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俗语“收秋不收秋,先看五月二十六”是什么意思?有道理吗?

收秋不收秋,先看五月二十六。

五月十六滴一点,买个大碗好要饭。

想要知道今年秋天的收成到底怎么样的话,那就要先看农历五月二十六的天气怎么样。

民间有“十谚九真”的说法,那么这句农谚靠谱么。

众所周知,农作物的生长离不开水,在过去条件不好的时候,人工灌溉杯水车薪,主要都是靠天吃饭,农作物生长所需要的水大多都来自于降水。

一般认为,在农历五月二十六前后,若是没有降水的话,接下来也不会有什么降水,那么秋天自然没什么收获,必然遇到荒年,趁早买个大碗准备要饭比较好

雨水对农作物的生长极其重要,尤其是春末夏初入伏之后,这个时候气温开始大范围回升,白天的日照时间很长,若是这个时候长期不下雨,那么农作物就很容易枯萎。

农历五月二十六前后,通常都是进入头伏的时候,民间有说法叫“头伏有雨,伏伏有雨”,还有就是“头伏有雨,丰收可期”,表示说五月二十六前后有降雨,之后就有指望了

当然,这句俗谚在应用的时候有个必要的前提,那就是在此之前已经很长时间没有降雨,只有在这种情况下,才能通过五月二十六这天的天气如何,来判断之后的天气。

只要在农历五月二十六前后有比较多的降水,那接下来的降水都挺多,倘若没有降水或者只有一丁点,那就要进入伏旱天气,就非常缺水了,也别指望着丰收了

古代百姓接受教育的极少,而众多的俗谚都是经过漫长的时间,从生活经验之中逐渐沉淀总结出来的,必然是有几分道理在其中的,农民自己乱说,那伤害的也是自己。

古人因为条件不好害怕天气不好,虽然现在也怕遇到旱涝,但随着科技的进步,抵御灾害的能力明显提升,不需要再像从前那样,怕遇到荒年,还提前准备要饭碗。

农村俗语“收秋不收秋,先看五月二十六”是什么意思?有道理吗?

今天傍晚吃完饭,准备看看自己喜欢的电视打发打发时间,却被爷爷喊到赶紧看看明天的天气预报,我就纳闷了,平时不都遇到种地的时候才看看,如今,水稻也栽上了,小麦也进仓了,现在急着看天气预报干嘛?爷爷说到,“明天就是农历五月二十六了,收秋不收秋,就看明天天气咋样了”。看完了预报,说明天会有阵雨来临,爷爷拍了一下大腿,笑道“那就差不多了”,留我在一旁不思其解。(附上明天的下雨情况图)

这“收秋不收秋,全看五月二十六”到底是什么意思呢?为什么爷爷知道明天有雨还挺乐呵?

后来,爷爷在我询问下告诉我说:“这是一直留下来的农谚,你们学习专业的农业知识,对这些农谚不了解,我们就是靠这这些老传统来种田的,十分受用。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如果明天(五月二十六)会下雨,就说明在接下来的日子也会风调雨顺,不愁作物长不好”。原来,古时候的人们还能根据天气状况来预估今年的产量如何,真是神奇的智慧啊!

那这毕竟是预测的,没有科学依据,这结果可信吗?从爷爷那乐呵的样子,我是觉得他比较有把握,毕竟他种田的年岁比我都大。后来爷爷还说,“从他这么多年的种地经验来看,这理论十年就有九年准,五月尾还能下点雨水湿点地,后来的伏天必定会阳光充足,水分适合”,这样看来,也确实对作物的生长比较有利。

对此,大家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欢迎留言分享你的理解哦!想要了解更多农村资讯,那就请点击右上角的关注吧!职业小农民会持续为大家分享的!

农村俗语“收秋不收秋,先看五月二十六”是什么意思?有道理吗?

今天正好是农历五月二十六,这句收秋不收秋,先看五月二十六,就是说秋天的各种农作物是否丰收,就看今天这天气了。今天如果能够下雨,那就意味着秋天有个好收成。反之,到了秋天的季节,各种农作物有可能因为干旱而减产。看看窗外的天气,起码此时此刻的天空是晴朗的,又查看了一下手机预报,说今天晴转雷阵雨。不知道是不是真的会有雷阵雨,真的希望快下点儿雨,田里的玉米已经旱的都开始耷拉叶子了。

昨天下午去玉米地里转了一圈看看,土壤干的要冒烟了,绿油油的玉米叶子都开始打卷了。像我们胶东地区,属于丘陵地带,有的地方的农作物可以浇上水,有的种在山里的农作物根本浇不上水,只有等着老天下雨,如果伏季雨水合适,别说洼地的农作物能够丰收,就是山上的花生玉米也会长得好。可如果伏季雨水稀少,洼地的还好些,能够浇上水,种在山坡上的庄稼,就有可能颗粒无收。

现在应该已经到了雨季了,看见网上很多朋友都在说下雨,有的地方已经下了几天几夜,可我们这里还是干旱着,胶东这里基本上是十年九旱。前几天夏至,都说夏至雨点值千金,其实整个伏季雨水哪天都值钱。老人们都说,夏季庄稼在旺长期,三天不下雨一小旱,五天不下雨一大旱。我们这里从春天就没正经下过雨,只有在夏至前几天下过一场不大的雨,那场雨总算让农民们种上了夏玉米。

夏至的时候说,秋季丰收看夏至是否有雨,夏至那天下了雨就证明伏季雨水多,今天是五月二十六,又说秋天能不能丰收,看今天是不是有雨。也不知道究竟哪天管着秋天能够丰收。其实不管什么俗语老话,都是农民们对日子的一种期待,期盼着风调雨顺,不管是夏收还是秋收,都能有个好年景。

如果今天真能下雨的话,倒是真的可以解决春玉米和花生的旱情,当然对秋收起着重要的因素,如此看来,收秋不收秋,先看今天五月二十六,似乎还是有些道理的。预报说今天雷阵雨,那我们就期盼着吧,期盼着收秋。

农村俗语“收秋不收秋,先看五月二十六”是什么意思?有道理吗?

刚刚有朋友发图,又有地方下大雨发大水了,可是我们这北方的山区麦收正接近尾声。山下的新粮接连入库。

连日来,骄阳似火,虽然前一段儿时间非常干旱,可是“天旱雨淋山”,山区的小麦却也能达到每亩收获七八百斤,这也是适合山区的小麦新品种给山区人们带来的福利。

今年的下半场,就看秋收了!麦田地里准备种一些晚熟谷子什么的,如果有场透雨,播种顺利,山区的秋收也就有希望了。

有一句农村老话就叫“收秋不收秋,就看五月廿六”!农村老话说的都是农历,明天就是农历五月廿六了,意思是如果这一天下雨的话,今年的谷子就能顺利播种了,这在我们这里山区是非常应时应景的老话。

这句话到底有没有道理呢?应该是过去多年来农民的经验总结,是有一定道理在的。

看一看天气预报,明天有小到中雨,看来我们山区的农民要有福了,不但夏粮可以自给自足,秋收时如果谷子也丰收了,我们这里的新小米可是畅销货呢!农民有吃有花,可以算是好年景了。

不过农村俗语是有地域性的,你们那里也有这样的一句老话吗?希望明天五月廿六也是下雨天才好吗?有什么理由呢?欢迎留言交流。

农村俗语“收秋不收秋,先看五月二十六”是什么意思?有道理吗?

我们是豫东平原地带,对于这样的一句俗语我在家地的这几年还是第一次听说,所以我觉得这句俗语对于我们豫东地区应该不具备指导意义。今天已经是农历五月二十六了,预报天气预报的这两天有中到大雨,所以也算是缓解了我们这里的旱情,正好可以赶在这场雨以后,咱们老百姓可以喷施玉米地的除草剂,花生地可以进行第一次追肥了。

我们这里关于秋收成的好与歹有这样的一句俗语说的比较好。“六月立秋,两头不收,七月立秋,早晚都收”。今年立秋正好赶在了七夕情人节以后的七月初八。对于我们这里的这句俗语就比较适合我们这里的农作物的收种。立秋的早晚关系特别到秋季农作物的收成。农历六月立秋的话,受天气冷的早的原因,对于农作物的生长是不利的,庄稼长不好自然收成差了。

立秋以后寸草结籽,对于农作物来说也是一样的。这个时候正好赶在阳历的8月上旬,对于我们的夏季农作物来说正是长棵的时候,如果说苗情长势不好的话就就会影响生殖生长。从而影响了产量。

总的来说农业俗语的都有一定的区域性,所以对于此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农村俗语“收秋不收秋,先看五月二十六”是什么意思?有道理吗?

这句还有下半句:五月二十六滴一点,黄狗不喝野菜粥。因为在古代的时候,民间很喜欢用农历来记事,也是根据农历来安排农事劳动的,因此这里的五月二十六就是指农历5月26日,今年6月28日就是农历五月二十六日。农村俗语“收秋不收秋,先看五月二十六”是什么意思?

农谚的意思是说今年秋季庄稼的收成好不好,可以先从农历五月二十六这天的天气进行预测。如果这一天下雨了,哪怕是下了很小的雨,那么后面也会是风调雨顺的,因此庄稼会有好收成,就连家里养的狗也不用去吃野菜拌稀粥了,当然了这个主要是用来形容当年的粮食丰收了。反之,如果在农历五月二十六这天是大晴天,那预示着后面的雨水很少,可能会出现旱情,这样当年的粮食收成可能就不好了。

老祖宗的经验还准吗?在古代的时候是没有天气预报的,可是农民又是靠天吃饭,在当时种植技术也比较落后,农民种植庄稼的收成好坏,很大程度是受天气影响的。如果当年风调雨顺,那粮食收成就会比较乐观,反之如果出现旱情了,那粮食的产量就会受到影响。而古人在长期的农事劳作中,也发现了虽然天气是变化莫测的,但是也有一些规律可循的,因此就把这些规律总结成为了农谚,由于确实对天气的预测有一定的指导作用,所以这些农谚就一代代流传下来了。老农谚的依据是什么?

而这句农谚也是有一定依据的,古人发现每年到了农历五月二十六这天的雨水普遍比较多,只要这一天下雨了,那么后面的雨水就比较充足,往往三天下小雨,五天下大雨。反之,如果这天没有下雨,那后面的雨水就很少,这个就是古人的经验总结。而在农历五月二十六这段期间已经进入酷暑了,气温比较高了不说,阳光也很充足,日照时间也很长,这样各种作物的生长也是比较旺盛的,而作物的生长也是最需要雨水的时候。像水稻、玉米、高粱等作物都是喜水作物,因此这个时候下雨了,那对其生长有利,自然就可以预测今年秋季的收成如何了。但如果到了农历五月底了还不下雨,那雨水就不多,而这对于庄稼来说是很不利的。

就拿北方大量种植的玉米来说,到了农历五月底的时候,正是大量需要雨水的时候,如果这个期间雨水不足,也不能及时灌溉,那就会影响其长势。前期长不好,等到后面就算是雨水多了,那时令己经过去,玉米也难以生长了,这样收成自然不好了粒。而其他秋收作物也一样会受到影响。所以老祖宗的这句农谚是有道理的,不过现科学技术发展了,就算是不降雨,出现了旱情了可以人工降雨了,或者是打井灌溉了。在有些地方还有类似的说法,比如“收秋不收秋,要看五月二十六。五月廿六洒一点,农夫吃饭捞大碗。”、“成谷不成谷,单看五月二十六”等等。今年6月28日即农历五月二十六日,后期雨水多不多,让我们一起来拭目以待吧!在你的家乡有这个说法吗?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