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的“李鸿章大酒店”为什么有这个名称?
2014年年底的时候,荷兰老牌五星级酒店库豪斯酒店破产,随即被收购,而这家酒店就是传说中李鸿章曾下榻过的Grand Hotel Amrath Kurhaus,荷兰华人称之为“李鸿章大酒店”。
库豪斯酒店所在地,是荷兰著名的休闲度假区席凡宁根,在几百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凉的海滩,直到1818年,当地出现了木制公共浴室,并且掀起了流行风潮。
只不过一开始的公共浴室,条件非常简陋,甚至也没有热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当地市政厅干脆在1828年建造了一家古典风格的豪华酒店,就是如今的库豪斯酒店。
1885年的时候,当地按照德国设计师的图纸对酒店进行了改造,期间曾发生大火,所幸工程还是顺利完成,在1887年诞生了一座皇宫风格的超级豪华酒店。
库豪斯酒店翻新之后,入住并且签名的第一位名人,就是那时候仅有13岁的荷兰女王威廉明娜,还有她的母亲,而这家酒店的兴起,也带动了周围的旅游业发展。
1896年,当时已经74岁高龄的李鸿章按照慈禧太后的意思出访欧洲各国,顺道参加沙皇尼古拉二世的加冕,历时长达七个月,行程数万公里。
李鸿章“以七十有四衰龄,涉三万余里之海路”出访,秉承清廷“以夷制夷”与“联俄抗日”的意图,想要在国际上寻求到支持与帮助,并且对之前“三国干涉还辽”表示所谓的“感谢”。
李鸿章在俄国草签了《中俄密约》之后,随即前往西欧地区,而在同年7月4日,李鸿章结束了对于德国的出访后,由德国进入荷兰。
虽然那时的清朝被列强欺负得惨兮兮,但想要在清朝谋取更多利益的欧洲各国,还是给了李鸿章相当体面,德国用接待外国君主的规格接待了李鸿章,荷兰也不甘人后。
时任荷兰女王派出了自己的御用仪仗去迎接李鸿章,并且安排所有王室成员和大臣、贵族、富商代表,在库豪斯酒店正厅,为李鸿章接风洗尘。
李鸿章在库豪斯酒店参加宴会的时候,用自己随身携带的毛笔做诗一首:
“出入承明五十年,忽来海外地行仙,盛筵高会娱丝竹,千岁灯花喜报传!”
而这首诗的真迹,如今依旧保存在库豪斯酒店之中。
明朝胡惟庸之后,宰相就从此消失,然而晚清时期的李鸿章却犹如实际上的宰相,其手中握有的权柄仅次于慈禧太后,在清朝的地位也仅在慈禧与光绪帝两人之下而已。
面对着这位执掌清朝大权的重臣李中堂大人,荷兰方面也是费尽心思,还在灯花上打出了“千岁李鸿章”的字样,以对待宰相之礼来接待李鸿章。
虽然荷兰当地的华人还有很多外人都以为李鸿章当年曾在此酒店下榻,但实际上按照当地酒店的记录,李鸿章只是参加宴会而已,并没有在此入住。
不过,在李鸿章到访荷兰在此酒店宴饮之后,这家酒店在华人圈子里就有了“李鸿章大酒店”的外号,而酒店方面也欣然接受大力宣传,作为招揽华人客人的卖点。
库豪斯酒店在近现代有不计其数的名人入住,包括丘吉尔、戈尔巴乔夫、各国王室等等,滚石乐队等国际顶级艺人也在此登台演出,然而近些年酒店经营不善,最终破产被收购。
荷兰的“李鸿章大酒店”为什么有这个名称?
十九世纪末,李鸿章出使荷兰后,曾经在海牙的库尔豪斯酒店受到荷兰王室的热情款待,大摆宴席为他接风洗尘,而且李鸿章还在该酒店题过字。所以又叫李鸿章酒店,主要是当地华侨先叫的,后来大家都知道了。其实李鸿章并没有住在库尔豪斯酒店,而是住在海牙的另一座五星酒店。之所以出名是因为李鸿章在库尔豪斯受到王室接风洗尘还留下墨宝。
事情的起因是1896年,俄国沙皇尼古拉二世加冕典礼,清朝朝廷特派中堂大人李鸿章作为特使前往俄国庆祝,顺带访问欧洲各国。3月27日,已经七十四岁的李鸿章带着随从们从上海踏上法国船只正式出发,中途俄国公爵亲自来接上开往俄国的船。一个月后才抵达俄国港口,之后又坐火车到国都,可谓是一路跋山涉水不远万里,风尘仆仆的给沙皇庆祝。
李鸿章如此大费周章并不是只去喝喜酒的,而是带着目的去的。他虽然年迈,可也想学习西方先进技术,他此处前往欧洲是想“以夷制夷”,想让俄国帮忙对抗日本,也希望欧美各国帮忙出力逼迫日本归还辽东半岛。虽然此时的大清帝国已经日暮西山,被西方列强随便欺负,但各国对李鸿章是非常尊重。李鸿章在欧美列强眼里是个有大本事的人物,在全世界范围之内都是非常有名气的宰相。他们把李鸿章赞誉为“东方脾斯麦”。所以李鸿章走到欧美各国都有极高的礼遇。
李鸿章抵达俄国国都之后,先拜访新沙皇尼古拉二世并送上祝福,接着跟沙皇签订《中俄密约》,也称《防御同盟条约》。在俄国的事情处理妥当之后,李鸿章又踏上欧洲其他国家。访问完德国之后进入荷兰国境,荷兰人对这位大清宰相的到访十分重视,早就恭候多时。甚至提前翻译《论语》,促进《论语》在荷兰的传播。
荷兰国王甚至派出王室专用马车来迎接李鸿章等人,以示尊敬,然后用盛大的礼仪为李鸿章接风洗尘,大摆宴席。李鸿章的儿子后来写到:“宴会结束后,歌姬上前表演,舞好人美,举世无双。”李鸿章很高兴,当时就题诗一首以示纪念。虽然李鸿章下榻在海牙市,并不是荷兰首都。但海牙却是荷兰的政治中心。库尔豪斯也是海牙最为出名的酒店,荷兰王室为李鸿章接风洗尘的地方就是这座酒店,题诗词的地方也是这里。
库尔豪斯酒店是经常被指定为各国政要首脑的下榻之地,所以十分重要也很出名。李鸿章作为清朝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之下第一人,荷兰是以宰相的身份规格来对待他的,甚至还贴出“千岁李鸿章”字样,可见荷兰对他的重视程度。
李鸿章大酒店这个名字主要是因为当地华人,在这位祖国的宰相李鸿章曾经入住这个酒店自己改了名字。不过库尔豪斯酒店的工作人员说李鸿章并没有入住,而是住在另一家五星酒店。不过李鸿章在这里受到皇室的高规格接待设宴是真的,工作人员说李鸿章用带毛的竹刀刻了字,这不就是中国人用的毛笔吗?至于李鸿章有没有入住库尔豪斯,到底住在哪里就不知道了。不管下榻哪里,荷兰王室是不会亏待这位享誉世界的中国宰相的。
荷兰的“李鸿章大酒店”为什么有这个名称?
说起荷兰海牙的“李鸿章大酒店”,恐怕是中国人知道得最多的荷兰建筑物之一。这家五星级酒店现在叫Grand?Hotel?Amr?th?Kurhaus,地处海牙的海滨大道,有265套房间,其中8个总统套房。酒店有两个主要进出口,海滩一面看过去,显得富丽堂皇,但是,从市中心坐车,抵达的只是另一个出口,由于有其他建筑物遮挡,看上去略为逊色。
李鸿章大酒店在荷兰海牙市的海边坐落着一幢宏伟气魄的建筑,这是海牙的一家酒店,荷兰文叫KURHAUS酒店。但荷兰华人管它叫“李鸿章大酒店”。之所以叫“李鸿章大酒店”是有其渊源的。
据资料记载,当年清朝大臣李鸿章出访欧洲时抵达荷兰时在此下榻。
1995年7月,我刚到荷兰不久,我军沈阳军区司令员刘精松曾在出访途中途径荷兰。吴建民大使就在该酒店宴请了刘精松一行。以后吴大使还在此宴请过于永波一行。
酒店负责人得知中国贵宾光临酒店,很是关照。宴请结束后,专门把当年李鸿章出访欧洲在酒店留言簿写的一首诗拿出来让我们欣赏。
留言簿很大,有8开纸那么大,精装硬皮。现在我们书写都是从左往右写,欧洲人也是从左往右写。可当时的中国是从右往左写,从上往下写。
当酒店人员打开留言簿让李鸿章留言时,李一看从右往左写怎么这么别扭,于是李鸿章干脆就把留言簿调过来,这样就可以从页内向页边写,从右向左写。
李鸿章在留言簿写下《荷兰夜宴》这样一首诗:“出入承明四十年,忽来海外地行仙,华筵盛会娱丝竹,千岁灯花喜报传。” 刘司令员一行很有兴致地欣赏了这个留言簿和李鸿章的这首诗。
我们亲眼目睹了留言簿上的李鸿章这首诗的真迹,诗是用毛笔写就,留言簿到这一页还真是掉过才能看阅。现在回想起来,在荷兰能看到当年李鸿章在留言簿写下的这首诗真是难得。遗憾的是当时没有把这件重要的文物拍下来。另外,当时李鸿章用的毛笔肯定不可能是酒店为他准备,应该是随从随身携带有备。随从随时随地准备着文房四宝供李鸿章使用还真是不易。
李鸿章没有入住的“李鸿章大酒店”Kurhaus怎么跟清朝的名臣挂上钩的呢?
1896年,74岁高龄的李鸿章率领中外随员45人,乘船出访俄、德、荷、比、法、英、美七国。这次出访历时七个月,行程几万里,是中国封建王朝首次派出规模如此宏大的外交使团。
1896年,李鸿章作为中国特使,应邀赴俄参加沙皇尼古拉二世加冕典礼,并顺访欧美诸国。在访问欧洲途中,李鸿章于7月4日离开德国进入荷兰。
荷兰王国为李鸿章的来访做了充分准备,同步推出中国儒家经典著作《论语》的荷兰语译本,并派出皇室马车队接迎李鸿章一行。7月5日晚,荷兰王室在海牙的Kurhaus大酒店的大厅中举行欢迎盛宴。
据李鸿章之子的《李袭侯(经述)遗集》载:“宴毕,优伶献歌舞之技,珠喉玉貌,并世无伦”;“歌舞极盛,使臣即席赋诗,传抄为之纸贵。”
李鸿章席上赋诗并跋文如下:
“出入承明五十年,忽来海外地行仙。盛筵高会娱丝竹,千岁灯花喜报传。”
“荷兰多文学。奉使过此,官绅召饮。北海之滨,张乐放灯花,中现有千岁李某五字,可谓善颂祷矣。诗以纪之。光绪廿二年五月廿五日,即西历一千八百九十六年七月五日,李鸿章。”
该诗收入《李文忠公遗集》(第六卷)时,加标题为《荷兰海口浴堂夜宴口占》。
目前,这首诗的真迹还保存在该酒店。
李鸿章当时实际掌管清廷外交、军事、经济大权,可谓“两人(慈禧、光绪)之下,亿人之上”,中外皆呼“李中堂”,“中堂大人”出访享受宰相之礼遇,因而荷方打出“千岁李鸿章”的灯花。
这里要指出的是,凤凰卫视《凤凰大视野》栏目组去该酒店采访,酒店销售经理Jurri aan deVos爆出了一个惊天秘密:“李鸿章事实上没有在酒店入住,他只是在酒店参加宴会,受邀于政府。”至于那晚李鸿章到底住在了哪里,《凤凰大视野》也没有找到答案。
那位销售经理还说,酒店记载李鸿章写诗时没有用铅笔或钢笔,他用的是随身带的小毛刷子。记者一听乐了,那是中国的毛笔呀!
荷兰的“李鸿章大酒店”为什么有这个名称?说起荷兰海牙的“李鸿章大酒店”,恐怕是中国人知道得最多的荷兰建筑物之一。这家五星级酒店现在叫Grand Hotel Amrâth Kurhaus,地处海牙的海滨大道,有265套房间,其中8个总统套房。酒店有两个主要进出口,海滩一面看过去,显得富丽堂皇,但是,从市中心坐车,抵达的只是另一个出口,由于有其他建筑物遮挡,看上去略为逊色 。
这家酒店历史很长,这个酒店所在地前身只是一个海边浴室。17世纪末,当时的Scheveningen还是一个渔村, 1818年,当地用木材建起了一个供市民使用的公共浴室,很受欢迎。因此,该酒店介绍其历史是以1818年为起点。到了1828年,市政府干脆提出,要在原地建一个古典风格带浴室的豪华酒店,取名Grand Hôtel des Bains。
这个酒店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于是,当局在1885年决定扩建,有了现在的Kurhaus。虽然1886年遭遇了一场大火灾,但是,最终还是修建完成,荷兰北海之滨,出现了一座皇宫式的豪华酒店,1887年6月9日剪彩,投入使用。随着Kurhaus的出现,附近也有了一系列的附属设施,形成了市区之外的又一个消闲中心。李鸿章1896年作为清政府的特使,应邀赴俄参加沙皇尼古拉二世加冕典礼,并顺访欧美诸国。在访问欧洲途中,李鸿章于7月4日离开德国进入荷兰。荷兰政府7月5日晚在这家大酒店的大厅中举行盛大的欢迎晚宴,但是李鸿章并没有住在这里,李鸿章住的是海牙另一家五星酒店Hotel des Indes酒店,其实,这家才是名副其实的“李鸿章酒店”。多年来以讹传讹,也就只能这样认定了海滩边上的Kurhaus为“李鸿章酒店”了。
宴席上,李鸿章十分高兴,即席赋诗:出入承明五十年,忽来海外地行仙。盛筵高会娱丝竹,千岁灯花喜报传。可能因为这场盛宴,荷兰方面甚至打出“千岁李鸿章”字样的灯花,就把该酒店称作“李鸿章酒店”吧。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国民生活方式的变化,出国度假成为潮流,阳光缺少、天气阴冷的荷兰渐渐不能吸引旅游者,甚至荷兰本土游客一遇假期,也跑到有阳光的南方去了。
1970年,这座建筑物老了,面临要拆卸的威胁,但是,海牙市民纷纷提出反对,希望将这座建筑物作为文物保存下来。这个愿望实现了,1975年,Kurhaus获得了文物建筑的地位,经过改建和维修,1979年5月8日,在当时的女王Beatrix的主持下,重新对外开放。重修的Kurhaus,属于酒店集团Steigenberger Hotel Group。
不过,进入21世纪,该酒店财务状况渐渐陷入困境,从2013年就酝酿将Kurhaus出售,在2014年,该酒店终于宣告破产。2014年10月份,荷兰的一个家族公司Van Eijl Hospitality BV属下的酒店集团Amrath Hotel Group买下了这个曾经成为荷兰荣光的大酒店,改名Grand Hotel Amrâth Kurhaus,把这个大酒店继续经营下去。
Amrath Hotel Group家族集团在荷兰已经有从三星到五星级别的酒店十多家,但是当时在海牙和鹿特丹还没有一间,购买宣布破产的Kurhaus,是个不错的选择。破产之后,新老板要将原有的套房家具处理掉,于是,原来套房的原装家具及其中物品,给一家附近一家旧货店拉走了!Kurhaus总算是旧貌换新颜,到今天,作为文物建筑,只留下一些古色古香的历史韵味,让后人细细地品了。
结语:
多年以前,李鸿章的曾侄孙到过海牙,当时的他不仅亲眼看见了李鸿章所写的那首诗,还和这家酒店的经理一起合过照。我国前任驻法大使吴建民,因事到荷兰出差的时候,也曾受到邀请住进库尔豪斯大酒店,也就是“李鸿章大酒店”,而酒店也向吴建民展示了李鸿章所作的诗词。
荷兰的“李鸿章大酒店”为什么有这个名称?
你叫狗蛋,你问为什么,我叫狗蛋!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