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贵妃的“肥”是真的有那么美吗?
杨贵妃肥?唐朝人从来都没这么说过,唐代典籍之中对于杨贵妃的记载是“姿质丰艳”,再说的明白点就是“丰腴”,根本没有说过杨贵妃是个胖美人。
丰腴和肥胖,根本就是两个概念,不能说古籍记载中说杨贵妃丰腴,就说她胖,再者,就好像男生眼里的微胖跟女生理解的微胖,根本就不是一回事,唐朝的那些“胖美人”,根本就是后世的一场误会而已,杨贵妃根本就不胖。
杨贵妃“胖”是假的,但是美,肯定是真的,至少很符合当时的审美,否则也不会让玄宗如此钟情,甚至做出了夺媳这样的举动。
关于杨贵妃“胖”的说法,都是唐亡之后最早说杨贵妃胖的,是宋朝人,而来源则是苏轼的那句著名的“环肥燕瘦”,原话是“短长肥瘦各有态,玉环飞燕谁敢憎”,然后就被总结成了“环肥燕瘦”,然而,苏轼说这话的本意是用来形容书法的,只不过苏轼说这样的话,自然也是说他的眼里,赵飞燕清瘦,杨玉环肥胖,虽然胖瘦不同大各有美态,都是十足的美人。
但是要搞清楚,苏轼是宋朝人,距离杨贵妃生活的年代都已经过去了好几百年,而且,当年的杨贵妃虽然盛宠,却并没有真人画像流传下来,最早的杨贵妃相关画像,其实也都是宋朝的画师凭借想象画出来的。
所以,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关于“杨贵妃是个胖美人”的说法并不足为信,更何况,赵飞燕传说能够掌上起舞,甚至能被风吹起来,虽说夸张了点,但赵飞燕也是瘦的离谱,若是将赵飞燕作为对比,别说杨玉环,是个正常女子恐怕都要被扣上“肥”的名字了。
唐代人的描述里,杨贵妃是偏瘦的相对于根本就没见过杨贵妃的苏轼,有个名人的见过杨贵妃的,那就是大诗人李白。当年李白得到玄宗的召见,在大殿之上见到了杨贵妃本人,并且写下了“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的名句。
当年汉朝宫廷中谁能像(贵妃)这样美呢?恐怕只有依靠妆容增色的赵飞燕了。
虽然后来的人,也没见过真正的赵飞燕,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赵飞燕很美,而且很瘦,将赵飞燕与杨贵妃相比,意思也就很明显了,而且,若是杨贵妃真的非常胖的话,李白说这样的话根本就是在讽刺她,恐怕早就被玄宗给扔出去了。
除了李白之外,其他唐朝人笔下的杨贵妃,也都看不出任何胖的样子。
白居易说的是“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在白居易的眼里,杨贵妃是比较纤瘦娇弱的,若是杨贵妃真的是膀大腰圆体格健硕,恐怕再矫揉造作,也弄不出“娇无力”的状态。
目前,已知的唐朝所有的典籍中,都找不到任何说杨贵妃胖的字眼。
《开元天宝遗事》之中,对杨贵妃的描述是“贵妃素有肉体”,而《旧唐书》写的是“太真资质丰艳,善歌舞,通音律,智算过人”,其他的典籍之中,写的也都是丰腴、丰艳之类。
丰腴,并不代表肥胖,两者完全就是两码事。
唐代的审美,并非就是以胖为美现代人认为,唐朝人都是以胖为美,无论是唐朝时期的人偶,还是仕女图,表现出来的都是这样的感觉。然而有一点要搞清楚,宋朝以前的中国绘画等艺术,都以写意为主流,并不写实,所以表现出来的都是比较夸张的形象。
唐朝分成初唐、盛唐与晚唐三个阶段,而不同阶段的唐朝审美也完全不一样,初唐时期的唐朝依旧以清瘦为美,《步辇图》之中,太宗身边的宫女全都是非常削瘦的样子,直到盛唐时代,当时的绘画等艺术作品中的人物,体型大多都很肥硕。
但,这并不是当时的真实审美,只不过盛唐时代国力雄厚,在生产力落后,大多数人都吃不饱的年代,想吃胖是非常困难的,而胖,某种程度上表现的就是生活的富裕。
而且,玄宗自己也压根儿不喜欢胖的。唐朝李德裕在《次柳氏旧闻》中记载:“肃宗在东宫,为李林甫所构……上即召力士下京兆尹,亟选人间女子细长洁白者五人,将以赐太子。”
什么意思呢?就是说玄宗给自己的儿子选妃,选择标准就是“细长洁白”。
另外,玄宗的梅妃也是“清瘦俏丽如梅”,而他的兄长宁王李宪曾夺人妻室,那名被争抢的女子,被描述为“纤白明媚”。
不仅如此,唐朝时代的诗歌之中,几乎很少见到以胖为美的句子,白居易等人描写美女的词汇,全都是“窈窕”、“柳腰”之类,而这些形容身材纤细的词,根本用不到胖子的身上。
杨贵妃的确非常美,至少在古人眼里非常美由于历史原因,如今并没有杨贵妃的真实画像流传下来,所以杨贵妃到底长什么样子,今人也无从得知,然而从当时玄宗等人的态度来看,杨贵妃的确是美艳不可方物。
杨玉环原本是武惠妃为了自己的儿子寿王李瑁选的寿王妃,婚后两人也非常恩爱,然而玄宗无意之中见到了杨玉环,而当时刚好武惠妃离世,心中寂寞难耐的玄宗当即对杨玉环一见钟情,深陷其中不可自拔,想尽办法将杨玉环弄到了手。
要知道,唐朝再怎么开放,可玄宗终究是杨玉环的公公,父夺子妻这种悖逆人伦的举动足以给玄宗留下洗不掉的污点,可即便如此,玄宗还是坚持去做了。
现今流传下来的唐朝人对于杨贵妃外貌方面的描述,全都是正面,而且不同于妲己、妹喜那般的妖媚,是正儿八经的漂亮,在古代人的眼中,杨贵妃就是美的化身,完全就是唐朝的维纳斯。杨贵妃开始“变胖”,逐渐污名化,主要还是宋朝之后,而这与当时的士大夫们把玄宗不理朝政等黑锅扣到杨贵妃身上,人为让其变成祸水有关。
杨贵妃的“肥”是真的有那么美吗?
现今在很多人的眼中,唐代就是一个以胖为美的朝代。
可实际上,却并非如此。
的确,相对于前朝,对于女子的要求一定要苗条,要轻罗著细腰,唐人却是喜欢女子胖些。但是,我们要知道,唐人所认可的胖,并非是我们现在所认知的那种胖,而是一种丰腴的、婀娜的、匀称的胖。
简单的说,唐人喜欢的是丰满的胖,而非虚胖,以现实的人物来比较,就是他们喜欢的是影星张雨绮的那种“胖”,而非笑星贾玲的那种“胖”。
如上图,由唐代画家张萱所绘制的《虢国夫人游春图》,画中虢国夫人及其女眷,长相虽丰腴,可却并不是我们现在所认为的那种虚胖,她们所呈现出的是一种“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珠圆玉润、婀娜丰腴似的“胖”。
再如上图,由唐代画家周昉所绘制的《簪花仕女图》,画中描写了六位衣着艳丽的贵族妇女及其侍女于春夏之交赏花游园。从这幅图,我们也可看出,唐代的胖并非是虚胖,画中女子体态虽略显丰腴,可总体来看却是很匀称,是窈窕婀娜,其站立姿态让人一眼望去就是一种娉婷袅娜,轻盈如春风拂柳的身材。
除此,除唐代所流传的画作,我们可看出唐代并不是以胖为美的朝代,在多数时候,唐人还是喜欢身材苗条,婀娜多姿的女子,这点从唐诗中,我们就可看出:
刘希夷在《公子行》中说:“愿作轻罗著细腰,愿为明镜分娇面”,大意就是愿作轻罗(一种质地轻盈质量上乘的柔软丝织品)系在爱人的细腰上,愿作明镜来分爱人的秀丽面庞。试问,胖女子会有细腰吗?
白居易在《和春深二十首》中说:“秋千细腰女,摇曳逐风斜”,大意就是女子那纤细的腰肢,飘逸的裙裾随着秋千来回摇摆而摇曳在半空中,跌宕起伏。
贯休在《白雪歌》中说:“为人无贵贱,莫学鸡狗肥”,大意就是无论尊贵之身,还是卑贱之躯都不应该向鸡狗一样只顾吃喝,养成肥胖的躯体。
唐代的诗句经常出现“细腰”、“窈窕”、“纤细”等字样。试想,如若唐人真的喜欢肥胖的女子,为何唐诗中会出现这么多崇尚苗条细腰的诗句呢?显然不可能,由此唯一的解释,就是多数唐人其实并不喜欢胖的女子。
此外,关于唐代的史书,其中也有记载他们并不喜欢胖女子的记录。
如《次柳氏旧闻》记载,当年唐肃宗李亨还是太子之时,被奸臣李林甫所害,处境极其危险,为了防止储君之位被其阴谋所废,他是远离一切声色犬马,日子过得那是十分凄惨。这时,唐玄宗得知后,是无比心痛,于是为了让李亨开心点,他就命高力士让京兆尹去“选人间女子细长白者五人,将以赐太子”。
试想,如若唐代真的以胖为美,唐玄宗会让京兆尹去挑选五位身材苗条的女子,去服侍太子吗?
可见,唐代并非以胖为美。
而世人之所以认为唐会以胖为美,究其原因在于他们认为杨贵妃就是“胖美人”的代表,而因她受到玄宗的极度恩宠,所以天下女子皆认为玄宗喜欢胖女子,自此唐代女子皆以胖为美。
但事实上,真是如此吗?
苏轼一句描写杨贵妃体态的诗句:“短长肥瘦各有态,玉环飞燕谁敢增”,让杨贵妃成为“环肥燕瘦”的代表人物。 也正是因苏轼的这句话,让世人皆认为杨贵妃是位不折不扣的胖美人。
杨贵妃真的肥吗?
杨贵妃一点都不肥。
为什么这么说呢?
首先,在唐代,关于杨贵妃容貌、体态的描述,皆未有肥胖一说,如杜甫在《丽人行》中,就曾这样描述过杨贵妃的体态与容貌:“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绣罗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银麒麟。头上何所有?翠微叶垂鬓唇。背后何所见?珠压腰衱稳称身”,在杜甫的诗中,杨贵妃可是一个身材匀称、不胖不瘦,且有着细腻肌肤的美人儿。而据史所载,杜甫曾被“命待制集贤院,召试文章”,所以他绝对是有可能见过贵妃的,因此他的描述可信度非常高。
如在白居易《江南遇天宝叟》一诗中,杨贵妃也是一个纤弱娇柔的女性形象,绝非是什么胖美人,所谓“贵妃婉转伺君侧,体弱不胜珠翠繁”。
再如李白在《清平调三首》中写道:“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依红装”,在诗中李白将杨贵妃与身材纤细的赵飞燕相提并论,要知道能够跳“掌上舞”的赵飞燕,其苗条的身材是历史上出了名的,如若杨贵妃身材不好,李白又怎会将她与赵飞燕相提并论呢?而要知道,李白可是见过杨贵妃的,当时他可是让杨贵妃为他磨过墨的,因此其所说的话料想是真实的。
其次,史书中虽记载杨贵妃是“素有肉体,至夏苦热”,但同样也记载到“微有肌也”,就是稍微有些肉,以我们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微胖。最后,以常识来说,杨贵妃是一个经常跳舞的妃子,其经典舞蹈《霓裳羽衣舞》为后人所熟知。试想,一个经常跳舞的,她能有多胖呢?
从种种记载来看,杨贵妃绝非是一位胖女子。
而之所以,至唐之后,无论是史书,还是诗句、文章,皆将其宣传为一个胖女子,其主要原因就是为了诋毁杨贵妃。众所周知,自安史之乱后,世人皆认为杨贵妃就是一个祸国殃民的红颜祸水,认为是她让唐朝由盛转衰,但事实上却真的是如此吗?显然不是,历来古代王朝的兴衰,绝不是一位女子能够操控的,而是由那些上层的男性统治者决定的。
但是,那些上层的男性统治者又怎可会自己承认,王朝的兴衰,是因为自己的治国不利而造成的呢?为此,为了不让世人这样认为,他们只有让女子背上这个黑锅,说她们是红颜祸水,说她们祸国殃民。而为了让世人相信这个女子是祸国殃民的,他们就会拼命的诋毁她。
如此,杨贵妃就成为了这么一个苦命的女子。彼时,人们诋毁杨贵妃最直接的方式,就是攻击其身材和容貌。
自五代后,文人墨客们开始密集地向世人描绘出一个体态肥胖的杨贵妃,比如《开元天宝遗事》中,就称杨贵妃“素有肉体,至夏苦热”,“使侍儿交扇鼓风,犹挥汗不止”,说杨贵妃不但胖,还爱出臭汗。 再如宋代理学家魏了翁在《临江仙·约李彭州暨兄弟看荔丹有赋》云:“人应笑太真肥。破除千古恨,须待谪仙诗”,说大家都在笑杨贵妃很肥,可谓是赤裸裸的就将胖女人这顶大帽子扣在了杨贵妃的头上。
只能说,古代的文人实在太没骨气,一个连承担的勇气都没有的人,还将罪名推到女子的身上,为此不惜制造谣言去诋毁于她,这着实让人有些气愤。
当然,杨贵妃虽不胖,但却真的很美,她绝对当得起四大美人的称号。
在白居易的《长恨歌》中,其笔下的杨贵妃就是一个窈窕婀娜的大美人,是气质妩媚,“回眸一笑百媚生”,面容较好,“芙蓉如面柳如眉”,腰肢纤细,“侍儿扶起娇无力”,皮肤细腻,“雪肤花貌参差是”,是拥有着“未央柳”一般细腰的纤细娇弱的绝色美女。而以史笔见长的陈鸿,在其《长恨歌传》中亦说杨贵妃是“纤秾中度,举止闲冶,如汉武帝李夫人”的不胖不瘦的气质美人。
可以说,从诗人的诗句中,可以看出,杨贵妃绝对是一位绝色美人。毕竟直白的说,如果杨贵妃不美,唐玄宗也不会看一眼,就甘愿背负着夺媳的恶名,将杨贵妃从自己儿子的手中抢来。
杨贵妃的“肥”是真的有那么美吗?
谢谢悟空小秘书的邀请
都知道“环肥燕瘦”是形容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杨贵妃以及能做掌上舞的赵飞燕,为什么拿这两个倾国倾城的大美女比较呢?主要是因为她们一个体态丰腴另一个轻盈缥缈,现在都说已经大致研究出来这个杨贵妃身高大约在一米六五左右,体重大约在一百三十八斤上下,而赵飞燕身高大约在一米六左右,体重大约六十斤上下,这个体重能做掌上舞是可以理解的,怨不得一阵风也能把赵飞燕吹走,留仙裙也就这么发明出来了,今天我们不说赵飞燕的轻盈,我们谈谈杨玉环的“肥”。
其实按照现在的体重标准来说,以杨玉环的身高与体重属于偏胖类型,跟肥还沾不上边,并且无论是古诗词还是史料记载,这个杨玉环都是一个绝世大美女,她的美就在于丰腴,是那种多一分则肥少一分则瘦的体态,也就是胖瘦适中,跟一身肥肉还是有差别的。
“闭月羞花”里面的羞花指的就是杨玉环,说杨玉环长得有多美呢?去御花园里面赏花,连花见了杨玉环的美貌都害羞的低下了头,其实现代很多人说杨玉环遇见的是含羞草,但无论是不是,都说明杨玉环长得美若天仙,这点毋庸置疑。
都知道杨玉环其实是唐玄宗的儿子李瑁的妻子,就是因为唐玄宗无意之中看见杨玉环一眼,从此身心就沦陷了,最后还差点葬送了自己这万里河山,可见杨玉环的有多美,肤若凝脂如玉一般细腻的皮肤,并且杨玉环很喜欢温泉沐浴,温泉里面含有少量微量元素也是有关系的,并且杨玉环喜欢化淡妆,避免了铅粉对皮肤的伤害,而且都说从此君王不早朝,可见杨玉环的睡眠质量还很高,一骑红尘妃子笑,杨玉环喜欢吃新鲜的荔枝也是肤色好的原因,最重要的是杨玉环喜欢去景色宜人的地方放松身心,这些都是杨玉环保持青春的方式,可见美人貌美是天生的更需要后天保养才是。
杨玉环的“肥”是相对而言的,绝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肥,而是丰腴的体态,并且杨玉环还擅长舞蹈,所以只能说杨玉环拥有的是那种健康的胖瘦适宜身材,绝不是一身肥肉的肥,不然怎么会迷倒唐玄宗这个拥有无数美女的君王呢?
杨贵妃的“肥”是真的有那么美吗?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审美,所以才有“环肥燕瘦”之说,各花入各眼,这句话也不是白来的。
比如历史有名的“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这就是君王的爱好,他喜欢纤细的女子,而到了唐代,从仕女图上就可以看出来,那种纤细的腰肢在此时已经不合时宜了。
特别是唐朝是一个马背上的王朝,以战争开拓天下,男性肯定不可能以现在那种“花美男”为标准,所以大家看到的唐代将军都是以圆润的形象出现的,试想一个文弱书生怎么能在彪悍的北方铁骑中杀出一条血路。
唐初的僧人在《和赵王观妓》写到:“宫里束细腰”,而杜易简的诗文《湘川新曲二首》描述渔女有着“纤腰向舸底”,“小腰丽女夺人奇”的句子。由此可见,唐初的女子还是以纤细为主,但是这种细腰肯定也不是现在的“病态”网红。
到了唐代的中期,以太平公主等为代表的“丰硕”审美,渐渐的流行起来,加之唐代生活富裕,“大唐荣耀”的繁华似锦,也让美人们的生活逐渐好起来。
这也是随着胡风的影响,女子的形象也开始有了不一样的审美趋势。
杨贵妃可以跳“霓裳羽衣舞”,证明她是经常活动的,就算丰腴,也不至于肥胖现在有一种女生叫“微胖”,这样女生的体型就接近唐代的审美。
丰腴而而甜美的长相,加上“肤如凝脂”,这才是唐代美人正确的打开方式。
根据专家推测,杨贵妃的体重大概在60公斤左右,身高大概是1.65米。这个身材比例在现在人看来好像有点微胖,但其实这个身材比例是非常符合黄金比例的。这一点,从唐人绘制的《贵妃出浴图》就能够窥探一二。
唐代的衣服是以宽松为主,并不束腰,反倒是抹胸,可以看到胸部的丰满,所以并不见得唐代人是真喜欢胖子,而不是把审美放在其他部位上的。
就像古代男性,有些是喜欢“三寸金莲”的,有些是喜欢纤腰一握的,可是有些人就喜欢丰满有肉的。
审美决定了一切,杨贵妃的“肥”肯定不是堆了一大坨肉那种,想必唐玄宗也没有这个癖好,就连李白在《清平乐》中都忍不住会夸赞杨贵妃是“一支红艳露凝香”。
李白能夸赞的美人,也不仅仅是因为要奉旨写诗吧,他能真心夸奖的美人,必是不错的。
杨贵妃能舞“霓裳羽衣曲”,证明她经常锻炼,一个常锻炼之人,怎么会胖成球呢?
大唐盛世,造就了美人杨贵妃,也造就了一段辉煌的历史。
杨贵妃的“肥”是真的有那么美吗?
这时审美观念的不同,瘦有瘦的美,胖有胖的美,正所谓“环肥燕瘦”。杨贵妃的“肥”,是一种圆润的美。而赵飞燕的轻巧,是一种立体线条的美。单从美学上讲,没有任何区别。有区别的,只是世人看待这种“肥、瘦”的眼光而已。
其实说心里话,对于赵飞燕这种“掌上可舞”的轻巧,可以说是一种畸形、病态的美。根据现代研究,赵飞燕身高1米6左右,体重60斤,这完全是一种非健康的状态。
可以说,赵飞燕是以舍弃健康为代价,造就出一种让人怜悯的病态美感。这就和现代大多数人,喜欢收藏那种奇形怪状的盆景一样,他们就是欣赏那种病态的美感。而真正健康的树木是直立向上的,那种奇形怪状的形态,并不适合在自然状态下生存。
而相对于杨玉环而言,她身高1米65,体重大概在135斤左右。这在现代人的审美观念中,是有些胖。但是,这个状态下的女人,表现出的是一种雍容华贵的姿态,尤其是在配合唐装的时候。
其实,之所以汉朝和唐朝,审美观点如此不同。这与汉服和唐服的不同,是有着密切的关系。我们都知道,无论是汉服还是唐服,都以宽大为主,但汉服显然要比唐服保守的多。
在汉服的层层包裹之下,60斤的赵飞燕,也就显得不是那么娇小,感觉让人可以接受。而在比较暴露的唐装面前,60斤的赵飞燕,和一具骷髅没有任何区别。
因此,在穿着比较暴露的唐装面前,丰润的杨玉环,也就显出了她的美感。说通俗点讲,赵飞燕穿汉服,那叫"穿衣显瘦"。而杨玉环穿唐装,那叫"脱衣有肉"。
这是两个不同层次的美感,没有任何可比性。不能单从肥瘦这一角度,就说赵飞燕就一定比杨玉环美丽。毕竟唐明皇也是见过大量美女的,审美绝对问题。即使杨玉环是个胖子,那也一定是一个有颜值的胖子。
杨贵妃的“肥”是真的有那么美吗?
所谓杨贵妃之肥,现代人多取义为:肥胖多肉,脂肪肥满,体态如桶!
古人造字,其本义为一位跪坐的人,跪姿显露其肌肉丰满!后世分解为脂肪丰满!
杨贵妃是脂肪丰满呢?还是肌肉丰满?
所谓…环肥燕瘦,两位美人,相提并论,皆是以舞姿定义!
赵飞燕舞姿之美,尽人皆知。杨玉环舞姿如何?一个…肥,尽显飒爽英姿!
杨玉环舞姿,媲美赵飞燕!犹其跪坐,展现反弹琵琶的舞姿,肌肉丰滿!
汉字博大精深,古人以肥,盛赞杨玉环!
杨玉环到底是脂脂丰满呢?还是肌肉丰满?
汉字给我们开了个玩笑!网友们,希望杨玉环脂肪丰满呢?还是认定杨玉环肌肉丰滿?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