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俗语“一代亲、二代淡,三代不管饭”啥意思?

过年时感叹自己堂兄弟多,加上年前小叔家添的二胎,我这一辈共有十个堂兄弟,结果老爸哼了一声,说他有三十九个堂兄弟。

爷爷兄弟八个人,家族每房都是女少男多子嗣繁盛,爷爷膝下只有一女七子,爸爸有将近四十个堂兄弟也正常,不过老爸说这么多的堂兄弟,真正还有来往的寥寥无几。

以前一直有句话,叫做“一代亲,二代淡,三代不管饭”。

这里说的一代,可不是说同辈的人,而是同一个父母所出的兄弟姐妹们,有直系血缘的亲人关系往往都是非常融洽的,彼此之间的往来也更加频繁,所以关系通常都很好。

打个比方来说,以前家里的兄弟,或者姐妹们,就算有什么争执,可若是遇上了什么事情的时候还都是一致对外的,再怎么闹腾,也都是一个娘胎里出来的。

这样的直系血亲,自然是非常亲厚的,毕竟大家同脉相连,彼此之间亲厚也是人之常情,即便是有些什么矛盾,那也没什么关系,打断骨头还连着筋

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情况也会开始变得不同了,比如兄弟姐妹们长大后各自组建了自己的家庭,这时候,往往是不可调和的矛盾最容易发生的时候。

要是没什么利益纷争还好,可若是遇上父母一碗水端不平的,那么这种时候,非常容易就会使得兄弟姐妹之间生出嫌隙,有时候表面上和气,私下里疏远。

亲戚之中,存在着表亲与堂亲,而这就算是二代了,父亲和我的那些堂叔、堂伯之间,我和我的那些堂兄弟与表兄弟之间,就算是二代了

虽然上一辈之间,是真的亲兄弟,可过了一代之后关系就疏远了,当然是在血缘上,一代亲之间血脉相连,二代亲之间,往往就去掉了一半。

亲兄弟长大之后各自分开,组建了各自的小家庭,而姐妹们也纷纷出嫁,生下来的孩子也改了别家的姓氏,这时候,亲疏就区别开了。

一般来说,传统意义上认为堂亲要比表亲更近些,而表亲里的姑表亲与舅表亲,要比姨表亲更亲近些,可就算再怎么亲近也都已经隔着一层了

我们相较于祖父来说,是家里的第三代人,虽说孙儿没有直接赡养祖父的义务,但真必要的时候还是应该做的,这是绝对的。

说白了,我与叔爹家里的孙辈,就算是三代了,我的父亲要喊我的叔爹爹叫叔叔,他与叔爹爹家里的儿子是堂兄弟,而我与堂叔家的孩子连堂兄弟都够不上了。

其实到这个程度,亲戚关系已经非常疏远,尽管还是一个家族的人,离出五服也还远着,但我可没有去照料叔爹爹的责任义务,所谓的三代不管饭

一代亲、二代淡、三代不管饭!虽然听起来是有些刺耳,但正所谓话粗理不粗,而且在现实当中也的确就是这么个情况。

同父同母的兄弟姐妹,无论如何都是亲的,除了极少数反目成仇的,其他大多数就算有些什么龃龉也都不是问题,可要是表亲堂亲之间,若是生分了,那就是生分了。

表亲堂亲再往下一代,只能算是同族,这个时候大家也就还剩个亲戚的名分在罢了,大家遇上了之后顶多客套客套,其他时候基本上都不太走动

其实所谓亲戚,不仅是在于血缘上的关系,更在于现实交往上的关系,有些人明明是血脉上的亲戚,却也形同陌路,有些完全不是亲戚,却关系亲厚。

以前都说表亲三千里,堂亲五百年!但实际上,亲戚之间到底亲不亲厚,主要还是看人为如何去经营,如何去走动,人要是不主动,再亲的亲也会疏远。

一代之间的亲,是与生俱来不可改变的,二代之间的亲,就开始要看实际上如何处置了,若是有意亲近使得关系融洽,那就算过了很多代,大家还是很亲

农村俗语“一代亲、二代淡,三代不管饭”啥意思?

农村俗语“一代亲、二代淡,三代不管饭”啥意思?有道理吗?

在过去农村里是最讲究亲情的,那个时候大家也很热衷于走亲戚。如果是遇到亲戚家里有什么喜事,更是会出力又出钱去主动帮忙。在过去,确实亲戚是越走越亲,关系好的亲戚之间来往是十分频繁的。可如今,很多的年轻人也不爱走亲戚了,就算是过年走亲戚,也基本上是放下东西就走,很少会在亲戚家里吃饭,或者是大家坐在一起好好聊天、喝酒的。甚至还有些人会逃离走亲戚,尽量想办法去躲开这些事情。相信不少的朋友都听过“一代亲、二代淡,三代不管饭”这句老话,话虽然难听,但是说的却是实情!

这句话的意思也是很简单直白的,那就是第一代,即兄弟姐妹之间的关系是最亲的,而到了第二代就是表亲了,关系要淡一些了。等到了第三代及以后了,那基本上是没什么联系了,就如同陌生人一样了。就算你去走亲戚了,甚至连留下你吃饭的意思都可能没有,这样的亲情关系基本上荡然无存了!

一代亲

自古以来,中国人就是很讲究血缘关系的,而亲戚关系也是和血缘有着直接的联系,血缘关系越近就越亲。而第一代都是兄弟姐妹,从小就是在一个家庭中长大的,大家从小一起玩耍,有很好的感情基础。就算是成家了以后,因为有父母的原因,也还是会逢年过节大家聚在一起,所以自然关系比较好。不过,如果父母都不在了,那有些的关系就会淡很多了,毕竟联系兄弟姐妹之间的纽带断了!

二代淡

当兄弟姐妹都结婚以后了,大家都有了各自的家庭,并且也分居在不同的地方,当孩子出生以后就有了第二代,也就是表亲。如果孩子们的父母之间关系比较好,经常走动的话,那第二代的关系也还是可以的。如果走动不多,再加上父母的一代结婚有早晚,这样就会造成表兄妹之间的年龄有差距,毫无疑问就会存在代沟,这样关系自然好不到哪里去!

三代不管饭

一般第二代的关系不好,就基本不来往了的。而有些就算是关系好一点,也很少和第三代的来往的。在过去农民都很少外出打工都是如此,而今天有些人常年都不在农村里生活了,自然更加严重了。估计很多人甚至都不认识,如果不是一些重要的家庭聚会偶尔见到一下,根本就不可能会认识,更不用说亲不亲了。

虽说血浓于水,但是在今天亲戚关系更加的脆弱。大家都要忙于生活,都有着各自的生活圈子,再加上近些年农民都常年在外打工,平时亲戚也走动很少,所以有些家庭在二代的时候就不怎么亲了。

农村俗语“一代亲、二代淡,三代不管饭”啥意思?

一代亲,二代表,三代就会了。这句话是,农村几千年留下来向俗语,遗传至今。

也就是说;一代亲男女结婚生子,男女双方家庭,大小人情来往搭理十分火热,不管是那一方有生日,老人先故,结婚,住新房进火。拜年,送节(端午,中秋节),缺少不可。

二代表,是女方的子女与外家兄姐妹子女,两方的子女称老表(表姐表妹,表兄,表弟)。如果说一代的人已百年去世,二代双方的子女(表)在人情来往逐步减少。有情义的,还有来往,无诚意的也就一切免了。

三代了,到了一代的孙子成人后,一帮来说,人情来往几乎就没有了。和平常一样,没亲情的存在。

农村俗语“一代亲、二代淡,三代不管饭”啥意思?

我们这里是这样说的,一代亲,二代表,三代四代就完了。

意思基本相同,最亲的就是直系,叔伯,姑舅姨亲属,二代就是姑舅姨老表之间。从自己开始往下数三代四代,他们之间基本就不走动和联系了。

农村俗语“一代亲、二代淡,三代不管饭”啥意思?

我们老家也有类似的俗话:一代亲、二代表、三代了(liǎo)。

一代是兄弟姐妹,这个不用说一母同胞,从小到大,不亲不可能。

二代就是表兄弟姐妹了,这个就是表亲了,亲还是亲的,毕竟祖辈有相同的一方,从小也经常在一起。

三代就是表兄弟姐妹的孩子了,从小在一起的机会少之又少,这些人有自己的兄弟姐妹、叔伯姑舅,自己的岳父岳母,等等,一大摊子,大家一般都不住在一个村子,要再保持联系第三代的亲戚,时间精力都应付不过来。所以在农村,表兄弟姐妹的孩子,几乎就不来往了,就了(liǎo)了,结束了。

但是,农村堂兄弟之间的孩子会照样交往,农村的堂兄弟基本都住在一起,从小在一个村子长大,也经常串门,所以这种第三代还是经常来往的,红白喜事都会相互参加,第四代、第五代在农村都会来往,这个叫家族,是有力量的。

农村俗语“一代亲、二代淡,三代不管饭”啥意思?

问:农村俗语"一代亲,二代淡,三代不管饭″,啥意思?

农村俗语的三代,是指表兄弟姐妹之间三代人的疏远关系。

总么个表兄弟姐妹?就是姑舅姨家的第一代亲表兄弟姐妹,他们的血缘关系都在二分之一上,是最亲的表兄弟姐妹,小时候,他们可能就二人同时坐在同一个人的腿上,听同一个人讲故事,这个人就分别是其中一个的奶奶其中另一个的姥姥,这个老人是同样的疼他们表兄弟姐妹,手心手背都是肉,咬咬哪个都疼。这时的表兄弟姐妹是最亲的,这就叫"一代亲″。

表兄弟姐妹成家后,他们之间就是表亲,是亲表亲,之间仍是很亲的,因为上面有姑舅姨这些亲人维系着。你家的酒席和他家的酒席的礼数还是很重的。

亲表兄弟姐妹们有了下一代,就是第二代了,虽然还是表兄弟姐妹,但以不是亲的了,这一辈的表兄弟姐妹,虽然上面还有父母走动,但他们这一代就淡很多了,成亲后,只是见面知道是老表亲而且,互相的酒席也有参加,也只是一般的礼数了。

再到第三代上,第一代的亲表兄弟姐妹也离世,第三代之间就是路人了,互相见面并不知道两家之间曾是亲戚,就没有管顿饭的关系了。

这就是"一代亲,二代淡,三代不管饭″。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