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日本是全世界最浪费食物的国家?
随着近年来收入与生活水平的提升,我们身边各种浪费的现象越来越多,然而实际上,向来都以节俭精致著称的日本,才是食物浪费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每年日本丢弃掉的食物超过640万吨,虽然跟美国近6000万吨的浪费量没法比,但对于向来资源匮乏物产不丰的日本来说,这些食物似乎不是小意思。
不过,日本的食物浪费原因与我们并不相同,日本食物浪费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第一,瓜果蔬菜等上市之前筛选过度严苛,造成大规模丢弃;第二,日本人对食物安全与味道的追求所引起的丢弃浪费。日本人浪费的食物,大多都不是在餐桌上,而是在被消费之前。众所周知,日本的西瓜非常昂贵,其实日本因为耕地狭小农业发展条件有限,所以几乎所有本土农产品价格都比较高。除了自然因素影响产量,更重要的是日本人还“人为减少产量”。在日本,大多数水果蔬菜等上市之前都要经过严格筛选,卖相不佳、甜度等不够等农产品,都要被丢弃掉。日本市场上出售的瓜果蔬菜,卖相都相当美观,而这背后的代价就是大量所谓残次品的丢弃浪费。
不仅仅是瓜果蔬菜等农产品,即便是农牧业与渔业产品,也严格遵循这种品质至上、颜值至上的准则。在日本的渔港,大量鱼获都要先进行分类,那些体型过小、有碰伤、长得难看的海产品,一般都成堆扔在一旁低价处理。而即便低价出售,通常也没什么人会买,因为日本料理向来都注重食材本身的品质,没啥化腐朽为神奇的技能。包括日本在内,世界上并不是所有地方的料理技术都能够物尽其用,厨艺有限也造成了不小的浪费。而除此之外,日本食物浪费的第二个重要原因就是日本人对于“味”的极致乃至过度追求。日本的食物保质期通常都分成保质期与赏味期,保质期指的是食物可以安全食用的期限,而赏味期指的是食物食用的风味最佳期限。咱们这里食物快到保质期了,依旧正常出售,最多降价,而在日本如果赏味期过了三分之一,不少超市商家就开始打折促销了,赏味期到了三分之二,就开始丢弃了。因为食物的最佳风味已经消失,所以将食物丢弃,在我们看来难以理解的事,在日本非常正常。
日本每年大规模丢弃的食物中,其实大多数都是还可以安全食用的,只不过因为最佳赏味期已过。在日本,这些食物通常用于“食物银行”援助给一些流浪者,极少用于低价出售,大多数都是被丢弃焚毁并不回收利用。吃只吃最好的,日本人对于食物品质的追求自己不仅仅是是否能安全食用了,还对味道有极高要求,当然,百里挑了一的食物就要扔了99了。《蜡笔小新》中的美伢经常买一大堆食物囤在冰箱,最后到期了只能丢掉。现实中的情况是,日本的超市强商店经常打折促销,也很受欢迎,但这些促销品都是正常商品并无残次。在日本,大部分的民众并不会购买赏味期临近的食物,所以商家也不会在这方面花心思。既然没什么人会买,日本商家就会将临近期食物直接丢掉,如果有人要甚至可以白拿,如此一来丢弃的食物量也就可想而知了。
由于日本每年浪费的食物量过大,而且这些浪费的食物大多数其实都是可以安全正常食用的,甚至根本就没有经过消费,所以日本也在想办法减少浪费。比如日本各地一直在提倡民众购买临近或者超过赏味期,但仍可安全食用的食物,但收效甚微。一方面,日本料理大多量少而精致,很少出现餐桌上的食物浪费;另一方面,对于卖相、味道过度的追求也造成了日本非常严重的食物浪费。
为什么日本是全世界最浪费食物的国家?
印象中我们对日本人的认识一般都是很节俭,比如我们经常看日剧里,日本人吃饭都是要吃到最后一粒米不剩才行,否则就是浪费食物。还有日本人出去吃饭,如果吃不完都会主动要求服务员打包带回家,因此,日本人给我们的印象就是很节俭。
但事实上恰恰相反,日本是这个世界上最浪费食物的国家之一。据日本环境省的统计显示,日本从2016年开始,被浪费掉的食物数量就高达640万吨,之后,每年这个数字还在增长。
日本人为什么这么浪费食物?
所有的原因可以归结为一个原因,就是日本人对食物的要求极高。我们看日剧就能看出,日本人的食物都非常精致,我们到日本餐馆吃料理也能看出来,不管食物好不好吃,样子一定会做的非常漂亮。另外,我们出口到日本的水果,都要经过严格的筛选,比如一个苹果,它可能很甜很好吃,但如果不够圆,就会通过不日本的标准。
除了外观要求苛刻外,日本人对食物的味道也是追求极致,食物一旦过了最佳食用时期,日本人一般都会扔掉。如我们平常吃的面包,我们一般都要吃好几天,吃不完的我们会放在冰箱里,因为这样食品并不会变质。但日本人吃面包都是当天烤当天吃,过了当天立马就扔,很多面包店一到晚上就开始大把大把的往外扔面包,即使这些面包看起来形状和味道都不错。一瓶葡萄酒,可能最佳饮用的期限就那么一段时间,过了这段时间,日本人就会扔到,日本的酒馆经常会看到老板把大量的红酒倒掉的场景。
为了追求食物的最佳使用期,日本人还发明了一个名词“赏味期限”,这个期限可不是我们的保质期,日本人的保质期对应的名词是“消费期限”,过了“消费期限”就意味着食物将再无法使用了,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变质了。而“赏味期限”的意思是在这个期限内使用的味道最佳,过了这个期间,虽然还可以食用,但已经不是最好吃的时候了。
一般日本的食品外包装上都会同时打上这两个期限,很多日本人只看“赏味期限”,只要过了“赏味期限”就统统扔掉,这就是为什么日本人浪费的最根本原因。
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关乎民众健康,再怎么强调都不过分,日本人作为世界上最长寿的国家之一,看来也是有原因的。当然我们现在的生活还没有那么富裕,日本人的做法会给我们造成很大的浪费,这种做法不可取,但日本人对待事物的态度还是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
为什么日本是全世界最浪费食物的国家?
我2007年的时候去日本留学,曾经在一个连锁的便当店打工,打的是夜工,晚上10点到早上6点,因为是夜工所以每天都要处理快过期的食品,便当什么的,什么都有,就像咱们市场卖的那种份菜,天天都扔好多,印象比较深的是有一道芝士焗虾仁,每天都有,每天都剩,每天都扔,不得不说的是公司规定,重点来了呦,菜品,便当做出来后,都要同步打印出来并粘贴生产时间,一般赏味期限是6个小时,到期前两个小时就要废弃,本人的亲身经历,不吹,也不黑,还有炸东西的油每天都要过滤,3天一换新油,每天都扔好多,超市也是一样,我有个同学在罗松打工,也是赏味期限提前两小时就扔,也是每天扔好多,所以说他浪费不为过,但是食品安全还是真挺让人放心的。
为什么日本是全世界最浪费食物的国家?
什么?日本居然是世界上最浪费食物的国家?就那个国土才我们一个云南省大,耕种土地也很少的国家最浪费食物?没错!在我们印象中,节俭的日本其实是世界上最浪费食物的国家。那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以节俭著称的日本人的浪费吧。
中国人判断食物是否还能食用,一般看的是食物包装袋上的保质期,中国的食品包装上一般是有生产日期和保质期这两个日期。
然而,在日本,食品一般都有三个日期,分别是:赏味期限,制造年月日,消费期限。
制造年月日就相当于我们的生产日期,日本的对于这个时间描述得很精确。消费期限对应的保质期,代表食物过了这个时间就坏掉了,如果还要继续食用就会有生病的风险。
那么,什么叫做赏味期限呢?很多对日本没什么了解的人可能都没有听过这个词。所谓的赏味期限是指味道最好的时间,在这段时间里,食用口感最佳。类似于一杯冬天的热奶茶,你在它还是热的时候饮用口感肯定是最好的,但是会有奶茶低于多少摄氏度就一定要丢掉它这种说法吗?
我们当然不会有这种想法,但是在日本,食物一旦过了赏味期限就要下架,强制全部处理掉。
在中国的超市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快要过期的食品以很低的价格出售,而且甚至会有人的想法是只要没过保质期上具体的日子就不算过期,和刚生产出来的没什么不一样。
但是日本就是只要过了赏味日期就要下架,不会低价出售,曾有中国游客看到大量还能食用的食品被处理想要买下来还被拒绝了。
曾经有人实验,把过了赏味日期还在保质期内的食品低价售卖,基本上也没有日本人会购买。看来这不仅是遵从国家对于食品方面规定的商家,在日本人的思想观念里,过了赏味期限的东西也是不会再购买的。
确实如此,笔者从在日本留学的朋友那里听说,日本的食物,超时要扔,过期要扔,有质量问题更要扔,便利店里当天没卖出去的便当或者面包都会扔掉。▲其实这位老师没说全,在我们国内,当天没卖出去的面包,很多人也会卖掉。麦当劳、肯德基全球一样,出炉后限制时间内没卖出去都会扔掉。
为什么日本在食品安全方面如此严格呢?这和战后日本发生的食品安全问题有着很大的关联。
战争带来的核污染威胁着日本人的生活,20世纪30年代高浓度的矿山废水污染水源引发的“痛痛症”,50年代食用有机水银污染了的鱼贝类引发的“水俣病”,60年代的地沟油事件……
吃一堑长一智,这些发生了的板上钉钉的事故,促使着日本政府不断强化食品相关政策。日本人也越发重视食品安全,外加上战争历史也不断地警示日本人。
所以不论是日本政府还是每一个日本人,都对食品的安全保持高度重视。久而久之,也成为了一种固有的想法融入了日本人的生活里。
虽然说这样做很浪费食物,但是不得不说这样对于保障人们的身体健康有很大的益处。据统计,日本长寿排名世界第一。在日本,男性平均年龄达到83.5岁,女性89岁,超过100岁的老人更是高达七万,日本人长寿就与这种浪费但保障品质的饮食习惯息息相关。
实际上,日本人从小就接受着吃饭吃八分饱的教育,日本主妇在准备食物的时候也不会准备很多,基本上不会留下剩饭。
所以,日本的浪费是发生在商场店铺便利店等地方,但因为这样的地方太多,导致浪费量最多,反而成为了世界上最浪费食物的国家。
为什么日本是全世界最浪费食物的国家?
没有被要求,但是看到这个标题还是非常想回答一下。
2006年底我到日本,2007年在学习日语期间,我到日本最大的24小时便利店7-11的面包加工厂去打零工,这个工厂面积不大,生产车间和仓库加一起不超过2000平方米,每天这里要按照每个店铺的订单生产,由于只是打零工,我也不清楚一天的产量是多少,不过我所在的夹馅面包的生产线每天大概有5万个左右的产量。由于都是按照订单生产,所以当天的工作量不确定,有时候下午5,6点白班的生产任务就结束了,有时候也会到8,9点。因为不会日语,我被安排检查面包的形状,只要形状过大过小,或者感觉不适很圆,就可以把这个面包从生产线的传输带上扒拉下来,直接扔进旁边的垃圾袋里面,然后会有人把这些垃圾直接送到垃圾处理的车间,据说这些垃圾直接卖给了一些养殖企业。
我的检查任务其实很轻松,也不需要日语,带班的社员找中国籍员工给我讲了要点,1是形状不好看,就直接扔掉,2是判断不出是不是不好看,就直接扔掉。这个工作我干了2个月,开始几乎每天都被领班指导,因为还是有一些形状不太好的从我这里溜过去了,被最后的包装工序检出来扔掉了。后来我狠狠心,只要感觉不完美,就直接扔,这个根本不需要智商的技能,居然被前辈们不断表扬。
后来我在日本安定下来,在超市,下午5,6点钟就开始打折,7,8点钟就开始大规模开始处理,最后就被直接扔掉了。慢慢有了一些日本朋友,他们生活中也极度看中消费期限,过分的是很多人并不是过期了才扔,而是接近消费期限就直接扔掉了。这并不鲜见。后来我的2个孩子慢慢长大了,他们在学校接受教育。他们的生活习惯也是一样的,只要东西接近消费期限,不但自己不吃,父母吃也不行。
日本吃食物非常重视新鲜原则,也讲究顺着时令吃菜,很少逆季消费。这其中的道理我不是很明白,除了味道好的原因外,我想还有健康的考量吧。
这是我所知道的情况,不能代表日本全国的情况,如果我的见解有一定的代表性,日本应该算是浪费粮食的国家了吧。
为什么日本是全世界最浪费食物的国家?
日本每年浪费约650万吨食物。日本人平均每天扔掉的食物可以填满一整碗。这种食物浪费与日本40%的低粮食自给率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浪费这么多的原因只有一个,还不是钱多造成的食物过剩假象。
已故的旺加里•马塔伊(Wangari Maathai)是首位获得诺贝尔和平奖(Nobel Peace Prize)的环境保护主义者,她对日本的“格言”(mottainai)概念印象深刻,因此寻求将其推广为一个保护环境的全球通用术语。然而,事实证明,这个给世界带来格言理念的国家,日本,扔掉了大量的食物。政府的统计数据显示,2015财政年度,未售出、过期或剩余的食品损失总量为646万吨。也就是说,平均每人每天约有一碗或136克的食物垃圾。与此同时,日本2015年的粮食自给率仅为39%。换句话说,尽管严重依赖进口,日本仍在大量浪费粮食。
造成粮食损失的一个原因是商业分配实践,即所谓的三分之一规则。根据这一惯例,食品生产商或批发商应在从生产日期到最终销售日期的前三分之一时间内向零售商交付产品。如果他们不能在最后期限前交货,零售商有权拒绝发货。这种做法的目的是确保消费者获得一致的食品质量,但时间限制比其他国家严格得多,导致食品生产商和批发商扔掉大量没有质量问题的食品。在农业、林业和渔业部的协助下,已经成立了一个委员会来重新考虑食品制造商和批发商的商业做法。已经推出的措施包括将饮料和零食的时限从三分之一放宽至二分之一。也增加粮食银行的组织向社会福利机构提供免费食品和贫困人口。
根据MAFF的数据,截至2017年1月31日,日本共有77个食品银行组织,在过去10年里增加了6倍。2017年,日本的相对贫困率为15.6%。这一水平明显高于2013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成员国11.4%的平均水平。虽然日本是一个富裕的国家,但许多国民生活在贫困中。尽管日本的食品供应依赖进口,但它也在大量浪费食品。人们希望,粮食库的活动可能在某种程度上有助于减轻这两个矛盾。大约一半的食物损失来自家庭。MAFF进行的一项调查发现,家庭产生的所有生垃圾中约有20%是由未食用的食品组成的,其中约有四分之一是由过期前扔掉的食品组成的。MAFF和环境部正在强调家庭主动减少食物损失的重要性,鼓励市民不要买太多,并使用和消费他们买的所有东西。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