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洗掉霍光家族,汉宣帝为何依然尊崇霍光?
汉宣帝对于霍光的感情,说起来算是非常复杂的,刘询能够登基成为皇帝,霍光功不可没,然而霍光权倾朝野多年,也让刘询极其忌惮。
有个成语叫做“芒刺在背”,形容的就是汉宣帝与霍光这对君臣。
《汉书·霍光传》记载:宣帝始立,谒见高庙,大将军光从骖乘,上内严惮之,若有芒刺在背。
霍光曾陪着汉宣帝一起去拜谒刘邦的庙,当时还是大将军的霍光按照骖乘制度与宣帝同车,使得宣帝内心非常恐惧忌惮,感觉有刺扎在了自己的背上。而宣帝这种对于霍光的恐惧,也使得宣帝对霍光的心中感情非常复杂。
宣帝登基后,霍光几次三番希望归还朝政,却都被宣帝拒绝,所有事务都要先由霍光处断之后才奏报皇帝,而宣帝唯一一次违逆群臣的意见,就是宣帝想要册立结发妻子许平君做皇后而拒绝立霍光的妻子,结果霍光的妻子霍显竟然下毒害了许平君,最终霍成君成了皇后。
虽然霍光乃是一代权臣,甚至废立皇帝,但汉宣帝对霍光,并不是一定杀之而后快,反而,终霍光一生,汉宣帝对其有尊崇有加,即便是霍光死后也是享尽哀荣。
霍光离世后的第三年,汉宣帝以霍家谋逆为由,将霍光之子霍禹腰斩,霍氏一族除了女婿金赏告发有功得到赦免之外,其他所有人都受到株连,皇后霍成君被废昭台宫,后自尽,整个长安城之内,受到牵扯的人家竟然多达上千人。
可在甘露三年,匈奴归降汉朝,宣帝追思辅佐功臣的时候,画十一人的图像于麒麟阁中,霍光依旧名列首位,其目的也一直陪葬在武帝的茂陵,西汉时代一直享受祭祀尊崇。
汉宣帝如此厚待霍光,并非因为仁慈,而是霍光的确值得他厚待:
第一,霍光代表着的是宣帝继位的正统汉宣帝刘询,本名刘病已,乃是戾太子刘据的孙子,武帝时期巫蛊之祸,刘据在绝望中自尽而亡,其家人也大多受到牵连,当时尚在襁褓的刘病已被收入郡邸狱,在廷尉监丙吉的照顾之下得以长大成人,武帝临终得知此皇曾孙的存在,大赦天下。
但这里有个问题,那就是晚年的武帝并没有恢复卫子夫与戾太子刘据的名分,也就是说他们身上罪人的帽子仍旧没被彻底去掉,储君之位的继承,自然也就没有刘据这一脉什么事情。武帝最终留下遗诏,传位钩弋夫人所生的刘弗陵,即汉昭帝。
汉昭帝时期,霍光与桑弘羊、金日磾、上官桀四人辅政,但经过一番争斗后,就只剩下了霍光这一个,偏偏汉昭帝也英年早逝,皇位继承再次遇到了问题,在满朝大多支持广陵王刘胥的情况下,霍光力主昌邑王刘髆之子刘贺登基,也就是后来的海昏侯。
只不过,刘贺实在不争气,在位还没一个月就被霍光带着自己的外孙女上官太后给废了。
当初霍光极力反对广陵王刘胥继位,因此宣传过了头,这回刘贺被废,霍光自然是不可能回头迎立刘贺来打自己的脸,所以只能另外寻找,如此,找到了刘病已。
其实,刘病已的血脉身份,是霍光利用其手中的权势做背书做出来的。礼法上,汉宣帝在霍光在世的时候,他并不是以刘据的继承人出现,而是汉昭帝的皇位继承人。
事实上,如果从血缘方面来看,汉昭帝乃是汉宣帝的叔祖父,但在宗法上,两人却成为了“父子关系”。以至于后来宣帝在霍光死后,追尊自己的亲生父亲,并给祖父刘据上谥号,也只能是个“戾”,这既不是美谥,也没有将其追尊为皇帝。
说的再简单点,当时真正在世的汉武帝直接血脉仅剩广陵王刘胥,而当年戾太子刘据谋逆的罪尚且还没有平反,刘病已作为罪人的后人,是否有资格继承皇位还另说,最终他登上皇位,主要依靠的就是霍光的权势。
也就是说,霍光是汉宣帝继位合乎正统的依靠,若是汉宣帝自己推倒霍光,否定霍光,那么就是在否认自己继位的正统性。
第二,霍光是权臣,但也的确是忠臣自古功高震主者大多都难以善终,就是因为皇帝对他们的忌惮,还有就是这些人本身原本就多多少少有些小心思,但是霍光却是个例外。
霍光的确是个权臣,把整个大汉朝的江山都捏在了手里,但是权臣归权臣,霍光却从来没想过自己取而代之做皇帝的想法,并非他没有这个能力,毕竟他都能废了皇帝,也能指定皇帝,这样的权势想要称帝也不是什么难事,可自始至终他都没有。
再者,霍光确实把持朝政,但这都是汉宣帝所允许的,霍光多次要求归政于宣帝,但都被宣帝所拒绝,而宣帝对霍光既是畏惧也是尊敬,这样的人的确是妨碍到了皇权,但同样也是为皇帝撑起江山的砥柱,是不可或缺的。
相反,对于汉宣帝来说,霍光其实也是他对臣子们进行教育的典范,汉宣帝厚待霍光,其主要目的就是想要树立一个“尽心忠心为君为国”的模范。
霍光把持大汉天下,但从没想过自己做皇帝,一直做的都是为人臣子的职责,汉宣帝宣传这样的霍光,也是不断放大其忠心方面,忽略其独断方面。
第三,显示君王的皇恩浩荡相对于霍光,霍家其他人实在是不知进退,最终因谋逆而被汉宣帝所诛灭,然而对于霍光的处理办法,却是受到诸多的关注,尽管当时霍光已经离开人世多年。
工夫都是做给活人看的,霍家人已经几乎被完全铲尽,就算是汉宣帝再如何加持霍光的死后哀荣,其实也不会对自己产生任何的损害,相反,汉宣帝对于霍光的厚待,也可以彰显其皇恩浩荡宽阔心胸,收揽更多的朝臣之心,让臣子们能够更加精心于做事和侍奉君上。
霍氏一族谋逆最终被诛灭殆尽,却没有牵连到霍光,一是因为霍光是汉宣帝当年能够继承大位的关键人物,是其继位正统性的关窍;二是因为汉宣帝的确找不到什么处置霍光的合理理由之类;三是霍光反正也死了很久,霍氏一族也已消散,汉宣帝没必要在霍光身上吃力不讨好。
汉宣帝是汉武帝之后,汉朝的又一英主,昭宣盛世的开创者,其智慧也并非常人可比,在处理霍光问题上,他也非常明智,并没有感情用事,做出没有意义的举动。
清洗掉霍光家族,汉宣帝为何依然尊崇霍光?
霍光是西汉中期的名臣,汉武帝时期,霍光出入禁闼二十余年,小心谨慎,未尝有过。武帝崩,霍光受命托孤,辅佐幼主,在西汉昭宣两帝时位极人臣。
图1:电视剧中的霍光
武帝驾崩后,霍光排除异己,他的权力也急剧膨胀。在汉昭帝死后,霍光甚至能左右皇帝的废立,废掉昌邑王刘贺,立刘病已(刘询)为帝,为汉宣帝。
在昭宣两朝,霍氏家族也遍布朝廷。自昭帝时,霍光儿子霍禹、霍去病之孙霍云皆为中郎将,霍云的弟弟霍山为奉车都尉、侍中、领胡越兵,霍光的两个女婿为东、西宫卫尉,各昆弟、诸婿、外孙都有官职,党亲连体,根据于朝廷。“党亲连体,根据于朝廷。
古人云:“权臣易世则危”,在霍光过世后第二年霍家就因谋反被宣帝族诛。
历史上许多权臣身死之后被君主清算,或剥夺死后的哀荣,或在是书上被抹黑搞臭。但奇怪的是在清洗掉霍光家族之后,宣帝依然尊崇霍光,将霍光家族与霍光个人分别处理,没有对霍光秋后算账。何故?
除了霍光确实为昭宣中兴和朝廷稳固殚精竭虑这个原因外,还存在一个重要的政治原因,关乎着汉宣帝继承帝位的名正言顺。
众所周知,汉昭帝死后,霍光立昌邑王刘贺为皇帝。但仅仅28天之后,霍光便以行为昏乱,失帝王仪,乱汉制度为名废掉刘贺。随后立汉宣帝继承帝位。
图2:刘贺被霍光废黜
于是,在政治上,霍光的合法性、霍光废黜刘贺的合法性、霍光迎立汉宣帝便捆绑在一起。宣帝是被霍光做主成为皇帝,如果清洗掉霍光家族之后再把霍光搞臭,那就等于宣帝把自己做皇帝的合法性给否定掉了。所以,无论如何汉宣帝也不会对霍光个人算身后账,反而会给霍光极大地哀荣,在史书上为霍光描绘一个正面的形象。
图3:电视剧中的汉宣帝
正是由于这些政治名分上的原因,霍光才在历史上留下能臣的正面形象,没有被开棺戮尸,没有被剥夺谥号,没有被宣帝刻意诋毁和抹去。
参考书目:
1、辛德勇:《海昏侯刘贺》,三联书店,2016年;
2、辛德勇:《建元与改元》,中华书局,2013年;
清洗掉霍光家族,汉宣帝为何依然尊崇霍光?
这个问题问得好,其实也是汉宣帝的高明之处,汉宣帝是靠霍光扶持当的皇帝,汉宣帝对霍光的感情是很复杂的,如同万历皇帝和张居正关系一样。即感恩霍光的提拔之恩,又忌惮霍光的显赫权势,霍光可是废掉过皇帝的权臣。 所以,汉宣帝对霍光的感情是矛盾的。
清洗掉霍光家族,那是政治需要,为的是巩固自己的统治,巩固刘家天下。尊崇霍光,那是对他功劳的肯定,对霍光过去扶持自己的一种感恩。下面,我具体说说汉宣帝和霍光的那些事儿。
在汉宣帝登基时,霍光曾主动表示要还政于宣帝,考虑到怕是霍光阳奉阴违,虚情假意的试探他,所以宣帝开始并没有接受,几乎所有朝廷事务的决策仍都是先经过霍光过问后,再禀报汉宣帝。汉宣帝对霍光表面上是很信任,但内心一直很忌惮,也很害怕,生怕因为不听话,跟刘贺一样不如意被废更害怕跟汉昭帝一样,被不明不白的早早死去。
根据《汉书》记载,汉宣帝与霍光同车时,时时“若有芒刺在背”。 霍光在此后的宣帝立后之事等,表现得很强势,深深伤害了宣帝的自尊心,正是因为霍光的这种功高震主,为后来他整个家族的灭亡埋下了祸根。
公元前68年,霍光病世。霍光死后,汉宣帝为他隆重治丧,并将霍光比之于萧何,以皇帝级别的葬仪将他葬于汉武帝的茂陵。但霍光遗孀显犹嫌不够气派,将霍光生前自己安排的坟墓规格一再的扩大,真是利令智昏,看不清形势!
公元前66年,霍光家族谋一一反事情败露,他儿子霍禹被腰斩,其他如霍云、霍山选择了自杀,随即霍光家族遭到满门抄斩。至此,除霍光女婿金赏因告发谋反一事被赦免外,霍家一族人全部被杀或者自杀,霍光女儿霍成君也被废处昭台宫,十二年后最终选择了自杀,长安城中有数千家人家被牵连族灭。
不过,霍家族灭以后,霍光之墓未被株连,依旧陪葬茂陵。公元前51年,因匈奴归降,汉宣帝回忆昔日辅佐功臣,令人画十一名功臣图像于著名的麒麟阁,以示纪念和表扬,并将霍光列为功臣第一。
此后,西汉诸帝一直对霍光优待有加,对其进行尊奉与祭祀,汉成帝时,还曾增加一百户守墓人,汉平帝时,还以千户封霍光堂弟的曾孙霍阳为博陆侯,以奉祀霍光,可以说西汉历代皇帝对霍光还是不错的,至少比万历皇帝对张居正强。
清洗掉霍光家族,汉宣帝为何依然尊崇霍光?
汉宣帝刘询在霍家造反几近被族灭以后,为何会继续尊崇霍光呢?
当然是除了感激霍光以外,更多是为了自己的正统性。毕竟自己是霍光一手扶上皇位的,如果全盘否定了霍光岂不是连霍光当年扶持自己的决策也否定了呢?
那么自己继位正统问题上岂不是很尴尬了。
这一点上来看汉宣帝是一个明白人,还是一个极其精明之人,对于已经死去的霍光搞一些面子工程,留下大好的贤名,是很聪明的做法。
接下来宋安之来大概说说霍光与汉宣帝的微妙关系。
霍光可以说是西汉第一个权臣,当然他这个权臣还是有底线的,并没有图谋不轨,但也算是霸道的权臣,所以被后人与商朝伊尹来相提并论,称之为“伊霍”。
霍光身为霍去病的异母弟,能成为权倾朝野的权臣,也是有一定偶然和必然性的。首先霍光依靠霍去病弟弟这个特殊身份被汉武帝重用,成为托孤大臣之一。(来自宋安之独家原创)霍光后来在残酷的政治斗争中干掉了其他政敌,汉昭帝也巧合的英年早逝,霍光就做主立了废帝刘贺,结果刘贺肆意妄为想分权于霍光,被霍光随便找了一个借口被废,然后霍光找到了毫无根基的刘询来当新皇帝方便自己掌控大权。
汉宣帝是汉武帝刘彻的曾孙,戾太子刘据之孙,本来按说皇位传递下去就属于是刘询的。可惜世事无常,因为汉武帝晚年的昏庸,酿成了太子刘据造反身死的悲剧,刘询这个襁褓中的皇曾孙也成为阶下囚,可以说是从天堂掉到了地狱,在牢狱中长大。
刘询虽然后来被赦免,并且汉武帝遗诏中恢复了其皇族身份,但距离皇位从此是十万八千里。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虽然汉昭帝死后,其皇后上官成为皇族名义上的当家人,但上官皇后的另一层身份就是她是霍光的外孙女,真正的决定权在她的外祖父霍光手里,她只需要点头就可以了,属于是政治上的傀儡,并没有什么权力。
虽然霍光扶刘询上位有强烈的政治目地,那就是刘询毫无根基,方便自己掌控。但再怎么说也是刘询成为皇帝,霍光是第一功臣。
所以哪怕霍光擅权多年,使刘询成为了傀儡郁郁不得志,甚至妻子为了女儿能成为新皇后毒死了汉宣帝深爱的许皇后,刘询也并没有大动干戈的追究。
其实霍家的造反,某种程度上也是刘询一手主导的,算是引蛇出洞。等于是报仇雪恨了,不过始终站在了道德制高点。
而霍家几近族灭以后,刘询并没有清算已经死去的霍光,而是继续震崇,其中感激只是一小部分原因罢了,真正的原因在于为了自己继位的合法性罢了。
毕竟霍光一手主导了刘询的登基,为刘询顺理成章的继位成为新皇帝立下了汗马功劳。毕竟刘询当时流落民间,除了皇族身份,对于成为皇位的继承人是没有一点点优势的。
反正都将其差不多灭族了,又逼死了强行上位成为皇后的霍光女儿,汉宣帝刘询如果再全盘否定了已经死去的霍光,岂不是意味着霍光一直是错误的,那么自己的合法正统性又该如何解释呢。所以刘询不能否定霍光,只能是将这个已死没有威胁之人继续供起来,以表示霍光当年是对的,选择的汉宣帝刘询是没毛病的,而自己的合法正统性自然是牢不可破的。
政治这门高深的学问,汉宣帝刘询还是玩的很好的,并没有一朝大权在握而意气用事,而是选择了有利于自己的政治决策,所以说汉宣帝能成为西汉仅有庙号的四位皇帝之一可并不是浪得虚名。
谢谢观看宋安之独家原创,欢迎吐槽、点赞、关注~
清洗掉霍光家族,汉宣帝为何依然尊崇霍光?
汉宣帝最应该感谢霍光,没有霍光他就成不了皇帝。就汉宣帝清洗霍氏家族这件事,后世史学的评价并不高,他们认为汉宣帝完全可以让霍氏族人“赋闲在家”,不给他们实权,供养起他们,而不是用“欲擒故纵”的方式把他们统统杀光。
史学家之所以指责汉宣帝的作法,就是因为霍光对他及汉朝的功劳太大了。看看王莽,看看杨坚,再看看赵匡胤,每一个都是“霍光”,但没有一个成了霍光。霍光既没有负汉武帝的托孤之重,反而对汉宣帝有拥立之功,仅凭这一点,汉宣帝就应该尊崇霍光。不过,汉宣帝在这点上又做得还算到位,霍光去世后,用的是帝王规格安葬。
汉宣帝本名刘病已,称帝后改名刘询,没有遇到霍光之前,他就是一个平头百姓。他虽是汉武帝的曾孙,但是他在成年之前没有享受到皇孙的待遇,被动的落魄了一把。
汉宣帝五岁之前是在长安的监狱中度过的,他根本不知道周围发生了什么,为什么要遭这份儿罪。长大后才懂得,原来都是祖父给他惹下的祸。他的祖父是皇太子刘据,汉武帝的长子。
刘据从前122年岁被立为太子,到前91年去世,共做了三十余年太子。有句话叫“夜长梦多”,用在刘据身上最合适不过。汉武帝晚年,他所宠幸奸诈小人江充用“巫蛊”构陷刘据,于是爆发“巫蛊之案”。刘据起兵后败逃被杀,三个儿子陨命,全家仅幸存一个刘病已。当时刘病已出生刚两个月,汉武帝尚存的一丝仁慈阻止了他的冲动,才将这个襁褓之婴投入监牢。
其实,汉武帝将刘病已投入监牢,就是默认了他的自生自灭。或者按汉武帝的推断,这个孩子根本活不下来,他只是不用担一个斩杀曾孙的恶名罢了。但是,刘病已命不该绝,竟然遇到了大善人丙吉。丙吉担任廷尉监,有照顾刘病已的便利,从他内心来说,很为刘据叫屈,很希望刘病已存活下来,所以他用自己的俸禄从狱中雇了两个带罪之身的奶妈喂养他。
刘病已五岁的时候,汉武帝听望气的风水师说长安狱邸有“天子气”冒出,接下来就要处决掉狱中所有的犯人。这次,多亏丙吉与内谒者令郭穣对峙到天亮,这才救了刘病已一命。随后,汉武帝宣布大赦天下,刘病已才免去罪人身份。但是汉武帝并没有允许刘病已进入皇宫抚养,而是把他归入掖庭。其实这就等于给刘病已定了身份,因为掖庭是宫中奴婢及下层人生活的地方,如果不出意外,刘病已一辈子只能做一个特殊的平民百姓。
接下来,刘病已的人生轨迹很平淡,与精通百姓没什么区别,掖庭令张贺想嫁孙女给他为妻,还被弟弟张安世阻止。在张安世看来,刘病已的地位太低,根本不配娶张家的女子做妻子,再就是刘病已家族的历史不光彩,还有就是担心受汉昭帝的猜忌。不得已之下,张贺给刘病已娶了小吏许广汉之女许平君。所以,种种因素决定了刘病已不会有“出头之日”,除非出现奇迹。
不过,峰回路转,这个奇迹很快就来了。刘病已娶了许平君的第二年,汉昭帝就去世了。紧接着,霍光把已故昌邑王刘髆之子刘贺拥立为帝。但是刘贺迫切地想摆脱霍光的控制,惹得霍光很不爽,于是只做了27天的皇帝。其实,当时汉武帝三子广陵王刘胥还健在,而且他早就对皇位垂涎三尺,霍光却偏偏绕开了他,说明霍光在拥立新帝方面很谨慎,最起码的条件是能控制住对方。
废刘贺有些仓促,霍光竟然有一种“帝荒”的危机感,国不能一日无君,他又不能去坐那个位置,所以迎立新君迫在眉睫。这时,已经是光禄大夫的丙吉向霍光推荐了刘病已。霍光思量一番,发现刘病已非常适合做皇帝,只一条就能打动了他,那就是刘病已没有“根基”,便于掌控。但是从刘病已的角度出发,当时拥有皇族血脉的刘姓宗室一抓一大把,霍光说谁是皇帝谁就是,所以他能当这个皇帝必须得感谢霍光。
霍光活着的时候,汉宣帝小心翼翼,如芒在背,就连发妻许平君被霍夫人毒死都没能力查实。因为霍光一呼百应,家族势力盘根错节,笼罩朝廷,汉宣帝根本动不了。但是,我们必须一分为二的看问题,任何一个被拥立的皇帝都必须面对这样的局面,关键是接下来局势如何发展,如何平衡两者之间的关系,最后在恰当的时机,用巧妙的方法扭转局面,而不是去埋怨霍氏家氏的飞扬跋扈。
因此,本着“吃水不忘挖井人”的原则,无论霍氏族人如何钻营权势,或觊觎皇位,或僭越违制,汉宣帝只可以将霍光与其家族“切割”,但不能否定他,何况霍光对汉朝的贡献有目共睹。再退一步讲,如果汉宣帝否定霍光,他的皇位的合法性也无从谈起,他不能做搬起石头砸自己脚的事情,这是一个智商正常人都不会做的事情,何况他又绝顶聪明。
清洗掉霍光家族,汉宣帝为何依然尊崇霍光?
提及西汉的皇帝,我们会说汉高祖,文景二帝,汉武帝。很少有人提及汉宣帝刘询,实际上这位皇帝才是真正的汉朝综合素质最高的皇帝。他血脉至为尊贵,是汉武帝长子刘据的孙子。江山就该是他们家的,但一场巫蛊之祸,让他成为阶下之囚。二十多年以后又成为皇帝。这其中之落差绝非我们可以想象到的。但就是这位皇帝将汉朝推上巅峰。那汉宣帝又是看待霍光的呢?
刘贺因何被废,一代权臣权力居然大到废立皇帝的地步,这是何等的恐怖。汉宣帝说自己的芒刺在背绝对是真心话,霍光为何立自己为帝,无他,因为汉宣帝没有政治集团,没有人脉,更没有势力,一句话好控制。但刘询不是刘贺。高贵的血脉然让他不甘心。在汉宣帝看来,霍光有没有篡位之心并不重要,关键在于他有这个能力就可以了,而作为中国封建历史上第一个权臣,霍光没有篡位,是没有参照和“经验”可言。带他应该想过。以汉宣帝的能力,在霍光在世的时候,汉宣帝也不敢动手。主弱而臣强。汉宣帝在霍光在世的时候没有作为。
而作为权臣霍光处境尴尬,要么篡位登基(在此之前没有),要么退隐。但这两个霍光都没有去选择,而是始终牢牢控制住权力,来确保自己安全。许平君之死,霍光虽然不是他责任,但一切罪责也只有霍光承担,汉宣帝也必然记载在霍光的头上,在汉宣帝看来诺大的大汉王朝自己竟然是举目无亲,自己能做的只有忍。但今天忍的越久,他日报复起来才越狠。所以才在霍光死后才霍氏三族。但就霍光本人而言,自己善终这已经非常难得了。
但从汉宣帝的内心深处来说,他又必须感激霍光,没有霍光的同意,一个“囚徒”又如何能继承帝位,汉宣帝珍惜自己的所得,他不想成为汉废帝刘贺第二。实际上汉宣帝出于霍光的畏惧而不敢动手。汉宣帝对霍光的印象也是随着自己地位的转变而不断变化,登基之初是感激和敬畏,而后是恐惧与痛恨。最后则是在自己稳定以后的心情还是感激。实际上就是在于,汉宣帝不能质疑霍光,质疑霍光就是说明自己的不合法,霍光既然已死就让他去麒麟阁。高高捧起。一句话宣帝的法统来自于霍光,汉宣帝不敢否定霍光。还必须把霍光塑造成忠臣形象。但汉宣帝霍家夷三族(霍家也该死,死的不冤)也留下一个不好范例,权臣不篡位只有死、开了一个特别坏的头,权臣没有回头路,而对于汉宣帝来说,作为一个皇帝不能单纯去考虑个人的感受,稳定自己的权力才是第一位。杀霍家满门是巩固权力,把霍光送上“神坛”也是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这也许就是帝王的思维吧。
我是清水空流,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关注和点评。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