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上海滩的头号流氓大亨黄金荣为什么没有像杜月笙一样去香港?
谢谢好友邀请!
原创回答!我是今日头条阿邦61!
旧上海滩,提起流氓大亨黄金荣在当时可以说是无人不知。也可以说,当时很多人不知道上海市市长是谁,但一定知道黄金荣!
由此可见,黄金荣的恶名还是蛮大的。
上海解放后,为什么黄金荣没有同杜月笙那样远走他乡呢?
这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黄金荣当时年事已高,八十多岁了,也知道时日不多了,经不起颠沛流离的折腾,而且还有叶落归根的传统思想,他不想死在异国他乡!
第二,黄金荣臭名昭著,但是他在对待上海的共产党人上,没有像杜月笙那样为蒋介石效力,所以手上没沾多少共产党人的血,就是上海解放了,人民政府对他没有多少帐算。
第三,黄金荣看清了形势,积极同政府配合,在报纸上刊登启事,要求手下门徒不要滋事生非,不能同政府对敌,做一个本份的上海市民。这一则启事确实起了很大作用,黄金荣的门徒规矩老实了很多!
黄金荣本人也积极服从改造,还扫起了大街,这无疑给其门徒起到了很好的带头作用。
能够平静老死在故土的黄金荣,是他看清了形势,积极配合政府才有这样的结局。
这也是流氓大亨黄金荣一生中的万幸!
(谢谢阅读!人生,看上去很美!我是今日头条阿邦61)
旧上海滩的头号流氓大亨黄金荣为什么没有像杜月笙一样去香港?
黄金荣是一个被称为流氓的人,可是这个人虽然被称为流氓,却不是一个碌碌无为,每天只知道吃喝玩乐的大亨,而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创下了一份属于自己的家业。就在全国就要解放的时候,
杜月笙拖家带口去了香港,蒋介石也曾劝过黄金荣离开大陆去香港和台湾发展,可是黄金荣却在最后拒绝了这一建议,这又是为什么呢?
第一个原因我们想想便会知道,那就是人特有的嗜栈恋权特性。为什么这么说呢?那是因为当时的黄金荣作为一个在上海滩叱咤风云的大人物,经过数年的打拼有着一份庞大的家业,例如人们众所周知的“大世界”,所以他便舍不得放下这么大的家业离开;其实道理很简单,这就像你本来在一个城市拥有着不错的人脉和产业,突然一天有人让你离开这里,去一个新的地方重新发展时,你会同意吗?再说,黄金荣在上海打拼的时间不短,这当中的辛苦不言而喻,所以黄金荣自然也就不愿意将自己多年打拼的劳动果实白白丢弃,这便是黄金荣也就没有像杜月笙那样直接去香港的第一个理由和原因。
而第二个原因和理由便是当时的黄金荣的年龄是很高的了,经不起这样的奔波,所以黄金荣没有离开大陆也和年龄有一定的关系。第一是因为年龄过大,去香港就要长途奔波,当时的黄金荣年龄已经属于高寿了,经不起这样的折腾;再加上人是越活越看的开,而黄金荣对于解放也是保持着一种不冷不热的中立态度。因为他清楚的知道自己只是一个商人,也没有卷入什么政治漩涡,所以也就不会有什么大的灾祸,不得不说黄金荣当中厉害的拿捏其还是很老道的。
最后一个理由便是落叶归根的传统理念,我们在之前已经说过,黄金荣不走有很大的原因是因为年龄过大,不愿意遭受长途奔波的苦楚,所以才没有离开大陆去往香港。所以我们可以从中衍生出这样一个结论,那就是黄金荣想要在大陆上海去世,不愿意客死他乡。老一辈的人都有一种家乡情怀,他们怀恋家乡,怀恋故人,所以在自己老的时候便不愿去往异地,这也就回答了本次问答的问题“旧上海滩的头号流氓大亨黄金荣为什么没有像杜月笙一样去香港。”
综上所述,黄金荣在解放上海前期没有离开大陆是有着多种多样原因的,当中有出于自己利益的考虑和衡量,同时也有出于传统思想的制衡和掣肘,当然也有年龄的客观问题,可影响黄金荣思考和判断的原因我想还有很多,我只不过是抓住了几条重点来写,供大家参考和理解。
旧上海滩的头号流氓大亨黄金荣为什么没有像杜月笙一样去香港?
解放战争后期,很多上海的有钱人都跑到台湾和香港去了,前两年吴宇森导演的大片《太平轮》就讲述了这方面题材的故事。
青帮三大亨在上海是典型的黑帮势力,垄断鸦片贸易,坏事做绝,很怕遭到人民的报复,出走上海貌似是最好的选择。
杜月笙和黄金荣这个级别的人绝非是太平轮中的贫困阶层,想走而买不到船票,在上海解放之前,介于蒋介石和黄金荣的复杂关系,蒋介石曾多次劝说黄金荣到台湾去,已经出走香港的杜月笙不希望他去台湾,反而劝说他去香港。
然而黄金荣哪都没有去,就留在了上海,今天纵横就跟大家来探讨一下黄金荣为何没有出逃台湾和香港。
黄金荣年事已高,与其死在海上,不如死在上海黄金荣是1868年生人,到1948年的时候正好80岁高龄,杜月笙则是1888年,当时正好60岁,两者相差20多岁。
你让一个80岁的老爷子从海路颠簸去一个不熟悉的环境,估计不死在路上,到了地方也会闷死。民国时期的交通条件相对现在是差多了,以黄金荣当时体弱多病的状态,在船上晕一下船可能就过去了。
黄金荣特别精,自己80多岁了,到香港去了无非是做了一块招牌,不像杜月笙还想去折腾折腾,而且黄金荣也知道自己是上海的猛龙,到了香港还真就未必能过江,在上海法租界混了一辈子,没做过老二,到了香港受制于人,那还不如不去。
别说是黄金荣这么大岁数,这么高的心气,就是杜月笙才60多岁,到香港仅仅两年就挂了,当时杜月笙看着报纸上黄金荣在扫大街的消息而唉声叹气,心里说让你走你不走;估计黄金荣看杜月笙去世的消息也是唉声叹气,心里说还不如留在上海扫大街好。
其实,黄金荣扫大街,不过是做做样子,并没有天天扫,你想想一个80多岁的老爷子,谁能把他怎么样。最后让黄金荣写了一份“悔过书”公开登报,算是给了一个交代。
黄金荣的财产都在上海,离了上海就成了穷光蛋黄金荣从名词就能看出来是一个好财的人,当时黄金荣在上海有很多产业,其中“大世界”是他最大的财产,据说当时“大世界”每天都能接纳两万多次的顾客,是上海地标性的游乐场所,每年带给黄金荣的收益是巨大的。
而1948年的时候黄金荣为了持续经营大世界,跟房主签订了十年期的场地费用,假如这个时候黄金荣走了,这笔钱估计就打水漂了。
1937年淞沪会战的时候黄金荣没有走,到1949年的时候自然也不会走,上海有太多他舍不得的东西了。
以黄金荣在上海的产业为支撑,晚年生活过的比杜月笙强的不是一星半点,到了香港后的杜月笙想要复出,却得不到香港黑社会方面的支持,想要回上海还要受到台湾军统方面的压制,杜月笙是真真正正的把香港待成了自己的大监狱。
黄金荣有三大爱好,吸大烟,搓麻将,下澡堂一个都不能少。
这三大爱好是黄金荣晚年生活的支撑,当时杜月笙劝他到香港的时候,黄金荣说:“月笙,你替我想想,假使我去了香港,头一样,差馆里发现我抽大烟要捉。第二样, 你叫我到那里去找碰铜棋的搭子? 第三样,香港有没有澡堂? 能不能容我这八十多岁的人每天去泡趟浴,这些都是问题。”
(《远大前程》中黄金荣的原型)
黄金荣的迷之三问让多次到香港的杜月笙无法回答。
解放后,黄金荣的家里藏了大量上好的烟土,够黄金荣自己抽到下半辈子的,黄金荣做了一辈子鸦片生意,不给自己留点对不起行业啊!
晚年的时候,黄金荣的家里也是几十口上百口的人,成天小麻将搓着,洗澡堂泡着。
实际上,黄金荣要是在家里抽烟打小麻将谁也不会对他怎么样的,当时青帮还有一些兄弟,真要是把他逼急了,大不了是两败俱伤。
杜月笙相比于黄金荣来说,还是野心太大,跟国民政府关系走得太近,本身就是黑帮人物,硬要把自己整成官员,杜月笙要是当了上海市长,估计蒋介石的脸都得埋到耗子洞里。
旧上海滩的头号流氓大亨黄金荣为什么没有像杜月笙一样去香港?
黄当时已年逾八十,淡出江湖多年,不想死在外面,地下党也与黄达成和解。只要黄不跟共产党作对,并缴出门徒名单,共产党不计前嫌,不为难他。后来双方并未爽约。解放后不久,黃病死在上海,算得善终。杜若不走,估计也不会为难他。但杜这人一生把名声看的很重,不愿让人看不起,去了香港。杜很聪明,不去台湾。因在抗战胜利后,蒋认为杜已无什么利用价值了,又怕沾上黑道,影响名声,纵容流氓在火车站打出标语,污称杜为大流氓,反对杜回上海。上海被围,杜找蒋去美护照,蒋要杜出十万美金。杜拿不出,作罢,只的趋避香港。杜叹道:说我是流氓?蒋才是大流氓。杜临死,烧毁朋友借据,有人欠他几百根金条呢。至死,手中只有八万美金,留给妻妾儿女。杜为人比黄強多了。
旧上海滩的头号流氓大亨黄金荣为什么没有像杜月笙一样去香港?
1949年4月,身在复兴岛的蒋介石托人带信给黄金荣,劝他去香港或者台湾,“以免遭遇不测”。但是黄金荣最后却选择了哪里也不去,就在上海待着。他为何最终作出这种选择呢?应该有以下几种原因。
一、黄金荣不愿意离开上海黄金荣在上海滩打拼了半辈子,成为三大亨之一,后来虽然风头被杜月笙取代,但黄金荣攒下了不少产业。比如黄金荣住的三层洋房,有几十个房间,离开了上海,这栋洋房就没了。还有他经营的大世界,那可是当时上海最大、最有名的游乐场,每天接纳游客2万人次,是黄金荣最主要的经济来源。黄金荣非常看重大世界,据说他临死前感叹:“我的一生,都风扫落叶去了,留下的只有这个大世界了。”另外还有黄金大戏院等,每个月都能提供不菲的收入,供他开销。要是去了香港,这些收入可就都没了。
除了产业之外,黄金荣的生活习惯也让他不愿意离开上海。他的生活习惯就是享受三件套,所谓三件套就是:抽大烟、搓麻将、泡澡堂。黄金荣在家里藏了大量鸦片,据说足够他下半辈子吸食。黄金荣的邻居都是他的门徒、老友,这些人天天陪黄金荣搓麻将,很容易就能凑齐麻友。另外,他天天要泡澡堂。据说杜月笙拉他一起去香港的时候,黄金荣说:“假使我去了香港,头一样,差馆里发现我抽大烟要捉。第二样,你叫我去哪里去找碰铜棋(麻将)的搭子?第三样,香港有没有澡堂?能不能容我这八十多岁的人每天去泡趟浴,这些都是问题。”
此外,黄金荣觉得与其死在海上,不如死在上海。当时黄金荣已经80多岁,体弱多病,他并不怕死在香港,而是怕半路上死了,也就是所谓的死在海上,那个年代的人对于死在什么地方还是非常看重的,最不愿意的就是死在路上,因为这意味着变成了孤魂野鬼。
二、黄金荣不敢去香港或者台湾黄金荣跟蒋介石有过师徒关系,蒋介石后来当上国民革命军总司令后,黄金荣很识相的将门生帖子还给了蒋介石。不过后来每逢黄金荣生日,蒋介石还是会派人送点贺礼。而1947年,黄金荣的80大寿,蒋介石居然亲自到场,还给黄金荣磕了三个头,令人大为意外。但这并不能说明两人的关系非常好,反而恰恰是关系出现裂缝的体现。两人关系之所以出现裂隙,主要是因为两件事。
第一件事是夜壶论。抗战胜利之后,蒋介石还都南京。当时南京在汪伪统治下一片乌烟瘴气,尤其是鸦片烟馆林立,贩毒猖獗。蒋介石为了将南京打造成首善之区,决心彻底禁毒,打击那些毒贩。禁毒运动搞得轰轰烈烈,但是突然搞不下去了,因为碰到了一个钉子缪凤池。缪凤池是南京当地的帮会老大,手下徒子徒孙有几千人,他开赌局、卖毒品,势力极大,跟当时南京的那些高官关系很密切,而且抗战后他还有一个身份,他加入了中统,还是个组长。抗战期间,缪凤池投靠日伪,但另外一边却继续跟杜月笙保持着关系,他曾经帮助杜月笙当时了全国帮会总龙头的位置。抗战后,杜月笙出面保了缪凤池。因此,禁毒运动到缪凤池这里就停下来了。蒋介石知道禁毒因为缪凤池停了下来,非常愤怒,在自己的面子和杜月笙的人情之间,蒋介石当然选择了自己的面子。蒋介石当时说了一句话,“上海之闻人,民国之夜壶”。这句话后来通过陈布雷传给了杜月笙和黄金荣,算是一种敲打。杜月笙和黄金荣当然也清楚自己斗不过蒋介石,不过很快,蒋介石就因为专心内战不管这两个夜壶了,杜月笙和黄金荣喘了一口气,但是二人内心对蒋介石也不再信任和期待。
第二件事是毒参事件。1946年春,黄金荣的弟子送给他一颗长白山野山参,这颗野山参据说有700多岁。虽然老蒋把黄金荣视为夜壶,但黄金荣可不敢乱来。他派亲信赵九高将人参送给了蒋介石。可没想到这赵九高是杀手王王亚樵的旧日心腹,王亚樵死后,他易容乔装,跟了黄金荣。赵九高一直想为王亚樵复仇,就在人参里注射了毒药,风干后再送给了蒋介石。
本来蒋介石并不稀罕这野山参,但毕竟是黄金荣送来的,他虽然视他们为夜壶,但是该拉拢还是要拉拢的,就让医师将人参切片准备服用。医师切开人参后,发现不太对劲,检查发现人参被注射了毒药,赶紧报告给蒋介石。蒋介石当然想不到是王亚樵的部下要杀他,他的第一反应是黄金荣要杀他,而且联想到了李宗仁似乎在拉拢黄金荣,而李宗仁是蒋介石的党内第一大政敌。蒋介石立即指令毛人凤去监视李宗仁和黄金荣的来往。
不过这毛人凤跟黄金荣关系也很密切,他不太相信黄金荣会害蒋介石,就想了个办法,让黄金荣知道了这件事。黄金荣知道后那个怕呀,亲自押着赵九高去南京。到了南京,这个赵九高觉得黄金荣待自己不薄,自己不能不“讲义气”,就招供了。赵九高当然就被处决了,不过临死前,赵九高希望黄金荣看在师徒的情分上,在周年忌日时,来自己坟头烧点纸钱。蒋介石这时候玩了一出把戏,把赵九高的尸体埋在了南京城外,还立了个墓碑,他就想看黄金荣会不会过来烧纸。
很快就到了周年忌日,这件事让黄金荣很为难,黄金荣毕竟是混江湖的,如果不去烧纸,那以后在江湖上还怎么混,他手下那么多徒子徒孙会怎么看他。但是要是去了,蒋介石会怎么想呢?黄金荣后来无奈之下,悄悄的去烧了纸钱。蒋介石当然马上就知道了,他特意发了一封慰问电,对黄金荣的做法表示理解。黄金荣受到电文之后,内心只有一个感觉,那就是怕呀,哪里还管他是不是真的理解。
这种恐惧和不信任,使得黄金荣不敢去台湾,也不敢去香港。
三、黄金荣不需要离开上海上海解放前夕,我党有明确方针:上海的帮会人物,只要他们不捣乱,不干扰解放后的社会治安,接受改造,就不动他们。周恩来说过“努力使上海不乱”。上海淞沪警备司令杨虎曾经接到要稳定帮会头目的指令,他专门找到黄金荣,跟他说:“他们说,只要你以后跟党走,可以既往不咎。”
黄金荣一开始觉得这话只是口头上说说而已,后来章士钊的夫人带来口信:只要拥护党,不再和人民为敌,我们一定都能按“既往不咎”的政策办事,希望黄金荣留在上海,不要听信谣言,不要轻举妄动。
上海解放初,黄金荣确实过了一段安稳的日子。1951年镇压反革命运动开始后,市民涌到黄金荣家门口,要批斗他。市政府也收到了大量控诉信和检举信,要求政府惩办黄金荣。当时的市政府找到黄金荣,向他说明既往不咎的政策,但希望他能写悔过书公开登报。1951年5月,黄金荣呈交了悔过书,但没想到引来了一片杀黄的呼声。于是,后来报上又出现了黄金荣在大世界门口扫地的照片。
1953年10月,黄金荣病发身亡,在不安中结束了其罪恶的一生。
我是迷蝶梦,欢迎评论关注。
旧上海滩的头号流氓大亨黄金荣为什么没有像杜月笙一样去香港?
一个人的一生,会面临无数个选择,黄金荣、杜月笙、张啸林这几个大亨更是如此,每一个选择都可能会造成让他们无法承受的结果。
1937年,是黄、杜、张三个大亨所面临的第一次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次选择,当时,日本人已然打到上海,他们到底是留是走?走了会怎样?留了又如何?
这一年,也是黄、杜、张三人彻底“分家”的一年,杜月笙不肯向日本人低头,所以去了香港;黄金荣虽然留在了上海,却也始终没有给日本人当走狗;可是,张啸林却作出了和黄、杜两人都不同的选择,为了钱和权势,他成了一个汉奸,终被军统“锄奸”。
曾在上海滩威风凛凛的三大亨,张啸林一死,便只剩黄、杜两大亨了。
时间一晃,又来到了1949年。
这一年,蒋介石在打烂了一手好牌后,也不得不接受事实,选择跑路,杜月笙一向唯蒋马首是瞻,黄金荣在1927年时也站到了蒋这一边,所以这一年也成了他们人生中尤为重要的一年。
黄、杜两人仍然面临着两个选择——留,或者走!
对于杜月笙而言,虽有人劝他留下,但是,他却没有任何留下的意思,他曾对当时的上海社会局局长吴开先说:“跟国民党走,好歹还有一碗稀饭吃。”
所以,杜月笙肯定会走,但实际上他也没有去台湾,而是去了香港。
不过,黄金荣也作出了和杜月笙不一样的选择,他选择了留下了。
杜月笙在去香港之前,去了一趟黄公馆,他希望自己的金荣哥能够和他一样,去香港避难。
可是,黄金荣却摇摇头,对杜月笙说:“月笙,我老了,这些年来,我跟你的境遇不同,我是能不出门便不出门,能不动顶好不动。你算算,我今年已经八十岁,俗话说得好,人生七十古来稀,我活到了八十一,就已经多活了十一年,今日死或者明日死,对我并无多大的关系。”
黄金荣的话中,透满了无奈,他不是不想走,是他实在经不起折腾了!
当时黄金荣已经81岁,一折腾,弄不好老命便得折在海上,所以他才会说能不动最好不动,所以他说“好歹我也死在家乡”。
所以,年老不敢折腾是黄金荣选择留在上海的一个原因,不过,他不走也不完全是因为年纪大的关系。
对于黄金荣、张啸林和杜月笙三人,时人曾有评价:“黄金荣贪财,张啸林善打,杜月笙会做人。”
黄金荣自5岁到上海,到了1949年,他已经在上海活了76年,他的根在上海,他的根基和势力在上海,他的财富也在上海!
他曾在1937年时隐退,可是日本人一投降,他便又冒了出来,在上海继续敛财,创立所谓的“荣社”,1945年的黄金荣也不年轻了,可是为了钱财,他仍然不肯服老,这究竟是一个多爱财的人呀!
所以,他舍不得走,他舍不得自己在上海的根基和财富,有的财富能带走,有的财富确实带不走。
他在上海所拥有的产业实在太多了,他舍不下,所以他选择了留下来,因为他确实仍然有一线生机。
他说他和杜月笙的境遇不同,不同在于他没有像杜月笙一样,一条胡同走到底,一心只想跟蒋走,拼了命地往蒋旁边站,他没有像杜月笙一样走得这么极端。
更何况,他在1937年也保持了自己的民族气节,没有折节事日寇,这也是他能够获得一线生机的一个原因。
此外,杜月笙一走,上海青帮必然以他为首,我党想要稳定上海社会秩序,恐怕也不得不像蒋当年一样让他出山帮忙。
所以,为了这一丝侥幸,为了在上海的产业,他冒险留了下来。
后来,黄金荣又对杜月笙说了三个他不愿意去香港的原因,一个是在香港法律不允许抽鸦片,一个是香港没有澡堂让他泡澡,最后一个则是他去了香港找不到所谓“牌搭子”。
黄金荣一生,自从在上海发迹后便享受惯了这三样东西,突然让他离开上海,他在心里确实是抵触的。
不过,更有意思的是,当时盛传他的儿媳妇李志清卷走了他的财产。
可是,这实则是黄金荣的默许和暗中授意,李志清“卷”走了他的财产的同时,也带走了他的孙子黄源焘,他们的打算是先去香港,然后转赴台湾。黄金荣自己留下了,心里也是忐忑不安的,所以他先是拍了一张“登记照片”,在照片背面写好了姓名、年龄、籍贯和住址等信息,让李志清到了香港后,用这张照片帮他申请台湾入境证!
如果留在上海实在没活路的话,这张作为的入境证便是他的退路。
黄金荣这只老狐狸,临了了,也没忘记狡兔三窟!只不过,他后来也没机会用罢了。
既然留在了上海,错过了最好的时机,他哪还有机会跑出去?他的产业也没注定守不住。
所以,他老老实实地拿起了扫帚。
所以,他老老实实地写起了“悔过书”。
即便是远在香港的杜月笙,在报纸上看到黄金荣扫街的照片后,也是心惊肉跳,为他的金荣哥急得犯了气喘,当日便病倒了。
黄金荣倒也是一个命硬的人,1949年留下来后,又在上海度过了他人生中的最后4年,在1953年6月20日死去。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