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说“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他的这句话是不是歧视妇女?
孔子确实说过“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也成为了后世认为孔子在歧视妇女的铁证,但千百年来滥用与乱用这句话的实在太多,完全就曲解了孔夫子这句话的原本意思。
而对于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千百年来也有不同的解释,并不一致。
首先有种说法是,孔子话中的女子,指的是已成年的女子,而小人,指的是未成年的孩子,所谓的“养”,指的是教育与教养。为什么孔夫子说女人和孩子难以教养呢?其实他还说过另一句话,就是“女子与小人(孩子)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说的是女人和孩子都有个共同的缺点,就是不肯听话也不愿意受教,若是你表扬他们,他们就自以为是,不知天高地厚,若是批评他们的话,他们会极力反驳顶嘴,你说一句,他们能顶回来十句。
如此,打又打不得,骂又骂不得,夸又夸不得,自然是难以教养的。
也不知什么缘故,历朝历代大多都将孔子奉为至圣先师,对其所著所言都奉如圭臬,加以注解,可唯独“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这一句,先秦、两汉乃至隋唐的儒生们,都没有任何注解,直到两宋开始,才逐渐有了相关的解读。
而现代所有对于《论语》进行注解的人中,以南怀瑾、李泽厚还有杨伯峻最为典型,但对于“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这一句,杨伯峻并没有说什么。
南怀瑾的看法是,孔子说的没有错,女子教育起来的确困难,一夸就恃宠生娇,一贬就和你对着干,这是事实,是不可否认的事情,只不过这世界上的男子,也没几个能够免于“小人”之名的,孔子这句话表面上的在说女人,但大多数的男人其实也在其中。
而李泽厚的看法与南怀瑾差不多,还要再进一步,李泽厚认为孔子的话的确是反映了女性的某些特征,但他这句话只是反映出了某些事实,并没有褒贬之意思。另外,李泽厚认为对于女子的不公东西方从古代都是有的,相对于欧洲认为妇女没有灵魂,甚至进行女巫狩猎,孔子所言并不算严重的。
虽然看上去南怀瑾与李泽厚对这句话的解释,是在支持孔子,但实际上,毫无疑问的起了反效果,听完之后让人感觉孔子更过分了。
但这些年,也有了完全不同的声音,比如清华大学的学者宿正伯认为,这句话也可能是孔夫子对自己夫人孩子说起的打趣话而已,没有任何的恶意,但凡男子,通常都是比较怕与女子打交道的,因为你根本不知道她们在想些什么,她们总是吞吞吐吐扭扭捏捏,你不知道她为什么生气,也不知道她为什么伤心,问她也不说,硬要你去猜。
孔子也是男人,也是个正常人,他或许也遇到过恋人的无理取闹,从现代人的心态来感受一下,当年的孔夫子对此有所说辞也很正常。
其次有种说法是,孔子所说的女子与小人,并非是泛指天下间所有女子,而是专指。孔子曾前往卫国,与卫灵公的宠妃南子相见,按照《史记》的记载,孔子居住在卫国月余,见南子与卫灵公同车出行,而宦者雍渠参乘,孔子次乘,招摇过市,孔子说“吾未见有好德如好色者”,所以觉得非常丢人,于是离开了卫国。
当时,卫灵公不仅宠爱南子,而且对于弥子瑕与雍渠这样的男子也非常宠爱,而这些人在卫灵公的身边挖空心思百般讨好,让孔子不由得将女子与小人联系了起来。
而这里的女子与小人,指的是南子,还有卫灵公身边的雍渠。
最后的说法是,其实根本不是“女子”,而是“汝子”。春秋时期,“女”和“汝”乃是通假字,而《论语》之中用“女”代“汝”的句子共有18处,如果这个说法是正确的,那么孔子的话翻译成现代白话文,其实是“你们这几个人,跟小人一样难以教养”,很显然,这是孔子在批评自己的学生。
并且,春秋时代用来指代女子的词语都是要区别使用的,比如“子”,既可指男子也可指女子,“妇”是指已婚妇女,而“女”则是个通假字,事实上,孔子的文章中,并没有一处是用“女子”来指代女人和妇女的。
当然,不论孔子的原意到底是什么,孔子并不是歧视女子之人,孔子晚年回到鲁国,鲁哀公问道“敢问人道谁为大?”孔子的对答是“人道政为大”,哀公继续问道“何为政”。
孔子直言:“古之为政,爱人为大,所以治爱人,礼为大,所以治礼,敬为大……昔三代明王之政,必敬其妻子也,有道,妻也者,亲之主也,敢不与敬……”
孔子的意思很明确,国君要处理好夫妻、君臣的关系,首先是夫妻,要特别敬重自己的妻子,这是一切关系的出发点,“弗爱不亲,弗敬不正”,对自己的妻子不仅要爱也要敬,夫妻关系是处理其他一切关系的出发点。
能说出这样的话的孔夫子,又怎么可能是一个歧视女子的人。
孔子说“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他的这句话是不是歧视妇女?
“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很多人对这句话的理解是女人和小孩不好培养。但是我觉得这是很多人对于儒学的一个误会,我觉得这句话并不是对女性的轻视,我们可以这样去理解他。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这句话的重点就在一个‘养’字上。
说到‘养’这个字大家可能会理解为“教养”或者是“养育”的养,其实不是的,这里的‘养’字,个人认为应该是“养气”的意思,“我善养吾浩然之气”的“养”。
这句话呢,就是在说为什么小人难以养出一股浩然之气来呢?这里的“小人”也不是我们理解的坏人,而是指那些比较肤浅的人。我们说肤浅的人会有一些通病。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会经常计较。而这些通病都是非常容易造成散失精气神的一种不良习惯,所以说就会难养浩然之气!那么我们为什么说女人会难养出浩然之气?
我们常说一句话,每个成功男人的背后都有一个默默支持他的女人。而这个女人就会为他解决大后方的一切事宜,料理一切家务,还要传宗接代生小孩。我们知道女人生孩子是非常气血大亏的,而且生完孩子以后还要喂奶,还得照顾孩子。
我们说女人是属阴的,阳气相对来说是比较弱,而且每个月还要来大姨妈,气血还要再亏n+1次,因此培养充沛的气相对困难。所以说“女子难养”就是想告诫大家,身为女子很不容易,伴侣要多一些关心和体恤。
因此,孔夫子所说的这句话“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其实是在是勉励、褒奖一种奋发向上的精神,也让善人君子们能够多体恤一些人的的难处和不易,并且要给予困境中人一些适当的帮助,而不是一味的贬抑他们,或是要他们自暴自弃的意思。
孔子说“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他的这句话是不是歧视妇女?
很多时候一句话可以理解成好几种意思,说话的语调不一样、用的标点不同、用的场合不同等所产生的意思就大相径庭了。说实话这有时候让老吴也很困扰,平常在讲话或者写材料的时候对每一个用语都要反复斟酌修改,生怕一不小心就引来麻烦。
我们在微博上经常看到很多粉丝在骂架,往往就是因为一句话或者一个词滋生出的误解。现在的白话文都经常会发生误解,那古代的文言文不是会存在更大的误解? 文言文的翻译工作是由我们现代人在做,所以发生误会古人的事也实属正常,而孔子有句话就被我们误会了几千年了,此话就是“唯小人与女子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
相信很多男同胞都说过这句话,比如看到自己的老婆挑食的时候、看到女朋友任性发脾气的时候、听到别人在议论哪个女人的负面消息时等等,很多人就会随口来上这么一句话,但大部分都是用在开玩笑的场合。 也有很多女性在听到这句话的时候会忍不住反驳,怎么能将她们和小人拿来相提并论呢?这不是在贬低她们吗?而且被形容为小人的都是人品不怎么好的人,自己只不过是一些生活习惯问题,怎么会上升为小人的境界呢? 老吴今天就来为女性朋友们正名,其实孔子根本就没有指责过女性,他的这句话完全和女人擦不上边。
这个时候很多人的眼前浮现了各种大写的问号,你们肯定是想着这不是明明写着女子二字吗?难道古代的女子不是指女人,那是指男人吗? 要想知道这句话说的女子是什么人就要先理解古人的用词习惯,古人喜欢用不同的字来表示同个意思,比如这句话里的女子指的内心比较阴暗且狡诈之人,二小人当然就是指卑鄙阴险的那类人了。 而养也和现在的养不是同个意思,它代表的是难相处的意思,所以孔子的这句话都是在将小人,告诉我们这两种类型的小人是不好相处的人,太亲近或者太疏远都不行,他们要嘛对你不尊重要嘛对你心存怨恨。
而为什么这句话会被误解了这么多年了呢?这还不是人的自作聪明,当听到这句话的时候就用当下的思维去理解,没有考虑孔子当时的创作时的本意,然后在口口误传中也就酿成了这个根深蒂固的错误。 如果以后有人拿这句话来指责你,你也不用过于生气,就当做是对方没有文化的体现吧,反过来,各位男同胞以后可不能再用这句话来嘲讽我们的女性朋友了。
孔子说“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他的这句话是不是歧视妇女?
关于“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有一个典故,说的是:
孔子是卫国之行后发现自己不仅被卫国君主欺骗了,还被卫国君主身边的小人仗势愚弄。
孔子于是指责卫国君主听信身边小人:“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译文:我从来没见过谁崇尚仁德像崇尚美色一样”)
孔子离开卫国之后,就发了感慨:“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
就是说你作为一个君主,对那些后宫没什么本事的拍马小人太亲近了,他们就会得意忘形,忘了自己的身份,开始用你的权力胡做非为,而你疏远她们吧,她们又要埋怨,是非常麻烦的事。孔子之前,妲己误国,烽火戏诸侯。孔子之后,宦官小人当道,皇后外戚乱政的桥段更是屡屡上演,不可枚数。
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确切的说就是:
只有女人和小人是难以相处的了。相近了会看你不顺眼,远离了又会埋怨你。
现代大部分学者肯定,表明了孔子轻视妇女的思想,这可是儒家一贯的思想主张,后来则演变为"男尊女卑"、"夫为妻纲"的男权主义。
孔子说“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他的这句话是不是歧视妇女?
不能这么说,因为理解孔子这句话之前要先了解这句话出现的背景。
孔子这句话是在他当时离开卫国时的感慨。当时孔子本打算在卫国大展抱负,却并不受待见,最后离开卫国时他便说了这句话。
这句话原句:“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
根据当时的情形我们可以猜测,孔子可能是在说卫国国君身边的宠姬和奸臣。
当然这也是个人的一点猜测,还有许多理解和看法。感兴趣的可以去找一找。
孔子说“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他的这句话是不是歧视妇女?
孔子时,夫权为大,男尊女卑,妇女地位低于男人。这是历史事实。
但孔子这句话,并不是特地藐视污辱妇女。女子与小人并列,女子,指的是小妾、女佣人之类。孔子绝不会对自己的母亲说这样的话。小人,指的是男人中的下等人。
谁养活谁的问题,有钱有势的贵族认为,贵族活了伺候他们的人。
现代观点,是贫穷的劳动人民养活地主资本家。
大人与小人的立场不同。孔子是贵族,所以认为女子与小人难养,亲近了,不知自己姓什么,不知天有多高地有多厚。疏远了,发牢骚,背地里做坏事。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