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大明宫,正门丹凤门名称的来历是出自哪?

大明宫是唐王朝的大朝正宫,而丹凤门,是大明宫的正门,在当时也被称作“天下第一门”,不过丹凤门的名称由来在典籍之中并没有任何的相关记载。

从先秦时代周天子定都丰镐开始,长安一带就成为了之后多个朝代的都城所在,不过历代长安城的具体城廓位置与大小都有所不同,唐代的长安城与汉长安城、隋大兴城也不一样。唐代的长安城的面积达到84平方公里,是古罗马城极盛时期的五倍,是明清都城的1.4倍,是同时代全球人口最多规模最大的城市。

从最外围向内,长安城由郭城、宫城、皇城三个主体部分构成,其中,郭城南部正门称作“明德门”,宫城南部的正门称作“承天门”,皇城南边的正门称作“朱雀门”,这三大门户都在同一中轴线上,而这条中轴线就是唐朝著名的朱雀大街。

长安城城门多是三门过道,而明德门与朱雀门是五门过道,这是天子五道,最高级别。

除了郭城明德门与皇城朱雀门外,长安城东北部的大明宫正门丹凤门也是天子五道的最高规格,丹凤门包括马道在内东西长200米,南北宽33米,门楼高度达到惊人的30米左右,因为这里地处龙首原高地,所以显得更加气势巍峨,被称作大唐的国门。

李世民登基之后,太上皇李渊一直居住在当时的皇宫正殿太极宫内,为了让李渊搬走,挪出正宫,李世民下令建造永安宫,也就是大明宫的前身,结果还没修好,李渊就嗝了,而永安宫的修建工程也就被暂时搁置。直到高宗登基后,因为太极宫地低潮湿,让高宗身体不舒服,所以再度重修大明宫,并且正式移宫,将其作为大唐正宫。

大明宫的设计与建造主持者,是唐太宗的表弟、时任将作大匠的著名大画家阎立本,占地超过320万平方米,规模相当于颐和园加上半个紫禁城。从唐高宗开始,这里就成为了唐朝主要的大朝正宫,因此大明宫也被称作“千宫之宫”、“丝绸之路上的东方圣殿”。

关于大明宫的名称,按照唐代的典籍记载:“大明”出自《诗经·大雅》之中《大明》篇,“文王有明德,故天复命武王也,文王武王相承,其明德日以广大,故曰大明。”

不过,关于丹凤门的名称由来,并没有记录。

丹凤门是大明宫正南方的正门,城门上就是巨大的丹凤楼,这里是皇帝出入大明宫的主通道,也是唐代举行登基、改元、使臣接待等相关活动的重要场所,被称作大唐国门。

按照古代的传统文化,龙主男凤主女,皇帝自称真龙天子,而大明宫正门取名丹凤门,大明宫正殿含元殿的两侧还有翔鸾阁、栖凤阁,这样的布局命名似乎有些奇怪。

这也并不绝对,就像龙与凤,龙主水凤主火,然而水为阴火为阳,很明显这是有矛盾冲突的地方,而“凤”在古文化中其实也不能说主女,因为凤只有在与龙相配的时候才主女,凤与凰乃是一雄一雌相互配对的,凤,其实也是雄性的神鸟。

长安城的建设布局,与风水堪舆有关,北部玄武门与南部朱雀门就是按照四神相应之说来命名的,朱雀乃是上古神鸟,主南方星宿之圣神,五行主火,对应着四季当中的夏季,所以长安城皇城的正门被称作朱雀门,门前大道称作朱雀大街。

不过朱雀与凤,虽然后世也时常混为一谈,可实际上这是两种不同的神鸟。

《三辅黄图·卷三》:苍龙、白虎、朱雀、玄武,天之四灵,以正四方。

《梦溪笔谈》:四方取象,苍龙、白虎、朱雀、龟蛇,唯朱雀莫知何物,但鸟之谓朱者,羽族赤而翔上,集必附木,此火之象也。谓之长离。

隋唐时代,原本是两种神鸟的朱雀与凤,逐渐也被混淆通用。

大明宫取意“文王有德,武王相承,其明德曰以广大”,而当年的周王朝兴起与岐山,有“凤鸣岐山,圣主出西周”一说,大明宫正门以“丹凤”为名,也算是符合经典,与大明宫的起源释义相符合,当然,这也只是种猜测。

唐代僖宗时,黄巢率大军攻破长安,在大明宫含元殿称帝,宣布建立所谓“大齐”,此后,长安城屡屡被破,大明宫也连带着被劫掠焚毁,朱温挟持唐昭宗前往洛阳之后,下令将大明宫拆毁焚尽,丹凤门、大明宫与长安城也随之荡然无存,逐渐消失。

唐代大明宫,正门丹凤门名称的来历是出自哪?

先简单介绍一下唐代的长安城。这座城市创建于隋,其规模在封建社会前期的全国都城建设中,不但是西部最大,在全国范围内也是设计、布局最为严谨的一流大城市。

长安城东西19里x南北17里。城市内中央的北部,紧靠北城墙是皇城。皇城内北半部为宫城,南半部是中央各部委署衙以及“太庙”与“社稷”所在地。说白了,这个范围也就是解放前的西安城。

当年的玄武门之变,就是在北部进入宫城的必经之路。

值得注意的是,承天门前面有一条特别宽的、大约六公顷面积约横街(根据1959~1962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西安唐城发掘队勘测,横街长2820.3米,宽度大约有220米。)它就是当时皇城的广场,类似于今天的北京天安门广场。

这个承天门在广场上的地位十分尊崇,处于支配地位,相当于古代的所谓“外朝”,每年的元旦冬至,这里将发布“除旧布新”的诏告,凡有外国使臣到此,皇帝将在此举行盛大的欢迎仪式,双方将进行友好交谈。

之所以多说了点上面的话,原因就是一些网络文章混淆了长安皇城的中枢所在地;误将大明宫作为国家的活动中心。

(大明宫含元殿复原图)

关于大明宫

位于唐长安城外,紧靠北城墻东段,最早是隋代禁苑的一部分,称为仁寿宫,唐太宗李世民于贞观八年(634)就地修建永安宫,第二年改名为大明宫及蓬莱宫。

《旧唐书》载:“东内曰大明宫,在西内之东北,高宗龙朔二年(662)也就是大明宫完成后的约30年,由于武后已经成了气候,临朝称制已成事实,于是从太极宫迁居至此。

关于“丹凤门”

因为大明宫在太极宫之东,称为“东内”,太极宫当然就称为“西内”,而著名的含元殿就在“东内”中轴线上的第一座殿,南对“东内”,它的第一座门就是丹凤门。

它的作用就是元旦、冬至大朝会和阅兵,受俘、上尊号等一系列重要仪式场所。

后记

再重复一遍,自从武后崛起后,国家重大活动已经从唐太宗时的“宫城”迁移到东北方的大明宫中,它的正门就叫“丹凤门”,正殿就是“含元殿”根据就是巜旧唐书》的记载。

本文参考资料来源于《文物》一九七七年出版第五期

唐代大明宫,正门丹凤门名称的来历是出自哪?

中国古代重要宫殿、建筑与城池东西南北四座大门,多根据《山海经》记载的黄帝驭黄龙战炎帝、伐羌尤时,伴其前后左右的四圣兽命名。这四方圣兽分别是,东青龙,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

去过西安的网友都知道,在西安市大南门的右(西)侧不远处就有一座面南而宽敞的朱雀门。那么,再在西安(其实,当时叫长安)建一座大明宫的时候,总不能像现在给孩子起名字那样吧,觉得别人的孩子叫这个名字好听、吉祥、时兴,自己的孩子也叫这个名字,于是就把大明宫南门也叫作朱雀门吧!万一有人问路“去西羊市回民街怎么走?”你回答“进朱雀门直走,过西大街三五十米就到”。好嘛,人家走到大明宫前,抬头一看“朱雀门”,嘿!到了,进去,马上有人招呼“大胆刁民!私闯禁宫,拿下!”大事不好!看来,大明宫这个南门就不好再叫朱雀门了。

叫什么好呢?有了。你用圣兽朱雀命名,我就用神鸟丹凤命名。你图个吉祥,我也照样吉祥。你朱雀红色代表南,我丹凤也是红色也代表南。大明宫南门就叫作了丹凤门。

丹凤,语出《诗经•大雅》。全句内容“丹凤朝阳”,比喻贤臣遇明主,大吉大利。

下面照片分别是昔日大明宫全貌、丹凤门遗址博物馆、复建后的唐大明宫丹凤门、西安城墙朱雀门。

唐代大明宫,正门丹凤门名称的来历是出自哪?

大明宫,位于唐朝京城长安,是大唐王朝的大朝正宫,也就是唐朝的政治中心和国家的象征,从唐高宗李治开始,而后的唐朝皇帝多在大明宫处理朝政。

大明宫始建于贞观八年,整体可分为前朝和内庭。前朝以朝会为主,内庭以居住、宴游为主。前朝有含元殿、宣政殿、紫宸殿,内庭有太液池和各种别殿、亭等建筑。

大明宫规模宏大、格局完整,被称为是中国宫殿建筑的巅峰之作,由大明宫开创的宫殿建筑布置方式,奠定了东亚中古及其后的古代宫殿制度,是唐朝之后中国宫殿建筑的范本。

大明宫不仅在当时全世界是最为辉煌壮丽的宫殿群,也是当时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宫殿建筑群,故而有“万宫之宫”“东方圣殿”之称。是大明宫的丹凤门则被文物考古界称之为“盛唐第一门”“天下第一门”。

大明宫中的“大明”早见于《诗经·大雅》中的《大明》篇,按《毛诗序》的意思为:

“文王有明德,故天复命武王也。文王,武王相承,其明德日以广大,故曰大明”。

由此来看的话,大明宫之名就是以周王的勤政贤明作为榜样,以此勉励自己。

丹凤门,始建于唐高宗龙朔二年,是大明宫的正门,由五门组成,是唐朝皇帝出入宫城的主要通道。龙朔三年,唐高宗李治由太极宫迁到大明宫听政,从此大明宫就成了唐朝的政治中心和国家象征,而丹凤门就成了大唐的国门,有盛唐第一门之称。

丹凤门不仅是皇帝、大臣出入大明宫的大门,同时也是唐朝举行各种活动、典礼的重要地方,在宫城礼仪上有很重要的地位。丹凤门的主要功能之一,就是宣赦。

丹凤门上有丹凤楼,从唐肃宗之后,一旦有大赦,就多会在丹凤楼举行隆重的“金鸡释囚”仪式。每当赦日,就派人在丹凤楼南树立金鸡于高杆之上。当然,丹凤门除了宣赦外,曾经唐代宗还在丹凤门举行了一次大阅兵马仪式。

鸾,首翼赤曰丹凤。丹凤传说为鸟中之王,象征美好、幸福。丹凤向阳,具有完美、吉祥、明光之意。

唐代大明宫,正门丹凤门名称的来历是出自哪?

大明宫,位于唐京师长安北侧的龙首原,始建于唐太宗贞观八年,原名永安宫,是唐长安城三座主要宫殿中规模最大的一座。自唐高宗起,先后有17位唐朝皇帝,在此处理朝政,历时达200余年。

唐朝初年,李世民为太上皇李渊在龙首原上修建一座避署的宫殿,工匠们在挖地基的时候,出土一块秦朝的明镜。据说,这块镜子能够照出谁是忠臣谁是奸臣。唐太宗却不以为然,说大臣魏征就是我的镜子,他可以指出我的过失,既然挖出了明镜,这座宫殿就叫作大明宫吧。宫殿还没竣工,李渊病逝,宫殿营建工程停滞了一段时间。到唐高宗李治即位后,重新大规模修建,自此,大明宫成为唐朝的第二个政治中心。

大明宫的正南门,长安外郭城的北门丹凤门。丹凤一词出自《诗经·大雅》,古代把青色为主的凤凰叫鸾,红色为主的凤凰叫做丹凤。诗中“楼前立仗看宣赫,万岁声长拜舞齐。日照彩盘高百尺,飞仙争上取金鸡。”所述便为丹凤门。

丹凤门共开5个门道,是唐朝皇帝出入宫城的主要通道,同时也是唐代皇帝二百多年间,举行登基、改元、宣布大赦及举行宴会等,外朝大典的重要政治场所,是大唐王朝的国家象征,被誉为“盛唐第一门”。

唐玄宗开元十八年,西突厥的突骑施苏禄部落的使节来唐,玄宗在丹凤门城楼摆宴,请他和东突厥的使节一起赴喜。事先没考虑部的是,东、西实厥使节为了谁坐上席、谁坐下席争吵起来。后来,唐玄宗只能把两拨人分开,到不同的地方吃饭,才算解决了争端。

从唐高宗李治开始,唐朝以后的皇帝基本上都在大明宫听政,在丹凤门改年号,颁布诏令,大赦天下。直到一百多年后唐朝末年,一次次的战火破坏,使大明宫破败不堪,唐僖宗李儇(xuan)成为在丹凤门城楼颁布大赦及改元的最后一位皇帝。

从1957年开始,考古工作者对丹凤门遗址进行了调查、勘探。2010年,丹凤门在原遗址重新复原建成,对外开放。丹凤门是中国封建社会时期建筑规制最高的门,如果将丹凤门复原,东西长达六十余米,南北宽二十余米,气势非常雄伟。根据目前的史料记载确定,丹凤门是中国古代建筑规格最高的“第一门”。

唐代大明宫,正门丹凤门名称的来历是出自哪?

大明宫正门为何被取名丹凤门,史籍无载。想来和风水布局有关,长安城有六岗、八水、九塬、十一池之说。长安城的南门朱雀门、宫城的北门玄武门,就是按照“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象来命名。朱雀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天之四灵之一,源于远古星宿崇拜,主南方星宿之神,于八卦为“离”,五行主火,对应四季中的夏季。所以一般南门称为“朱雀门”。丹凤门也是大明宫的南门,那么“丹凤”和“朱雀”是不是一回事?

最早朱雀和丹凤是两种不同的灵物,朱雀的级别还要高于丹凤。后来逐渐将朱雀和丹凤混为一谈。《三辅黄图》卷三:"苍龙、白虎、朱雀、玄武,天之四灵,以正四方。"《梦溪笔谈》:“四方取象,苍龙、白虎、朱雀、龟蛇。唯朱雀莫知何物,但鸟谓朱者,羽族赤而翔上,集必附木,此火之象也。谓之长离……或云,鸟即凤也。”西安碑林博物院藏品唐代淮安靖王李寿的墓门上本来是代表南方的朱雀,画的却 明明是一只凤凰,丹为红色主火,可见唐朝时期是将古代神话中的朱雀与丹凤视为一体的。大明宫取“文王有德,武王相承,其明德日以广大,故曰大明”,周兴于岐山,有“凤鸣岐山现祥瑞”一说,后建都丰镐,为汉唐长安城之始,以“丹凤”为名,倒也实至名归。

丹凤门上有丹凤楼,凡是遇到盛典,尚书省会在楼上高杆立一直金鸡,旁边擂动大鼓,百姓聚集楼下,皇帝开始大赦天下,释放囚徒,这就是"金鸡释囚",长安百姓不但可以目睹皇帝龙颜、还能感受皇恩之浩荡。唐僖宗广明元年,黄巢率军攻入长安,在大明宫含元殿登基,建立大齐政权。黄巢败退火焚大明宫,唐室还都给予重修;五年后岐王李茂贞攻入长安,二焚大明宫;天佑元年,朱温独霸朝纲,挟唐昭宗李晔赴洛阳,朱温下令拆毁大明宫将建材顺渭河运抵洛阳,再放一把大火,至此有“千宫之宫”“东方圣殿”之称的大明宫荡然无存。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