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上,英国为什么火烧美国白宫呢?
几年前川普与特鲁多进行会谈的时候,发生了非常尴尬的事情。
特鲁多:加拿大是美国最重要的盟友,不会对美国的安全有任何威胁。
川普:那1814年火烧白宫的不是你们吗?
当时美国正准备向加拿大征收钢材铝材高税,而加拿大准备说软话求和的时候,结果川普来了这么一出,空气都突然凝固了。
白宫原本并不叫白宫,而且也不是白色的,就是因为当年加拿大与英国联合攻陷了华盛顿在白宫放了一把火,为了掩盖之前的痕迹才刷成了白色。
吃掉加拿大,美国最初的梦想白宫最初叫做“总统宫”,其建造的地点是美国之父乔治·华盛顿亲自选定并且奠基的,不过华盛顿在世的时候总统宫还在建造,他并没有住进去。
直到第二任总统约翰·亚当斯准备离任的时候,才住了进去,当时已是1800年。
由于总统宫的建造工程非常复杂,对于施工还有建筑材料的选择极其严格,所以即便有人入住仍旧没有完全结束整个工程。
但不久以后,北美大陆发生了一件大事并且连累了总统宫,那就是第二次美英战争,而直接原因是因为美国对英属加拿大发动了进攻。
现在很多人应该都好奇过,为何地广人稀资源丰富的加拿大,就在美国人的嘴边,美国人都没有将加拿大收入囊中,实际上,美国人早就动过心思,而且不止一次。
1774年,美国大陆会议就曾向魁北克发出过《敬告加拿大人民书》,邀请魁北克加入他们一起对抗英国,不过被魁北克人无视了。
第二年,大陆会议又发出了邀请,结果魁北克人还是无动于衷。
软的不行那就来硬的,大陆会议居然派遣大军直接侵入了魁北克,刚开始很顺利,但还没高兴多久就被英军给打退了。
而后没多久美国正式诞生,各种需要筹备的事情太多,美国无暇再管加拿大,但美国对于加拿大的心思,从来就没有消失过,反而不断加强。
想要趁火打劫,结果反而被揍对于美国来说,加拿大实在是个充满诱惑的地方,不仅地广人稀,而且资源非常丰富,如果得到加拿大,对于美国的强大必然有很大好处。
无奈那时候掌握加拿大的英国太强大,美国不是对手,所以只能等待机会。
果然,机会到来了,19世纪初期的欧洲各国与法国之间打得不可开交,英国大多数的精力都耗费在了欧洲大陆地区,逐渐放松了对加拿大的掌握。
英国那时调动了大军封锁了大西洋航线,任何与法国来往的船只都会被扣住,当然也有美国。
美国的船舶大量被扣住,在经济上遭受了很大损失,而为了减少船只人员被扣,美国禁止本国船只离开,结果导致大量货物滞销,损失惊人。
一不做二不休,美国也是豁出去了,打算借着英国陷入欧洲战场的机会一举拿下加拿大,弥补自己损失的同时,将英国彻底赶出北美大陆。
其实美国一直都宣称着“美国的昭昭天命”,认为整个北美大陆都应该是美利坚的地盘。
战争迅速开始,而正如美国预料的那样,综合实力远胜于美国的英国,在北美其实并没有多大的优势,而且英国陷在了欧洲,在加拿大的驻军仅仅四五千人。
美国急速扩军,迅速展开“北伐”,一开始势如破竹,很快就攻占了加拿大很多的城市。
可能是战事进行得太顺利,美国愈发自信,觉得用不了多久就能解放整个加拿大,将北美大陆完全掌握在手里,可惜美国人想多了。
出于各方面的考虑,加拿大人都站在了英国一边,众多的加拿大民兵加入到了抵抗队伍当中反击美军,甚至包括很多印第安人。
英国驻军与加拿大联军虽然人数不多,可装备精良而且训练有素,而美军之中,大多都是临时拉去的,综合素质其实并不怎么样。
随着欧洲局面的平定,回过神来的英国人腾出手来,准备收拾美国人。
庆功宴的篝火似乎还在眼前尚未消散,美军就受到了英国与加拿大联军的猛烈反击,由于综合实力差的太多,美军被打得节节败退。
当初进攻加拿大的三路美军,全部被英加联军打散打退,到了第二年,美军最后一波正式进攻也被两千多英军击溃,美军年底被彻底逐出加拿大。
总统宫被烧得一片漆黑,白宫由此诞生1814年,欧洲的拿破仑战争正式结束,英国开始对美国展开报复性进攻,当年夏天,数千英国与加拿大民兵从海上进军,直接攻入了华盛顿。
当时英加联军仅有七千之众,在华盛顿附近的海岸登陆后,美军象征性的抵抗了一下,然后就四散奔逃,英加联军长驱直入。
美军被打得措手不及,一触即溃,当时的总统麦迪逊带着要员逃往弗吉尼亚的山区。
在占领华盛顿后,英军一把火烧掉了总统宫与其他主要建筑,而原因,就是因为当初美军攻入加拿大的时候,纵火焚毁了约克城,也就是如今的多伦多。
虽然总统宫是石头建造,墙壁等无法烧掉,但大火还是将其内部焚尽,而原本棕红色的墙体也被大火烧得黑黢黢,为了掩盖黑色,后来将其粉刷成了白色,白宫就这么出现了。
至于战争,随着时间的推移,英国与美国双方都觉得这场战争毫无意义,而且后来的美国振作精神,开始了强力反攻,双方僵持不下。
1814年年底,英美双方签订《根特条约》,正式握手言和结束战争。
尴尬的是,一场折腾以后美国并没有得到一寸加拿大的土地,甚至连当初被英国扣住的船只与船员也还在英国人手里,问题还是没有解决。
只不过这场战争,也产生了深远影响:
一,英属北美各地最终合并为加拿大联邦;
二,加拿大与美国民众对本土的热爱之情,均得到了高度强化;
三,美国注定无法吞下嘴边的肥肉加拿大,而英国也无法恢复对美国的掌握。
四,如今的白宫成为了第二次英美战争的记忆,也是华盛顿当年陷落的一个象征。
在历史上,英国为什么火烧美国白宫呢?
众所周知,美国是英国的殖民地。在1776年在华盛顿的领导下,北美十三个州取得了独立。美利坚合众国就此诞生。应该说,对于北美的独立,英国是心有不甘啊。所以一旦有机会和时机还是想重新恢复北美殖民的。
在美国独立以后,英美虽然关系不睦,但还达不到大大出手的地步,但美国为了扩大领土,美国总统在1812年6月18日,美国正式向英国宣战(意图占领加拿大),第二次美英战争正式爆发,当时的英国还是日不落帝国,是如日中天时候,当时的英国打美国还是很轻松的。三下五去二就把美国给打败了。英军总指挥亚历山大·考克伦将军决定攻打美国的政治中心——华盛顿。
应该说美英战争,美国是彻底的打了败仗,考克伦将军让海军舰队司令科伯恩少将直接进攻美国首都华盛顿。因为占领华盛顿的政治作用,将大大高于军事影响。但美军对此显然认识不足,仅仅考虑了军事问题,而没有看到政治问题。美军始终坚持认为,英军不会攻占华盛顿。由于对战争形势完全的误判,英军长驱直入直扑华盛顿。在这种情况下美国总统麦迪逊只能是“最是仓皇祠庙日“。放弃首都,麦迪逊和他的政府仓皇逃离首都。美国首都失守。
麦迪逊总统逃的很快很急,怎一个惨字了得。回头再说英国侵略者在占领美国首都后,和他们日后占领中国的北京一样,英军先是洗劫美国国会大厦,又纵火焚烧,随后英军直扑朝总统府。英军占领总统府后,依旧是洗劫与纵火焚烧,当天晚间华盛顿火光冲天,大火烧了整整一个晚上后,这座建筑只剩下外墙残存。就在华盛顿即将成为一片火海的时候,突然暴雨倾盆、暴雨浇灭火焰。这场暴雨也迫使英军撤军。英国占据华盛顿6个小时。在当年9月1日,麦迪逊回到华盛顿,但由于首都被毁严重,为了掩盖被大火烧过的痕迹,1814年年底这座总统府棕红色的发房子被涂上了白色。1902年罗斯福总统正式将其命名为“白宫。
在2014年,英国驻美国华盛顿大使馆则用别样的方式庆祝了该事件的200周年。英国驻美国大使馆在推特上发布消息称:“在此纪念火烧白宫200周年,不过这次只有小烟花。”英国大使馆只是开玩笑。但对美国人来说却是不能接受的。纷纷表示抗议和不满,评价该行为实在是“有失分寸并且滑稽可笑”仅仅三个小时以后,英国大使馆方面就此事进行了道歉。并删除了该推特。可见此事被被美国视为奇耻大辱,而英国对此更是怀念的很。以至于在火烧白宫200年以后,英国还制作火烧白宫蛋糕作为纪念。
我是清水空流,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关注和点评。
在历史上,英国为什么火烧美国白宫呢?
曾经的英国人是强盗,四处征战,到处放火,比如我国的圆明园就是英国、法国来的一帮强盗烧的。对于他们的行为很多国人恨得牙痒痒的。
不过有意思的是,英国竟然放火烧过白宫。美英不是同盟国吗?他们两家不是好到能穿一条裤子吗?这是怎么了?
那时的美国和英国还没有那么好美国和英国间的关系很微妙,说形象一点,曾经的美国就像是英国的儿子,长大后独立成家,在外谋生。为了控制住局势,英国一开始是不希望美国独立的,但是,美国独立战争中的各位热血好汉,众志成城,英国的老爷们扛不住,最后允许美国独立了。
独立后的美国膨胀了,立志成为世界上最牛逼的国家。怎么样算牛逼?美国人认为,有足够的土地,足够的人,足够的财富,才算牛逼。
美国刚独立时,只有13个州的土地,只有80多万平方公里,后来,英国给美国这个崛起的儿子送了点资产,那是一百多万平方公里的大西洋沿岸的土地,看起来,英国是够意思的。
但是,美国想变大的欲望没减少,巧取、豪夺、购买之下,西班牙控制的土地,法国控制的土地,墨西哥的土地陆续进了美国的版图。
但是,美国还没有满足,他们想解放更多的地方,获取更多的土地,建立更多的联盟。于是乎,加拿大进入了美国的视线。
1812年6月18日,美国经过投票,通过了“解放”加拿大东南部的议案,但加拿大是英国的殖民地,所以美国人勇敢地向英国宣战。这被称为第二次独立战争。
美国人胆够肥的,敢主动向英国人宣战。英国人起初表现得够怂,他们不想开战。
但是架不住美国人直接动手了,这把英国人气个半死。因为他们在欧洲战场还要面对法国拿破仑,真是一个头两个大。
美国和英国的对决,英国胜利,焚烧白宫美国宣战时,正规部队才有一万士兵,美国计划一边行动,一边征兵进行扩充,后来的事实说明,临时征的兵质量并不高。
与此同时,美国的对手英国因为欧洲战场的牵制只有5000人,然后又组织了5000人的民兵队伍。
起初,美国人斗志旺盛,表现不错,甚至占领了多伦多,并焚烧了多伦多的国会大厦。在大西洋海战中,美国海军打出了不错的成绩。
但是,随着战态的继续,以及欧洲战场的情况逐渐明朗化,形势慢慢变化了,在加拿大几条战线上,英加联军逐渐占了上风。
1814年8月19日,狡猾的英国人一边封锁东海岸的港口,一边有英将罗斯率军4000人在美国东海岸的切萨皮克湾登陆,直奔首都华盛顿。
美国赶快组织队伍,正规军加民兵组织足足有了7000人。只是,战斗力实在太差,英军300人的先头部队一发起冲锋,美军便溃不成军。
美国当时的总统麦迪逊和大批政府成员逃往弗吉尼亚山区,那叫一个狼狈,英军就此轻而易举地占领了华盛顿。既然占领了华盛顿,那就得整点事,最后选择焚烧白宫,焚烧国会大厦,理由是为了回应美国人曾经焚烧多伦多国会大厦。美国人终于顶不住了。
不久之后,两方谈判,最后双方同意维持原来的边界线。
从此之后,美国不再往北发展,而是致力于往南,往墨西哥方向发展。
1815,美英战争是结束了,但英国人焚烧白宫,成为了让美国人无法忘记的一幕,一切的原因在于美国人主动挑起了战争,美国人焚烧了多伦多国会大厦。
无论侵略的口号多么正义,无论侵略的外衣多么漂亮,大部分时候,报应终究回来。
在历史上,英国为什么火烧美国白宫呢?
这个问题其实不复杂,关键在于我们要了解和清楚的认识到事件发生时的历史背景事件。只要理解了这个问题就基本上有了基础性认识。至于心里面的动机和目的我们无法猜测和考量,因此只能从历史背景事件去分析阐述,这是解决这个问题的逻辑起点。
火烧白宫事件发生在第二次英美战争期间,具体时间是1814年8月。我们要把这个问题确定了事件和时间才能继续回答。
接下来就是分析战争爆发的根源所在了。之所以把这场战争(1812-1814)称之为第二次英美战争是相对于独立战争而言之的,也由此被美国人称之为第二次独立战争。战争爆发的原因学术界有两种相对不一致的观点。
叶健锋《试论1812年战争爆发的必然性》一文中,指出这两种相对不一致的观点。一是“英国对美国政治上的歧视、经济上的封锁和主权的限制干涉,由此美国是被迫反击捍卫自己的发展权利”;二是,“美国为了向西部地区扩张,满足自身利益发展需要以及缓和国内政治矛盾而采取的战略措施”。这两种观点可以供大家讨论和参考,我们不作评价。再此我们需要回到当时的基本历史背景上去考察这场战争爆发的历史原因。不管是从哪个角度来说,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英美之间存在着矛盾,而且这种矛盾还在不断的扩大。那是什么原因导致矛盾最终爆破了而转化为战争的呢?我想不得不提的就是拿破仑战争。
拿破仑在征服了欧洲大陆后对英国进行了“大陆封锁”。具体的情况我们简单给说清楚。拿破仑通过一系列敕令封锁英国及其殖民地的船只,甚至是英国在欧陆上的人口都被抓了起来,凡是法国所能控制的港口,航线等等都被拿破仑掌控了以此来孤立英国。对此英国也采取了反封锁措施,对法国及其仆从国也进行海上贸易封锁。
这样折腾对于刚刚处于发展期的美国来说简直就是开玩笑,美国的饭碗就这样被他们砸了。从1810年到1812年,英国人就扣押了美国船只500多艘,还对美国人进行强盗式征用。英国凭借自己的海上霸权地位公然实行抢劫政策。这使得美国人的民族自尊和经济发展利益严重受损。因此可见,美英两个国家之前本来就存在商业利益纠纷,再加上个突然到来的拿破仑和英国封锁事件使得这种矛盾最终激化了,不可控制。
战争之初双方互有得失。当然最严重的就是1814年8月24日,英国军队入侵华盛顿,烧毁了白宫及一部分公共建筑。这个问题我们在这里就可以结合历史事件进行分析了。
一是根本原因在于英国与美国之间的矛盾,这个算是英国人发泄这种矛盾的一种方式了吧。二是英国人对美国政权的一种打击。我们都知道当年英国是被迫承认了美国的独立,英国失去了这么一块殖民地,当面对这个政权所在的白宫时,英国人内心自然也不是舒服的。三是一个最基本的事实,那就是报复。1813年美军在五大湖地区的军事行动取得优势,占领了安大略湖,并且攻入了当时加拿大首府约克,也就是今天的多伦多。更要命的是一把火把人家的首府烧了。所以英国的行动其实也就是对美军之前火烧约克的报复。有意思的是,美国的国歌《星条旗之歌》就诞生在这段历史时期。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了解一下相关头条作者的文章。
以上分析乃是个人的角度和理解,不是标准答案,仅供参考和理解。
在历史上,英国为什么火烧美国白宫呢?
众所周知,坐落在美国首都华盛顿宾夕法尼亚大街上的白宫,是美国总统的官邸和办公室,因其外表颜色为白色,故得名“白宫”。但历史上首次建成的白宫并非白色,而是棕红色的。
(白宫全景图)
那么,象征着美国最高权力机构的这座建筑,为什么会变成了白色呢?它又有着怎样的历史变迁呢?
白宫所在的城市华盛顿,位于美国东部,横跨马里兰和弗吉尼亚两州。气候宜人,温暖湿润。即便最热的夏季,平均气温也在30℃以下,冬天基本在0℃左右。
早在独立战争胜利以前,美国人便开始寻求一块合适的地点建都。1789年,联邦政府成立后,华盛顿成为了第一任总统。当国会在纽约召开第一次会议时,建都事宜,又一次被提上了日程。在经过多轮激烈辩论和争吵后,终于确定在美国南北分界线——波托马克河边建都。
这个宏伟计划,交给了一位军事工程设计师。他设计规划了十多种方案,最终确定采用巴洛克式建筑风格。但遗憾的是,还没等首都建成,美国的开国元勋华盛顿就去世了。为了纪念他在美国独立战争中的卓越贡献,国会决定用他的名字命名首都,并修建了华盛顿纪念塔,以彰显美国人对他的尊重和爱戴。
在华盛顿纪念塔的北面,就是占地7万多平方米的白宫。它出自拥有爱尔兰血统的著名建筑师詹姆士·霍本之手。整座建筑仿照爱尔兰乡村别墅的建筑风格,从1792年开始动工,历经8年时间,在1800年才竣工交付使用。白宫拥有房屋132间,著名的总统椭圆办公室,就位于它的西侧。
(华盛顿画像)
在简单了解了白宫的历史后,我们再回到最初的话题,为何它的颜色由棕红色变成了白色呢?
这事儿要追述到美英第二次战争时期。
1783年,美国在经过数年艰苦卓绝的战争后,终于取得了独立战争的胜利。但是,美国仍然面临着内外交困的局面。尤其是英国颁布禁运法后,要求美国所有船只,都必须在英国卸下货物。禁止美国和欧洲大陆贸,对新生美国的经济,造成了沉重的打击,这使得两国关系更是剑拔弩张。
美国为捍卫自己的利益,不得不于1812年再度向英国宣战,第二次美英战争爆发。
战争初期,由于英国被拿破仑困住,忙于应付欧洲战事,只能在北美地区和美国尽量周旋,局势处于不利地位。但随着拿破仑被击败,英国得以腾出手来,专心对付美国。
1814年8月,战火烧到了华盛顿。当时,这里只有大约7000名由民兵组成的防御部队。英军指挥官罗伯特·罗斯少将率部击败了这群战斗力低下的美国民兵。詹姆斯·麦迪逊总统和他的政府官员,不得不放弃首都,仓皇逃离。
麦迪逊的妻子,第一夫人多莉,为了抢运总统府里的贵重物品而滞留了下来。
然而英军已在国会大厦里撒野。他们将里面的物品洗劫一空后,又纵火焚烧大厦,藏书丰富的国会图书馆,也被付之一炬。
(詹姆斯·麦迪逊画像)
此时仍然身在白宫的多莉,距离英军只有咫尺之遥,她还在努力争取时间抢救物品。这位勇敢的第一夫人,不但成功地抢出了众多珍贵物品,甚至还将华盛顿的巨幅画像也抱了出来。好在多莉赶在英军进入白宫前,成功撤离了。
英军占领白宫后,不但享用了总统麦迪逊的晚餐,还喝光了白宫专门用于庆功的葡萄酒。当然,士兵们肯定不会放过发财的机会,同样把白宫翻了个底儿朝天,带着满满的收获扬长而去。
随后,英军就放火烧了这座象征着美国最高权威的著名建筑物,大火持续燃烧了整整一晚。第二天早上,英军为确保白宫化为灰烬,还不忘在临走时来一次“火上浇油”,重新在白宫里添加燃烧物。
一天一夜的熊熊大火后,雄伟的白宫一片狼藉,只剩下残垣断壁。
其后,英军又对美国国库进行了搜索,但遗憾的是没有找到有价值的东西。恼羞成怒的英军为了泄愤,又焚毁了财政部和其他建筑。
但诡异的是,正当华盛顿陷于一片火海时,老天下起了暴雨,而后狂风肆掠,突如其来的龙卷风席卷了整个城市。
这突然的变故,不但浇灭了白宫的大火,也让英军迅速撤离了华盛顿,使得英军占领华盛顿的时间,只有不到30个小时。
9月1日,狼狈的麦迪逊赶回了华盛顿。但也只能另觅他处临时办公。1817年9月重新修葺白宫后,为了掩盖被火焚烧的痕迹,这座总统府原来棕红色的外墙就被涂成了白色。
1902年,罗斯福总统正式将这座建筑命名为“白宫”,后来又逐渐演变成了美国政府的代名词。
(参考资料《白宫简介》《第二次独立战争》)
在历史上,英国为什么火烧美国白宫呢?
美国这个国家向来以侵略成性而臭名昭著为世所共知,特别是自1783年美国独立以来,原本美国独立时只有13个州。
然而在当年,英国与美国签订《巴黎和约》,美国从英国手中又获取了大西洋沿岸的大部分土地。
此后,美国从法国皇帝拿破仑手中以1500万美元购买下路易斯安那;从西班牙手中兼并了佛罗里达;向西又夺取了德克萨斯、俄勒冈和新墨西哥等地,至此,美国成为横跨大西洋和太平洋的地区大国。
成为地跨两大洋的大国后,美国并没有放缓继续扩张领土的步伐,而是瞄准了美国头上的加拿大。
为此,美国上层积极渲染“昭昭天命”的理论,甚至美国第二任总统亚当斯曾说过:“美国命里注定将扩张到北半球的整个西部”,言下之意很显然,就是认为加拿大也是美国的领土。
所谓的“昭昭天命”就是美国上层认为,整个北美地区是上帝赐予给美国的,美国统治北美洲实乃顺天应人之举。
也正是在美国高层持续的宣传鼓动下,这种歪魔邪道的理论当时在美国民众中大行其道,深受追捧。
当时的英国发现到美国领土的疯狂扩张、野心急速膨胀,于是派出舰队不断袭击骚扰美国的海上舰队,并通过英属加拿大向美国的土著印第安人提供军火,以期通过这种方式打压、钳制急速扩张的美国。
1812年6月1日,美国总统詹姆斯·麦迪逊趁着英国与法国皇帝拿破仑在欧洲陷入白热化焦灼战,打以“维护航海自由”的名义向英国宣战。
当时英国在北美洲的驻守兵力不足两万人,而在加拿大驻军仅有4500人,外加一万民兵和人数不多的印第安人,兵力严重不足。
美国为了做到万无一失,在开战前还募集了志愿兵6.5万人,同时,配备了10艘军舰,150艘快艇和318艘私掠船。
战争打响前,美军制定了兵分三路直取加拿大首都蒙特利尔的作战部署,由于美国各州不愿参战,加之民兵消极怠战,三路大军拿下加拿大的计划很快宣告破产。
当年7月份,英军将领布罗克率领加拿大联军将西路美军打得大败,美军士兵丢盔弃甲仓皇逃窜,英加联军趁胜追击连续占领美国西部地区数座重要的战略要地。
也就在西路美军崩溃逃窜之际,驻守底特律的2500名东路美军在英加联军的攻势下一枪不放的举起了白旗集体缴械投降。
当年10月底,美国将领斯蒂芬·范伦塞勒指挥其先头部队约3100人渡过尼亚加拉河,并在俯瞰安大略的昆斯顿高地峭壁上建立阵地。
英加联军于10月12日夜,以1000士兵向美军阵地上的3000美军发起偷袭,还在睡梦中的美国士兵,很多来不及穿好衣服,便四散溃逃,史上最大规模的集体“裸奔行动”华丽登场。
美军一枪未发作鸟兽散后,纽约民兵袖手旁观,按兵不动,在旁边观赏美军的集体“裸奔行动”。
陆战美军虽然败的一塌糊涂,但在海战方面,美军取得了辉煌的战绩。
从1812年6月至1813年初,美国战舰和私掠船在大西洋上全面出击,战果辉煌,仅几个月时间,便击沉英舰3艘,俘获英舰船500艘以上。
到了1813年年初,随着大批英国战舰从欧洲奔赴北美战场,英国海军逐渐夺取了制海权。
虽然美国海军也取得了相对较小的局部胜利,但无力从根本上扭转战局,美国海军不得不龟缩在沿岸的海港里。
1813年8月19日,英国将军罗斯统帅4000余人,自美国东海岸的切萨皮克湾登陆,直奔首都华盛顿。
8月24日,英加联军进入华盛顿后不久,英国将军罗斯本来打算与美国签订停火协议的,没想到美国纠集7000人向进入华盛顿的英加联军发起了偷袭。
怒火填胸的罗斯将军以300人为先头部队向美军发起了猛烈地冲锋,士气低落的美军纷纷不战而降。美国总统麦迪逊等中央政府要员惊慌失措地逃往弗吉尼亚山区。
英军轻而易举地占领了华盛顿后,美加联军纵火焚烧了国会山,并朝白宫泼洒了大量燃料,打算把白宫炬烧成一座废墟让其从地球上消失。
而据当时的报道,熊熊燃烧的大火远在距离华盛顿56公里的巴尔地摩都看得清清楚楚。
然而,天不遂人愿。8月25日,华盛顿突降暴雨,浇灭了白宫的这场大火,加拿大火烧美国白宫的计划流产。
直到1817年,为了掩饰白宫惨遭焚烧的痕迹,门罗总统下令将外墙漆上一层白色的油漆,“白宫”因此得名。
纵观战史,倘若不是后来美军在尚普兰湖地区取得了对英舰的战略优势,美国或许早在首都华盛顿被占领;国会和白宫被焚时,难以幸免崩溃亡国之患。
经此一战,美国再无胆量向加拿大发起挑衅,亦彻底浇灭了吞并加拿大的野心,而美国的这场侵略战争也促使了加拿大不同种族间实现了高度融合,民族向心力进一步加强,加拿大由此诞生。
参考资料:1.加拿大高调纪念击退美国侵略200周年 .观察者网.2012-10-09 2. 周斌.1812-1815年美加战争 奠定现代北美大陆国家版图等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