在日本人身上是不存在的。

事实上日本是一个极其复杂矛盾的国家:他们黩武而爱美、尚礼而好斗、喜新而保守、忠贞而善变......我们在看与日本有关的新闻资讯和影视作品时总能见到日本人和别人打招呼时彬彬有礼的形象。然而日本人这种讲文明讲礼貌的行为处事风格实际上是一种基于环境的仪式化行为。日本文化其实是一种特别重视形象的耻文化,而这种文化的核心要点就在于绝不能在人前失了形象。

日本人在国内交往中对客人非常有礼貌,在国际交往中对外国人相当有礼貌,但日本人对服务员或自己的下级之类的人就不会讲礼貌了,换句话说日本人的讲礼貌其实更多是为了在人前塑造形象。世界各国普遍遵守“女士优先”的原则,然而在日本公司如果一男一女等电梯一定是女的按住电梯按钮殷勤微笑,而男的则直接大摇大摆捷足先登,双方对此都觉得习以为常。

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期间去俄罗斯看球的日本球迷在比赛结束后因为自觉清理观众席上遗留的垃圾上了新闻,然而同样是在世界杯期间日本国内的球迷在东京涩谷彻夜狂欢后留下了满地包装袋、烟头、酒瓶、庆祝道具。事实上日本人平时在公共环境下确实不乱扔垃圾,可当一大群人聚在一起狂欢之后可就难说了,因为所有人都想的是反正也没人知道是我扔的。

日本人在不闯红灯、不随地吐痰、不乱丢垃圾这些方面平时一般都还是比较守规矩的,不过这其实真和所谓的素质高什么关系,而是长期养成的行为习惯使然。我们就以不闯红灯为例看看日本人是如何养成这种行为习惯的:日本人是相当注重时间观念的,然而即使在要迟到的情况下也少有日本人会闯红灯。日本因此得以成为全球车祸死亡率最低的国家。

我再次强调这绝不是因为日本人天生素质高。之前也有一个流传甚广的传闻是说:在日本行人闯红灯出了事故要负全责。这意味着即使被撞死了也得不到任何赔偿,所以日本的行人都不敢闯红灯。这种说法其实和所谓日本人天生素质高一样也是假的。无论日本、中国还是全世界任何一个国家的道路交通法其实都在一定程度上对行人一方是有所倾斜。

当今世界各国的法律体系大体分为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中国、日本、法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奥地利、瑞士、荷兰、比利时等国以及非洲、拉美的法语国家属于大陆法系;英国以及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马来西亚、新加坡、南非、印度、巴基斯坦等英国的前殖民地、附属国属于英美法系。英美法系中有一个“衡平法”的概念,目前大陆法系国家也正在逐渐引入这一概念。

所谓衡平法其实就是在强势群体与弱势群体之间进行平衡的法律。尽管都说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然而不同的人在社会身份地位上却无法做到平等。当弱势一方与强势一方对簿公堂时其实仍处于相对不利的状态,所以这时法律有必要对弱势一方进行适当的倾斜,然而这种倾斜一旦过度就会导致弱势一方有恃无恐。说到底法律毕竟是要保护正当一方的权利,而不是造成一种“谁弱谁有理”的结果。

为什么世界各国的道路交通法会对行人有所倾斜呢?一则行人的血肉之躯在汽车面前处于弱势地位;二则在当初各国制定交通法规时能买得起车的人比行人在社会地位上也更强势。在这种状态下如果不对行人有所倾斜会怎样呢?我们假设如果一个人是因为有视力残疾没看见红灯而误闯了,这时司机即使看见了这个人也不一定会及时刹车,因为反正撞了人也是那个闯红灯的行人的责任。

退一步讲即使这个闯红灯的人就是故意的,那么在还能来得及踩刹车避免事故的前提下该不该踩呢?如果规定行人只要闯红灯就是全责,那么无异于告诉司机可以不踩。因此世界各国在处理交通事故时对行人一方或多或少都是有所倾斜的:即使行人确实有闯红灯的行为,那么也要看司机是否留足了安全距离、是否尽到了观察义务。如果司机把这一切都做到了,那么确实就是闯红灯的行人负全责。

反之但凡司机一方能挨着一点责任,那么通常都不会判行人负全责的。日本法律在这点并没什么特殊的:如果事故发生时是车红灯人绿灯,那么车辆一方负全责;如果车绿灯人黄灯,那么车辆一方负七成责任;如果人车都是红灯,那么车辆负八成责任;如果车绿灯人红灯则比较复杂:这种情况会先判明司机是否留足了安全距离、是否尽到了观察义务。

如果司机确实做好了各项安全工作,那么在这种情况下的确是闯红灯的行人负全责。如果司机一方存在一定的责任过错,即使这种过错远远不及行人闯红灯的危害性大,那么司机通常还是要承担三成左右的责任。所谓“在日本行人只要闯红灯,出了事故就要负全责”的说法其实并不属实。尽管日本并不是说行人闯红灯就一定负全责,不过日本对闯红灯这种行为的处罚力度确实是相当大的。

日本道路交通法第7条规定:如果违反或无视信号灯将受到拘役3个月或5万日元以下的罚款。这项规定有一个重要的前提:无论有无车辆有无危险,只要是违反就要受到惩处。哪怕是一条平时很少有车经过的支路,哪怕这会儿路上真就是一辆车都没有,只要是红灯就不能过去。这样就堵住了有些人的借口:这会儿没有车辆过来,所以不看信号也可以过。

日本绝大多数的街道都安装有监控摄像。即使是在一些车流量少的偏僻路段闯红灯也会被监控拍下来。在这样的路段闯红灯可能也确实没造成事故,然而还是会因为闯红灯这一行为而受到惩罚。尽管并不是说行人闯红灯就一定是全责,不过闯红灯这种行为会对损害赔偿造成很大影响。即使是受害者,但如果是自己乱闯马路造成的,那么所能获得的赔偿将会减少。如果是加害者一方闯红灯,那么赔偿额度就会增加。

这样一来也有效杜绝了碰瓷事件的发生。如果有人在红灯状态故意制造事故敲诈司机,那么有可能得到的赔偿还不够支付罚款。闯红灯本来就可能给自己造成一定的人身伤害,而即使因此受害也不能逃避法律的惩处。在严格的法律威慑之下自然降低了以身试法者的数量。严格执法是日本能有效减少闯红灯这种行为的主要原因,此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通过对国民长期的教育让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我在上文曾提到过日本是一个很重视人前形象的民族,所以日本社会有一种相当强烈的规则意识。日本的学校对学生的规则教育进行很严:在课堂或者外出的教育中老师会反复说明包括交通规则在内的各种社会规则。日本学校会要求屡教不改的学生请家长来学校一起教育。这是因为规则在日本是一件重要的事情。日本学校对规则教育的重视程度甚至超过了成绩。

日本有一种“现世”文化:认为所有的人都要与周围的人结合在一起才能够生存。人们彼此监督互相提醒,从而使日本形成了一种规矩森严的环境。这种环境的负面性在于会使生活在其中的人感觉压抑,然而这种环境也有积极的一面。比如当有人要闯红灯时周围的人会各种指桑骂槐:用各种语言明里暗里进行“冷暴力”,从而对想要闯红灯的人造成强大的心理压力。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