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笔下的小无相功,到底是怎样一种武功?
鸠摩智靠小无相功催动的少林绝技,一众高僧竟无人能辨真假;
李秋水倚仗着小无相功,天山童姥自始至终都不能伤其分毫。
《天龙八部》里的小无相功,是一门丝毫不逊色于六脉神剑与降龙十八掌的绝顶武功,也是逍遥派的至高精深武学之一,威力惊人。
小无相功,关键在于“小”与“无相”
无论佛家还是道家,都有“无相”这个概念,不过相对来说道家提出此概念要早两个多世纪。
所谓无相,就是没有形迹,看不见摸不着任何的具体形象。
而《天龙八部》里的小无相功之所以叫这个名字,就是因为它是一门内功,并没有什么具体的招式,出招的时候不着形相无迹可寻,是其最大特点。
之所以称为“小”无相功,就是因为其仅仅是道家高深内功的初阶程度而已,还没有达到真正化境状态,所以自谦为“小”。
作为一门内家功夫,小无相功有两个很大的特点:威力极大、能照葫芦画瓢。
小无相功如同一块可以塑形的泥土,混沌一块没有具体形状,但它却可以任何的塑造成各种形状,而且与正品不分轩轾。
只要练了小无相功,那么只要知道其他武功的招式,就能够用小无相功催动出来,从表面上就好像练成了别种武功,而且威力惊人。
鸠摩智并没有练成七十二绝技,他只是练成了小无相功,但他知道了少林七十二绝技的招式以后,用小无相功催动出来,威力与真正的少林绝技看不出差别。
小无相功就好像一块枕芯,套上什么样子的枕套,就是什么造型的枕头。
威力胜过原版,但终究有所不同
因为小无相功本身就是一门威力巨大的内功,所以用小无相功催动出来的其他武功招式,威力可能比原版还要惊人。
鸠摩智与少林寺玄渡比较拈花指的时候,玄渡的拈花指温和轻柔,柔中带着刚猛,然而用鸠摩智用小无相功催动出的拈花指,完完全全霸道十足。
其实从这里就能看得出,鸠摩智所练的所谓少林绝技,与正版有所区别,但少林寺众多的高僧之中,并没有谁能够分辨出来。
一来,少林高僧只是看鸠摩智的武功招式与少林绝技如出一辙,没有差别,根本没有探究到鸠摩智所使出的少林绝技内里如何。
二来,小无相功终究是道家的内功,少林高僧并没有接触过道家的武功,所以就算心中有所疑惑,但也无法自圆其说,怀疑不到鸠摩智在山寨少林绝技的份儿上。
若非虚竹懂得小无相功,恐怕也无法察觉到鸠摩智所使出的少林绝技的破绽。
就算是后来的扫地僧,也只是说:小无相功精微渊深,以此为根基,本寺的七十二绝技,倒也皆可运使,只不过细微曲折之处,不免有点似是而非罢了。
不同的武功,对应着不同的内力,都是配套的,就像现在的手机,都有自己的原装充电器。
如果打个比方的话,那么小无相功就是个“万能充”,它能够与任何武功招式进行匹配,并且可以在效果上胜过原先的武功。
但正所谓物极必反,用小无相功去催动其他武功招式虽然没什么问题,可鸠摩智却又贪练佛门内功易筋经,二者相冲,导致后来其走火入魔。
天山童姥都应付不了的绝世武功
小无相功出自逍遥派,当年逍遥子传授武功给几个徒弟,其中小无相功被他传授给了李秋水一人而已,天山童姥与无崖子并不懂得这门武功。
不过后来,因为无崖子与李秋水结合生子,李秋水将这门武功传给了无崖子,所以虚竹也从无崖子那里学会了小无相功。
原著之中,还有两个人懂得小无相功,一个是丁春秋,按照修订版本,丁春秋曾经作为李秋水的面首,所以学到了一部分的小无相功。
而丁春秋之后成为了王夫人,也就是李秋水女儿名义上的义父,所以小无相功被收在了琅嬛福地之中,鸠摩智从曼陀山庄窃走了秘籍。
小无相功威力非同一般,天山童姥号称不用第二招,但她多年来都拿李秋水没办法,原因就在于李秋水练成了小无相功。
实际上,天山童姥与李秋水的内力修为不分伯仲,天山童姥虽然练了八荒六合唯我独尊功,却有很大的副作用,而李秋水的小无相功却没有这个问题。
这两个绝顶高手在过招的时候,内力的高低并没有太多的影响,主要的决定因素还是在招式方面,可李秋水练了小无相功,无论什么招式的武功她都能高仿。
如此一来,天山童姥的天山折梅手、天山六阳掌对于李秋水,也就基本失去了作用。
小无相功,无像可寻,遇强则强,能够与任何武功招式相融合并且发挥更强威力,算是逍遥派之中,丝毫不逊色于北冥神功的绝顶武学。
金庸笔下的小无相功,到底是怎样一种武功?
个人理解:既然有小无相之说,那就应当有无相之说,既然有"无相”之说,那就有“有相”之说。而查遍诸籍,无相一词应当出自佛家,这与书名《天龙八部》暗暗相合。
《金刚经》云: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又曾闻佛本无相,以众生相为己相。这又与鸠摩智演化少林七十二神功有暗合之意。
从这方面分析,可能是金庸借佛家无相之名而设计出来的一门武学,这也是扫地僧虽不是逍遥派的人,但一看鸠摩智出手就知道他练的是小无相功的缘故。
正因为是因为是小无相功,还没真的达到无相的地步,所以能被人认出来。当然,因为没有达到无相,肯定还有其他缺陷,所以才有琅苑福地收集天下武学的行为,欲以天下武学之“有相”,来演化“无相”,使之“小无相”功真的达到“无相”。
综上分析,小无相功是无相功的缺陷版,而无相功应当是一种没有武学的武学,他只是一种载体,就象是一面镜子,而慕容家族的斗转星移可能也是这一武学的分支。他本身不是武学,但却可以演化天下所有的武学,心静如镜,折射所有。
如此而已。
金庸笔下的小无相功,到底是怎样一种武功?
其实“小无相功”并不厉害,初练威力无比,但练得越深,死的越快。鸠摩智还不是会小无相功,结果一样被暴打。虚竹之所以厉害,其实更多的是因为他有着更为雄浑的内功。这就好比《倚天屠龙记》中张无忌初学太极就暴打西域三雄,靠的其实是九阳神功的经验点儿加持。
当然,小无相功还是挺有意思的;金庸先生不仅仅为广大读者呈现了一个热血豪情的武侠世界,还创造了一个奇异迷幻的武功体系,其中当属“小无相功”最为神奇。
首先,如果按照游戏的思路,来解释金庸先生创造的武功体系,可以这样表现:
游戏技能便是武功秘籍,诸如降龙十八掌、六脉神剑等等;敏捷点即是轻功,攻击力或者经验点那就是内功加成了。
然而有两门武功完全不在这个体系之内,这两门武功就是“九阴真经”和“小无相功”。“九阴真经,小无相功”相当于游戏中的模拟器,学会了这两门武功便可以通过内力催动天下任何武学。
“九阴真经”是天下武学的总纲,亦是天下所有高深武学的奥义,零级别的角色练成“九阴真经”之后便能够瞬间满级,而且练成“九阴真经”之后再练其他武功得到的效果将会事半功倍。
也就是说,“九阴真经”相当于游戏中的“满级挂”和“天赋挂”这便是道家理论中“三生万物”的体现。小无相功则相当于“九阴真经”的入门级武学,练成小无相功虽然不能达到满级的效果,但却能够打开学习所有技能的权限。因此,小无相功相当于游戏中的“技能挂”。
小无相功初次登场于《天龙八部》,“逼王”鸠摩智催动小无相功模仿少林七十二绝技,在少林寺一众高僧面前展示自己的逼格。
起初觉得小无相功这门武学简直天下无敌,因为只要学会了小无相功,再了解某一门武学的招式,便能够模仿这门武学,甚至打出超越原本的效果,但当我看到鸠摩智最终的下场之后,便发觉小无相功其实是金庸老先生开的一个玩笑。
鸠摩智屡次潜入少林寺藏经阁,偷学少林七十二绝技的招式,然后再利用小无相功的特殊功效,模仿这些武功,以求达到速成的效果,但是所有武学都有它相应的心法,小无相功只能模仿招式,却不能模仿心法。
所谓“心法”就是武功的使用说明书,练习一门武功必须有配套的武功心法,倘若不练心法只学招式,则如同一具有皮无骨的行尸走肉一般华而不实,比如欧阳锋逆练“九阴真经”心法,导致神志疯癫,扫地神僧曾告诫鸠摩智,少林寺的每项绝技都对应着一本佛经,
也就是说“佛经”便是少林七十二绝技的“心法”,只有佛法高深的僧人才能练就少林七十二绝技,但鸠摩智投机取巧,通过小无相功强行发动少林七十二绝技,表面上威力无比,实则危害极深,最终导致鸠摩智走火入魔,每至黄昏时分便要承受筋脉寸断般的痛苦,这便是长期使用小无相功的恶果。
金庸笔下的小无相功,到底是怎样一种武功?
小无相功是很逆天的一门武功。它的要点在于无相。只要对手的招式,就可以模仿对手的武功,威力甚至比对手更大。外人很难看出这么武功。只有逍遥派弟子可以辨认出来。虚竹正是学会了逍遥派的小无相功,才揭穿了鸠摩智的阴谋。
金庸笔下的小无相功,到底是怎样一种武功?
无相,初为道家用语,后为佛教所鉴,如无色无相,为绝众生之相之意,无具体形迹之形相。
《天龙八部》中小无相功乃逍遥派独有的一门内功,逍遥三老之中仅李秋水习得此功,李秋水和无崖子私通后传了无崖子,鸠摩智在琅嬛玉洞中偷了小无相功心法(共八本,他偷了七本),因此也练了小无相功。
“小无相功是道家之学,讲究清静无为,神游太虚,较之佛家武功中的无色无相之学,名虽略同,实质大异”,小无相功运用熟练,可催动各种武功,威力不在任何少林绝技之下,而既称“无相”,是不着形相无迹可寻,若非此道高手决计看不出来。
小无相功威力奇大,李秋水之所以多年来能和童姥斗个旗鼓相当,就是因为学了小无相功,虚竹仅以一招来来去去的黑虎掏心就可以敌住鸠摩智,便是他的小无相功远比鸠摩智精纯之故。虚竹对敌鸠摩智输在经验不足,但斗得越久,便越占上风,鸠摩智只能用短刀偷袭。
金庸把这门武功称之为小无相功,应该是说它还做不到真正的不着形相无迹可循,别说此道高手看得出来,连少林派高手都看得出鸠摩智使少林武功时所用内功与少林内功颇有不同。
金庸笔下的小无相功,到底是怎样一种武功?
《小无相功》其实是一部符合武学至理的高深内功。 金老爷子的武学世界观里,内力为本,招式为用。就好比是一个人,如果你体质强健,身长体健,力大无穷,那么你用什么武器都很厉害。如果没有一个强健的身体,那么给你再厉害的武器都发挥不出来。而内功的本质则是源于道教的练气法门,这是内功练习的主脉。只是武学发展多年,很多人为了自己的需要从主脉上截取自己所需要的部分加以改进修炼,形成了自己的套路,但是这却有点舍本逐末。
这一点,我们可以从金老爷子很多作品里体现出来。比如《九阴真经》的创始人黄裳。他从无数本道教经典里面找出了修炼内功的主脉,因此修炼了一身强大的内功。并且这身内功可以运转天下间所有的武功,因为天下间所有武功的内力修炼法门都是从主脉上截取出来的。因此九阴真经被誉为天下武功总纲。而一灯大师研究九阴真经之后发现,这门内功和佛系的内功并不冲突,只能说天下武功最终都是殊途同归。而《九阳真经》是在《九阴真经》基础上推演出来的,也是内功主脉,所以张无忌才能学什么武功都能现学现用(少林龙爪手,太极拳等)。
而少林寺七十二绝技则是舍本逐末了。因为少林绝学每一门功夫,都有专门的内功心法。这些心法都是从佛家内功主脉《易筋经》《洗髓经》上截取的。每一门武学之截取适合自己的部分进行修炼。练掌法的武功就截取练掌法的内功,练指法的武功只截取练指法的部分。各个武学的内功心法不通用,完全是舍本逐末,急功近利。就好像是一个锻炼全身肌肉的人和一个只练腕力的人。短时间内练腕力的或许会强过练全身的,但是最终强大的肯定是练全身的人。所以才会出现光明顶上空智大师修炼几十年的龙爪手比不过现学现卖的张无忌。
说了这么多,我们再回头看《小无相功》。国师学会小无相功之后,能够用小无相功运转少林七十二绝技,就足以证明,《小无相功》走的也是内功修炼的主脉。因此才能达到这种效果。虽然关键的地方会有点似是而非,也只是说明《小无相功》没有九阴真经那么精深。连扫地僧都说,《小无相功》精微幽深,用它运转七十二绝技也不无不可。所以说《小无相功》也是一门符合武学至理的高深内功。只是按照新修版的设定,国师能够自由运转七十二绝技之后还不满足,想要将七十二绝技融为一体,并且强练易筋经,练得太极太莽撞,犯了易筋经的大忌,才导致了走火入魔。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