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的傻儿子刘肥为什么会被李世民当成偶像?对此你怎么看?
李世民把刘肥当成偶像?偶个锤子!也不知道从哪儿得出这种谬论。
首先,刘肥可不傻,最多算不甚出色而已;
其次,没有任何证据能够证明李世民把刘肥当做偶像,唐代的史料中甚至都没有李世民提起过刘肥的相关记载;
最后,被李世民当成偶像的不是刘肥,而是汉文帝刘恒。
汉高祖刘邦膝下共有八子,其中有个儿子的出身非常尴尬,那就是刘邦的长子刘肥。
在刘邦迎娶吕雉之前,花心的刘邦就与同村一个姓曹的女子暗通款曲,一来二去曹姬就暗暗含胎,为刘邦生下了一个儿子,取名刘肥。
曹姬算是刘邦生命中第一个女人,但她却没有任何名分,所以刘肥算是个私生子。
刘邦可不觉得这有什么丢人的,他反而还比较宠爱刘肥这个长子,但吕雉就不同了,刘肥的存在对吕雉来说,实在是个相当大的折辱。
毕竟对任何女人来说,谁都不会觉得,自己的丈夫在迎娶自己之前就有了私生子是个光彩荣耀的事情,所以,吕雉很不待见刘肥。
当然不仅仅是刘肥,随着吕雉年华老去逐渐失宠,刘邦的心思从不放在吕雉身上,被常年冷落的吕雉,对刘邦大多数子嗣都很不待见,甚至痛恨。
汉高祖六年,刘肥被册封为齐王,当时汉朝刚刚建立,刘邦膝下子嗣不多,因此非常重视作为长子的刘肥。
刘肥受封的齐国,地域广大人口众多,是个很富裕繁荣的地方,刘邦还将曹参派去作为齐国的国相辅佐刘肥,这足可见刘肥在刘邦心中的地位。
史料之中对于刘肥的为人个性没什么记载,既看不出他多聪明,也看不出有何不足,所以也没有任何依据说他是傻。
但刘肥的确没什么大的作为,刘邦在世的时候,刘肥安享富贵,可刘邦驾崩后,刘肥的噩梦就开始了,惠帝仁弱,大权都被其生母吕后执掌。
吕后很快就开始为刘邦进行“匀苗”,其诸多子嗣都被吕后除掉,最典型的就是赵王如意。
刘肥的母亲没有名分,虽然并不像赵王如意的母亲戚夫人那么可恨,但吕后仍旧看刘肥心里很不舒服,一心想要找茬除掉这个野孩子。
汉惠帝二年,刘肥入长安朝觐惠帝刘盈,当时惠帝按照家人的礼节,让哥哥刘肥坐在自己的上座之位,吕后因此盛怒,想用毒酒鸩杀刘肥。
虽然因为惠帝庇佑,刘肥逃脱,但吕后并没打算放过刘肥,因此其心中很害怕。
齐国内臣献计,刘肥将齐国一个郡的封邑献给吕后亲生的鲁元公主作为汤沐邑,还尊鲁元公主为王太后,吕后因此变得很开心,也没再追究刘肥。
四年之后,刘肥在齐国离开人世,他的死与吕后没有任何关系,算是刘邦诸多子嗣中得以善终的一个。
在刘肥死后,其子刘襄继承王位,而刘襄也是诸吕之乱被平定后,皇位争夺的强势竞争者。
纵观整个历史来看,刘肥的人生没有任何出彩之处,他能够从吕后手中全身而退,就是因为他本身不出彩还有齐国臣子的给力,李世民不可能把这种人当做偶像。
在唐代的相关史料中,没有任何李世民提及过刘肥的记载,相较于刘肥,李世民倒是屡屡提起汉代的另一个皇帝,那就是文帝刘恒。
《新唐书》:李世民常问询魏征:“朕与汉文帝比治政,如何?”
李世民为自己的父亲李渊修建宫殿,也提起自己不如汉文帝孝顺,汉文帝亲尝汤药之后才侍奉给母亲薄太后,自己为父亲修建宫殿不算什么。
臣子劝李世民泰山封禅,李世民说汉文帝都没去封禅泰山,但没有任何人能够说汉文帝不是明君圣主,自己又何必要去封禅泰山来证明自己呢。
李世民在治理天下的时候,主张轻徭薄赋与民休息,仍旧时常提起汉文帝刘恒的方略。
从唐代诸多相关史料记载来看,李世民几乎是把汉文帝挂在嘴上的小迷弟,汉文帝才是李世民心目中真正的偶像级的人物。
刘恒是刘邦的第四子,相较于刘肥,刘恒的诞生其实也比较神奇。
刘恒之母薄姬本是魏王豹的女人,有相士说薄姬当生天子,本来魏王豹还挺高兴,结果没多久被刘邦击溃,薄姬作为战利品进入了汉宫。
原本,刘邦根本没看薄姬一眼,只是一次偶然的机会看到薄姬被其他人欺负,心生怜悯的刘邦当即召幸了薄姬,没想到薄姬竟然直接怀上了孩子,生下了刘恒。
但那次之后薄姬就被刘邦抛诸脑后,而薄姬也在宫里默默无闻,从不利用皇子争宠,刘邦驾崩后,吕雉放过了与自己同病相怜的薄姬母子,前去代国安享荣华。
在做皇子的时候,或许是薄姬的刻意教导,刘恒看上去资质平平,看不出有任何的出色。
刘恒做皇子与藩王的岁月,一直恪守着清静无为的大策,与母亲一起守在代国安分守己,从这方面来看,刘恒的大智若愚才是真正的智慧象征。
吕后掌权之时,吕家人迅速崛起,打破了原本刘邦所定“非刘姓不得封王”的规定,大量吕家人被封王封侯。
吕后在世的时候尚且没什么,但其刚刚崩逝,刘家吕家就水火难容,诸吕之乱由此爆发。
而诸吕之乱被平定以后,到底谁来做新皇帝成了个问题,原本惠帝诸子都被视作非亲生之子而诛灭,新君自然要从宗室中选择。
最有力的两个竞争者就是刘肥的儿子刘襄,还有代王刘恒。
刘襄的齐国实力强悍,而且齐国大军在平定诸吕时有功,刘襄也是刘邦的长子长孙,但刘襄是舅舅驷氏为人阴狠凶暴,与吕氏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群臣因此惧怕再出个吕氏。
刘恒乃当时在世的高祖子嗣中最年长者,而且刘恒与其生母薄姬颇有贤能之名,深受百姓们的爱戴,群臣考虑再三,迎接刘恒称帝继位。
相较于刘肥一个默默无闻的区区藩王,刘恒这个懂得隐忍而且非常贤良英伟的君王,自然更加符合李世民心目中偶像的标准,李世民的偶像并非刘肥,而是刘恒。
刘邦的傻儿子刘肥为什么会被李世民当成偶像?对此你怎么看?
刘邦在做亭长得时候,有一个情妇——曹氏;而且在那个没有任何避孕措施得年代,自然而然得,曹氏就怀孕了,刘邦也就有了第一个儿子——刘肥。这个问题中得一个关键是——刘肥是不是傻?
后来刘邦娶了吕雉,曹氏去世,刘肥养在了外婆家,也有说是吕雉把刘肥养大得。刘邦建立了汉朝政权后,把刘肥接过去后。在后来刘氏封王得时候,刘肥被分封到了最大得最有实力得一个国——齐国。
刘肥到齐国后没多少年,刘邦就去世了。这时候吕雉成为了吕后,汉惠帝刘盈即位,为了不让权力旁落,吕后给刘盈安排了一桩婚事——让他娶外甥女。但是刘盈始终没有对他这个外甥女皇后下的去手。
吕后同时也在干另外一件事——杀掉其封王得刘氏儿子。其中就毒杀了赵王如意(戚夫人得儿子)等,甚至把戚夫人做成了人彘扔在猪圈让刘盈去看。
但是刘肥作为最大得封王得子嗣,始终没有被吕后所猜忌——这就是刘肥装傻示弱得智慧。刘肥一边示弱——装傻。另一方面频频把自己得封地要求献给自己的妹妹鲁元公主(吕后亲生女儿)作为封地。吕后对刘肥得表现十分得满意。刘肥也在吕后手里逃过了一劫。
对于其他刘氏王,吕后就以为了他们下半生和下半身得幸福着想得名义,把吕氏女嫁过去,作为政治联姻——其实就是赤裸裸得往家里派间谍。这些刘氏王不要还不行,娶一个这样得老婆,你敢跟她举案齐眉?但是必须得忍,这就是请一个奶奶回家供着。但是也有忍不了得——刘友;刘友对吕后安排得婚姻不满意,自己得宠妾和吕氏女不和,结果吕家女儿一怒,向吕后告发了。于是,吕后把刘友招到京城,幽禁在府邸里面活活饿死了。
刘肥有一个很有名得儿子——朱虚侯刘章。朱虚侯刘章在后面得灭诸吕得过程中,朱虚侯刘章起到了极其关键的作用。当时满朝没有不怕吕后的,尤其是刘姓的——被杀怕了。但是,刘章除外。
有一件小事很能反应出刘章的性格,刘章曾经跟吕后一行人宴饮喝酒为酒吏,提议按照军法行酒,并且含沙射影的对着吕后唱了一首种田曲,吕后默然。然后吕氏中有割人醉了,逃酒,刘章办的也很简单——直接提起剑把这人杀了!杀了!吕后也没办法。
刘章敢这么干是因为他得性格,吕后之所以容忍他这么干,是因为他老爹——齐王刘肥,通过以退为进获得了吕后得信任,甚至让吕后产生了愧疚感。
在铲除诸吕的过程中,朱虚侯刘章二话不说——直接又干掉了吕产。这一下子才有了“太尉勃等乃得尽诸吕”。
至于李世民,这更是一代雄主。他夸赞刘肥是出于真心还是出于政治目的?这是值得拷问得一个问题,在这个问题上,不要忘记李世民是一个政治家。
刘邦的傻儿子刘肥为什么会被李世民当成偶像?对此你怎么看?
刘肥在汉高祖刘邦的诸位儿子中,处于非“正规嫡生”地位。但其人在历史中还挺博眼球,刘肥的名气得益于刘邦当沛县做基层小官时的风流史:刘邦对女人口味重,未成婚前一番死缠烂打拿下曹寡妇,还生下刘皇帝人生中第一个儿子:刘肥。
刘肥在刘邦儿子中处于庶子地位,承大位轮不上他。刘邦死后,皇室争大位的危机时刻,他倒是处于最易被吕后清除的“命悬一线”的地步。
历史上的刘肥傻吗?想想吧,能在吕后眼皮底下搞好皇室兄妹关系,同时装傻充愣,在吕氏阴狠出手收拾刘氏子孙乱象中,还成功地活出精彩人生的刘肥,肯定是个活得通透的明白人。不傻的刘肥,能让对手视为“傻”视为无威胁之人,实为大智若愚之人!
刘邦夺得天下后,刘肥得到很大的一块封地,号为“齐国”。刘邦死后,儿子刘盈继承了大汉皇位,号汉惠帝。
刘盈虽然坐上皇帝大位,但当时吕后掌管着汉室天下的实权。吕雉对待除刘盈外的刘邦的其他儿子,统统视为危险对手,策划着一一进行剪除。
后来也果然如此,刘邦的七子中,有四人被吕后设计收拾掉:如刘如意、刘恢、刘友、刘建被除国。
刘长因为母亲早死,自小由吕后养大,因而幸免于难。
只剩下刘肥、刘恒是依靠自己的政治智慧,韬光养晦,低调做人,躲过了吕后惨无人道的屠杀。
刘邦的非嫡生子的刘肥,在吕后铲除异已的残杀中活了出来。不仅如此,后来刘肥的儿子刘襄、刘章与陈平、周勃一起诛杀诸吕,在剪除吕后势力,扶持稳固大汉刘姓江山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那么,刘肥是怎样化解危机的呢?首先刘肥对同父异母的吕后所生的刘盈小弟很是尊从,事事都表现对小弟的关爱,同时也表示着自己的谦卑。
刘盈是一个心底宽厚仁慈的善良之人。刘盈从不以刘肥所处“庶子”的地位而瞧不上这位同父异母的哥哥。他将刘肥视为自己的大哥,甚至在宴请刘肥时,还让刘肥坐在了首位,以此可窥视到刘盈也很善待刘肥的。
而当刘盈发现母后吕雉要收拾掉刘肥时,刘盈苦苦向母后求情,并时时提防别人对刘肥下手,成功保护了刘肥。
为自保,刘肥还采用了另一个高招:自减封地自削势力,把刘邦时封给自已的齐国封地,主动地把一部分割让送给了鲁元公主。不仅如此,刘肥还尊鲁元公主为齐王太后……
这一系列的“自保组合拳”,让吕后放弃了杀掉刘肥的计划。甚至,还招呼宴请了刘肥,并安排手下人将刘肥送回了齐国封地,让刘肥在血雨腥风中度过一劫。
至于题主说道李世民将刘肥视作偶像,这恐怕没有过硬的真实史料。只能说,刘肥的这些在皇室政治危机中,以智慧化危机实现自保的手段,让李世民这样的千古一帝也引为可以借鉴,那倒是十分可能的。毕竟,李世民的人生,也经历皇室争斗的危机时刻。
刘邦的傻儿子刘肥为什么会被李世民当成偶像?对此你怎么看?
刘邦的傻儿子刘肥?我可以明确的说,刘邦的长子刘肥不仅不傻而且还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急流勇退、大智若愚的典范。李世民能将他作为偶像,就是对其能力的最大肯定。
刘肥独善其身的能力是李世民崇拜的直接原因。刘肥是刘邦与沛县曹氏生下的孩子,其实按照当时的法律来讲,他是属于“黑户”,因为刘邦和曹氏并没有结为夫妻。不得不说刘邦也是一位奇男子,居然能在身无分文的情况下找上情妇,能力还是挺可以的嘛。
后来的故事大家都知道,那就是刘邦被老岳父看中,娶了吕雉。吕雉是刘邦明媒正娶的正妻,自然不会给一个没有名分的曹氏家庭地位。所以,曹氏只能带着孩子苦苦等待这个“薄情郎”。刘邦也贯彻了自己“我全都要”的想法,在生活上还是对曹氏母子多有照顾的。
曹氏就在没日没夜的思念与煎熬之中郁郁而终,刘肥则娶了曹氏外婆家生活。这时候伴随在刘邦身边的一直都是吕雉,吕雉也为刘邦生下了嫡长子刘盈。刘邦建国之后,刘盈成为太子,而作为长子的刘肥则是受封称为“齐王”。坐拥七十余城的齐国是汉初封国之中地盘最大、经济最富庶的。这也算是刘邦对曹氏的一点点补偿吧。
刘邦死后,刘盈即位,吕雉成为皇太后。刘盈年幼,大权其实全部在吕雉手中。为了巩固自己的势力,维护自己的利益,吕雉基本上把有威胁的人都杀光了。尤其是刘氏皇族,吕雉一口气就杀了四个,分别是赵隐王刘如意(毒死)、赵共王刘恢(被逼自杀)、赵幽王刘友(被杀)、燕灵王刘建(被逼死)。
刘邦一共留下了八个儿子,四个死在吕雉手里,剩下的刘恒没有威胁、刘长年龄小,两人幸免遇难。令人惊讶的是,坐拥汉初最大封国的长子刘肥竟然安然无恙的度过了危险,顺利在位十三年而死。这就是刘肥过人的能力——忍!
勾践卧薪尝胆是忍、韩信受胯下之辱是忍、刘肥亦然。
吕雉早就动过杀他的心思,在家宴之上刘肥一时疏忽,僭越礼制,吕雉生疑,便想赐毒酒给他。刘盈与刘肥共同举杯,吕雉却打翻了刘盈的酒杯,机警的刘肥瞬间认识到酒有问题,推脱自己喝醉了,没法再饮,乘机离开。
可想而知,刘肥的忠厚形象都是装出来的,要是没有一个心眼,早就被吕雉毒死了。
刘肥知道吕雉已经盯上了自己,在内史的建议之下,他毅然决定奉献城阳郡为皇姐鲁元公主汤沐邑,毕竟吕雉需要的是不可撼动的权力,刘肥尊奉吕雉的亲生女儿,就等于自愿降级,等同于尊奉吕雉。吕雉果然满意,刘肥安然无恙的回到齐国。
随机应变,急流勇退,这就是刘肥的大智慧!
李世民崇拜刘肥的根本原因是与自身相似!李世民也并非嫡长子。同样是在一朝为臣,自己打下了大唐半壁江山,却时时刻刻受到太子李建成与李元吉的威胁,这样的命运是何其相似。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不同时代的两个人很容易引起共鸣,那就是命运不济只能韬光养晦。
刘肥选择做一个“傻子”,事不关己不开口,一问摇头三不知。最终得以存活。李世民的一再忍让最终让他到了退无可退的境地,只能造反,夺取政权。
两人境遇何其相似,这不过是世事变化无常。最终,不同的决定产生了不一样的结果。而这个过程,也只有亲身经历过的刘肥与李世民可以体会得到!刘邦的傻儿子刘肥为什么会被李世民当成偶像?对此你怎么看?
齐王刘肥是刘邦的长子,也是汉初封地最广的刘姓诸侯王。在吕后极尽打压刘姓宗室的时代中,刘肥能保全性命和封地,活到自然而终,必然有其过人之处。
但刘肥仅仅只是一方诸侯。他的自保有方或许会让李世民称赞,但他身份和功业很难让李世民奉为偶像。因为,身为皇帝的李世民,其偶像也必然是同类的皇帝。从史书的记载来看,有一位皇帝的确被李世民奉为偶像。
以下就简要说说刘肥的自保有方,以及李世民真正奉为偶像的人。
一、齐王刘肥能屈能伸的处世智慧话说,刘邦在娶吕雉为妻之前,有一个“外妇”曹氏。所谓“外妇”就是情妇、情人的意思。古人重名分,而曹氏不求名分,甘愿做刘邦的情人,这让刘邦十分感动。
不仅如此,曹氏还为刘邦生了个儿子,这个孩子就是刘肥。他是刘邦的第一个儿子,但由于曹氏没有名分,刘肥只能被称为“庶长子”。
后来,刘邦平定天下,当了皇帝。吕后所生嫡子刘盈被立为太子。此时,曹氏已亡。刘邦为了补偿曹氏母子,便将刘肥封为齐王,并规定“天下凡说齐语之人,均属齐民,受齐王统辖”。
刘邦一生育有八子,分别为:
1.刘肥,封齐王,自保有方,善终,封国得以传其子。
2.刘盈,吕后亲子,汉惠帝。
3.刘如意,封赵王,被吕后毒死。
4.刘恒,封代王,后即位为汉文帝。
5.刘恢,封梁王,被迫娶吕产之女。其宠妃因吕产之女而自杀,后刘恢殉情自杀。吕后废其嗣除其国。
6.刘友,淮阳王,被吕后幽禁而死。
7.刘长,封淮南王,自小被吕后养大,故而幸免于害。
8.刘建,封燕王,立国十五年死。吕后使人杀刘建之子,绝其嗣除其国。
刘邦死后,吕后称制,对刘姓宗室极尽打压。除刘盈外的七个儿子中,有四人被吕后迫害:刘如意、刘恢、刘友、刘建被除国。刘长因为母亲早死,自小由吕后养大,因而幸免于难。
所以,刘邦七子中,只有刘肥、刘恒是依靠自己的智慧,在吕后的屠刀之下活了下来。
那么,刘肥是如何做到的呢?
汉高祖十二年(前195年),刘邦驾崩,刘盈即位,是为汉惠帝。自此,吕后开始称制天下。为了维护吕氏权力,她开始打压刘姓宗室。第一轮打压的对象自然就是汉惠帝的兄弟们,而封地最广的刘肥首当其冲。
刘盈即位第二年,齐王刘肥赴长安朝见皇帝。跟吕后相反,刘盈心地善良,见兄长远道而来,十分高兴,便在宫中设宴款待。
刘盈因刘肥是自己兄长,便按照普通人家的礼节,请刘肥居首位。吕后看到后,大怒,认为刘肥不敬天子,意图诛杀之。
其实,两位年轻人之间偶尔不讲皇家礼仪,无可厚非,大不了训斥一番。但吕后却借题发挥,意图诛杀刘肥。这不得不让人觉得,吕后早想对刘肥下手了,这次事件不过是个借口。
吕后杀心已起,当场命人倒两杯毒酒,让刘肥以此为她祝酒。刘肥不知有毒,当即拿起一杯就准备喝。就在这时,汉惠帝也兴致勃勃地拿起另一杯毒酒,想跟兄长一起敬吕后。
吕后见状,害怕毒死自己儿子,连忙起身打翻了刘盈手中的酒杯。吕后的这一举动将刘盈和刘肥都吓了一跳,但也同时让刘肥对吕后此举产生了怀疑。最后,刘肥假装喝醉离去,没有喝这杯酒。
后来,刘肥听人说吕后意图杀死自己,当晚那一杯酒是毒酒。他十分害怕,觉得自己无法活着离开长安。
刘肥封国的大臣知道后向刘肥献计:“大王的封国有七十多座城池,而鲁元公主却只有区区几座。吕太后素来疼爱自己的两个孩子(汉惠帝与鲁元公主)。因此,您不如给几座城池与鲁元公主。如此一来,吕太后必定满意。”
刘肥听完后,觉得十分有道理。但他觉得还不保险,于是上奏吕后,除了将城阳郡献给鲁元公主外,还尊称鲁元公主为齐王太后。
吕后看到刘肥的上奏后,十分高兴。刘肥这小子太识时务了,不仅给了城池,还自降身份,将吾儿鲁元奉为王太后,那我这个后妈也升格为他的祖母了。小子真不错!
之后,吕后就放刘肥回到了自己的封国。
其实,割几座城池根本不算什么,刘肥将自己降格为吕后的孙子才是打动她的关键所在。古人重名分,而刘肥却愿意当孙子,如此能屈能伸,当然值得佩服。
正是因为刘肥自保成功,后来才有了他的儿子刘襄、刘章与陈平、周勃一起诛杀诸吕,维护了大汉江山的事情。所以,李世民佩服或者称赞刘肥,也在情理之中。
但真正让李世民奉为偶像的却另有其人。他是谁呢?
二、李世民真正的偶像是刘邦的另一个儿子、刘肥的弟弟——汉文帝刘恒
《贞观政要》记载:
太宗曰:“昔汉文帝将起露台,而惜十家之产。朕德不逮于汉帝,而所费过之,岂谓为民父母之道也?”
这句话的背景是,贞观二年(628年)八月,秋天雨季来临,李世民居住的西宫地势较低,异常潮湿。因此,有人上书,希望营造一座阁楼供皇帝居住。
但唐太宗断然拒绝了,他说到:“昔日汉文帝打算建造露台,由于花费巨大而放弃。朕的德性虽然比不上汉文帝,但建造阁楼花费不下于露台。如果朕同意建造了,那就真的没把百姓当子民看待了”。
从这件事中就可以看出,李世民将自己与汉文帝进行比较,并谦虚地称自己比不上汉文帝,表现出了对汉文帝的推崇。
不仅如此,据《旧唐书》记载,贞观十一年(637年),李世民巡幸洛阳宫时,举行了祭祀汉文帝的大典。
更为巧合的是,李世民驾崩后,庙号为太宗,谥号为文皇帝。而上一位拥有此庙号和谥号的皇帝,正是汉文帝。汉文帝的庙号为太宗,谥号为孝文皇帝。
无论是李世民自比汉文帝,还是他祭祀汉文帝,抑或是其庙号和谥号向汉文帝看齐,都表现了李世民对汉文帝的推崇,将其奉为偶像。
可以说,李世民就是汉文帝的小迷弟!
那么下一个问题就是,为什么李世民要将汉文帝奉为偶像呢?
第一个原因就:汉文帝勤俭节约、爱民如子,这正是李世民所追求的。李世民相信“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他将百姓摆在非常重要的位置。可以说,李世民的执政理念与汉文帝完全一致。因此,李世民以汉文帝为榜样就能说得过去了。
第二个原因就:与汉文帝登基称帝的有关。正史记载,汉文帝登基是陈平和周勃推举的结果,但如果细细揣摩,这其中有很多未解之谜。比如,为何汉文帝登基前后,他的王后所生的四个儿子居然相继死亡?王后究竟是什么人?有没有可能是吕氏族人?再比如,在汉文帝到长安准备登基的当天晚上,功臣派将汉惠帝的几个儿子全部诛杀。汉文帝对此事是否知情?
所以,汉文帝登基称帝的过程,并非如正史记载的那样和风细雨。这其中,应该也伴随着血雨腥风。但即便如此,至少在正史上,汉文帝一直是正面的评价,史书没有对于其登基的方式有明显的非议。
汉文帝一直隐身在暗处,将自己与那些血雨腥风的事情撇得十分干净,保住了自己圣君之名。而这一切,都是李世民异常羡慕又做不到的。
李世民此生最大的污点就在于玄武门之变,他只能以这种粗暴的方式夺取政权。而汉文帝却于无声之中,挤掉了自己的竞争对手,没有留下任何把柄和污点。就这一点来说,李世民羡慕和敬佩汉文帝的手段。
以上两个原因,便是李世民将汉文帝奉为偶像的缘由。
刘邦的傻儿子刘肥为什么会被李世民当成偶像?对此你怎么看?
他是刘邦的庶长子,也是刘邦的第一个儿子,只不过因为嫡庶之分,没有办法被立为太子,刘邦不喜欢这个儿子?并不见得,我们来看建国后的封地,刘肥是齐王。临淄那个地方在战国时期是全国的经济中心,富甲天下,能被封为齐王说明了刘肥在刘邦心中的重要性,而且刘邦给刘肥选的相国也不是无名之辈——曹参。
书归正传,刘肥傻吗?答案是否定的,他不傻,反而很聪明。他懂得在自己身处险境的时候明哲保身,《史记》对刘肥的记载当中最典型的就是《献郡脱身》。汉惠帝年间,吕后当政,大肆屠杀刘姓亲族,赵王刘如意及其母亲的死,让刘肥心有余悸,在吕后设宴款待刘肥时(实则想用毒酒毒死刘肥),刘肥提出把自己辖下七十个郡拿出一个作为吕后女儿鲁元长公主的汤沐邑(洗澡的地方),而自己遵奉鲁元公主为王太后(其实鲁元公主是他姐姐,古人辈分真乱)。这样的做法让刘肥得以在吕后的高压通知下得以明哲保身,保全了自己,保全了子孙,保全了齐国。大家认为这样一个懂得明哲保身、能屈能伸的男人是所谓的“傻”吗?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