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老话“久病床前无孝子”,其实还有下半句,你知道是什么?又怎么理解?

久病床前无孝子,久贫家中无贤妻。

这两句俗语流传非常广泛,而意思也非常浅显容易懂。

父母若是常年生病,子女往往就极有可能不再孝顺;

若家里常年贫寒,再好的妻子也可能会变得不再贤惠。

久病床前无孝子

在传统的二十四孝故事之中,有一则叫做“亲奉汤药”,主角就是汉文帝刘恒。

刘恒的生母薄姬为人宽厚仁慈,将儿子刘恒教养得也非常好,刘恒对母亲极其孝顺,薄姬生病的时候,刘恒都是自己尝过汤药,觉得不烫了才亲自喂母亲服用。

虽然很多人觉得父母生病了,子女去照顾是应该的,但想法与现实,往往都有很大差距。

人在年幼的时候,受父母的照顾,而子女长大之后,父母也垂垂老矣,年纪大了以后,经常生病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若是偶尔生病,子女照顾可能觉得没什么,但时间长了,就未必了。

现实生活之中,经常都能听闻甚至亲眼见到,那些年迈的父母生病之后,被自己的子女所嫌弃的事,不仅有,而且屡见不鲜。

老人与孩子其实一样,人出生的时候懵懂未知,经历人世之后明白了很多,而上了年纪之后经常就会逐渐糊涂,似乎回到了初始状态。

同样,孩子照顾起来总是很麻烦,吃喝拉撒都要父母照顾,经常有年轻的父母被半夜啼哭的孩子折腾得无法安睡,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就哭了。

老人也差不多,很多上了年纪的老人家,不仅开始变得糊里糊涂,而且言行无状次序颠倒,经常想一出是一出。

老人生病了是非常麻烦的,需要子女悉心照顾,偶尔一个小病也没什么,可若是长期生病总是不好,或者是比较重的病,那就是个很大问题了。

照看生病的父母,自己的生活也就失去了自由,受到了莫大影响,各种琐碎夹杂在一起日积月累,最后引起的就是久病床前无孝子。

久贫家中无贤妻

有句老话叫做“贫贱夫妻百事哀”,虽然钱不是万能的,但是没钱是万万不能的。

虽然女子出嫁,最重要的是对方的人品,但家境也是不能不考虑的,谁也不会希望嫁到一个很穷困的家庭中,至少不能跟娘家差太远。

自古以来讲究的都是门当户对,高门显贵家的女儿,绝大多数情况下,定然不会舍得将女儿嫁给小门小户,反过来小户人家出来的女儿,也很难嫁到显赫人家。

虽然这样的做法似乎有点不近人情,但也有其深刻的道理。

家境贫富与成长环境的差异,也会使得人的性格等各方面存在天壤之别,话不投机半句多,心思想法不同的人,注定也是过不到一起去的。

当然,凡事总有些例外,但个例终究只是个例,并不能反证有些道理就是错的。

千百年来,也是有些女子尤其是大户人家出来的女子,肯下嫁穷困的夫家,不过这是要冒不少风险的,若夫家争气,自然夫妻和睦,可若夫家没有出头之日,那万事皆休。

婚姻也是生活,成婚前的玫瑰花,婚嫁后的柴米油盐酱醋茶,夫妻俩在一起过日子,可不是说些浪漫话就可以的,是要实实在在的钱财支持的。

如果一个家庭的条件实在不怎么样,夫妻俩终日都要为了生活奔波操劳,那是没什么时间与心思去浪漫的,从前再浓厚的情分,也会逐渐消磨了。

古代的女子不会抛头露面,赚钱都是男人的事情,而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若是男人赚不到钱家里都没米下锅了,日子当然也过不下去。

可能一开始,还能携手与共,但日子一长就会开始怨怼、争吵,再贤惠的妻子也无法忍受这样的生活,这也就是所谓的久贫家中无贤妻。

农村老话“久病床前无孝子”,其实还有下半句,你知道是什么?又怎么理解?

农村老话久病床前无孝子。这句话是真理。还有一半下半句就是自古忠孝不能两全。用唯物辩证法来判断,生长是死亡的开始,死亡是生长的结朿。人生就是接辈传辈。接辈就是上辈己逝,下辈接班。传辈就是上辈的遣愿,传承下辈。久病床前无孝子,就是说明两个问题,久病是自然规律发展必须逝亡。孝子就是再有回天之能也不能改变现实。而且孝子还有生活。还要顾老更要养小的责任。自古忠孝不能两全这是不可回辟的现实。许多中华儿女为了解放祖国,健设祖国,放弃了孝敬父母,杀敌报国。有的什至流血牺牲,不论父母因儿女不在身旁而逝亡,还是父母因儿女为国为民壮烈牺牲而因逝亡,这就是不可回辟不可改变的自古忠孝不能两全的真理。烈士只能给后人留下尊敬和怀念。社会在发展,经济的增涨。生活的提高促使提高改变久病床前无孝子越来越少。

农村老话“久病床前无孝子”,其实还有下半句,你知道是什么?又怎么理解?

我父亲02年心梗住院一个半月,我就差点卖房子了,住院没有报销(破产企业的退休职工社保局不报医保,那些人真黑心),但是就算卖掉房子救父亲 我依然愿意而无悔。病愈后天天要吃药,此后是半年就要住一次院,那是我们最困难的一段时期,13年又摔断大腿骨,只能躺床上,不久发生一次大出血 ,住院半个月才出院。我在离家二百多公里的地方工作,周末回去才能给他洗澡,陪他聊天。这么多年来,平时都是我爱人和我姐姐一起照顾父亲,父亲反而依赖我爱人比我多了,直到14年父亲去世,我们从未因为父亲生病需要照顾而嫌弃他过,更多的是想照顾好父亲,让他老人家能长命百岁!他老人家辛苦一辈子抚养我们长大,我们子女只希望他们能长命百岁,让我们能多尽点孝的机会。愿天下父母健康长寿!

农村老话“久病床前无孝子”,其实还有下半句,你知道是什么?又怎么理解?

我们农村的老话更简洁:长病无孝子,久病妻也嫌。我对这句话的理解是:承认现实,做好自己,展望未来。

承认现实。生老病死,自古以来就是人类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它对任何人皆是平等的。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运气不好的,人在屋里坐,祸从天上来。面对复杂、多变、突变现象,人们必须有心理准备,福来接福,祸来接祸,坦然面对。

做好自己。我们承认忠孝不能两全,更承认肩负养小的责任。但是,尊老、爱老、孝老,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美德,"你养我长大,我陪你变老"。父母一把屎一把尿把我们养大,我们希望父母长命百岁。他们有病,无论病有多大、多复杂,时有多长,花钱多少,儿女必须尽孝,不嫌弃,不放弃,不抛弃,这是不可推卸的责任。人在做,天在看。我们每个人都有老的那一天,"前面乌龟爬开路,后面乌龟照路行",我们如何对待父母,我们的孩子也就模仿着对待我们,这也是一种善恶报应,天道轮回。夫妻也是如此,在婚姻殿堂里早已海誓山盟,什么"无论贫穷,无论疾病……",夫妻就应把它"铭刻在脑子里,溶化在血液中,落实在行动上",切不可"大难临头各自飞"。

展望未来。我们祈祷年年康乐,岁岁平安。我们祝愿国泰民安,山河无恙。随着时代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形势将会越来越好。老人锻炼蔚然成风,体质不断增强;医院高薪聘名医,医疗水平不断提高;国家对养老机构投入增大,养老服务条件不断改善等等,我们相信,"久病床前无孝子"的现象会越来越少。

农村老话“久病床前无孝子”,其实还有下半句,你知道是什么?又怎么理解?

(原创)俗语久病床前无孝子,下句常常是:久贫家中无贤妻。

其实,这两句话世间虽有,但并不是普遍存在。不能以此为借口。

“久病床前无孝子”这句话,倒是很好理解的,意思是说老年人得病久了,特别是患了不能行动,生活不能自理的疾病,儿女侍候久了,因生活或工作必须要离开,不能长时间地守候在床前。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就是在父母年老体弱和失去生活能力的时候,特别是长年卧床不起时,有后人守护,护理他们日常生活和治疗,以求得延长老人的生命。人总是要死的,特别是老人终有一天要离开人世。但是在生命将尽的尽头有人守护,都称之为有福气的人。

但是,活着的人还要继续生活,还需要生产、劳动,所以不能时时刻刻守护在床前。特别是现代社会,节奏感特别强,儿女不能时刻守护也是比较常见的现象。这就是“久病床前无孝子”的意思。

但是,这句话的不足之处在于,不能以此为借口,因此而丢下老人不管。作为儿女应该做出妥善安排,兼而顾之,则两全齐美了。

至于"久贫家中无贤妻"这下句,就更不现实了。诚然无论什么时候,都有丈夫穷,妻子不贤的情况,她们或是离婚另嫁,或是不辞而别,那必竟是少数,不是社会的主流。岂不闻古人尚有“为我无衣搜荩篋 ,泥他沽酒拔金钗,野蔬充膳甘长藿,落叶添薪仰古槐”“贫贱夫妻百事哀”的美诗美谈。古人尚且如此,何况今人呢!

通观社会普遍现象,大多数贫穷夫妻都是互相鼓励,穷则思变,勤俭持家,他们沒有侈望,只图夫妻和顺,父母无病无灾,子女健康成长,同心协力,共筑家庭这个充满爱心和欢乐的小巢。一旦老人有病或是卧床不起,总是千方百计地想法去延长老人的寿命。

所以,这两句话虽然世间有,也许是作者情急之言吧,不能以点概面。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立即删除。

农村老话“久病床前无孝子”,其实还有下半句,你知道是什么?又怎么理解?

久病床前无孝子,久贫家中无贤妻。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