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人,为什么离不开汉字?

去汉字化时代的韩国,曾把光化门上的汉字匾额换成了谚文版的,结果没多久韩国人自己都看不下去了,默默地又把原来的匾额给换了回来。

尽管韩国废除汉字已经很多年,但自从废除汉字后,韩国很多方面都受到了很大影响,韩国人这才发现,他们实际上根本离不开汉字。

毕竟汉字传入半岛已经上千年岁月,深刻影响到了韩国文化的方方面面。

现在韩国的汉字,仍旧随处可见

作为汉字文化圈的成员,汉字在韩国的常见程度虽然比不上日本,但是也没有那么低。

韩国最常见汉字的地方,就是各种名胜古迹,虽然韩文诞生于15世纪的时候,但在其出现后数百年岁月中都不被待见,半岛上的人仍旧以汉字为正统。

受此影响,韩国绝大多数建筑物的匾额、楹联之类,也完全都是用汉字书写。

其实,韩国人为了推进去汉字化也想过用韩文替换掉这些汉字标识,结果引起了广泛反对最终也没成功,因此如今韩国的古建筑上,还是到处汉字。

可能让很多人意想不到的事情是,韩国自己的宪法最初版本,也是以汉字写的。

在韩国,所有人都会有个汉字姓名,韩国的传统习惯是先取个汉字名,然后再对应出其韩语名字,很多韩国人的名字同音,但用的汉字却不同。

前段时间韩国人说“江疏影”是韩国人的名字,实际上,韩国常见的“姜素英”、“姜淑英”等等女用名的读音,都跟江疏影一模一样。

通常来说,韩国很多的正式文件标识等,都采用汉字拼写,不少地方的路牌也是采用韩文加汉字的方式,汉字在韩国,其实并不算太少见。

汉字对韩国影响太深,想废止不容易

从汉武帝在半岛北部设置“汉四郡”开始,汉字就不断向半岛进行传播,新罗时代,为了学习中原的制度与文化,新罗开始系统引入汉字。

伴随着中原文明在半岛的兴盛,汉字在半岛也是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古代的半岛三韩部落并没有自己的文字,只有自己的语言,为了对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述,加上对中原文明的倾慕,汉字成为了最佳选择,

不过古代的韩国,只有贵族士大夫还有读书人懂得汉字,绝大多数的普通百姓根本其实根本看不懂汉字,可这并不妨碍汉字的地位。

李朝世宗大王李裪在位时期,从明朝学习了音韵学之后,与一批学者创造了谚文,也就是如今的韩国文字,结果受到了一大批读书人的抵制。

人们觉得不用汉字而用谚文,根本就是买椟还珠,自视夷狄的表现。

正因如此,韩文在诞生后的数百年里一直处境尴尬,汉字的地位无法动摇,不过韩文非常容易学,在广大寻常百姓当中逐渐推广了开来。

近代韩国受到西方文化影响,自我意识觉醒,开始主动抛弃汉字而启用韩文,也就是在这个时期进入了去汉字化阶段,汉字在半岛逐渐被抹去。

过去上千年岁月,韩国都是中原臣属并以此为荣,可近代伴随着中原的衰落,韩国人这才觉得自己是个与中原对等的国度。

既然是对等的,自然需要自主性,那么韩国人也不适合再用汉字。

更何况,那时候把韩国欺负得惨兮兮的日本,也是汉字的使用者,受尽折辱的韩国人对于汉字也开始没有了好感,巴不得赶紧把汉字全都给去掉。

二战之后,半岛南北相继废除了汉字,并且废止了汉字教育,正式确立了韩文在韩国的正统文字地位,曾在半岛辉煌千年的汉字黯然失色,但事情远没有结束。

事实证明,韩国人离不开汉字

尽管韩国去汉字化已经过去了几十年的岁月,但是因此带来的各种问题一直困扰着韩国人。

韩国本身的韩文是一种拼音文字,只能注音无法会意,而韩语中近八成词汇都来自汉语,仅仅用韩语拼音表述,很容易造成歧义。

比如很多不同的词语,但他们的发音却都是一样的,用韩语书写就会看不懂,这就跟以前想将汉字拼音化,其实是同样的道理。

为了避免误会,韩国不得不在很多的场合一边使用韩文,一边又用汉字进行标注解释,这是很普遍的现象,尤其是在韩国人姓名方面。

再者,韩国过去上千年一直都使用的汉字,各类史料经典、篆刻碑文等等,上面写的也全都是汉字,李朝正式的文件,没有任何用韩文书写的。

废除汉字之后,除了专业学者等人群,绝大多数的韩国人,连自己国家的典籍都看不懂,韩国人喜欢天马行空造史,估计也与此有关。

韩国终究是汉字文化圈成员,没有了汉字,就意味着文化的断层,这是巨大的损失。

无论眼下的实际需要还是对将来发展的考虑,韩国都难以割舍汉字,而随着我们的复苏与重新强盛,韩国人对汉字的离不开,也会越来越明显。

韩国人,为什么离不开汉字?

韩国人废除汉字最彻底,发明了自己的文字,并不认为有什么离不开汉字的。而认为汉字不可或缺时,是基于其民族的狭隘自负心。

在他们废除汉字若干年后的今天,看到了中国这个汉字大国的飞速崛起,他们原来这个亚洲四小龙地位所塑造起来的玻璃心碎了,才发现或意识到了传统文化的重要;但就在他们废除汉字的那一刻起,也就彻底丢弃了用汉字记录下的他们的历史文献,已经完全看不懂了;一个没文化没历史的国家哪里还能有底气?于是开始疯狂地申遗,让世界知道他们丰富的历史文化;申遗成功后的举国欢腾让他们忘乎所以;没文化没历史就抢文化抢历史,于是就有了不断地抢夺中国文化为已有去申遗的壮举;但这仅是零散而难成气候的碎片,拼不成壮观的历史文化,于是狮子大开口,直说中国都是韩国的。

中国文化上下五千年,博大精深,抢了中国,博大精深也就是韩国的了;于是,孔子成了韩国人,屈原成了韩国人,竟然昏头到现代今人江疏影也是韩国人了,因为她的名字是韩国姓名姜素英的传承盗版。当然更让韩国人兴奋的是一个韩国教授终于研究出来了的“证据”,证明汉字本来就是韩国人的杰作,是韩国人创造发明的,因为仓颉就是韩国人。这还有什么可说的呢?中国与江疏影一样,都是盗了韩国的汉字;汉字不是中国的可谓铁板钉钉,更别说中国过去大片疆土都是韩国的,韩国才是中国的前身母国!只是不知道他们准备什么时候将汉字申遗?如果申遗成功了,我们就都成了大韩子民了!

你说,韩国离得开汉字吗?

韩国人,为什么离不开汉字?

从汉字传入朝鲜半岛开始,汉字在朝鲜半岛的历史中就已经无法被抹去。

尽管后来世宗大王发明了韩文,但作为表音文字的韩文在实际的使用中会遇到很多问题。

而汉字则很好的解决了韩文同音异意的问题。

所以就算到了九十年代,在韩国社会依然是韩文汉字混用。

而到了二十一世纪的现在,虽然历届韩国政府都曾试图实际上废除汉字,但是因为汉字在朝鲜半岛历史上的位置,使得废除汉字的行为大多收效甚微。

有兴趣可以到我的主页看看我写的关于汉字在韩国使用状况的文章,应该就明白为什么汉字在韩国无法被废除了。

实际上就算是汉字已经不像以前那样普遍使用的现在,依然有52%的小学教育机构在正式课程中有汉文教育。

而在韩国的高考中,汉文也作为第二外语一直存在。

最重要的是,作为国家根基传承的历史研究上,不会汉字是完全无法研究的。

而在社会生活中,不管是韩国居民登录证上的汉字名字,还是日历上的日月水火木金土,或者是一些企业机构的汉字名称,汉字在普通韩国人的生活中总是若有似无的出现。

综合各种原因,这大概就是韩国人离不开汉字的原因吧!

韩国人,为什么离不开汉字?

同音字多,

而韩文类似拼音,

为了区分同音字,

只能用汉字。

韩国人,为什么离不开汉字?

早期的韩国是没有文字的,能学习汉字的都是韩国的贵族。在民间,人们只会说不会写,没有自己的文字,针对这种情况,朝鲜王国的世宗大王创造了训名正音,但这是表音文字,相当于我们的拼音,拼音在没有遇到多音字的时候是有用的,但遇到了多音字就会产生歧义,所以为了更准确地表达意思,现在的韩文里还是会有汉字。反正我是觉得他们这个民族挺可悲的。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