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春生在大年初一,冷子兴说“这就奇了”,大年初一出生因何而“奇”?

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随时都有人出生。

古人对于生辰八字看得非常重,对有些日子很忌讳,而觉得有些日子很吉祥,尤其是正月初一与正月十五,古人认为女生初一男生十五最好,倘若男生初一女生十五,则很不好。

生辰八字,也就是一个人的出生年月日与具体的时辰,古人认为根据生辰八字,能够推算出一个人的命格,因此古人对生辰八字极其看重,好的生辰意味着一个好的人生,因此,古人也由此产生出了各种关于生辰的讲究。

“男要午,女要子”,说的就是男子最好在午时出生,女子最好在子时。

“男不得初一,女不得十五”,说的是男子在初一出生,女子在十五出生,都是很不吉利的。

而与“男不得初一,女不得十五”相反的是,古代,其实还有个俗语,叫做“初一的娘娘,十五的官”,意思是说,女子倘若在初一出生,将来就是做娘娘的命,男子若在十五出生,那必然青云直上光宗耀祖。

红楼梦里的贾元春,就是这么一位“生在初一的娘娘”。

冷子兴说“这政老爹的夫人王氏,头胎生得公子名唤贾珠,十四岁进学,不到二十岁就娶了妻,生了一子,一病死了,第二胎生了一位小姐,生在大年初一日就奇了。不想次年又生了位公子,说来更奇,一落胎胞,嘴里便衔着一块五彩晶莹的玉来,上面还有许多字迹,就取名叫做宝玉。”

贾元春出生在正月初一,冷子兴所说的“奇”并非是奇怪,而是在古代,女子出生在大年初一,其实是被视作一种祥瑞。

所谓“初一的娘娘”,就是说女孩子能在正月初一出生,就是能够成为娘娘的命格,在古代,能够入宫伴驾做个娘娘,不仅自身荣华富贵享之不尽,连带着整个家族都能沾光,所以古人也自然认为入宫成为娘娘的命,是非常好的命格。

此外,正月初一刚好又是过年,是一年的开始,也是最吉利喜庆的节日,古人觉得在这一天出生的女孩子天生带有福气与幸运。

而按照道家的说法,初一无月色,是阴气充盈的日子,女子属阴,若是这一天出生,得宁静纯阴气场的女子,更加容易获得好运。

与初一的娘娘相对,就是十五的官。古人相信,女子在正月初一降生就是娘娘的命,而男孩子要是在正月十五出生,那就是入朝入仕大展宏图的命数。

正月十五虽然不是过年,但也是个非常隆重的节日,也就是元宵花灯节,这一天热闹非凡,而在民间,人们也认为正月十五是天上文曲星下凡的日子,倘若男孩子在这一天降生,那么他们就是文曲星转世,拥有极其聪慧的头脑。

除了《白蛇传》中许仙与白素贞所生的许仕林之外,历史上的确有不少名人都是正月十五出生而且的确做了大员,比如包拯、文天祥、范仲淹等。

贾元春的命格,也的的确确应合了“初一的娘娘”的说法,其先是入宫成为皇后身边执掌礼仪的女史,又成为凤藻宫尚书,之后被皇帝册封为贤德妃、贵妃,整个贾府也因贾元春而愈发荣耀光辉起来。

古人与老一辈认为,女子“做的好不如嫁得好”,若是能够嫁得如意郎,一辈子不愁吃穿,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所以“初一的娘娘”,将做娘娘视作女子的极高追求。

贾元春生在了正月初一,这在古人看来是个非常吉祥的日子,而后来贾元春成为贤德妃、贵妃的事情,恰巧也应了这样的说法,只不过,贾府因贾元春得宠而光耀万千,也随着贾元春的离世而轰然倒塌,这却是俗语之中没有提及,也意想不到的。

元春生在大年初一,冷子兴说“这就奇了”,大年初一出生因何而“奇”?

古代流行一句俗语,叫做“初一的娘娘,十五的官”,古人迷信的认为正月初一出生的女孩儿将来是要做娘娘的,是大富大贵的人。

《红楼梦》的作者给贾元春设置这个生日,正好照应了她后来晋封贵妃娘娘的命运。此外元春的生日还有两层含义:

一是元春的生日与荣国公贾源相同他们爷孙两个正好首尾呼应,是开创和终结贾府富贵的标志性人物;

二是冷子兴有意铺垫,以元春生日之奇,引出宝玉“衔玉而生”更奇的故事,引起贾雨村对贾府的兴趣和向往,前往投奔,以为贾府所用。

因为冷子兴和贾雨村的“偶遇”或许并不是偶然,不仅是贾雨村需要贾府,此时的贾府也正好需要贾雨村。

“初一的娘娘,十五的官”,贾元春的生日预示了她的人生命运

《红楼梦》的作者很喜欢千里伏线,处处设谜的写作手法,行文中充满了各种暗示,比如元春的生日,就预示了她一生的命运。

古代科学不发达,很多人信奉“生死有命,富贵在天”,把一生的遭际命运和生辰联系在一起。

比如正月初一这一天,对于古代人来说,无论贫穷富贵各个等级阶层来说,可都是一个好日子,这是新的一年的开始,家家户户都沉浸在过年的喜悦中。

这一天降生的孩子往往都会被赋予极好的祝福,就算“男尊女卑”“重男轻女”的思想严重,大年初一出生的女孩子也会受到全家人的喜爱,认为她将来必然是大富大贵的命。要是个男孩儿就更不了了,将来一定是可以逢凶化吉,遇难呈祥,成就一番大事业。

《红楼梦》中荣国府的贾元春就出生在大年初一,她是贾政和王夫人的第一个孩子,也是荣国公贾代善和贾母的第一个嫡亲孙女,本身出身就足够尊贵了,她的生日又是这样的好日子,更加锦上添花。

从元春出生的那一刻开始,已经注定要为家族牺牲。她的爷爷奶奶——贾母和贾代善可能打定了主意,将来要送这个孙女入宫了。这样天生注定大富大贵的女孩子,也是皇室喜欢的。

贾代善和贾母作为荣国府的家长,比谁都清楚对于世家大族而言,能与皇家联姻是多么重要。

贾母因此非常看重这个生辰不凡的大孙女,亲自把她抱到自己身边抚养,读书认字,学规矩,学礼仪,培养的元春才十几岁年纪,已经是世家圈子里赫赫有名的“贤孝才德”淑女。

就算元春入宫只能从女史官做起,但是伺候的是太后或皇后,能得宠上位的机会还是很大的。关于元春入宫的时间和详情,书中都没有描写,只有冷子兴轻描淡写的一句话:

政老爹的长女,名元春,现因贤孝才德,选入宫作女史去了。

贾代善、贾母,贾政、王夫人这些长辈在对待元春入宫这件事上,应该都不会考虑元春的感受。

人生大事,父母之命,不可违。个人的想法并不重要,在他们看来,能入宫伺候皇室,是作为臣子奴才的义务,是一般人求之不得的福气。就连薛宝钗和贾探春这两个妹妹也表示过非常艳羡元春做贵妃的福气。

对于贾府来说,送元春进宫是一本万利的事情。

就算元春不能当上妃子也没关系,做上十来年女官,镀一层金回家来,也能配一门很不错的婚事,虽然年龄大了点,但是可以嫁给权贵做续弦。

一旦元春在宫里能攀龙附凤成功上位,那么荣国府就是皇亲国戚了,加上祖宗的武荫世袭,可以更好的维护贾府勋贵世家的地位。

元春后来果然做到了,她“晋封为凤藻宫尚书,加封贤德妃”,真的成为了贵妃娘娘。虽然这很可能是新皇帝给贾府设下的一个圈套,一个诱饵,但是日渐衰落的贾府又振奋了一波精神:斥巨资大兴土木修建奢靡华美的大观园,筹办“烈火烹油”“鲜活着锦”的省亲大典。

元春省亲”这一场外人眼中赫赫扬扬的的热闹大戏,让这个“内囊渐渐上来了”“瘦死骆驼比马大”的老勋贵世家贾家,又一次在世人眼中焕发出新的活力和希望。

不明就里的围观群众都以为这是贾府中兴的节奏,而贾府上下众人,也再次在繁华热闹中飘然沉醉,迷失在骄奢淫逸中不能自拔。

元春和荣国公贾源都是大年初一生日,祖孙俩首尾呼应贾府百年富贵

《红楼梦》中大年初一生日的人并不只有元春一个,还有一个人是初代荣国公——贾源,贾元春的曾祖父,贾府百年基业的缔造者。

《红楼梦》第六十二回:探春笑道:“倒有些意思,一年十二个月,月月有几个生日。人多了,便这等巧,也有三个一日,两个一日的。大年初一日也不白过,大姐姐占了去.怨不得他福大,生日比别人就占先。又是太祖太爷的生日。

《红楼梦》中无闲笔,处处都布满玄机。作者曹雪芹特意安排贾源和嫡亲重孙女贾元春同一天生日,必然有深刻寓意。

同样是大年初一,贾源,他是贾家富贵的根源。

贾源是男人,代表阳刚之气,他生日中的“一”是万物之始,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是富贵之源。

贾源的军功是高于长房宁国公贾演的,这一点从后代子孙袭爵就可以看出来。贾源的儿子贾代善可以袭荣国公,但是贾演的儿子贾代化只能袭一等神威将军。

贾源当年从龙有功,从尸山血海中九死一生拼杀出来,靠着赫赫战功打下了这一份家业,让子孙后代享受了近百年的富贵荣华。

当年贾家一门两国公,都是皇帝倚重的肱骨之臣,开国元老。看看贾家宗祠中那么多的御笔亲题:

“肝脑涂地,兆姓赖保育之恩,功名贯天,百代仰蒸尝之盛。”抱厦前上面悬一九龙金匾,写道是:“星辉辅弼"“勋业有光昭日月,功名无间及儿孙”“已后儿孙承福德,至今黎庶念荣宁”。

这一份荣耀简直是堪称登峰造极,那时候才是贾家真正辉煌的时代。

圣眷优渥自不必说了,贾家还是四王八公勋贵集团妥妥的排头老大,铁帽子北静王也要倾心结交,其它三位郡王也自不必说,就连义忠亲王老千岁也是宁、荣两位国公的老铁哥们。

以贾府当年的地位来对比一下《红楼梦》时代的贾府,简直是天差地别了。荣国公和宁国公的子孙后代实力演绎了什么叫做“一代不如一代”。

传到贾宝玉这一辈,历经四代人,百十个爷们,竟然没有一个人能混进帝国权力中心的。

祖宗英雄,后代草包:袭爵的躺在祖宗的功劳簿上混吃等死,读书的考上功名的只有一两个,不是出家修仙,就是半途夭折。

宁荣二公当年是皇帝的心腹重臣,如今全家拢共一个贾政还能混到朝堂上班打卡,能远远的被皇帝看一眼就觉得十分惶恐,因为他的官儿也是来的不实在,也是皇帝看在祖宗面子上“特荫”赠送的。

贾母用命宠爱的贾府未来之星,宁荣二公之灵看好的家族希望贾宝玉,他只喜欢厮混内帷,沉溺脂粉,做一个美妆博主,并且十分希望自己早死能被女孩儿们的眼泪飘起来灰飞烟灭。

这样的家族不败还等啥?对比看看历史上那些真正的八旗贵族世家,世代佐理国事,满门一品二品,封疆大吏。

贾府这种情况真的分分钟被秒的渣都不剩,能撑一百年才亡真的已经是奇迹了。

既然家族已经烂到根,腐朽到了骨髓里,那么元春就算封为贵妃也不能挽救贾府末路倾颓的大势,这一份外戚的关系也只能暂时给“百足之虫死而不僵”的贾府锦上添花,来一波回光返照而已,甚至还加速了贾府的消亡。

一场省亲大典几乎耗尽了贾府的家财。元春在宫里过的不如意,不得宠。后期更是彻底失宠,全程都根本没有能力为家族提供任何助力。

可是,贾府却因为她增加了很多花费,不仅要逢年过节供应她在宫内的很多打点开支,还要不断地应付前来贾府打秋风,敲诈勒索的太监们。今天一千两,明天四百两大数额的银票往外送,贾府已经穷途末路了。

贾母过了个生日就闹了财务亏空,王夫人、王熙凤都要典当嫁妆,贾琏求告鸳鸯偷偷典当贾母的小金库,贾珍办贾敬的葬礼,六百银子都拿不出来要跟奴才借当。

可就算这样,贾琏还是在国孝家孝期间偷娶了情妇尤二姐,贾珍还是聚赌胡混,贾赦为了古董扇子逼死了人命,王熙凤说“便告我们家谋反也没事”,贾母威胁大夫要拆了太医院大堂……

这一切都是谁给他们的勇气呢?当然是宫里的贵妃娘娘。君子之泽,五世而斩,本就穷途末路的贾府,被元春封妃带来的繁盛假象迷惑,更快的滑向了覆亡的深渊。

所以,同样大年初一生日的元春,她是贾府百年富贵的终结者。

元春是女子,代表阴柔,是贾府阴盛阳衰的集中体现。

元春生日中的“一”是九九归一,是以无为本的“抱元守一”,让一切繁华落尽,回到本初状态。富贵如烟云,从来处来,往去出去 ,只剩下一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冷子兴以元春之“奇”引出更奇的贾宝玉,吊起贾雨村对贾府的胃口

冷子兴说元春的生日在大年初一是“奇”,其实是为了引出更奇的宝玉“衔玉而生”,一方面是吹嘘自己和贾府的关系,另一方面是为了吊起贾雨村对贾府的胃口,让他主动去投奔攀附。

这事儿要从《红楼梦》中第二回说起,或许一切都不是偶然的。

这一回主要写了三件事,一是林如海请被革职的贾雨村给女儿黛玉做家教;二是冷子兴在酒肆遇见贾雨村,跟他详细的介绍了一番贾府的情况;三是有个老张跑来告诉贾雨村,起复做官的机会来了。

这三件事其实未必没有联系,林如海是贾府的女婿,冷子兴的岳父是贾府的管家周瑞。贾雨村自己看了报纸确认了老张的消息准确,接着就去求了林如海帮忙给他找找关系重新当官。

接着林如海就引荐贾雨村去贾府,让贾政帮他打点,很快就搞定了一个非常好的岗位——金陵应天府知府,接着他为四大家族处理了非常棘手的“葫芦案”,也就是薛蟠打死人命的官司,从此贾雨村和贾府成功抱团,互相利用。

这一切反推过来,可能一切都不是偶然。只有贾雨村因病耽误在扬州是真的,林如海给女儿黛玉找家教也不是随便什么举子、进士都可以招的。

贾雨村的履历实在闪闪发光,不但是正经饱学的读书人,科举进士出身,还做过几年县令,更重要的是他姓贾。

贾府作为百年世家勋贵,光靠祖荫是不能持续的,四大家族同气连枝,和林家、李家等联姻都是在扩展和延伸家族势力关系。又因为贾府的爷们都不怎么中用,贾家迫切需要在朝堂上培植自己的新势力,贾雨村就是个上佳人选。

久经官场的林如海当然眼光毒辣,作为贾府的女婿,他帮贾府也是帮自己。他一眼就看中了贾雨村,把他招揽到家里。虽说是作为黛玉的家教,但更像是林如海的幕僚一样,等待的就是一个机会而已。

一年多之后,机会就来了——旧官员起复。

但是林如海不能不能直接让贾府给贾雨村安排工作,要让贾雨村自己来求告,这样他才会在以后对贾府感恩图报,所以冷子兴出场了。

冷子兴演说荣国府是一场重头戏,他先说“一件小小异事”,又说是贾雨村同族,来吸引贾雨村的兴趣,吊起他的胃口。

雨村因问:“近日都中可有新闻没有?”子兴道:“倒没有什么新闻,倒是老先生你贵同宗家,出了一件小小的异事。”雨村笑道:“弟族中无人在都,何谈及此?”子兴笑道:“你们同姓,岂非同宗一族?”雨村问是谁家。

果然,贾雨村开始攀亲戚了,冷子兴接着透露了贾府的内幕,他家已经在走下坡路了哦。意思差不多就是告诉贾雨村:贾家现在非常需要你这样的人才,赶紧去呗!

那么冷子兴用作“噱头”的到底是什么异事呢?要说贾宝玉事情之奇,先说贾元春之奇:

第二胎生了一位小姐,生在大年初一,这就奇了,不想后来又生一位公子,说来更奇,一落胎胞,嘴里便衔下一块五示 莹的玉来,上面还有许多字迹,就取名叫作宝玉。你道是新奇异事不是?“

冷子兴不愧是做买卖的,一张嘴那叫一个能说会说,一番介绍下来,成功让贾雨村提起了兴趣,勾动了心思。本来还觉得贾府荣耀门楣,高不可攀,这下可自信多了。

又因为元春大年初一的生日和“衔玉而生”的宝玉让他觉得贾府就算不如从前了,也是充满了中兴的希望,是一条颇有前途、值得抱的大腿。就算贾府最后没落了也没关系,只要能给自己做垫脚石也不错。

接着贾雨村听到了复旧员的消息,冷子兴立刻赶热灶献计,让贾雨村去求林如海,“转向都中去央烦贾政。”

当贾雨村找到林如海说这事儿的时候,林如海不仅已经帮他写好了推荐信,还准备好了打点关系的银子,“预为筹画至此”,要说没提前准备谁信呐?!

次日,面谋之如海。如海道:“……但请放心,弟已预为筹画至此,已修下荐书一封,转托内兄务为周全协佐,方可稍尽弟之鄙诚,即有所费用之例,弟于内兄信中已注明白,亦不劳尊兄多虑矣。”

贾雨村就这样靠亲戚关系去投奔了贾府,“拿着宗侄的名帖,至荣府的门前投了”

贾雨村自认贾府宗侄,这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等于是贾雨村和贾府连宗了,就像刘姥姥女婿王狗儿的祖宗攀附王家一样,以后他可就算贾府的自家人了。

贾雨村为此可是厚着脸皮,费尽了心思,要知道他家祖上和贾府祖上“五百年前”都不是一家。

原来是他家,若论起来,寒族人丁却不少,自东汉贾复以来,支派繁盛,各省皆有,谁逐细考查得来?若论荣国一支,却是同谱。但他那等荣耀,我们不便去攀扯,至今故越发生疏难认了。

贾雨村成了贾府的宗侄,这也是一件双赢的事情。

贾雨村以后和贾府就算同一个祖宗,同一个宗族的人了,当然要为贾府出力。先是快刀斩乱麻,判断了拖了一年多的“葫芦案”保住了薛蟠,后又帮贾赦陷害石呆子得到古董扇子,都是贾雨村在为贾府报效出力。

后来贾雨村果然靠着贾府的关系在官场扶摇直上,“补授了大司马,协理军机参赞朝政”,已经进入了权力中心,可以说非常厉害了,如果他真的是贾府的嫡派子孙,贾府也不至于灭亡的这么快。

南山橘暖 / 文

我是南山橘暖,爱读书,爱读红楼梦。红楼梦解读见仁见智,如有歧误,敬请雅正。

元春生在大年初一,冷子兴说“这就奇了”,大年初一出生因何而“奇”?

不得不说,《红楼梦》之所以有那么多人研究它,确实是因为它有着历久弥新,永不过时的魅力。小时候看《红楼梦》,主要注意力都放在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等一系列主人公身上了,现在再看红楼,发现他真是包罗万象,每个人物都有他存在的道理。

就拿这冷子兴来说,单单看名字,就让人难以忘却,冷姓本来就少见,中间一个子显得很文雅,似乎是个什么了不起的人物,比那主人公宝玉,宝钗的名字还要好听一些。开局是个古董商人,又跟进士贾雨村交好,有言说道贾雨村最赞冷子兴是个有大本领作为的人。想想古代那时候的体制,一个中了进士的读书人,地位已经非比寻常了,但他仍然赞对方有大本领,可见这人的确有过人之处。然后冷子兴就开始给贾雨村讲起贾府的事来,荣国府啊,宁国府啊,啰里啰嗦一堆,就说到了元春这生日来,是正月初一,这就奇了。

元春之奇后面再说,先把这冷子兴说完再讲元春之奇。这个有大本领的冷子兴本以为是个重要人物,但后面就没怎么提,但有一次冷子兴跟人争吵烧了人家房子,他老婆急忙忙找自己母亲也就是冷子兴岳母求救,结果岳母浑然不当回事,在她眼里就是小事一桩。你道这岳母是谁?这岳母就是贾府王夫人的陪房仆人,周瑞家的。好吧,一个进士眼里有大本领的商人,犯了事,在贾府一个仆人眼里都不算一回事。这里面的阶层关系,细思极恐。这也难怪开始冷子兴说起贾府的事来如数家珍,原来有这层关系在里面,再想一下,他的大本领从何而来?是不是因为他的老婆家是贾府一个高级仆人的缘故。贾府势力庞大,可见一斑。

然而,开局冷子兴说起贾府的时候,就已经说到贾府已经是外强中干,走向衰败了,而且十分大胆的指出是一代不如一代。不得不说,也许是出于商人的敏锐,冷子兴的眼光还是有点的。既然贾府已经走向衰败,也无一人在朝中真的享有大权,那么贾家兴衰存亡的关键其实就落在一个人身上,那就是元春。因为元春已经进宫选为女史,贾家是否可以凭女贵就看她了。这时候冷子兴就特别强调了一下元春的特别之处,那就是她是正月初一生人。

按现在的观点来看,每一天出生的人数概率应该是大体相等的,甭管是正月初一还是八月十五还三月初二,都没有区别。可是正月初一毕竟是一年之始,而且是个普天同庆的日子,可以说所有人都在为正月初一出生的人庆祝。也因为如此,正月初一出生的人往往也会被赋予更多的期望和祝福。

冷子兴把元春的出生日期说成奇了,说她特别难得。其实不仅仅是八卦,也隐含了对贾府的期望。贾府由于后代表现平平,已经到了岌岌可危的地步,冷子兴的靠山就是贾府,当然希望贾府越来越好了。而元春现在是关键,后来选妃成了皇帝身边的妃子,还有了“元妃省亲”这一段,那一段正好看出贾府上下对元妃的重视,这可是皇帝的女人啊。不过一系列表现看得出元春并不受宠,或者是说她不懂如何真正去抓住皇帝的心。

正月初一出生的元春,的确像有些说法一样,可以享受大富贵,本来贾府的嫡孙女已经够富贵了,何况还当了皇帝的女人。然而这些荣华富贵也都是过眼云烟,很快元妃不仅失宠还死掉,让人感叹不已。元春死后,过了一阵子,贾府也被抄家完蛋了。

本来正月初一出生是个好日子,所以被说作奇了。然而再好的日子也架不住贾府从内到外地腐朽,可以说贾府的衰败是必然的,谁也救不了。

元春生在大年初一,冷子兴说“这就奇了”,大年初一出生因何而“奇”?

贾元春生在大年初一还是很少见的。但说元春出生奇主要还是为了突出贾宝玉的出生更奇。

元春是大年初一出生的人。相对来说比较少见。古人生育一般也会计算日期。一般都会有个大致范围。因为过年期间比较繁忙和热闹,大多不会将产期放在过年期间。而能生在除夕或者大年初一更是极少。我本人妹妹出生在除夕日,所有亲戚都觉得稀罕,我母亲和阿姨姐妹俩都是端午节出生,更被很多人说神奇。

元春生在大年初一,在古人资讯不发达,没有那么多交流,生日和节日重叠,都被当成一件新鲜事。被说成“奇了”也是正常的!这个没什么可说。

而冷子兴之所以用奇了描述元春生日,更多是为了突出贾宝玉出生的“更奇”,“不想后来又生一位公子,说来更奇”,这才是冷子兴想表达的。

说起来冷子兴这人有点八卦大嘴巴。他仗着自己是周瑞的女婿,靠着贾府的势力做古董生意,居然也混的风生水起。连贾雨村这样进士出身的人都能结交。而周瑞,和周瑞家的不过还要每天站在贾家主人面前听吩咐伺候。不怪乎古人所谓“宰相门子三品官”的说法。

在冷子兴八卦贾家那一环节。我们通过冷子兴的嘴和贾雨村的耳,听到关于贾家的大致情况。基本也都属实了。

也正是因为元春是大年初一出生,贾家的女孩子才都取名为“春”,而元迎探惜对应原应叹息是被公认的。可见元春大年初一出生也是作者有意为之。而冷子兴还透露了一点是元春进宫时间:

政老爷的长女,名元春,现因贤孝才德,选入宫中作女史去了。

用了一个现字,表明元春当下已经在宫中了。但绝不会太早,应该就是当年左右的事。可见贾元春在宝玉六七岁就被送入了皇宫。而作为秀女,年纪也绝不会大(薛宝钗12岁获得的资格),最多不过十五岁。这样到晋封贤德妃的时候,元春也不过二十左右岁。直到死,元春也不会超过三十岁的样子!

作者用“二十年来辨是非”,来形容元春,绝不可能指她进宫二十年。也就是指她大概的生卒年龄!

鸡汤时间:

如果害怕死亡,就不要随便和太大的人物牵扯关系,不然有一天也会像贾家一样粉身碎骨!

君笺雅侃红楼,多歧为贵。欢迎关注,欢迎吐槽!

元春生在大年初一,冷子兴说“这就奇了”,大年初一出生因何而“奇”?

大清帝国人多地广,每天不知有多少人出生、死去。大年初一出生的人,何只成千上万。元春生在大年初一,当然不足为奇。

原文:这政老爹的夫人王氏,头胎生的是公子,名唤贾珠,十四岁进学,不到二十岁就娶了妻生了子,一病死了。第二胎生了一位小姐,生在大年初一,这就奇了,不想后来又生了一位公子,说来更奇,一落胎胞,嘴里便衔下一块五彩晶莹的玉来,……。

王夫人生了嘴里衔玉的公子,冷子兴说:这就奇了!就更奇了!都能说得过去。可是,元春生在大年初一,属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作者为何让冷子兴这么说呢?

本人认为,作者是借冷子兴“这就奇了”之言,引读者对元春出生在大年初一的关注,刻意透露一些不能写明的信息。

原文:探春笑道:“倒有些意思,一年十二个月,月月有几个人生日。人多了,便这等巧,也有三个一日、两个一日的。大年初一也不白过,大姐姐占去了。怨不得他福大,生日比别人就占先。又是太祖、太爷的生日。过了灯节,就是老太太和宝姐姐,他们娘儿两个遇的巧。二月初一日是太太,初九日是琏二哥哥。二月没人。”

冷子兴说“这就奇了”之言就是作出提示,读者应该从探春的话中寻找“奇了”的答案。细琢磨探春之言,确实有不少疑点。

太祖、太爷、元春的生日,都是在大年初一。难道真有那么巧的事?

太祖是贾源。贾元春在宫里若是遇到结巴的人点名,贾元(源)~春,这就乱了套了。从贾源(元)和贾元(源)春两个名字的共性分析,贾元春和太祖、太爷都生在大年初一,并非巧合。

太爷是贾代善。将“太祖”当作奴尔哈赤解读,代善是努尔哈赤的儿子就是正好合套。那么,按照辈份配套,贾代善原型就是皇太极。

宁国府梅花盛开,隐“元春消息动矣”,即:康熙皇帝南巡已经有消息了。那么,元春就可以影射康熙皇帝。

照这么配套,太祖、太爷、元春就都成了清朝皇帝。这样一来,作者将三人设置为同一日生日,而且,都出生在大年初一,就不奇了。

探春讲到各人的生日时,连太祖、太爷、琏二爷的生日都记得清清楚楚,却竟然忘了提及林妹妹的生日,很不符合常理。

探春居然说了一句:二月没人。是没谁呢?据史料记载:1661年2月5日,是顺治皇帝驾崩的日子。当了和尚的皇帝,被人当成没了。因此,探春说“二月没人。”

探春刚讲出口,袭人马上抢话说:二月十二是林姑娘,怎么没人?顺治皇帝去当和尚,是因董鄂妃之死而去。袭人接话,马上就把顺治皇帝与林妹妹连到了一起。

寿怡红群芳开夜宴时,即宝玉生日当天,天气和暖,正是阳春三月的气候,与顺治皇帝三月十五日出生吻合,与作品出现的第一个日期三月十五日(甄士隐家着火当日)吻合,与作品出现的第二个日期八月十九日董鄂妃驾崩日期吻合。

探春将贾母和宝钗的生日说成同一日,还将此二人归为娘儿俩。理由:宝钗和黛玉为一体,作品里的黛玉用的是幻笔,钗黛的原型是董鄂妃,史太君的原型是孝庄文皇太后,宝钗和贾母就是娘儿俩。

探春说到众多人的生日,可是,他既不提父亲贾政的生日,也不提王熙凤的生日,就偏提“初九日是琏二哥哥”。作者这样安排,就是刻意透露作品人物的信息。

宝玉的生日被隐写,一是皇帝身份比较特殊,天下众人皆知;二是宝玉因人而现,作品里面充当了顺康两帝的角色,生日应有两个。(闲着没事瞎琢磨,尽可当玩笑。勿怪!)

元春生在大年初一,冷子兴说“这就奇了”,大年初一出生因何而“奇”?

元春为曹雪芹小说《红楼梦》里的人物,贾府的大小姐,是荣国府政老爷和夫人王氏第二胎所生。

在小说的第二回,冷子兴在演说荣国府时说:“这政老爷的夫人王氏,头胎生的公子叫贾珠,十四岁进学,后来娶了妻,生了子,不到二十岁,一病就死了。

第二胎生了一位小姐,生在大年初一就奇了。不想次年又生了一位公子,说来更奇,一落胞胎,嘴里便衔下一块五彩晶莹的玉来,还有许多字迹,你道是新奇异事不是?”

冷子兴是王夫人的陪房周瑞的女婿,京城冷家古董店的老板。他在说到元春生在大年初一时,说“这就奇了”,大年初一出生因何而奇?有书君认为,冷子兴的这句话里包含有几层意思:

一、有意向人炫耀他对贾府的了解。对于势力庞大的贾府,旁人无疑是高不可攀的。

而冷子兴因为岳母家就是王夫人的陪房,虽说只是仆人,但对贾府的情况还是了如指掌,因此,他一个看似跟贾府毫无关联的人,嘴里说出的八卦新闻还是真实可靠的,有炫耀的资本。

贾雨村是冷子兴的好朋友,正是通过他俩的对话,冷子兴对荣国府的一番演说,将贾府中的众多人物来了个整体亮相,让读者对贾府的情况有了初步的了解。

二、是个特殊的日子,是种美好的象征。春节本是中国最隆重的节日。

大年初一代表新一年的开始,春回大地,万物复苏。人们会在这一天互致道贺,祭祀祈福,期盼这一年的每个日子都和和美美。一年365天,相对来说,恰巧在初一这一天出生的概率不高,自然会受到人们的关注,也得到更多的祝福。

说元春生在大年初一奇了,还因为贾府的太祖太爷也是这一天生日。

作为贾府百年富贵基业的创造者,太祖太爷对贾府的重要性自不必言说,因此,大年初一也是贾府的一个家族节日。

晚辈中出了一个也生在大年初一的元春,除了巧合,还预示着家族富贵繁荣的延续,是一种对于家族未来的一种美好期盼。

同时还引出“一落胞胎,嘴里便衔下一块五彩晶莹的玉来”这个更为奇特的宝玉来,为小说埋下伏笔。

三、民间有一种说法叫“初一的娘娘,十五的官”。在中国古代,人们信奉富贵在天的说法,认为一个人的命运如何,在其出生的那一刻就已经决定了。

人们认为,初一出生的姑娘是娘娘的命;十五出生的男人是当官的命。《红楼梦》第63回里,探春就说:“大年初一也不白过,大姐姐占了去,怨不得她福大,生日比别人就占先”。

贾元春后来还真应验了这一民间说法,“政老爷的长女名元春,因贤孝才德,选入宫中作女史去了”,后来还成了贵妃。于是就有了贾府建造大观园,元妃省亲的盛大场面,成为整个传奇故事中的一大传奇。

令人遗憾的是,在科技发达的今天,仍有一部分人相信这种命理学说。

朋友在一家妇幼医院上班,她说她无法理解,现在竟然还有个别产妇的家属,通过种种的关系,要求医生在他们选定的某个时辰安排破腹产手术。

这样既扰乱医院正常的工作,对产妇及孩子也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其实,人的命运有可能跟先天的基因和后天的努力有关,但跟出生的日期应该没有多大关系。

天上不会掉下馅饼来,对于今天的我们来说,只有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不断进取,命运才能掌握在自己的手上,才会有好运的眷顾。

有书君语 :有书送书季开始啦~每周会免费赠送1000本实体书给大家作为福利,本次送出的是年度必读之书《无声告白》。私信回复:福利,即可免费包邮领取书藉,本次仅剩200本,先到先得哦~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