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老虎在古代被称为“大虫”?
关于古人把老虎称作“大虫”有个说法,就是避讳,因为古代有位帝王名字里有“虎”字,所以规定大家不准叫老虎为虎,改称大虫。
这位帝王就是李唐皇室的祖宗,即唐太祖李虎,他还有个别名叫大野虎。
不过避讳之说不足为凭,因为将老虎称作大虫在唐朝以前就开始了,而且其他朝代也没必要避唐朝的讳,之所以有如此现象,是因为古代的“虫”与如今含义不同。
先秦甲骨文与金文之中的“虫”,看起来就像是一条虫子在地上爬行,而最早的虫是用来指代有毒的蛇类,并不是所有的昆虫。
随着时间推移,虫这个字的含义逐渐扩大,泛指所有的蛇,因此民间将蛇称作长虫。
再到后来,虫的含义进一步变大,但并非泛指所有的昆虫,而是所有的动物,没错,是所有的动物都可以被称作是虫。
中原将虎被称作百兽之王,既然如此,当然就被冠以“大”字,将之称作为大虫,这里的“大”代表着着虎的地位,这就是大虫的真正意义。
最早将虎称作大虫的,是东晋时代的《搜神记》:扶南王范寻养虎于山,有犯罪者投于虎,不噬,乃宥之,故虎名大虫。
《西游记》中,如来佛也说:周天之内有五虫,乃嬴鳞毛羽昆。
这里的五虫并非五种昆虫,而是五种动物,嬴说的是青蛙之类的两栖类,鳞说的是鱼、蛇之类的,毛说的是带毛的,羽说的是鸟类,昆才是昆虫。
然而古人所说的“昆”专指非常细小的昆虫,直到后来,昆虫才开始泛指所有的虫类,而以前的虫字与现在所说的虫字含义方面就完全不同。
五虫在古代,泛指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所有动物,那些没有壳或者鳞片之类保护的动物全都被称作是“裸虫”。
虫,说的是全体的动物,大,说的是一种地位。
五虫之中,东方以龙为鳞虫之长,南方以凤凰为羽虫之长,西方自然就是老虎,它是毛虫之长也是兽中之王,一个“大”字匹配彰显老虎的尊贵。
所以说,古代但凡是个动物都能被叫做虫,而将老虎称作大虫,说白了就是说虎是兽中王者所以为大,这也就是为何将虎称作大虫的原因。
为什么老虎在古代被称为“大虫”?
古人为什么把老虎称作“大虫”?当然是为了壮胆。老虎对应的是“吃人”,大虫或小虫都是虫,对应的是“危害作物”。两害相权取其轻。叫老虎容易把人、把自己,吓傻吓着。叫大虫就好受多了,轻松多了,好自由想法子,去规避,或去捕猎。
不象现在,老虎成了“濒危动物”,几近绝迹,须要人类去保护才能繁衍生息。动物园里的老虎都被铁笼牢牢镇固着,伤不成人。小孩也敢把它当猴戏。
古时候毕竟是人虎杂居,老虎不时出来吃人的生存状态啊!老虎是强者,人是弱肉。人们谈虎色变。除了猎人,谁不惧怕呢?即便猎人,面对老虎也不敢掉以轻心,而是高度警惕的!
为了抵消这种恐惧,避免灾祸,人们自然而然地发明了一个方法:避讳。宋代阳谷人老虎不叫老虎,而叫大虫,就是避老虎的讳,避凶趋吉。
避讳的方法不只用在老虎身上,在其它各个有危险的地方都会使用。比如皇帝的名字,不能直呼,其他人的名字也不能使用,就改别的。免得让皇帝不高兴,招来杀身之祸。
这个方法,这个传统,在现代社会依然流行。
比如人们口耳相传生活圈子里的黑恶之人的一些烂事、臭事时,不会使用当事人的姓名。而用一些“他”、“那”、“唏”等指代不明又双方都明白的词汇、语气,甚至眼色或其它肢体语言。目的就在严防“隔墙有耳”,对话外传,传到当事人的耳朵里,招来找茬,甚至打击报复。
而没有指名道姓的话,当事人即便听闻了,也不敢上门“对证”。一方面“对证”等于“坐实”了,另一方面说话者也可以否认。
亲们,你们那里是不是这样?欢迎出来
聊聊。
为什么老虎在古代被称为“大虫”?
大虫是避皇帝讳的产物。把老虎称做大虫是从唐朝正式开始的。
皇帝的名是要避讳的。比如宋朝皇帝赵匡胤当了皇帝,他的弟弟就不能用这个“匡”字了,于是弟弟赵匡义改名赵光义,另外一个弟弟赵匡美改名赵光美,等赵光义当了皇帝,这个悲催的小弟还得改名,好像是改名赵廷美。
再比如清朝雍正皇帝胤禛继位后,一众兄弟为避讳都将胤改成了允字。例如十三阿哥本来叫胤祥,后来改成允祥。
避皇帝讳,唐朝自然也有这个习惯,比如为了避李渊的讳,名剑“龙渊剑”改名“龙泉剑”,为了避李世民的讳,“观世音”改为“观音”,“民部”改为“户部”等等。
有细心的人可能会发现李家皇帝好像没有带“虎”字的,避皇帝讳跟老虎改名又有什么关系呢?
唐朝皇帝确实没有人带“虎”字,但李渊的爷爷叫李虎。李虎是北朝西魏柱国大将军,西魏八大柱国之一。李渊当了皇帝,追谥李虎为景皇帝,庙号太祖。他爷爷的名带虎,民间自然也是要避讳的。
大家可能不知道,避李虎讳,不光是老虎,马桶都避讳。以前的马桶它不叫马桶,最初叫“虎子”,传说汉朝飞将军李广那次著名的“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射虎事件之后,为了纪念此事,专门打造了一个老虎形状的尿桶,其他人效仿,这东西逐渐流传起来了,因其虎形被人们称做“虎子”。
到了唐朝老李家掌权,这个玩意自然要避讳了,所以就不能再叫“虎子”了,甚至老虎的形状尽量也不要弄了,虎形马桶逐渐被其他动物形状代替,“虎子”慢慢改成“兽子”或“马子”,后演变成“马桶”,“虎子”之名逐渐退出。
说这个小故事,是说明避皇帝讳这事很严肃,老虎一个吃人的玩意,更要避讳了。
避讳我们了解了,老虎避讳改一个字儿就行了呗,叫“老猫”或者别的老什么的也行啊,为什么俩字儿都改了,由老虎变成了大虫呢?
古人搞避讳也是有讲究的,像刚才说的“老猫”这个名就太随意了,不讲究。用“大虫”它是有讲究的。
早在晋代干宝的《搜神记》就将老虎称为大虫:“扶南王范寻养虎于山,有犯罪者,投于虎,不噬,乃宥之;故虎名大虫。”
这段文字的意思就是扶南王把犯人投到养着老虎的大山中,犯人被老虎吃了,证明犯人罪有应得,不吃就可无罪释放了。这成活的概率绝对不高啊,除非老虎刚吃饱,心情又不错。
这段文字就把老虎叫做了大虫。至于为何以“大虫”称呼老虎,文中没说。
这篇资料虽没说,但关于把老虎叫大虫的解释还是有的。那就是古人习欢用“虫”泛指一切动物,根据特征不同又把虫分五类,禽为羽虫,兽为毛虫,龟为甲虫,鱼为鳞虫,人为倮虫(没羽没毛没甲没鳞)。而“大”字又有长、首的意思,老虎为百兽之王,当得一个“大”字。
所以唐朝的老虎为了避讳,就开始叫上了这个有讲究的名字“大虫”,因叫的时间太长了,就成了一个常用名。
为什么老虎在古代被称为“大虫”?
在古代,人们把一切动物都用"虫"来泛滥,并且把动物分为五类,禽为羽虫,兽为毛虫,龟为甲虫,鱼为鳞虫,人为倮虫。但这种把动物用虫来泛滥的叫法,只是在甲骨和竹简里容易记载,但人们日常生活中仍然把动物的名字分开命名,例如:老虎,古代人们称老虎的还是比较多,叫虫的比较少,
那么,人们为什么将百兽之王老虎称为大虫呢?真正把老虎普及叫大虫的,是在唐代,大家都知道是李渊创建了唐代,他在即位以后就将自己的先祖都追封了一遍,其中就涉及到他的祖父李虎,李虎被封为皇帝了,大家就无法再说虎字了,只能称老虎为大虫了。
后来人们就慢慢习惯把老虎称呼为大虫了,再后来唐朝灭亡,到了宋代,虽然无需忌讳了,可是大家叫大虫已经习惯了,所以水浒传里的老虎,就常常:被称之为大虫。
为什么老虎在古代被称为“大虫”?
为什么老虎在古代被称为“大虫”?
因为在古代,“虫”是所有动物的统称,包括“人”在内。
有人说,称老虎为“大虫”起于唐代,或因为“避讳”,这个说法不对。
的确,唐代李肇《国史补》曰:“大虫、老鼠,具为十二相属。”“大虫”即指“虎”。
实际上,称老虎为“大虫”要早得多。
现在可以查到最早称老虎为“大虫”的古籍,是晋代干宝的《搜神记》。
其第二篇《扶南王》云:“扶南王范寻养虎于山,有犯罪者,投与虎,不噬,乃宥之;故虎名大虫,亦名大灵。”
按照干宝的说法,“大虫”同于“大灵”,属于叠韵,即为“灵物”之意。
不过,干宝所说的因为老虎“有灵性”,因此称为“大虫”,这个说法仍然未必准确。
先秦时期,古人就把老虎归于“虫”一类了。
需要说的是,至少从小篆开始,“虫”“䖵”“蟲”是音义均有区别的三个字。
《康熙字典》在“虫”字下曰:“按《说文》《玉篇》《类篇》等书,虫、䖵、蟲皆分作三部。……截然三音,义亦有别。《字汇》《正字通》合䖵、蟲二部并入虫部,虽失古人分部之意”。
这是说,宋末以前,“虫”“䖵”“蟲”音义皆不同。
“虫”,是“虺”之本字,亦音“hui”,原义是“蛇”,后作为“鳞介总名”——一切鳞介动物皆以“虫”称之。
“䖵”,音“kun”,亦通“昆”,《诗》云“草目昆虫”是也,是所有“昆虫”总名。
“蟲”,音“chong”,为所有动物总名。
明代《字汇》《正字通》,将“虫”“䖵”“蟲”合为一部,将“虫”借作“蟲”,音“chong”,失去了“hui”的读音,也失去了“蛇”之本义。
说回到“蟲”为所有动物总名。
这在先秦时期就这样说了。
《大戴礼记》曰——
“有羽之蟲三百六十,而凤凰为之长。有毛之蟲三百六十,而麒麟为之长。有甲之蟲三百六十,而神龟为之长。有鳞之蟲三百六十,而蛟龙为之长。有倮之虫三百六十,而圣人为之长。”
又曰——
“毛蟲毛而后生,羽蟲羽而后生,毛羽之蟲,阳气之所生也。介蟲介而后生,鳞蟲鳞而后生,介鳞之蟲,阴气之所生也。唯人为倮匈而后生也,阴阳之精也。”
先秦的古人认为,“蟲”,包括“毛蟲”“羽蟲”“介蟲”“鳞蟲”和“倮蟲”。
“倮”,就是“裸”,即指人类。
“毛蟲”“羽蟲”由“阳气而生”;“介蟲”“鳞蟲”由“阴气而生”;只有人类,是“阴阳之精”。
这样说,有“毛”的老虎属于“毛蟲”是肯定的了。
老虎是百兽之王,很厉害。但没办法,“毛蟲之长”是麒麟,只能以“大”称之了。
这应该是老虎被称为“大虫”的缘由。
为什么老虎在古代被称为“大虫”?
人有一个习惯,往往对那些凶恶的、恶心的、不吉利的、经常会对人造成危害的事物,忌讳直提其名。举几个例子:
棺材,觉得是不吉利之物,改叫“寿材”、进而“木头”、又成“长生”。
厕所,农村原来叫“茅坑”,觉得叫的不好听,叫“厕所”,又“卫生间”,又“洗手间”、又“更衣室”。
老鼠,令人讨厌的东西,不敢叫老鼠,改叫“耗子”,在农村还有人只敢提“那东西”。
老虎,以前它经常对人造成危害,人们对它产生恐惧心理,好像一提到它它就会来到跟前似的,那就用另一个代号提它吧。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